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军:难忘的二十七天
来源:《中国作家》 | 王军  2024年02月20日09:30

王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著有《诗心:从〈诗经〉到〈红楼梦〉》《李商隐》《高语罕传》《〈九死一生记〉校注》等,发表《中国作家协会的七十年》等,统筹策划出版《红色经典初版本影印文库》。获首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

中央红军自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三日进入雅安,至六月十八日翻越长征中第一座大雪山离开,在雅安境内共战斗了二十七天。我在雅安挂职期间有幸参与了“红军长征在四川”永久性展览的相关工作。这个落地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的永久性展览,集中展示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越雪山草地等具有鲜明巴蜀特色的不朽长征印记。

一、一只渡船与一场火

挂职结束那年春末,我在安顺场参加会议,其间趁着午休,在雨中登上了大渡河畔的马鞍山。马鞍山山顶是一块平地,形状颇似马鞍。在山上,能听到山下大渡河奔腾不息的声音。

安顺场位处大渡河中游河床急转的地方。据专家考证,大渡河本来南下至金沙江,由于地质原因在此折向东行,因转弯过急,形成层累的漩涡。此刻,从马鞍山看下去,大渡河显得平静。但是,我领略过这条大河的脾气,领教过洪水暴雨滑坡泥石流的厉害。过不几天,冰雪融化,雨季来临,大渡河就要进入汛期,汹涌澎湃。

我刚到雅安两个月,就逢上特大暴雨洪灾,亲见长江上游支流青衣江百年一遇的洪水呼啸而过,亲见青衣江支流宝兴河岸上的建筑物落入水中。因为联系石棉县,我一早赶往石棉,到县城已是过午,远远地听到“嗵嗵”的巨响——这是大渡河支流南桠河携带着巨石撞击河岸发出的。临近了看,河水裹挟着巨石,白浪翻滚,水声如雷。受巨石连续冲击,县城多处河堤坍塌、防护栏冲毁,民族中学操场被冲垮,幸亏此时学校在放假。

石棉县委书记刚从栗子坪赶回来,短时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在他撤离仅五分钟后就冲下来了,淹没了他刚刚站立的位置,也导致雅西高速栗子坪至石棉段双向阻断。县委书记指着河里的巨石告诉我,现在规模只是早上的三分之一。

此刻,在马鞍山向另一个方向看去,是峰峦重叠、林木葱郁的群山。当年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穿越野草茂密、雾霾迷蒙的凉山逶迤而来,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聂荣臻正是在马鞍山决策指挥红军强渡大渡河。

时间回到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三日。这一天,两路红军进入今天的雅安境内。一路是中央红军佯攻部队。五月二十三日,第一军团参谋长左权、红二师政治委员刘亚楼率领二师五团从泸沽东面翻越小相岭,经越西县城来到今雅安市汉源县大树镇。当年石达开的先锋赖裕新也是走这条道路,半途被滚木礌石击中身亡。而红军创造了战争史上一次经典的佯攻,当地群众积极热情支援红军造船、扎筏、修筑工事,不仅对岸敌军信以为真,就连红军战士也都以为真要从这里渡河。

一路是中央红军先遣队。五月二十三日,红军从泸沽过冕宁翻越拖乌山后,当晚宿营于今雅安市石棉县境栗子坪筲箕湾,次日沿南桠河向北来到擦罗。擦罗当时叫开罗场,彝语音译“岔罗”“楂罗”,有十个小山沟和窝凼的意思。这里有川军的粮站。陈云在《随军西行见闻录》里记载了一件趣事:红军到了开罗场后,粮站人员以为是国民党中央军到了,盛情设宴招待,并将二十四万斤白米点数上交。红军在留足军粮后,把剩余粮食全都分给了当地百姓。

“彝海结盟”的喜讯如一夜春风,吹遍了大小凉山。红军先遣队得以顺利越过彝族地区。正如欧阳文中将《长征》诗所写:“喜得彝胞来引路,胜利抵达安顺场。”根据肖华上将的回忆,五月二十四日中午,红军先遣队从擦罗出发,于深夜十点冒雨赶到马鞍山,茫茫雨幕中,吓人的水声如虎啸牛吼,如雷滚峡谷(《向安顺场的英雄船工致敬》)。

