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3年中短篇小说创作关键词
来源: 文艺报 | 徐福伟  2024年02月08日17:07

中短篇小说创作关键词写到第三年,我愈发诚惶诚恐。每到年底,许多读者朋友会问我写作进度,甚至希望通过年度关键词梳理发现有效选题信息的出版界同仁也在关注,还将以往由选题信息转化成的图书邮寄给我。面对这些善意的鼓励,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全面梳理与考察2023年中短篇小说创作,“城与人”“津味小说”“新东北叙事”“现实主义与科幻动能”“时代晴雨表”“世界版图写作”“边疆叙事”“军旅人生”“高校知识分子叙事”“海洋文学”“人到暮年”“新世情”等关键词颇引人瞩目。

城与人

2023年,“城与人”的叙事尤以天津和香港最为突出。天津叙事又一次呈现出津味小说的整体性创作风格。津味小说,在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发展史上,与京味小说并驾齐驱,成为地域文学中的鲜亮旗帜,尤其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新的文学潮流所遮蔽,但津沽大地上的津味文脉依然存在,不再像奔腾的长江、黄河一样气势汹涌,而是化为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地滋养和守护着这方独特的文学地理图景。津味小说属于城市小说的范畴,具有市民性与世俗性交织而成市井生活气息的题材优势,以及津沽大地上孕育出的兼具说唱艺术特色的幽默感话语表达体系。幽默感话语表达体系凝聚着天津人对世俗生活的无比热爱,爱生活就是人间最大的爱。这种世俗性文化传承,是人间最为基本的情感价值诉求,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甚至全球的共通性。津味小说在叙事篇幅上天然地倾向短篇和中篇,但并不影响它的文学影响力以及文学地位。天津因为有了津味小说的全国性读者基础,实现了文化意义上的飞跃,成为永久的精神叙事资源。

2023年的津味小说出现了新的叙事高潮,这得益于林希在《天津文学》开设的“沽上纪闻”专栏,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系列小说以及肖克凡的“妈妈”系列小说的第二部、龙一的《洋河or双沟》等。88岁的林希重拾巨笔,叙写天津人近百年的生存状态与天津城的岁月变迁,曾精准地提炼出了天津人的性格特征,“天津人安于做平民,而且安于世世代代做平民。天津人认为做老百姓最好,过小日子,是天津人最高的人生理想”。《流浪汉麦克》讲述了德国流浪汉麦克到刚开埠通商的天津寻找机遇并发达的故事,将天津当时的历史地位及所承担的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重要枢纽的价值与意义,通过文学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哈罗,县太爷》讲述天津的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故事,诙谐幽默,发人深省。《大太子列传》聚焦天津卫纨绔子弟的奢靡人生并予以批判警醒,具有“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以上三篇皆是近代天津叙事。《“黑心我”不黑》将叙事时空设置于解放前夕的天津,讲述了大闲人“黑心我”坚守良知、保护国宝和教授的故事,将天津人在关键历史时期的气节以及良善予以文学化的形象表达。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系列小说影响深远,许多外地人都是最先从他的小说中了解天津人的性格特征以及民风民俗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冯骥才对津味文脉、对天津城市的文化形象有着巨大的贡献。《俗世奇人新篇》汲取笔记小说的叙事精华,以白描手法书写形色奇人与奇事,在“市井”这一叙事场域中捕捉人的生命亮点。肖克凡一般将津味小说的叙事时空设置于解放后,近些年来的《紫竹提盒》《特殊任务》《橙子熟了》《工厂文学简报》《妈妈不告诉我》,还有2023年的《妈妈为什么要讲故事》《你原来没有外号》等,这些小说皆聚焦进入新社会的天津普通人,尤其是普通工人的酸甜苦辣的日常生活,将津味小说中奇人奇事叙事转向更加平凡的普罗大众,人物形象和语言铿锵有力,有鲜明的说唱艺术特色,挖掘出了天津城里普通百姓的良善本性以及坚韧、乐观的品质。龙一的新作《洋河or双沟》同样深入新社会的天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肌理,以即将12岁的小老爷们买酒的叙事线,贯穿起天津的民俗风情,饶有趣味。王元的科幻小说《双探》首发于《科幻立方》杂志,堪称向津味小说的致敬之作。王元虽非天津人,但将科幻创作关注的视角投向了民国时期的天津,将科幻与案件侦破、民国历史与天津市井文化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新一代青年作家对津味小说新叙事路径的有效探寻,令人得以期待未来有更多新颖津味小说的出现。

