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扎根笔记|唐伟:赴高台,取弱水一瓢饮
来源:《作家通讯》2024年3期 | 唐伟  2024年04月25日12:27

【栏目语】

2024年,《作家通讯》全新改版,推出新栏目“扎根笔记”,邀请在基层一线工作、驻点、深入生活的作家、文学工作者分享他们对于广袤大地和人民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展现新时代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人民学习”的精神风貌。

赴高台,取弱水一瓢饮

■唐 伟

弱水三千,初识高台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此等忠诚与坚贞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似乎越来越难寻觅。

时间不语,弱水依旧。烟波浩渺,流淌千年……

弱水,主要流经西北甘肃的高台县。《尚书·禹贡》有云:“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导弱水的人,是传说中的大禹。合黎是为山名,合黎山属天山余脉的北山山系,纵贯河西,兀立千年。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正是在合黎山一带歼灭匈奴主力3万余人,一举击溃了匈奴在河西的有生力量。

合黎山下有镇名合黎,合黎镇现为高台县的九镇之一。既有合黎山,又有合黎镇,与之相应的弱水,应该不只是传说。但我第一次见到弱水,彼时并不知道眼前的那条河,就是传说中的弱水。

2023年5月,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3批博士服务团赴甘肃挂职成员,我参加了甘肃省委组织部组织的省情考察,赴高台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洗礼。

在高台,我第一次见到弱水。当然,也是头一次听说高台。

那天下午,我们参观完纪念馆和甘肃高台干部学院,晚上住在了高台黑河河畔的宇阳酒店。酒店正对着的是一个非常开阔的城市广场,当地人叫水之印广场。从酒店出来,向北穿过广场,过一条马路,就来到了黑河河边,准确地说,叫黑河湿地公园。

早在1992年,甘肃省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就批准设立了“高台县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建立“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将“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全球第2019块国际重要湿地。高台黑河湿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河西走廊,天黑得晚,吃完晚饭7点多了,还跟中原下午的5点多一样。我们几个朋友沿着黑河湿地公园的休闲健身步道散步,河水平缓流淌,看起来不是很深。开放的湿地公园,芳草傍水竞秀,桃树柳树林木葱茏,步道上遛弯的人三三两两,有的慢跑,有的一边走一边拿出手机拍照。远处的河面上,不时有黑色的水鸟掠过;近处的浅滩,芦苇荡蓬密丛深,不知里头藏着何方神仙。

正想着,“神仙”就出现了。

过步云桥,矗立河边的是一座名为“九九归一”的花岗岩主题雕塑,高达十余米。一只巨大的石龟,充当雕塑的基座,龟背上,气定神闲的唐僧骑着白龙马目视前方,猪八戒顶着大肚子憨态可掬,沙和尚则在八戒一旁持戟护佑,最上方是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手遮前额探视远望,整座雕塑定格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的生动画面。我们猜测,雕塑取名“九九归一”,或许与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有关。后来听当地人说起,高台地名的由来,即与唐僧取经归来路过通天河落水后在当地一处高高的台子上晾晒经卷有关。

在黑河岸边的木栈桥上,驻足远眺,黑河湿地绵延无尽,生机簇拥着绿意,欣欣向荣;河对岸的远处,则是朦胧的茫茫戈壁,一望无际,不知延伸到哪里。荒芜跟繁盛,天壤之别。我们几个都不约而同地感叹:没想到在河西走廊的深处,还藏有这样一块绿洲秘境。

处丝路又见高台,遇黑河方知弱水。

时隔半年,我第二次来高台才知道,黑河原来就是闻名久矣的弱水!据《高台县志》记载,黑河古称弱水、羌谷水、甘州河,发源于祁连山的北麓中段,源头为八一冰川,由东向西注入内蒙古的居延海,是河西走廊最大的内陆河,也是国内第二大的内陆河。

全球最大的黑鹳群,就栖息繁衍于黑河湿地。这也是我后来才了解到的事情。

南中野景,山水龙城

跟第一次来高台不同的是,上次是一名参观者,这次我成了新高台人。2024年,受中国作协委派,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4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我这次是到高台县政府挂职锻炼的。

2024年1月22日,上午在兰州参加完甘肃省委组织部召开的博士服务团第23批工作总结暨第24批行前动员会后,中午跟第23批的“挂友”吃完午饭,我随张掖市委组织部的同志以及另一位挂职甘州区的同志,乘坐D2737次列车抵达张掖。那天5点多,动车准时停靠张掖西站,高台县委组织部和政府办的两名同志开车来接我。

