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永不服输,永远争第一——《仪仗兵》新书分享会”在京举办
来源: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24年04月24日14:38

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现场

4月21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城市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永不服输,永远争第一——《仪仗兵》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文化交流区·道和厅举办。军旅作家陶纯携其新书《仪仗兵》与读者见面,中国作家协会军事委员会委员王筠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出席活动,围绕该书的创作过程及军旅题材写作现状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长篇小说《仪仗兵》聚焦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这一群体,以主人公李振杰的个人成长为主线,以卢天祥、耿长明、吴青江等其他人物的人生故事为脉络,生动再现了仪仗兵群体的日常生活、训练任务及其情感波澜。为写作本书,作者陶纯深入仪仗大队实地考察采访,搜集资料,大到仪仗队的历史演变、前世今生,小到仪仗兵的饮食起居、日常训练,陶纯均了然于胸。作品深切书写了一代仪仗兵的成长历程和精神品格,以及这一兵种身上高昂着的国家尊严和时代精神。

新鲜的题材,独特的阅读感受

韩敬群表示,《仪仗兵》书如其名,从书名开始便直截了当,揭示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仪仗兵是中国第一兵,让人尊重、崇敬、仰望,我们经常在电视荧幕上看到他们,但在现实中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他们,无法了解到他们如何炼成坚强意志,他们的日常训练又是如何进行。”

陶纯表示,自己是在2016年受邀到仪仗队进行采访的,前前后后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素材和资料。“这些资料在电脑里一放就是五六年。后来,我意识到如果自己不写,可能若干年内都没有人能够有机会写这一题材,所以下定决心一定要写一部完整且成熟的小说,让广大读者能够有机会了解三军仪仗队。”

王筠表示,《仪仗兵》能够为读者带来非常独特的阅读感受。“陶纯从军多年,在部队里成家立业,深受人民军队的栽培与厚爱,因而多年来一直深耕军旅文学,他对国家和军队的感情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里。《仪仗兵》展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体现了中国军人的军魂。”

真实与虚构的平衡

从作家的角度讲,仪仗兵这一题材并不好写。王筠说,军事题材的写作存在着很多清规戒律。以小说中对仪仗兵的爱情书写为例,若无此内容,小说在情感上会显得单薄,但作为一部军旅题材的小说又不能如其他小说一样放开来写爱情。陶纯在处理这一内容时兼顾了真实与虚构、真实与想象,因而处理得颇为得当,既贴合部队实际,又增加了故事的情感深度。

陶纯认为,小说就是虚构,但是虚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中国仅有一支仪仗队,很多细节都是无法造假的。但如果完全用真实的材料写作,那就不是小说了。因此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提炼和升华。写这个题材,太像仪仗兵不对,不像仪仗兵更不对。创作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韩敬群谈到,陶纯在小说中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融入了大量细节描写,把人物写得丰满立体,有血有肉。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去拔高笔下的人物,仪仗兵也是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都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弱点,会胆怯,也会动摇。“小说中的许多描写都得自于作家的细心观察,比如作者观察到仪仗兵练习站军姿的时候会在两腿之间夹一张扑克牌,再比如仪仗兵执行任务时的具体步数,以及国旗、旗杆的具体尺寸等等,这些细节都被作者写进了小说里。”

军事文学的文脉与现状

分享会上,三位嘉宾还就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写作现状展开了交流。韩敬群表示,“文化传承”在《仪仗兵》里被陶纯处理为一个叫“军魂”的东西。“从吴登义到耿锁,小说中角色之间一代代的传承,也使得‘军魂’在这支部队中代代相传,赋予了这部作品历史纵深感,让人肃然起敬。”

战争史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纯谈到,中国军事题材的写作历史悠久,从古代的边塞诗、军旅诗、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日》《保卫延安》等革命题材小说,战争都是重要的文学主题。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战争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了解和研究战争的作家减少,军事题材的写作也相应减少,因而更值得重视。

王筠表示,中国的军事文学曾有过繁荣鼎盛的时期,涌现过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必须承认的是,军事文学在今天的影响力较之于过去确实有所下滑,军事文学其实就是关于战争的写作,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和平,军事题材的写作就是要让我们学会居安思危,因此我们应该把军事文学的写作坚持下去。陶纯老师的《仪仗兵》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但是它写出了军人之魂,写出了军事文学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