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优选中短篇 | 2025年9月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5年09月30日11:35

点击阅读推介作品

徐蒜蒜《海底》

中篇小说,《芳草》2025年第3期,责编陈婉清

阮夕清《彩票收藏家》

短篇小说,《花城》2025年第4期,责编许泽红

白琳《深深》

中篇小说,《万松浦》2025年第4期,责编张林

王陌书《余音未了》

短篇小说,《青年文学》2025年第7期,责编耿鸿飞

默音《你尚未得知那只鸟的名字》

中篇小说,《小说月报原创版》2025年第9期,责编韩新枝、张烁

薛舒《理想生活》

中篇小说,《人民文学》2025年第9期,责编马天牧

黄德海推介作品:

徐蒜蒜《海底》

从起初的叙述来看,《海底》仿佛是一个用现代方式讲述的现代故事——不断失踪的柯一鹄,对丈夫的失踪不太放在心上的方虹米,尝试理解弟弟不断失踪的柯韵,似乎都不是世俗能够接受的样子,他们顽强地生活在某种特定的情绪里,或者说,他们关心的一切都与众不同。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把如此类型的小说,称为现代的,或者径直说成是晦涩的。

读下去会发现,这个用现代方式讲述的现代故事,拥有一个源自中国传统的躯壳和灵魂——柯一鹄的行为方式,方虹米的做法派头,柯韵连篇的怪梦,很容易让人想起唐传奇或者《聊斋》,似乎只有在那些故事里,他们的行事才不显得古怪,反而表现为一种特殊的逸气,更何况小说标题的所谓“海底”,其实是一本川江袍哥秘密结社的百科全书。再进一步推敲,无论是现代故事也好,传统的躯壳和灵魂也罢,这个中篇关注的核心,是人心深处的某些特殊的角落。这些角落既不完全是现代的,也不完全是传统的,而是人现实和精神经历的一切的综合体,打开这些角落,也就辨识出了某种属于当下生活的秘密。

宋嵩推介作品:

白琳《深深》

小说的主人公惠文是一位即将步入中年的长江边某高校外国语学院女老师。她在婚姻、情感、事业和生活上都面临着空前的窘境。许多年前,研究生毕业的她为了在高校谋得一份教职,不得不去读了博士。惠文的丈夫是自己学校的一位美籍墨西哥裔留学生沃克,因为喜欢唐代诗人李贺的诗而给自己起名“李贺”。李贺和惠文在一次留学生联谊会上结识,他曾经许诺会带惠文一起回美国,但是在惠文顶住家庭压力、不惜与母亲决裂而跟李贺结婚之后,李贺并没有践行自己的承诺,而是留在中国找了一份学校教职,还出轨了惠文曾经教过的英文名叫詹妮弗的中国学生。就这样,作为一个“从没有去过美国的美国人的太太”,惠文毅然和沃克离了婚。在感情上连受打击、急需抚慰的惠文偶然重逢了和自己一起入职的历史学院老师、“凤凰男”徐重。两个人当年曾经谈婚论嫁,但徐重最终选择了家境更好的罗芸。一对婚姻生活不幸的男女旧情复燃,坐船过江去郊区幽会,匆匆结束之后,惠文得到的只是徐重的韩国学生带回的一盒红参茶……

小说的叙述语调平缓,像滔滔江水一样推进,却在这种平缓之中潜伏着许许多多险恶的漩涡、暗流,在前方等待的还有江底的暗礁。但是生活中并非完全是险滩急流。小说中唯一的一抹亮色来自惠文那个从未真正谋面、仅仅通过视频通话见过、因为疫情反复而去世的美国婆婆老詹妮弗。她反对沃克跟惠文离婚,还通过视频向惠文表达了歉意。她曾经教沃克用百香果和虾还有各种配料做一道传统的墨西哥菜肴,尽管惠文很难接受这种食物怪异的味道,但当她在百困交集的时候再次想到这道菜,并从中品味出人生的百般滋味,也真正认清了现实。我想,读完这篇小说,读者朋友们可以照着小说里描述的方法自己去做一下这道菜,尝一尝那种复杂而又一言难尽的人生况味。