香港叙事还是以葛亮为主力,程皎旸和吟光也加入这一叙事潮流,并取得了一定的创作成绩。葛亮的《入瓷》和《灵隐》尤为精彩,《入瓷》关涉战争年代的革命、爱情与艺术,《灵隐》在人性与佛性的纠缠中讲述人生放下与灵魂救赎的故事。香港因为有了葛亮的文学叙事而被人亲切认知。程皎旸的《狗人》和《金丝虫》讲述了在香港打拼的青年女性的故事,在现实主义底色中高扬现代主义的情绪。吟光的《离亭别宴》书写港漂的兴奋与迷茫,颇具双城记的韵味。

新东北叙事

近些年来,随着文学与影视的双向赋能,“铁西三剑客”双雪涛、班宇、郑执异军突出,被誉为东北文学振兴的典范。我曾在2021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关键词中将其纳入工人文学的范畴予以考量,因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描绘了鲜明的后工业时代工人的生活图景,通过子辈回望视角勾勒出父辈落寞的背影,并以案情切入复杂的时代肌理,重建了文学与时代以及独特地域性的关联。东北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家,如迟子建、阿成、老藤、金仁顺等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在各自的叙事路径上书写并塑造着东北这一整体性文学地域的品格,不断夯实着东北文学的基础。迟子建深入东北的历史褶皱,已经创作出了《喝汤的声音》与《白釉黑花罐与碑桥》,还有2023年的新作《碾压甲骨的车轮》,反响很好,在历史与现实的繁密交叉叙事中,勾连出了东北的前世今生,将中短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演绎得淋漓尽致,达到了新高度与新难度。阿成一如既往地叙写着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以及生活于其间的外国人与本地人的梦想与失落,堪称为“尔城”立传的典范。老藤的《江山志》《草木志》皆关注传统乡村在山乡巨变的新时代背景下的内生活力,以及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激活与转化的问题,塑造一批带有时代气息的鲜活普通人民形象。老藤坚持探索新时代主题性写作路径的深度与广度,切入东北振兴的各方面,在乡村振兴、工业重振等方面重构东北整体振兴文学形象。他的创作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影响深远,不仅为新东北叙事注入了时代主题性的新鲜血液,而且对全国的主题性写作具有重大的引领与示范价值。金仁顺执着于情感与日常的书写,持续发力。

值得欣喜的是除了上述作家,在2023年,杨知寒、史玥琦、黄平、陈萨日娜、黑铁等作家,为新东北叙事的持续动态发展也注入了活力与动力。黄平的《英魂阵》赓续志人志怪小说叙事传统,聚焦东北抗日历史与民间传奇,谱写了一曲民族英雄儿女的悲歌。史玥琦的《夜游神》以编辑编稿勾连历史与现实,写出了时代转型与重大创伤下普通女工人的生存之痛。陈萨日娜的《耳朵》在温情铺陈渲染中,暗含着时代洪流奔腾不息的涌动。黑铁的《金无足赤》将钢笔、铁路、工厂等镌刻进沈阳的城市记忆中。