在马鞍山上,刘伯承和聂荣臻向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交代任务:消灭安顺场守敌,迅速找到渡船,立即渡河,固守滩头阵地,掩护后续部队过河。午夜时分,先头部队冲下马鞍山,抢得南岸唯一一只渡船。这只渡船是不可替代的。当地的船工说,大渡河中连一根木桩都插不住,在河上架设浮桥根本不现实,游水过去更不可能,只有靠船只摆渡过河。而这种船只造型古老,尖头上翘,靠着逆流横渡大渡河。

此时,大渡河上游的雪山正在融冰,连日来阴雨连绵,洪水暴涨。安顺场是这一带唯一的渡口。河面宽约三百多米。这里险峰兀立,水急浪高,暗礁众多,漩涡无数,是军事上的天然屏障。敌方已经在对岸布防,严密封锁整个河面。

五月二十五日清晨,孙继先率领十七位勇士,在当地八位船工的帮助下,在几十挺重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下,成功地强渡了大渡河。

我看到船工帅仕高的回忆:本来我们是想把船靠在对面“尖石包”,好躲过敌人的火力。但是水流很急,船不能靠拢,刚接近就碰着大礁石。只听“砰”的一声,大家都吃了一惊,幸好船没有碰烂,但已被水冲到“桃子湾”去了。我们有四个船工跳下船来,站在河里拼命地用背顶着船。另外四个船工在船上用篙杆尽力撑着,船才慢慢靠了岸。

红军攻下对岸后,又找到两只渡船,其中一只在摆渡时沉没了。渡船往返一次约一个小时,要把三万多部队全部渡过河,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而此时,国民党军队距此只有几天行程。中央果断决定以渡河的人马组成右路军,沿河东岸北上;未渡河的为左路,沿河西岸北上。两路夹河而上,直取泸定桥。

我翻看三联书店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出版的《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在书中写道:“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也就是在这个峡谷之中,太平天国的残部,翼王石达开领导的十万大军,在十九世纪遭到名将曾国藩统率的清朝军队的包围,全军覆没。”

同样是在安顺场,同样是在五月,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的七十二年前,彼时大渡河和支流松林河也是河水猛涨,石达开率部四万多人几次强攻未能渡过这两条河。石达开在这里遭到清兵和当地土司们的前后夹击,而他的囤粮又被纵火烧光,粮草用尽,陷入困境。

当年石达开的囤粮处,正是我此刻站立的地方,是马鞍山顶这片略显开阔的平地。水火无情。就在前不久,这里起了一场荒火。山上本有一条天然的沟壑,当地群众说,以前大火都没能翻过这个沟沟。可是这次火势太猛,越过了这道天然沟壑,又冲过了我们提前设置的两道防火隔离带。

打火的原则是“三先四不打”。“夜间不打火”是其中一条规定。但是这里山间午后狂风,虽是白天也不能打火。反倒是凌晨温度低、没有风,适宜打火。这些都需要现场指挥长科学果断决策,抓住时机打火。

大火无情地烧着,烤焦的石头滚下来。阳光下的雾气,看着都像要燃起来。在山下的石灰场临时指挥部外面,狂风乱作,白灰飞扬。我看见山上的铁心树在夕阳中瑟瑟摇动,美得让人落泪。这种以不怕火而著称的树,此刻不知是无畏,是恐惧,还是盛宴将散前的疯狂与留恋?

后来,火往上走了。两条火线,其中一路烧到马鞍山,因此处没有草木,缺失火源而熄灭了;一路在凌晨时分被英勇的干部群众打灭。我们实现了“火要灭、不死人”的要求。

挂职结束前最后一次巡河,沿途开展森林防灭火检查,我去了救火小英雄赖宁牺牲的地方。这位十四岁的少年,当年在扑灭海子山火灾时壮烈牺牲。回来路过安顺场小水村,上次那场荒火就是从这地方烧起的。

时令已是初夏,依然清光丽日,依然河水喧哗,依旧是漫山遍岭的野草野花,大自然的修复能力令人赞叹。看到车窗外山草摇曳,树木点头,我不禁生出一种依依的留恋。草木一秋,躲过了这一劫,终究还有秋天。依然是再过几天,山洪裹挟巨石轰然奔腾而下。