郭冰茹推介作品:

阮夕清《彩票收藏家》

《彩票收藏家》讲述了两个彩票发烧友的故事。一个是从小时候就痴迷买彩票,如今在小镇上开一间书吧,对付着过日子的业余编剧,他之所以坚持不懈地买彩票,是因为他虽然不相信自己的运气,却也放不下对奇迹的期待。另一个是曾经身价不菲,风光无两,却在前两年因公司倒闭而破产清算的王总。他只是单纯地买,却从来不去兑奖,像集邮那样集彩票,享受那种或许中、又或许不中的隐隐约约的感觉。

这两个人因为一次可能到来的合作而相识,他们对待合作的态度也跟对待彩票差不多,编剧直奔现实,为了维持生计甚至可以把书吧变成棋牌室,王总却只想保留一种可能,至于这种可能是否变成现实并不是他关心的事。彩票是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概率游戏,所以它是编剧沉入现实,寄托奇迹的载体,也是王总逃避现实的“精神乌托邦”。两个人不停买彩票以及对待彩票的态度,正是平头百姓面对现实人生时的两种情形。小说开头,业余编剧自嘲写过化身保洁的蛇妖,以提醒观众身边充满各种速成妖怪,到了结尾,这个业余编辑期待王总带他去见见真鬼,作者把一个关于彩票的故事包裹在鬼里鬼气的外衣中,也是一种现实人生的荒诞与无奈吧。

聂梦推介作品:

王陌书《余音未了》

《余音未了》是一个轻巧俭省的短篇,讲述了一个做语言学研究的青年重回故乡、探访童年的故事。故地重游,触景生情,往事一一浮现。然而,记忆同时又是一张模糊的旧地图,依赖往事导航,难免会偏离方向。于是,清晰的回忆很快又泛起浓雾,变得模糊不清。青年深谙沙上的字总要被风抹掉。因此,他经过许多细节,却并未陷落在里面,而是随着画面、声音和意识的流动,一面与旁逸斜出的另一个自己对话,一面收集属于旧时光的声息与情绪。小说中的感情描写轻轻浅浅,却是动人所在。结尾对话处,正文与括号中内容的互动,更是华彩。记忆同语言一样,都需要翻译。当交流似是而非,感受便也在无尽的歧义中流散。从这个意义上看,“余音未了”说的既是语言,是人与人的交流,同时也是记忆与现实之间的迂回流转。

徐刚推介作品:

默音《你尚未得知那只鸟的名字》

小说直面了今天家庭生活的一个隐秘难题:如何面对亲属的疾病,以及由此而来,对于疾患者的长久照料。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面对的还是有着“记忆的橡皮擦”之称的阿尔茨海默。对于主人公刘雅来说,照料婆婆姚栀,显然是一项无比残酷的活动。一方面,由于被照料者显著的失智状态,所有的付出都注定难以得到爱的回馈。另一方面,作为儿媳,丈夫已经故去,照料婆婆的重任本不该由她独自承担。亲情伦理与家庭职责的“捆绑”,让她成为困在家庭之网里的“耗材”,孤独与冷意令她备受摧残。然而,正是在这种艰难的生活里,跟随视频学做戚风蛋糕,或是像孙子那样去观鸟,成了某种难得的疗愈时刻。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总要找到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让平凡孤苦的生活值得过下去。这也正是小说给我们的感动和启示所在。

陈涛推介作品:

薛舒《理想生活》

小说以中年夫妻的离婚事件为切入口,通过对女主人公庄意文内心世界的挖掘与剖析,探讨中年女性在婚姻破裂中的情感撕扯与情绪安置,从而达到对理想生活的追问与思索。这个作品的叙述有耐性,作者将女主人公的情绪一层层拨开,精准呈现;作品有烟火日常,有许多生活的真切情景与细节;作者对作品中的人物不批判,持中立态度,没有所谓的迫害者与受害者,这更能引起读者对婚姻生活的思考。作品中还有许多隐喻,譬如红绿灯、念珠等,让阅读过程中增添许多寻味。这个作品体现了作者的洞察力与共情力,是一部能让读者思考婚姻与自我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