从张掖到高台,沿河西走廊,走连霍高速,一路西行,约1个小时的车程。到高台,已是下午6点多了。高台县委副书记赵多磊和县委组织部部长王建军同志,在高台县政府大楼的大厅门口热情迎接我,我们一同上到6楼,他们先带我去县长那儿报到。跟县长见面一聊才知道,给人第一印象是敦厚精干的县长是甘肃白银人,和我同岁。

给我安排的办公室在政府办公楼的6楼,窗外就能看见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办公室南北朝向,窗明几净,敞亮清爽,屋里摆放的是暗红色系的书柜桌椅,洗脸架上放着一个蓝色塑料水盆,办公桌上电脑、摆台等一应俱全,摆台的插台上一左一右悬挂着党旗和国旗,沙发座靠背均套有白色网格镂空的沙发罩,像极了电视剧《县委大院》中的办公室。

站在窗前,望向远处的祁连山,心里生腾出一种莫名的激动来。祁连山,读书时在课本上就经常看到,后来了解一点历史后,知道那可是一座有着英雄气的中国名山。耳熟能详的“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名句,道出了祁连山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而“北望湖沙青草尽,祁连山外断鸿飞”则从一个侧面描摹出祁连山生态的多样性。在从张掖来高台的路上,县政府办的同志跟我介绍说,高台人管祁连山叫“父亲山”,黑河叫“母亲河”。山河父母,自然子民,想想,的确很贴切。

跟我此前挂职“陇上江南”的陇南相比,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高台,要冷很多。离开陇南的时候,陇南的朋友们就曾温馨地提醒我,到那边要注意保暖,穿厚点。

好家伙,零下19度!

看了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我才知道,高台的气温比陇南低10度左右。幸好,有高台人好客的热情和室内充足的地暖,才不至于被冷空气的淫威吓倒。

到高台之前,我也做了点功课,在网上查询了一下高台的相关资料。一些朋友知道我要来高台挂职,他们问我,高台在哪里?我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要知道高雄和台北的话,就能记住高台了。

从名字上看,高台像是“高雄+台北”的简称。但实际上,以地域面积来衡量,“高雄+台北<高台”:高雄的面积约为2947平方千米,台北是271.8平方千米,而高台下辖9个镇,全县的土地总面积为4346.61平方千米,高雄加台北的面积合起来约为高台的74%,是我的家乡湖南省东安县面积的两倍。而就人口数来说,高台人口仅为台北人口的6%,是东安人口的四分之一,是河西走廊典型的地广人稀城市。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而称高台是祖国西北的宝地,我想只要是来过高台或了解高台的人,大概没人会反对,至少,林则徐会赞同此说。

从地理位置上看,高台自古被称为“河西锁钥”“五郡咽喉”,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据传,黑河下游的镇夷峡,为大禹所开凿,是古代连通匈奴龙城的必经之路,古称“龙城古道”。

现如今,连霍高速和312国道贯穿全境,高台南站是兰新高铁线上的重要站点,高台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的战略通道。从旅游交通的角度说,高台往东,离张掖著名的七彩丹霞,仅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往西,坐高铁到“天下第一关”的嘉峪关,就1小时左右;再远一点,到敦煌,也不过3个多小时的动车车程。

西部遥远,坐飞机更方便,而高台刚好位于张掖的甘州机场和嘉峪关国际机场中间,到这两个机场均为1个多小时的车程,这两个机场有到北上广深等重要城市的多趟航班。朝发午至,早上喝一碗老北京豆汁配油条,还没来得及忘却北京味道,中午就可以就着最新鲜的手抓羊肉,小酌上几杯好喝不上头的祁连传奇冰白,尽享西部精神的高台味道。

关于高台的专门记述,晚近比较有名的,当属林则徐《荷戈纪程》中的日记记载。

1841年,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他每天撰写日记,记录每日的行程与见闻,在《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初二》中,他写道:“自入高台境内,田土腴润,涧泉流处皆有土木小桥,树林葱蔚,颇似南中野景。其地向产大米,兼多种秫,顷已刈获,颇为丰稔。”一路走来,行经戈壁见惯了沙漠,高台不期而遇的“树林葱蔚”,土木小桥俨然“南中野景”,这让原本是南方人的林则徐颇感惊喜。

林氏的寥寥数语,便勾画出高台不同于河西走廊其他地方的优势所在。原来,对“田土腴润”的高台,林则徐只差说出“西北宝地”4个字来。

林则徐可能无法想象,他当年由东向西需要数月的艰辛跋涉,现如今只需要短短几个小时的车程。当然,他更不知道的是,100多年后,高台比“土木小桥,树林葱蔚”更似“南中野景”甚或远胜一筹的,是一年一度的水上大戏——大湖湾龙舟赛。

同事告诉我,黑河河畔有一个大湖湾水库,由黑河水导流而成。每年端午的高台龙舟赛,就在3.5平方千米的大湖湾湖面上举行,周边几个县区的群众都会过来围观。虽然还没亲眼看过龙舟赛的盛况,但想一想,在祁连山下,在河西走廊的戈壁沙漠深处,竟然还有偌大一方水域,千帆竞发,龙舟竞渡,那是何等的神奇与壮阔!