现实主义与科幻动能

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办,海漄的《时空画师》斩获了新一届雨果奖,再次引发了中国的科幻文学热潮。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小说作家开始创作科幻小说,如周大新、朱秀海、蒋一谈、王威廉、李清源、陈崇正、梁宝星等,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性意义:一方面,为传统小说创作注入科幻动能,极大地拓展了叙事深度与广度;另一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地球时空观,代之以更为浩大的宇宙时空观。周大新的《去未来购物》在现实和未来的交叉叙事时空中聚焦人类情感中关于爱的坚守与背叛。李清源的《长生》在广阔的叙事时空中,在案件侦破、复仇等情节构建中反思高科技对人本性的异化。蒋一谈从2021年开始系统地写作科幻小说,取得了不俗的创作成绩,《浮空》荣获了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这些小说都以人与机器人审美对照关系为叙事中心,叙写东方人类亘古不变的爱恨和慈悲,为中国本土科幻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审美范式。2023年蒋一谈的新作《空钵》讲述了机器人性别意识突然觉醒的故事,引人深思。具有物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背景的王威廉更加注重科技与当代人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反思高科技对人类恒常情感和伦理的控制与摧毁。创刊于2017年的《科幻立方》在2024年新一轮的优化升级中,特别邀请了王威廉主持“创意写作”专栏,每期推出一两位高校青年学子的科幻小说,以期更多优秀的创作者加入科幻叙事队伍。梁宝星的《驶向世界尽头》将人类情感付诸机器人身上,讲述后人类时代的星球故事。最新一篇关涉机器人叙事的小说《在卡维雅蒂》刊登于《科幻立方》2024年第1期上。

此外王海雪、阿尼苏等青年作家都开始加入这一科幻叙事潮流。从传统小说跨界到科幻小说的作家的作品,语言细腻,叙事从容不迫,成熟度高,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化,着力于外宇宙与内宇宙的审美对照关系。外宇宙指涉苍茫宏阔的宇宙世界观及未来世界的想象空间;内宇宙则关注人类共通的内心情感世界,如爱恨、悲悯、迷茫、忧患、恐惧等。外宇宙与内宇宙的审美对照关系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追求,这可能是中国科幻小说中国式现代化叙事路径探索的重要着力点所在,也可能是未来中国科幻小说对世界科幻小说的重要贡献之一。

科幻小说作家,如陈楸帆、郝景芳、宝树、贾煜、吴清源等在全国各大文学期刊上频频发力,为传统小说创作带来新的叙事理念的变革与创新。许多传统文学期刊也以更加开放的胸襟纷纷为他们提供阵地。《胶东文学》2023年第10期专门开辟了“科幻小辑”专栏,请《科幻世界》主编拉兹做栏目主持人,向传统小说圈推出了贾煜的《喀斯特标本》与小乙的《阿卡西记录》;《青年作家》在2023年第10期更是推出整期“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专号”,将传统小说作家与科幻小说作家同期推出,如陆源的《乙镇星相家协会》、王威廉的《野兽》、郝景芳的《树叶》、宝树的《虚拟爱情》、小乙的《最佳旋律》、徐彦利的《虚空之爱》等。2023年,在传统小说与科幻小说的双向奔赴中,互相更新着叙事经验,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势铸就了新时代小说创作丰富与繁杂的有效统一。

时代晴雨表

作家们感受并深刻地体会着现代社会的剧变,如何迅速地捕捉有效的社会信息并将之转化为叙事资源,提炼出时代的痛与爱,这成为考验作家驾驭时代性叙事能力的重要维度之一。梁晓声、徐小斌、赵德发等自觉与时代双向奔赴,以文学之笔书写时代之变、时代之新。

