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今天是一年一度世界读书日,一系列阅读文化活动在申城开展 书香之城,生活因阅读更愉悦更优雅
来源:解放日报 | 施晨露  2024年04月23日08:39

“连续三天都点了这个套餐!真的上瘾。”网友“小梨”晒出上海本地咖啡品牌seesaw与天猫榜单合作的“读书人套餐”:一杯“知识墨水(美式)”、一杯“书香拿铁(奶咖)”、一本盲盒书,成为阅读“好搭子”。

在思南书局·诗歌店、朵云书院·戏剧店,与小红书合作的“流浪书治愈计划”让参与者在漂流书架中随机选取盲盒书袋,发布笔记、执行任务,完成“接好书”仪式。这是世纪朵云“生活太卷,不如开卷”系列活动之一。4月13日至本月底,世纪朵云推出“我在思南书局的最美瞬间”拍摄计划等17场阅读文化活动,光是活动名称就相当切中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情绪。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在上海,无论是如火如荼的图书市集,还是安静交流的读书会、阅读活动,或是与社交媒体、商业品牌联动的新鲜玩法,都让阅读跨界破圈,融入城市生活。

阅读,可以有不同的姿势。阅读,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座“书香之城”正在不断实践。

读古典书做现代人

“书香巴士,载着一路书香走在春风里。”苏州河畔,去年连续举办三季的“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回来了。今年首季活动不仅时间延长到10天,还与金高公交合作开出“淘书乐”书香巴士,设计定制路线。

书香巴士一天两班,从浦东图书馆启程,途经光明初级中学(豫园南门站)、艺术书坊(福州路站)、上海民主党派大厦(陕西北路站),最终抵达旧书市集所在的樱花谷,回程停靠地铁豫园站,方便购书读者返回。在书香巴士上,乘客不仅能翻阅图书、扫码预约旧书收购,还能通过讲解和视频,了解古籍修复技艺、活字印刷、老旧期刊等相关知识。

第一时间预约搭乘书香巴士的市民崔爱可用“太会了”形容这项创新之举,“一路从黄浦江到苏州河,领略城市风光,感受上海书香城市魅力。遇上早高峰堵车,可以看车上播放的传统文化视频,一点不烦闷。我还收到了小纪念品——可以当书签的纪念车票和‘淘书乐’巴士钥匙圈。”

“80后”爱玛在“淘书乐”上淘到《西湖佳话》等3本书,花费25.4元,又特意买了一本文创本子,盖上“淘书乐”原创手绘系列章,书香巴士停在樱花树下的五色套章最让她心动。结完账,工作人员送上一个印着“读古典书”的古籍书店小文创。“读古典书,做现代人。”爱玛脱口而出。

“旧书市集不仅是为市民读者服务的交易场所,更是传统文化体验的一方宝地。”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洪颖介绍,作为升级版“淘书乐”,这次旧书市集集结了以“古籍修复”为起点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木版水印、云南刺绣、崇明土布、手工建盏、贵州刺绣等八大非遗主题,组成“非遗巷陌”互动体验区。在雕版印刷区域,上图公司从库房拿出珍藏的清代画家、画评家秦祖永所著的《桐阴论画》印刷所用原板,让读者零距离欣赏体验这项千年技艺。在文创区域后方的二层观景平台上首次打造“书韵茶香”休闲区,让现代生活与传统交织。

“希望让书和人流动起来,更是让文化流动起来。”石洪颖透露,去年三季“淘书乐”旧书市集举办后,市民读者对旧书的热情直线提升,上海古籍书店、上海旧书店的旧书回收业务量大幅增长。今年,从樱花谷出发,“淘书乐”旧书市集计划前往多个城市地标和商业街区。

中华书局上海聚珍的编辑们还带着以展示传统文化生活之美为主题的图书、文创来到上海汽车文化节,营销部主任刘堃说:“听着赛车轰鸣,来询问、购买的人流几乎没断过。真的要大胆想、勇敢走,图书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传播推广可以有更多可能。”

希望把潮流变主流

最新发布的《2023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线下阅读活动有较高的参与热情,69%的上海市民在过去一年里至少参与过一项线下阅读活动。近四成(36%)市民的参与频率集中在三个月1次到半年1次。其中,参与热度最高的是图书交易活动,其次是文本共读活动、与阅读有关的衍生文娱消费活动,如各类阅读市集等。

世界读书日前后,不同主题的阅读市集成为“书香上海”的风景。“和同事们兵分两路,五角场大学路、浦东航头镇,都是有吃有玩有好书的地儿。”光启书局编辑陈茜记录自己的“做书人日常”。

阅读市集为何受欢迎?书与城市不同地方人文气息的交织,让市集多了专属味道,也让阅读和生活联系更紧密,生发出更多社交属性。世纪出版集团“金虹桥书集”首次走出世纪出版园,在大学路办起文化创意市集。26家出版发行单位、近40个出版品牌合力推出近1600种新书、好书和各类文创,一连三天市集活动人气十足。