二、一段最难走的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每每在车中看见大渡河和支流田湾河边的芦苇摇曳,一闪而过,绵绵不绝,我总会想起《诗经》里的句子。而在田湾河畔,我更会想起汉乐府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田湾河就是这样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它有时像绿色的飘带,有时像蓝色的宝石,有着七彩童话一般的美,任何时候你来看它都不会失望,任何时候你看了它一眼就再难忘记。

田湾河河水系冰雪融化而成,发源于“蜀山之王”贡嘎山。田湾河也是距离雅安市区最远的一条河。我担任田湾河市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工作。我有次上午八点半出发去巡河,下午四点半赶回市里参加临时会议,往返八个小时。进市政府大门时看了下里程,差五公里满八百公里。

贡嘎山最新测量数据是海拔7508.9米,红军经过时海拔7556米。在贡嘎山下,从安顺场到泸定桥是三百二十里路程。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七日清晨,红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左路军先头部队沿大渡河西岸溯流而上,快速行军八十里赶到田湾河边的菩萨岗,在此消灭敌军三个连。此时已是黄昏,红军在菩萨岗北面的什月坪宿营。

五月二十八日凌晨,红四团接到电令,要求他们提前一天在次日拂晓前赶到泸定桥。从什月坪到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路程。这时,已经没有时间开动员会,于是边传达边行军。

行军路左侧是刀削一般的悬崖绝壁,右侧是深达数丈的大渡河。根据杨成武《忆长征》和成仿吾《长征回忆录》的描述,红军一路上顶着瓢泼大雨,天黑得像倒扣的锅底似的,伸手不见掌,只有打闪的一瞬间,才能分辨哪是山哪是路。有人站着打瞌睡,险些跌下河去。后来干脆解下绑腿,一条一条地接起来,前后拉着走。

就这样,沿途在海拔2100米的猛虎岗垭口击溃敌军后,经过一昼夜飞奔,红军于五月二十九日拂晓按时赶到泸定桥。作为“飞夺泸定桥”起飞地的石棉县什月坪,也因此载入史册。

飞夺泸定桥后,红军兵分三路,继续北上,军委纵队进入荥经境内。荥经西部野牛山最高峰牛背山海拔3666米。在山上极目而望,泥巴山、瓦屋山、峨眉山、四姑娘山、夹金山、二郎山、贡嘎山等依次呈现。牛背山极险处是九折阪。司马相如和司马迁出使西南夷都经过此地。

据《汉书》记载,西汉益州刺史王阳巡视经过九折阪,见山势险峻,感叹道,父母给了我身体,为什么要反复走这样的险路呢?后来就托病辞去了益州刺史职务。后任益州刺史王尊,巡视所部郡国,也途经九折阪。他问下属:“这就是王阳害怕走的地方吗?”下属回答“是”。王尊便大声对赶马的人说,往前走,王阳是孝子,我王尊却是忠臣!“孝子回车、忠臣斥驭”成为千古佳话,也记载了九折阪的自古难行。

可是,更难走的路还在后面!经历过长征的将士们在回忆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地名:泡桐岗。有的写成“炮筒岗”,有的写成“炮通岗”,有的写成“泡通岗”,有的写成“跑通岗”,也有的说是“甘竹山”(泡桐岗别名)。以下统称“泡桐岗”。

泡桐岗是原始森林,海拔2154米,上下数十公里。雨水充沛,树木疯长。这里是连司马相如和司马迁都没走过的地方。张爱萍在回忆录里说:“泡桐岗是长征中最难走的路”。

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描述,比大雪山更艰难、又得爬的莫过于人迹罕至的泡桐岗。“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通岗”“毛泽东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谢觉哉回忆:“哪知道根本没有路,只有些攀藤附葛的痕迹。”童小鹏在日记中写道:“一切悬崖峭壁,荆棘蓬茏莫不经过,的确是有生以来最难走的路。”

这些史料如此珍贵,我只好做文抄公,继续抄录。陈伯钧在一九三五年六月五日的日记里写道:“悬崖数丈,绝壁时生,石坎参差,烂泥太深,攀葛附藤,举足不敢进,骏马走骡死伤十匹以上。太白诗: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虽生长蜀中,过去尚不以为然,现处此方证实,是亦足以证明我工农红军真无坚不摧,无险不克。”伍云甫在一九三五年六月七日的日记中写道:“此处竹树丛生,不见天日。其路之难行,从来未有。”