梁晓声的《网事》直面网络新媒体时代跟帖、大V主播、网红、网暴等热门话题,揭示出了人性欲望被无限激发后的可怕与无奈性。徐小斌的《杀死时间》触及当下年轻人的挫折、软弱、善良以及女性独立的决绝精神。赵德发的《美人鱼》探寻和书写当下时代年轻人的择业观,家庭优渥的咸优优不愿意接受家人强制的考公安排,而靠在海洋馆做职业美人鱼表演实现了人生价值,充分体现了当下年轻人就业观念的多元化。从这个角度而言,咸优优的出现极具时代典型性的价值与意义。石一枫的《逍遥仙儿》和张鲁镭的《入学记》直击当下教育的社会痛点问题,无论是聚集于北京海淀区“牛小”的一夜暴富的拆迁户、中产精英还是东北某地重点小学旁的鸡架店小老板夫妇,这些焦虑的家长们围绕子女教育的好戏轮番上演,快速发展的时代性焦虑症候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瑛子的《当雪花遇上梅花》延续航空叙事,聚焦航空公司高管与空姐的爱恨情感纠葛。原以为是烂俗的阴谋故事,令人惊奇的是出乎意料的结尾,强化了青年女性的独立自爱的性格群像。魏姣的《W君上线》和赵挺的《热带刺客》是关于游戏的小说,体现了当下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元文化的属性。《W君上线》以互联网大厂的生态为叙事场域,讲述了游戏设计师的职场与爱情故事。《热带刺客》将虚拟的游戏空间与北京时间的现实社会相交织,叙写青年的另类生活,人生如游戏,游戏亦如人生。孙睿的《抠绿大师Ⅱ·陨石》呈现出新业态新技术带给人类的无限接近于幻觉的情绪心态。房伟的《惜琉璃》关注网络女写手在网络、历史与现实这三个维度空间中的迷茫与自救。陈崇正的《暹罗鳄》关注人肉搜索、网络暴力,出逃的暹罗鳄是否就是网络化时代人性欲望无限泛滥的象征隐喻呢?陈楫宝的《北京金蚁》书写外省青年老未在北京的蚁族生活,被金蚁毁掉的爱情令人唏嘘不已。沈念的现实题材主题性小说创作,立足于当下的时代场景,写出“尘土之上永远鲜活、光亮且正信的生命”。《渔火》继续书写“大湖消息”,在革命历史与当下山乡巨变的现实中勾连起“渔火”的核心意象,表现了洞庭湖畔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造水》在更加深厚的饮食文化叙事背景下,关注洞庭湖畔老字号造水楼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问题,同时又关涉案情,在大湖与大海的时空转换中叙写时代的变迁。

世界版图写作

世界版图写作浪潮在2023年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准的创作态势。钟求是的《宇宙里的昆城》将叙事的时空打开再打开,从中国南方的昆城到美国,再到宇宙的永恒与时间的无垠,并不仅仅局限于世界版图了,而是投向了宇宙的宏大时空。此外,叙事手法很有新意,将邮件、闲聊、新闻稿等杂糅于叙事推进中,娓娓道来。徐则臣的《手稿、猴子,或行李箱奇谭》《中央公园的斯宾诺莎》延续2022年的创作手法,将故事空间设置于世界各地,向中国传统的志人志怪小说寻求叙事资源,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传承与有效转化的新叙事路径,既是现代的又是东方的。刘汀的《野火烧不尽》具有更加宏阔的叙事视野和更加宽广的世界版图写作特色。刘汀敏锐地捕捉到了,在城镇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草原与城市、中国与世界、城与人,总会发生着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互动关系并产生着深层影响,如何在文学创作中予以重新定位与梳理这种审美对照关系,成为他切入时代观察与叙事的新视角。

叶临之近几年来执着于中亚叙事,将叙事空间与版图扩展到中亚高原国。《我所知道的塔什干往事》讲述一个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经商的中国人的故事,既有步步惊心的商战,又有蚀人骨髓的沉沦与救赎。《海边的中国客人》塑造了一个在中亚的比什凯克做私人侦探的具有东方特色的智慧型硬汉形象,既勇敢又有计谋,还兼具多情气质。焦冲的《门前一树马缨花》叙写功成名就的周启书以赴泰国旅游的方式逃避亲情羁绊的故事。黑孩的《那么多的日子》着眼于岁月与情感的和解,将叙事时空设置于中国与日本,呈现了一代赴日华人的爱恨情仇。顾艳的《茉莉,茉莉》、张惠雯的《好人格蕾丝》和盛可以的《令人不快的贝多芬》分别讲述中国人在美国、新加坡以及奥地利生活工作的故事,呈现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艰难进程。史若岸的《曼彻斯特的海风》在中国孤竹、美国伊利诺伊州和英国曼彻斯特三城的审美对照关系中,关注现代都市人迁徙流动中无处安放的爱与被爱的心灵。