城因水而存,水源山而生。山水出峡,龙城古道。

没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哪来的黑河弱水?没有黑河弱水,哪来的高台?没有高台,又何谈百数年前的“南中野景”,及今天万人围观的龙舟竞渡?

英雄气概,红色高台

作为新高台人,高台的山山水水、历史人文,还有待我来此挂职后细细一探究竟。

但被高台感动,被高台震撼,实则在第一次来高台时,就已然有所领略。

那天是2023年5月30日,我记得很清楚。当天上午,第23批博士服务团在张掖参观完,下午驱车赶到了高台县城,到达的第一站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下午的天气有点阴沉,似有下雨迹象。连续多天的考察,大家一路奔波,也有点略显疲惫。大巴车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门口停稳,在甘肃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同志的带领下,我们博士服务团18名来甘肃挂职的成员,统一佩戴党徽,着装整齐,由西路军纪念馆的同志指引,分列4排在红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前站立。

据一身戎装的女讲解员介绍,纪念碑建成于2009年4月3日,高29.37米。纪念碑由碑身、碑座、基座3部分组成。碑身正面最上方是花岗岩浮雕——中国共产党党徽,象征红军西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纪念碑正面为西路军第三十军原政委、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5个鎏金大字。

集体三鞠躬礼毕,第23批博士服务团团长上前整理我们敬献花篮的缎带,这是心意,更表示着我们对英烈们由衷的敬意!

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集体参观西路军纪念馆。一段高台感动之旅,一场灵魂洗礼由此开启。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两次组建红军西路军。1936年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向西渡过黄河。随后,第九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也渡过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称过河部队为“西路军”,下辖五军、九军、三十军3个军。

纪念馆第一展陈馆的主角,就是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和同他们生死与共的革命同志。

讲解员声情并茂,看得出来,她不仅对家乡高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血战高台的红色历史更是了然于心。1937年1月9日,敌马元海集骑、步、炮兵及民团2万余人将西路军分割包围,并集中兵力进攻高台城。第五军在董振堂和杨克明的指挥下,战斗人员全部投入战斗,马夫、伙夫以及机关干部女战士等都上城御敌,他们用土砖、梭镖、大冰坨等一次次击退敌人的攻城。

五军将士奉令守城,面对规模数倍于我方的敌人,他们誓死坚守高台城,人在城在,经9天8夜的激战,全军将士拼尽了最后一点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西路军将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牺牲,感染着我们团里的每一个人。高台之战,是红军作战史上最惨烈、最悲壮的战斗之一,董振堂和杨克明在内的红五军3000余名将士,除个别被群众掩护突围外,绝大部分都壮烈牺牲。

西路军血战高台,党和人民不会忘记!

2019年8月20日,是西路军纪念馆建馆被载入史册的一天,也是全高台人值得铭记的日子。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来高台视察,亲临纪念馆参观,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在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今天的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国家4A级的旅游景区,每天来纪念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讲好红军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与嘱托激励着每一个高台人,激励着博士服务团的每一名成员。这次来高台挂职,我调研的第一站就选择去西路军纪念馆。2024年1月24日,我第二次来到纪念馆。寒风凛冽,翠柏无声,在西路军烈士公墓前,我献上了一束鲜花,三鞠躬并绕墓地一周,表示对英烈们的崇高敬意。

走出纪念馆,我在想,为什么红西路军将士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为什么高台人民如此侠肝义胆,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我突然想到一件事,这次来高台,在水之印广场,连续好几天我都看到一个文化活动——乐善忠义班秦腔展演。据悉,高台县乐善村的忠义班,在西北地区唱演秦腔有超600年的历史。

乐善秦腔,忠义六百年。

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何谓忠义?对国家忠诚,对朋友信义,勇敢无畏,一往无前。听政府办的同事说起,就在去年,高台县南华镇义和村的一位74岁高龄老人,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理想高于天,热血铸祁连。有幸来充满英雄气概的高台挂职,正是“取弱水一瓢饮”——饮的不仅是对婚姻家庭的忠贞不渝精神,饮的还是忠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更是红军英烈对民族国家忠诚担当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对国家民族忠诚,对婚姻家庭忠贞,对朋友个人忠义,高台的精神必将激励我在此地实干担当,砥砺前行,取得“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