警卫员魏国禄回忆:“有一天从水子地出发,经过一个不知名的山,又下了一场暴雨,山上的杂草烂树叶泥水淤积很深,道路难行得出奇,半天迈不出一步,有时不小心陷入泥沟,没有别人帮助,自己就别想拔出脚来。”“周副主席就是这样靠着树站了一夜。”(《随周恩来副主席长征》)

陈云的笔下则是这么叙述的:“我等由水子田(注:即水子地)出发,经一高山,几无路,亦无石阶。两旁竹木丛生,遮蔽天空,山上泥水极深,两腿全在泥沟中爬走。”“赤军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为国共合作时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亦在山顶泥沟中站立一晚,次晨我见其虽仍神清气爽,但已满身污泥矣。”(《随军西行见闻录》)

英勇的红军将士从这万古荒芜的原始森林里,开辟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这是“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精神的最好诠释。

三、一次特殊的旅行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司马相如列传》同《西南夷列传》紧排在一起。西南夷是一个地域概念,是远在汉王朝之外的西南边地。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同时代,曾完整地重走了司马相如开通西南夷的路线,记载了司马相如“略定西南夷”的巨大功绩,与同时期张骞“凿空西域”交相辉映。

而司马相如在《难蜀父老》中自述其经略西南夷所做的四件大事,“镂零山”(开凿灵山、通灵关道)就是其中一项。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司马相如“通零关道”,班固在《汉书》中记载司马相如“通灵山道”。在古代,零山与灵山、零关与灵关通用。

灵关深谷高壑,江流湍急,两岸如刀削斧劈,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天蔽日。唐代西川节度使韦皋两次从灵关出兵救援维州(今四川理县),清代乾隆发动大小金川之战都是经灵关供应粮草。

到了一九三五年六月八日,红军先头部队攻占了灵关。过灵关时,聂荣臻的战马一只脚插入铁索桥的铁链缝隙,费了一些时间仍无法弄出,为了不耽误部队过桥,只好忍痛把它推到桥下。

六月十二日,中央纵队到达灵关。此时,红军先头部队刚刚翻越夹金山和红四方面军会合。中央通知陈云离开长征队伍,出川赴上海。陈云回忆,在红军夺取泸定桥的当天晚上,开了一次会议,“会议主要决定了两件事:一是红军向北走雪山草地一线,避开人烟稠密地区;二是派我去上海恢复白区党的组织。”(《随军西行见闻录》)

这可能是考虑到,陈云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又是白区工作部部长,曾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对上海情况比较熟悉。

周恩来与陈云商定了通过公开渠道报平安的暗号。刘伯承写了两封亲笔信,托他在成都的一位朋友和在重庆的弟弟协助陈云赴上海。陈云将信隐藏在热水瓶底部的夹层中。临行前,陈云从总供给部部长林伯渠那里领了到上海的路费和恢复上海党组织的工作经费,还带了一部线装的《三国演义》。

为确保陈云安全出川,中央安排地下斗争经验丰富的中共党员、灵关殿小学校长席懋昭护送。陈云、席懋昭经过乔装冒雨踏上征程。这时忽然从后面跑来一个人。此人是荥经县的一个地主,当时任国民党天全县教育局局长,曾被红军扣留。为了利用他掩护陈云等安全路过荥经,红军故意让他溜掉。当教育局长追上来时,席懋昭主动与他搭话,说是为了躲避红军而外逃。教育局长信以为真,三人便结伴沿青衣江而行。

青衣江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叫青衣水,发源自宝兴东西河,过灵关镇后,突然转向九十度进入灵关峡。邛崃山脉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界线,海拔5338米的夹金山和3437米的二郎山都属这条山脉。从天全东南的两河口,沿荥经河南上至荥经。这是司马相如开辟的灵关道。翻越邛崃山九折阪后,接下去的路段称为旄牛道。

陈云一行走的就是自天全至荥经的这一段。从灵关到荥经沿途还要经过几个民团设置的哨卡。好在这个教育局长与这些民团都比较熟悉,他打个招呼,民团就一路放行了。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三日,陈云一行顺利到达荥经县城。这天恰巧是陈云的三十岁生日。教育局长把陈云他们视为“患难之交”,盛情款待并留宿一夜。