边疆叙事

2023年的边疆叙事继续保持强劲的创作态势,来自内蒙古的海勒根那、娜仁高娃、肖睿、阿尼苏在坚守文学创作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基础上,向着更加宽广的现代性与世界性迈进,取得了很好的创作成绩。海勒根那继《巴桑的大海》获得了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后,《白色罕达犴》又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3年度中国好小说榜单。《白色罕达犴》叙写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相互守望与救赎的故事。《牧羊人失踪案》借助侦探小说的外壳,勾勒草原小镇的俗世画卷。《乌珠穆沁,天空上的鹰》在现实与历史的交叉叙事中塑造出了草原摔跤手的硬汉形象。娜仁高娃的《门》《地下瓶子》《裸露的山体》等展现了沙漠腹地中人们坚韧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其中《裸露的山体》也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3年度中国好小说榜单。收录了娜仁高娃近年的15篇佳作的小说集《驮着魂灵的马》于2023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肖睿的《库布齐诗篇》聚焦沙漠人类的生命观,探讨了灵魂的皈依与救赎。阿尼苏的《看那白色的马》和《阿扎的江湖》关注从草原人到城镇人身份转换的故事。

杨方的《月光草原》、余显斌的《神马》、索南才让的《骑马去帮叔叔剪羊毛》、龙仁青的《一匹叫名扬天下的马》、王小忠的《草原小骑手》、王樵夫的《石榴红了》、了一容的《青青牧草》都是草原叙事的佳作,各有千秋。遥远的新疆是杨方取之不竭的叙事资源,如果说《澳大利亚舅舅》书写新疆这个地域的人与人、人与时代、人与国家共同成长的历程,那么《月光草原》则是叙写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内心、自然与动物等多维度的和谐共生关系。《神马》同样选择大草原作叙事场域,在人与野马的审美对照关系中,直指人类灵魂的自我救赎。《骑马去帮叔叔剪羊毛》写草原上那些可亲可敬的人以及弥足珍贵的情感。《一匹叫名扬天下的马》呈现了现代文明对游牧文明的侵蚀。《草原小骑手》聚焦甘南草原上孩子们的成长故事。《石榴红了》展现了强劲的民族生命力与凝聚力。潘灵的《被遗忘的戍者》和段爱松的《幻兽》关注不同年代的戍边者并向他们致敬。无论任何年代,在边疆地区总会有忠勇爱国之士的存在。包倬的《沉默》是2023年边疆叙事的重大收获,讲述了深山之中阿尼卡家族的传奇故事。于昊燕的《风雪丫口的失眠症患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叙事中,表现了人类抵抗厄运的努力。四川青年作家许晓敏的《大雪将至》具有浓郁感伤主义的代入感,关涉偏远地区尼日河畔的众生相。阿微木依萝的《斗牛士》饶有趣味,书写四川凉山地区的斗牛趣事。

军旅人生

2023年的军事文学最为突出的特色是聚焦于普通军人的日常生活及情感,挖掘出平凡之中的不平凡,甚至生命中的闪光点,也就是说作家们在书写时更多采用的是平视的视角,而非仰望英雄的视角,写出了军人身为普通人的一面,他们面临着军改、转业、提职、训练以及家庭等方面的困扰,无形中拉近了与普通读者的情感距离,易于共情;但当军演或者灾难、敌情来临之时,他们基于军人的保家卫国、不惧牺牲的英雄性的一面会被自动激活,这就是新时代最美的军人形象,可亲可爱又可敬。与以往的经典军事作品相比,题材类型更加多元化,既有潜艇声呐兵题材,又有火箭军题材,还有空军和野战旅等题材,这种题材意义上的多元化暗含着中国军队日益强大的时代主题。