“摆摊虽累,但看到自家图书、产品受读者喜爱,非常欣慰。”上海音乐出版社市场营销事业部工作人员张灵安告诉记者,“读者朋友都特别热情,来买书、买文创,还向我们介绍附近有什么好吃好玩的,这可能就是市集有意思的地方,人与人的交往特别松弛。遛娃的家长对‘音乐绘本亲子读’系列感兴趣。年轻人常常翻开音乐人文读本,比如《音乐山海经》《中国古代音乐史话》。还有家长教小朋友认识音乐家帆布袋上音乐家的头像。在市集上和读者面对面,可以更清晰地捕捉目标群体的喜好。”

“借助小型市集、小型书展,让买书这件事变得更潮了。”“70后”王女士和女儿一起逛市集,她发现,“年轻人缺的不是购买力,而是唤起消费动力的场景和形态。阅读习惯需要新场景塑造,哪怕市集这种形式只是让更多人看到书、摸到书,都很有意义。希望这种潮流能成为主流,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校园里的阅读市集同样聚拢人气。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陇上书店连续第二年举办“陇上春日好市”,今年还新增“春之书”读者开放日、魔方争霸赛等。在读者开放日,小读者体验编辑审稿流程,有板有眼。华理社社长办公室主任王洋洋说,“办市集,既为师生及周边居民的生活增添趣味,也希望吸引市民读者走进校园、走近出版,爱上阅读。”

鹿鸣书店·爱悦空间主理人郭文伟在书店门前发起“爱悦书房+ART市集”,社区亲子家庭成为摊主。让郭文伟感动的是,一天市集收摊,一个小朋友卖书收获80多元,说要拿出30元支持书店发展。郭文伟劝孩子“5元够了”,小朋友仍坚持要拿出10元,因为他希望书店越来越好。

今年世界读书日,郭文伟还收到一份“礼物”,他参与上海图书馆、IP SHANGHAI、思南读书会与上海地铁等共同发起的“在地铁上,读一本好书”——“书香上海”进地铁阅读推广活动,留言获选在地铁10号线新天地站展示。“期待有一天,无论在城市哪个休闲场所,都会有阅读的身影出现。”郭文伟说。

“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应该有更多样式呈现。”以“新华悦读”这一品牌为统领,新华传媒在世界读书日前后首次举办“新华悦读生活节”“新华悦读书城快闪周”,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钮也仿感慨,“上海人爱读书,关键看图书行业从业者提供什么样的空间与书品。我们说‘悦读’,就是要让城市生活因为阅读变得更愉悦。”

让公共阅读更多元

世界读书日当天,位于仙霞路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一楼的新页书房·艺术主题馆正式启用。这是长宁区图书馆与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共同打造的以智慧服务为特色的艺术与美育主题阅读与研讨空间。

书房藏书按“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综合艺术、艺术史论”四大主题排列,以主展墙面“中国艺术史交互区”为起点,设计金属区、木雕区、釉面区三块古今融合区域,读者可以通过操作旋转盒子,探索不同艺术作品和其背后的故事。

走进新页书房·艺术主题馆,一位“机器人馆员”引人注目。它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灵活切换功能模式,读者可以通过语音咨询与机器人聊天,了解艺术主题馆相关知识,或指定服务功能,如借书、导航等。读者也能通过馆内的智能平板、微信小程序,便捷获取书房里的热门借阅书籍信息和分类情况。人工智能算法还会根据读者的借阅历史和偏好,提供个性化书单推荐,大幅提升借阅效率。放在智能书架上的每本图书无须人工干预自动录入后台,书名、作者、书籍摆放位置等信息都能快速实时同步。

《2023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过去一年,83%的上海市民使用过公共阅读设施,48%的上海市民每月至少使用1次公共阅读设施。市民最常前往的三类公共阅读设施分别是公共图书馆(58.1%)、书店/书吧(23.6%)、社区阅览室/文化站(9.1%);适应青年群体阅读社交需求的城市书房,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城市书房也是年轻人的社交场域。宝山区图书馆打造的宝山大场城家人才公寓共享书房,是一个24小时自助阅读空间。书房面积约200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内设藏书环架、展览长廊、阅读雅座、活动角等多个融合功能区。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借还的这个共享书房接入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通过“扫一扫”,还能便捷利用宝山区图书馆数字资源、云书房、“你选我购”等智慧阅读服务。

今年,“打造10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被列入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世界读书日前后,全市首批2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推出不同主题活动。“有了空间,重要的是如何注入内容。”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杨燕娜说,少儿馆打造多年的亲子阅读项目“亲子朗读声音档案大征集”今年首次推出《亲子朗读指导手册》和亲子朗读指导讲座。

22日下午,在上图东馆美术文献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主持人大赛邀请读者做评委,参赛者是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主持方向的研究生及上图馆员。通过对“灵境石语”VR沉浸式体验展项的即兴讲解,上戏研究生把现场变成沉浸式戏剧课堂,坐上评委席的读者在为选手打分的同时,也为“灵境石语” VR项目提供建设性意见。

“结合数字技术、艺术创作、文献细读,以剧场化的方式调动读者主动性,希望这种阅读推广的新尝试,能让阅读不断接近公共性的生活方式。”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副主任王晨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