荥经处在神秘的北纬30°线、地理学上的胡焕庸线以及华西雨屏线三线交会处,森林覆盖率达到80.3%。前几天,军委纵队在行进至荥经县茶合岗时,遭遇敌机的轰炸,警卫员胡长保为保卫毛泽东不幸牺牲。根据警卫员陈昌奉《跟随毛主席长征》里的回忆,胡长保的遗体掩埋在黍子地(水子地)深基湾两座古墓之间。后来,荥经县将烈士遗骸迁入小坪山,修建了胡长保纪念馆,并修建了“胡长保小学”和“胡长保幼儿园”,胡长保小学正门对面的街道命名为“胡长保路”。我分管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时,多次前往或陪同客人前往胡长保纪念馆瞻仰。

荥经人周文,曾被鲁迅称为最优秀的左翼青年作家,此时正在上海担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组织部部长。不知陈云在上海时是否认识周文。三年前,长期在上海工作的陈云成功地转移了隐藏在鲁迅家中的瞿秋白。八年后,陈云在延安文艺工作者会议上赞扬周文说,仅仅挤一点休息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大半生的精力全付于党的工作和革命事业。

第二天,陈云和席懋昭离开荥经转向雅安,经邛崃、新津,昼夜兼程地赶了五六天路,到达成都。此后二人直奔重庆。十多天后,陈云只身一人,坐上了去往上海的轮船。

九月上旬,陈云几经辗转到达莫斯科。在十月十五日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陈云详细地汇报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

陈云出川,恢复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联系,使共产国际了解了遵义会议的情况和中国革命的现状,对共产国际明确地支持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附带说一下,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写于一九三五年,假托为一名被红军俘获的国民党军医所作。翌年三月在法国巴黎中共主办的《全民月刊》创刊号上连载,同年七月在苏联莫斯科出版了单行本。《随军西行见闻录》在《全民月刊》上首次发表时,注明:“廿四年八月于沪滨”。意即一九三五年八月写于上海。这部书是最早真实地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与红军领袖的书籍,使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四、一座大雪山

夹金山,藏语“甲几”,是“又高又陡的山”之意。当年红军翻越的王母寨垭口就达到海拔4114米。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的民谣。

我在分管文体旅游和文物等工作时,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经常往返大渡河、夹金山这些红色旅游线路,夹金山就是我多次到过的地方。

记得第一次登上垭口,举目四望,雪山巍峨、白云缭绕,顿起神圣之感。我快走了几步,当即心动神摇,头晕目眩。有一个冬天,因工作需要上山,其时已经封山,道路积雪结冰,越野车轮胎安装了防滑链,也只得开到半途五道拐停下来步行。

周文曾这样描写雪山:“连绵起伏满目皆白,看不见星点绿色或黄色,飘飞而阴湿的白雾令人窒息,银漾漾的白光刺人眼目,使人无法前行。那冻彻骨髓的酷寒——雪山行军的一营队伍出关时就冻死了两排人,另有一排人被雪连脚趾都抹脱了成了废人,二十来个人失去了手指头。”(《雪地》)

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二日,红军先头部队攀登夹金山。肖锋少将在《长征日记》中记载,有不少战士冷得没有办法,只好把被子、毯子都披在身上御寒。有十来个掉队的战士围着一堆燃尽的木炭坐着不动。有人过去喊他们赶快走,但他们一个个却像雕塑似的毫无反应。原来,雪山本来空气稀薄,烤火取暖消耗氧气,他们因缺氧而牺牲。

王六生少将作了《有个战友倒下去》诗:“小辣椒,闪红光,行军锅,响叮当。一道道悬崖头上横,一条条深谷脚下躺,时而狂风卷飞雪,又来冰雹从天降。气温低,刺骨凉,氧气薄,憋得慌。有个战友倒下去,眼睛似合又似张——同志们,莫悲伤,踩着我肩继续上!”很多炊事员因为携带物品过多牺牲在雪山上——红军在天全、芦山做短期休整的同时,在当地群众的倾力支持下,在天全筹粮十万公斤左右,在芦山筹粮二十万公斤以上,并筹集了大量的猪肉、食盐、生姜、白酒和翻越雪山用的御寒物资。