言九鼎从2022年的《逆锋》到2023年的《中锋》《藏锋》,篇篇精彩,刻画出一组“谋打赢、胜自我”的新时代军旅人物形象。《中锋》关涉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对抗战,塑造了个性突出、性格坚韧、业务精湛的姚弘等军事文学中新人形象。《藏锋》将关注的视角投向了军队中装备技术部门训练基地的军人,书写他们在裁撤大背景下的牺牲与坚守,其中的技术人员郎啸安的成长很有代表性,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精神成长历程。文本中尤为精彩的情节是无人机对抗,生动鲜活地体现出了强军战略的重要历史意义。高密书写的潜艇兵系列小说辨识度高,独具一格,开创了军事文学创作新领域。《深海回音》讲述了两个刚入伍的新兵成长为潜艇声呐兵的故事,关涉个人成长与强军时代主题。李宏的《移防》和丰杰的《与子同袍》同属火箭军题材,《移防》侧重于展现军队移防中的军人牺牲与奉献精神,还有移防后坚守的钢铁信念;《与子同袍》中塑造了不计个人荣辱得失、聚焦打胜仗的少校发射营长许江山的卓越军事指挥者形象。王凤英的《虎旅旅长》与《与子同袍》有异曲同工之妙,聚焦野战部队备战打仗使命,同样塑造了一位军事素养极高的野战旅旅长栗镕的形象。王凯的《徒步飞行》在缓慢的叙事推进中深度刻画出空军机场场务连的生活工作细节,并伴随着强烈情感的隐忍与克制。文本叙事掌控力较强,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实现了紧张与舒缓情绪的有效迭涌。钟法权的《新兵下连》将笔触伸向过往岁月,打捞珍贵的时代记忆与精神刻痕,反思何为英雄。马晓丽的《非洲鹩哥》同样是一篇反思之作,讲述了一位已经转业老兵面临抗震救灾的急险任务时凭借超高车技护送战友的故事。文本的叙事版图无疑是宏阔的,也是世界性的,延续了马晓丽“从关切个体生命的角度出发,平视人物,发现常人身上的崇高”的叙事习惯,无疑是2023年军事文学创作重要成果之一。

高校知识分子叙事

高校知识分子叙事是以高校为故事的发生场域,围绕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情感展开叙事,并以此烛照世道人心,反映时代变迁,进而引发社会性的整体反思。具有鲜明的反思性是现代意义上的高校知识分子叙事的核心价值与意义所在。考察中国小说史,不难发现现代意义上的高校知识分子叙事始于沈从文的《八骏图》和钱锺书的《围城》,沿着这条叙事路径,新时期以来涌现出了张者的《桃李》等佳作。

2023年,李亚的《巴尔扎克的银子》、房伟的《余墨》、计文君的《花问》、邹世奇的《白昼幻影》、程永新的《最佳酒鬼是怎样诞生的》、阿袁的《亲爱的苏图》、小咩的《在望云山上》等作品承续高校知识分子叙事路径的探索,并注入新的时代因子,在知识分子与高校、与时代的多重审美对照关系中勾勒心灵的沉沦与救赎。《余墨》巧妙通过史学权威容焕余的葬礼勾连起梁城大学的历史与现状,并塑造出知识分子众生相。房伟在解构梁城大学的名校风范之际,还在悄无声息地建构着以谷墨为代表的不计名利得失、醉心于学术的高贵文脉。《花问》中同样塑造了一位超级学术名流形象,叶大可被誉为“叶帅”,游走在文化与学术圈,表面上是个响当当的女豪侠,骨子里却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白昼幻影》关涉当下高校生态中的师生关系。《在望云山上》书写了从政后的大学辅导员的人生轨迹与情感状态,以几次登望云山暗喻人生的浮沉,颇有深度。小咩近年来的小说创作扎实深厚,未来可期。《亲爱的苏图》讲述了哲学女教授苏图的生活及恋爱的故事,就新世纪以来的高校知识分子叙事而言,阿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最佳酒鬼是怎样诞生的》在成熟典雅的叙事笔调中,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已然逝去的理想主义年代的大学生活,叙写爱与遗憾。

海洋文学

海洋文学在2023年虽然作品数量不多,但文本质量颇高,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创作态势,涌现出了孙频的《海鸥骑士》、阿占的《后海》、林森的《心海图》、张毅的《鲸鱼号》、于晓威的《海岛》、龚万莹的《出山》《鲸路》等佳作。《海鸥骑士》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视角,追忆了身为“海人”(水手)的父亲似水年华的海洋人生。文本笼罩于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忏悔基调中,带有淡淡哀婉的气息。这是关涉父子情感和解的文本,更是关涉现实与理想、过往与当下、陆地与海洋、海洋与天际、人与船相互守望、相互交融的文本。《后海》延续了《满载的故事》《墨池记》等海洋题材小说的叙事传统,聚焦青岛、海洋、人这三重维度的审美对照关系,并有了新的拓展,是2023年海洋叙事的又一重大收获。《后海》勾勒出了城市与海洋共生的前世今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半个世纪生活于其间的人的日常生活以及时代的变迁。谷子的人生历程是大多数青岛人的生命写照,从这个角度而言,阿占通过《后海》这篇小说为青岛这座城市树碑立传,更是以虚构的方式抵达了青岛众生的真实生命轨迹。

《心海图》是林森海洋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前两部《海里岸上》《唯水年轻》受到广为称赞。相较于前两部,林森将小说的叙事版图扩展至美国及太平洋,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叙事中,讲述了方延“出走与回归”的故事,兼具家国情怀的情感厚度。《鲸鱼号》讲述了随远洋货轮鲸鱼号从青岛出发周游孟买港、吉大港、海参崴港等地的水手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及情感状态,具有鲜明的世界版图写作特色,与《海鸥骑士》一样都写到了“幽灵船”这一海洋中独特的神秘存在。于晓威的短篇小说细腻内敛,往往在缓慢叙事中直击人类魂灵。《海岛》亦是如此,于晓威有意将故事的叙事时空放置于海边的小岛上,通过海洋环境的营造以及人与小岛的并峙、交融来叙写人类爱与悔的细腻情感。2023年是青年作者龚万莹的收获之年,为读者奉献出了《出山》《鲸路》等佳作。《出山》讲述了三代闽南人与一座岛屿的故事,同样将故事的叙事时空设置于海洋环境与氛围之中,写出生活于海边的闽南人独有的生活方式与情感状态。

人到暮年

“人间重晚晴”,2023年关涉老年人题材的小说越来越多。阿舍的《爱莲说》讲述了独居老年人遭遇电诈的故事。罗伟章的《戏台》饶有趣味,在看似荒诞的情节构建中,直逼人性的本真。邵丽的《九重葛》、黄咏梅的《昙花现》、温亚军的《时间前面》、李晁的《风过处》和闻冰轮的《蒹葭》都关涉老年人的婚姻情感问题。《九重葛》书写爱情的救赎,原本在世间无所爱与牵挂的万水封闭于自身情感空间中,与张佑安相遇并相爱后,重拾了爱的信心。《昙花现》讲述了为已故的长辈寻找消失在50多年前的恋人的故事,在时空的流转中,见证了爱情的伟大与悲伤。《时间前面》中的中年姐弟俩面对年老父亲喜欢上了餐馆女服务员的家庭变故,慌于应对,悲欣交集。

李晁近些年来执着于日常生活的叙事,深耕雾水镇系列小说,取得了不俗的创作成绩。《风过处》还是以雾水镇、施工局驻地为叙事场域,讲述了陈阿姨经历丧子、离婚等人生剧变后,在暮年偶遇了初恋情人老李的故事。《蒹葭》聚焦物质生活优渥的退休夫妇所面临的情感困境。季雁南被忧郁症所折磨,渴望爱与被爱,但曾在官场上叱咤风云的丈夫却退而不休,仍然忙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最终导致季雁南出轨有相同精神追求的作家陈辛然。智啊威在《鸟投林》中塑造了一位活色生香的“父亲”形象,与《蒹葭》中退休后沉迷于社会活动的丈夫有异曲同工之妙。“父亲”退休前是厂里的后勤部主任,喜欢发号施令,在家里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退休后仍然不改发号施令的习性,在社会上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后,精神抑郁,最终被儿子送到精神病院。万万没想到,“父亲”却在这里重拾生活的信心与乐趣。赵剑平的《人行横道线》以老年人过马路的日常生活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了权力、感恩等深刻话题。陈斌先的《暮色苍茫》书写了老年人进城生活后的不适与无奈。贺虎林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更是写出了子女远在国外的独居老人的养老之痛,令人唏嘘不已。鲍尔吉·原野的《上天池》关注人生的死亡问题,却巧妙地采用儿童的天真无邪视角叙事,淡化死亡所带来的悲剧氛围,具有终极价值追寻的意义。