夹金山上最可怕的是当地人称为“雪塘”的山坳。这些山坳常年积雪,人一旦踩上去,就要陷到雪窝子里。这就要靠熟悉路的向导领着,沿着为标记雪塘而用石头垒起来的“望杆”行进。每人还要削一根“带路棍”用于探路。有位藏族老人当年带红军过山以后,红军送了一盏马灯给他,并叫他“马灯红”。藏族老人即以“马登洪”为名。我在夹金山干部学院听过马登洪的孙女讲军民鱼水情党课。

我们再来读读张爱萍上将的《翻夹金山》诗:“夹金六月犹飞雪,红军渡泸从头越。夜宿南麓孤月升,晨攀北峰冷日斜。银海茫茫鸟兽绝,寒风凛凛休停歇。狂喜两军巧会师,欢声雷动天地裂。”

“寒风凛凛休停歇”,翻越雪山不能停留,一旦歇息,就可能再也起不来了。从南方来的战士,冬衣已在云南脱下,如今都穿着单衣。有的红军战士在日记里写道:看着眼前高高的白雪山,想到六月间还有那么多雪,这在我们江西简直是笑话。

“狂喜两军巧会师,欢声雷动天地裂。”当天下午,英勇的红军刚到山脚时,突然响起了一阵枪声。战士们警惕地注视着前方,握紧了手中武器,准备向前冲杀。这时山风送来了一阵微弱的声音:“我们是红军。”难道是红四方面军?就在半信半疑间,一名侦察员飞奔而来,边跑边喊:“是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与此同时,山下传来了“我们是红四方面军”的清晰喊声。顿时,整个山谷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彼此都见到了日夜盼望的亲人。

欧阳文在《长征》诗中也写道:“军渡大河入天全,穿过邛崃到抚边。脚踏夹金千秋雪,目览瑶池九寒天。空气稀薄难呼吸,雪花飘撒铺双肩。携手翻过分水岭,树下岩边饮清泉。”表达了翻越夹金山的喜悦之情。

六月十七日清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随军委纵队翻越雪山。途中,毛泽东把自己的马让给伤病员骑,拄着用砍来的小竹子、树条子做成的路杖,和战士们一起爬山。周恩来身体不好,却把担架让给受重伤的机要秘书,自己仍然走在最前面,鼓励着大家。

到六月十八日,包括八位元帅、七位大将在内的中央红军全部翻越夹金山,红军两大主力部队在懋功(今小金县)胜利会师。英勇的红军将士仅靠辣椒和生姜御寒,凭借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改写了“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这个传说。而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攀跃泡桐岗、翻越夹金山这些人间奇迹,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围追堵截妄想消灭红军的图谋。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起于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波日沟止于阿坝州小金县的夹金山隧道正式开工。两年后,国道351线夹金山隧道平行导洞实现贯通,比计划工期整整提前了十二个月。

五、一只大熊猫

我的办公室挂着几幅地图。我闲时经常读地图,有时脱了鞋站到沙发上去看,有时垫了旧报纸踩在椅子上去看,有时拿了放大镜去端详。当然更多时候是捧了雅州府志、市志、县志、江河志以及历史地图集等来读。此外,我负责市里六大发展产业中的文旅产业板块,我也经常读产业发展地图。

从地图上看雅安,它像极了一只向上仰望、直立右视的熊猫。雅安市被誉为“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全市有近六千平方公里的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占全国大熊猫国家公园的27%,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占比最高、山系最全的市(州),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实现大熊猫发现、保护、繁育、野化、放归完整历程的地方。

在地图上,熊猫的头部就是宝兴县。宝兴一九三〇年建县,取《礼记·中庸》“宝藏兴焉”之意命名。熊猫的额头最高处就是夹金山。硗碛湖是熊猫的眼睛。硗碛是藏语“高寒山脊”之意。红军经过硗碛时对藏族群众、寺院喇嘛秋毫无犯,还专门派两名战士在喇嘛寺经堂门口站岗不准红军进入,战士们在街道两旁的屋檐下席地坐至天亮。直到近年汶川大地震时,成都前往汶川道路堵塞,经灵关翻越夹金山这条路还成为最重要的救援通道,藏族群众家家出动,在公路上摆着鸡蛋、肉包子、开水,免费提供给来往的救灾人员。红军长征播下的种子一直被传承。