新世情

世情书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关涉世道人心和社会众生相。2023年的新世情写作延续传统文脉,泛指“带有强烈市民审美趣味的广涉饮食男女、家庭人伦等普通生活众生相的具有新时代生活气象的小说”。苏迅的《陈先生的隐痛》《“二先生”碰到了烦心事》关注文玩收藏,并以此作为切入人生、时代和历史的窗口。肖勤的《海边的向日葵》、须一瓜的《去云那边》、东紫的《刺猬紫檀》、盛可以的《接骨木酱》、潘向黎的《豹猫穿过丁香花丛》、马小淘的《春天果然短暂》、池上的《菩提》、顾拜妮的《绿光》、焦雨溪的《骆驼用铁蹄穿过绿洲》、李娃的《传说》《下山》、朱瑞的《别无所见》,聚焦身陷家庭、工作、情感等困境中女性成长之痛以及内在心理嬗变和无处安放的魂灵。《海边的向日葵》中遭受网暴和家庭冷暴力双重折磨的中年女医生青玉,与青年陆商相互依持与慰藉,完成了彼此救赎。《去云那边》书写现代社会中中年女性的生活与情感变故。《紫檀刺猬》在母女命运的互为观照中走向与历史、现实生活的和解。《接骨木酱》关涉婚姻的背叛、生育本能以及母性意识等话题。《豹猫穿过丁香花丛》善于捕捉女性内心细腻的情感涟漪,通过一场莫干山的旅行,勾连过往岁月与当下时刻。《春天果然短暂》塑造了陷于婚姻不幸的“姑姑”形象。《菩提》聚焦中年女性多重身份交织所带来的无奈与疲惫。《绿光》关注在大都市中打拼的青年女子独特的情感体验。《骆驼用铁蹄穿过绿洲》将主要人物形象设置为脑瘫女大学生,以反日常书写日常。《传说》关涉女性对美好爱情、婚姻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下山》则是关于女性身体欲望的潜意识表达。《别无所见》聚焦爱而不得的情感折磨。郑在欢的《动物痴人》和韩松落的《鱼缸与霞光》皆关注另类人生。《动物痴人》将人与动物的审美对照关系放置于北京郊区进行审视,展现了当代青年人特立独行的一面以及直播等新媒体行业对人性的异化,触及城郊、富二代等社会性话题。《鱼缸与霞光》充满异质性,关注失踪人的故事,提炼出失踪人寻找同类确认和回应的强大精神力量。杨少衡的《安全屋》《天有不测》和王啸峰的《飑线风》《黑斑》、喻之之的《无限寺》都属于广泛意义上的社会职场小说。《安全屋》借助一个反转的故事外壳塑造了忍辱负重的优秀干部形象。《天有不测》也是将官员葛云步逼向绝境,彰显出人性的光亮底色。《飑线风》直面国企困境,塑造出了机智、勇于担责的国企高管形象。《黑斑》关涉职场生存环境,颇具讽刺性。温亚军的《小狗榴莲》、张者的《芳邻》和杨晓升的《买房记》皆是关注城市生活的佳作。《小狗榴莲》聚焦城市生活中人与宠物狗的动人情感关系,温馨忧伤而绵长。《芳邻》将目光探向生活在别墅区的人们,将鸡零狗碎的有趣日常演绎成人生的一幕幕轻喜剧。《买房记》以买房为叙事核心点,以过来人的视角重新定义幸福人生。尹学芸无疑是描摹世相人生的高手,《铁戒指》直指人类灵魂深处的罪与罚,《弃供》叙写在寺庙工作的芸芸众生为情为利所困。鲁敏的《无主题拜访》聚焦极限境遇下人性的良善回归。樊健军的《斑鸠入画图》和田耳的《两次别离》关涉殡葬行业,分别讲述“墓志铭”撰写者和殡葬把总的故事。李约热的《拆楼工文峰》、南飞雁的《景区》、余同友的《桃花源记》、凡一平的《大力士》、叶弥的《生活链》关注进城打工族的生存状态及精神困境。汤成难的《麦子秀了》书写乡村麦客的朦胧爱情,在淡淡的忧伤中营造出了纯粹的乡村牧歌;《天幕骑兵团》则是一曲人与动物及时代离散的挽歌。

(作者系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小说月报》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