在地图上熊猫的右眼处,就是一八六九年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邓池沟。当地人称大熊猫为“黑白熊”,也是司马相如在《封禅书》里提到的“白质黑章”瑞兽,而考古发掘也显示,在汉文帝母亲薄太后的陵墓中出土了大熊猫的下颌骨。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礼送出的二十六只大熊猫有十七只出自宝兴县。当地野生大熊猫三百六十余只——当然这还是多年前普查的数据。有一年冬天,宝兴县夹拉村村民驾车回家途中偶遇一只半夜不睡觉的大熊猫。起初,这只大熊猫坐在路边,随后起身慢慢走进林子。见大熊猫走远后,村民才离开。我们从视频中正在降雪的天气分析,山上的竹子被积雪覆盖,大熊猫下山是为了寻找新的食物。由于分管文化旅游工作,我经常陪同客人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这里有五十七只圈养的大熊猫。还记得有一次看见愿愿在树梢睡觉,甚是可爱。雅雅在玩水,安安亦在树梢乘凉玩耍。

在地图上,熊猫的面部是多次发生地震的芦山县。相比五年前才建县的宝兴县,芦山县已经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建县史,县名历经青衣、汉嘉、阳嘉。芦山县是“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的重灾区。芦山到汶川直线距离是十八公里,芦山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的延续,好比汶川地震玻璃碎到一半,过了五年才粉碎。西岭雪山是熊猫的嘴巴,以前属于雅安,在二〇〇一年划给成都市大邑县。位于芦山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总司令部旧址,是全木结构大四合院,在强烈地震中虽地处震中,却丝毫未损,被多家媒体称为“屋坚强”。

从地图上看,雨城区和名山区恰似熊猫的两只前臂。之所以称雨城,是因为雅安年降雨量居全国市地之冠。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个夜晚都在飘着雅雨。之所以称名山,是因为这里确实有一座著名的山——蒙山。《尚书·禹贡》就提到“蔡蒙旅平”。蒙山也是有史记载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白居易有诗:“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蒙山贡茶的历史长达一千二百年之久。前不久,我在故宫博物院的茶文化特展里面还看到雅安的三种清代贡茶原件。

名山也是百丈关战役的发生地。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打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恶战。两军鏖战七天七夜,红军指战员给敌军以毙伤一万五千人的重创,但自身伤亡亦近万人。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记述道:“百丈决战,是我军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转折点。也是张国焘南下碰壁的主要标志。”这是张国焘背离党中央决定、擅自南下给红军造成惨重损失的负面教材。

从地图上看,熊猫的颈部和背部是天全县。当红军先头部队抵达天全河南岸,时值端午,河水猛涨,加之对岸守敌火力猛烈,红军只能与敌军隔河射击。与此同时,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奉令从泸定赶来天全增援。罗炳辉正值病重,一路乘着担架,翻越二郎山沿天全河北岸直插禁门关进入天全县城。罗炳辉后来写诗记载此事:“辉病沉重旦夕间,中央陷危在天全。一息尚存赶营救,赤诚气勇破强敌。”

二郎山过去是天堑。到了一九五〇年三月,第十八军边修路边进军,在修筑“高呀么高万丈”的二郎山路段时,每公里就有七名战士牺牲。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康藏公路、青藏公路通车。西藏拉萨、西康雅安、青海西宁各界各族人民举行盛大集会。毛泽东题词:“庆祝康藏、青藏两条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二〇一四年八月七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六十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如今已经修成的二郎山隧道长达十余公里,而穿越二郎山的川藏铁路也正在修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通行便利。

从地图上看,熊猫的腹部是荥经县。公元前三一二年置县,时名“严道”。我有次在荥经调研,不经意间向车窗外一瞥,深山里,嫩黄菜花在每一个不起眼的山头角落,绽放青春,美丽动人,无比奇艳,震撼心魄。荥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珙桐群落分布县,有三十万亩之多。珙桐是当之无愧的植物活化石,曾被誉为“北半球最漂亮的树木”。早在千万年前,就有成片的珙桐花在这里绽放。五月份珙桐花漫山遍野盛开,微风吹拂,白色的苞片在绿叶中浮动,好像成千上万的鸽子展翅飞翔。不知红军长征时是否见过,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见到移植自中国的珙桐正在绽放,亲切地称之为“中国鸽子花”。红军走过此地四年后,一九三九年夏天,摄影家孙明经在泥巴山大相岭拍下一张照片,题名《坚冰在须》:此时正是盛夏,一个抬滑竿的人下颌胡须上挂着一根细长的冰凌,巨大的温差令其须眉之间流淌的汗水逐渐凝结成坚实的冰柱。

熊猫的屁股和后腿则是汉源县。在古代,从严道翻过邛崃山九折阪才到汉源;而今天,从荥经穿越十公里长的泥巴山隧道,就到了汉源。过了泥巴山隧道口,真是两重天:一侧阴雨连绵,一侧阳光灿烂,几乎永远是这么神奇。当然,近些年,汉源水库已经改变了小环境。在汉源县河南村,红军经过时书写的两幅标语“中央军弟兄反对官长脱落伍士兵的衣服”“红军是乾人(注:穷人)自己的军队”保留至今。在汉源富林,发现了我国南方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富林文化遗址。这里有我国北方广为分布的以小石器为主体的旧石器,证明了两万年前,在横断山区,顺着河流分布方向,南北文化交流频繁。

在地图上,熊猫拖着的大大的尾巴,就是石棉县。石棉县地处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条地震断裂带交会处。我在结束挂职前一个月里,连续经历了两次地震:汉源4.8级地震和芦山6.1级地震。挂职结束后不久,泸定发生6.8级地震,震中距离石棉县二十九公里,距离泸定县五十五公里。

石棉县是全国唯一以矿命名的县,始建于一九五二年,两千三百多名指战员就地转业,开发国家亟须的石棉矿。在一部反映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影视剧中,在一个交叉路口指示牌上,分别写着雅安和石棉两个方向。其实,石棉县要到强渡大渡河十七年后才设立,名字由周恩来亲取。

从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央红军两路分别进入今雅安石棉、汉源境内,到六月十八日中央红军两路分别从宝兴县东河、西河全部翻越夹金山,中央红军在雅安境内共战斗了二十七天。

六、一个永久性展览

红军在长征中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图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长征在四川留下了不朽的传奇。毛泽东《七律·长征》中,出现的五处地名有四处在四川或与四川交界处,即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及岷山。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八个著名战斗战役中,有五个发生在四川或与四川交界处,几代人脑海中的长征记忆——“雪山”和“草地”也在四川。

如何纪念这一段英雄的历史讲好长征故事?如何走出一条红绿相融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是我挂职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二〇二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年初,我在《四川日报》发表了《将帅诗词中的红军长征在四川》,又在读书班作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统筹挖掘提升雅安红色资源,打造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发言。

我在发言中分析了雅安拥有的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正在修建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用的就是宝兴石材。和韶山、广安相比,雅安不是伟人故里;和井冈山、延安相比,雅安没有“圣地”效应。但是和川东北相比,雅安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和甘阿凉等川西北相比,雅安距离省会成都最近。在这里修建红军长征纪念馆,将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更好地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当年,四川省“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红色旅游年启动仪式拉开序幕,主会场就设在石棉县安顺场。省政府决定在安顺场修建“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馆,后来改称“红军长征在四川”永久性展览,由雅安市政府承办,要求这个展览必须政治正确、史实准确,不能有丝毫问题;要精益求精,高质量高水平呈现;要展示出一场触动心灵、充满情感的展览!

挂职期间,我每每零时从办公室出来回周转房休息,沿途总会碰见一株玉兰树。玉兰春天开得灿烂,洁白如雪。挂职快结束时,玉兰花期已过,但是叶子深沉,依然有它的深绿、沉静与尊严。不管是细雨中,还是夜色里,我每次经过,回头望见楼上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着。

有个周末下午,阳光满地,我从办公室出来走走。远处金凤山草木蔓发,生机勃勃,绿意满满,似乎要从山上涨出来,使人不禁联想到人民的力量。市政府大院里,红旗在风中猎猎招展,又禁不住想起英勇的红军在雅安战斗的二十七天。

大河战旗耀雪山。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新的历史起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职责光荣而任务繁重,前景壮丽而充满艰辛,还有许多“大河”要强渡,还有许多“雪山”要翻越。长征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和民族命运的塑造之中,体现着强烈的时代精神,激励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