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家》(纪实版)2024年第2期|李春雷:谷公岛
来源:《中国作家》2024年第2期 | 李春雷  2024年02月06日08:36

1949年10月,国共两党在大陆的决战已经结束,共产党建都北京,国民党败退台湾。但是,战争的硝烟,依然弥漫在海峡两岸。而位居大陆最前线的桥头堡,就是东山岛。

东山岛,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海域。国民党残部在逃离之前,曾在岛上疯狂抓丁4792名。这些壮丁家属,遍及全岛:老年失子的白发爹娘、倚门望夫的新婚少妇、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其中,便有闻名遐迩的“寡妇村”。

两岸对立的战争状态,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依照多年沿袭的政策,这些人员统统被划分为“敌伪家属”,成为被监视、孤立和打击的对象。受牵连人数,更高达63120人,占全县人口的83%。

壮丁被掳,骨肉分离,家属原本就是受害人,已经忍受巨大痛苦,现在再被打入另册,岂不是雪上加霜、痛上加痛吗?

时任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谷文昌思虑再三,而后慎重地向县工委建议修改政策。但是,大环境如此,如何改变呢?而且,又怎么改变呢?

谁也没有想到,谷文昌居然提供了一个绝妙的称谓:兵灾家属。

我们实在不清楚,只读过三个月私塾的谷文昌如何创造出这么一个名词。查遍中国历史,兵灾与蝗灾、水灾、火灾等一起,都属于自然灾害。但是把“兵灾”与“家属”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专用词汇来界定一类特殊人群,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第一次。

东山县工委经过认真调研,报请上级同意,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从此,这些“敌伪家属”由监视对象变为扶助对象,政治待遇完全平等、生活困难给予救济、孤寡老人政府照顾。

在中国,政治立场从来都是一个人的最根本,更是一个官员处理政务的最敏感。谷文昌此举,还他们以政治生命和身心自由,彰显了超常的勇气和智慧。当然,也冒犯着巨大的政治风险。

可想而知,这些原来的“敌伪家属”和他们的家族、他们的乡亲,会怎样地感谢共产党,感恩谷文昌。

两字之差,天地之分。

一项德政,十万人心!

谷文昌,河南省林县人,1915年10月生于一个贫苦人家。少时曾逃荒求乞,为富户放牛;稍长,当石匠,做雇工;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0年5月,随军南下至东山岛,先后担任区工委书记、县工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

20世纪50年代的东山岛,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千百年来,由于海风猛烈,吹起海滩沙粒,在岛陆四围形成一望无际的沙漠。

据《东山县志》记载,彼时,岛上森林覆盖率仅为0.12%,特别是东南部,沙漠达30平方公里。43个流动沙丘埋没了13座村庄、3万多亩耕地。村民们被迫背井离乡,外出乞讨者十之有一。

岛上的老年人仍然清晰地记得昔日风沙肆虐的情景:每年6级以上大风多达150余天。刮风时,风沙就像一堵堵行走的城墙。一夜风沙,屋门推不开,猪羊都跑上了屋顶。

明清以来,历代官员均加以治理,全无作用。国民党政府县长也曾立下誓言,仍然无奈。

1954年,共产党政府县长谷文昌再次下定决心:造林固沙。

但造什么林呢?

相思、苦楝、银桦等等,十几个树种轮植一遍,无一成活。

谷文昌放眼全国、多方寻觅,终于在广东省电白县找到一个适合的先锋树种——木麻黄。木麻黄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诸岛,1919年传入中国,只有极少量种植。此树根系发达,耐旱涝、耐盐碱、耐贫瘠、耐沙埋。

1958年春,全县民众苦干4天,种植了20万株木麻黄。

然而,一场倒春寒,竟然冻死了全部树苗。

再三再四的失败,也寒透了所有人的心。

绝望之际,有人告诉他:白埕村还有9株存活。

谷文昌抚摸着这9株绿色幼苗,泪流满面。同时,墨黑的心底再次燃起橙红的火焰:是啊,有这9株,就有未来的90株、900株、9000株、90000株!

于是,谷文昌对天发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而后,他专门成立三人技术小组,亲自挂帅。气温、湿度、风向、风力,天天分析。春天、秋天、晴天、雨天,旬旬试验。最终发现,春夏季节的雨天栽种,效果最好。

由此,东山岛便屡屡出现这样的场面:春夏之间,每当下雨,广播里便紧急播放造林通知。这时候,所有干部群众放下手边工作,立即冲进雨幕。

百里长滩,千军万马。吼声与雷声齐飞,汗水和雨水交流。

几年过去了,421座山头、8万亩沙滩,尽披绿装,形成了175条林带,总长达150公里,紧紧围绕全岛。

众所周知,树木成材周期漫长,最不显政绩,尤其在极度盐碱干旱的沙滩上引进一个陌生树种,更是云里雾里、前途未卜。但谷文昌,为了小岛的根本利益,科学地认准,顽固地坚持,持久地执行。

在东山县期间,谷文昌还有诸多德政。

带领群众,兴修22座水库和705处永久性水利工程,使全县基本摆脱了干旱之苦。同时,改革渔业船,围海造盐田,养殖海带紫菜,发展多种经营。

修筑八尺门海堤,使东山岛与大陆连为一起,孤岛变半岛,圆了东山岛人天堑变通途的千年梦想。

1962年,东山县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村村通广播的县份。

1963年,东山县在全省第一个实现村村通公路。

为了办好教育,身为县委书记的他,亲自兼任东山初级中学校长,并把初级中学扩建成“东山县第一中学”。

谷文昌还组建潮剧团,兴建人民会堂、影剧场,使每个乡镇拥有了农村电影队、卫生院,

据见过谷文昌的人回忆:他个头不高,脸庞黑黑,瘦骨嶙峋,一头短短的白发,根根直立。虽然身为县委书记,只是在讲话时严肃威风,平时总是满面微笑,仿佛一位邻家阿公。

1962年8月,省委书记叶飞率沿海各市县负责人到东山县考察林业工作,并在此召开全省林业工作会议。

1964年3月,鉴于谷文昌在东山岛植树造林等方面的显著成绩,根据叶飞提议,省委组织部经过考察,正式向省委提出:“建议谷文昌提任省林业厅副厅长”。

赴任之前,县直机关工作人员依依不舍,在内部食堂举行了一场小型欢送会。会上,工作人员现场朗诵了一首送别诗《谷书记,您没有离开东山》。

“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农村。1972年3月,恢复工作,先后担任龙溪行署(后改后漳州市)林业局局长和行署副专员。

此时,他当年种植的木麻黄,已经蔚然成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6%,绿化面积达96%。不仅牢牢锁住了风沙,更安定了全岛人的生活和生产。

至此,东山岛人愈加认定:谷文昌,就是他们的保护神!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在龙溪逝世,终年66岁。

在此,有一个感人故事。

彼时,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刚刚到任,正在龙溪调研。听闻谷文昌事迹后,他十分震撼,决定第二天早晨亲自看望。不幸,当天晚上,谷文昌去世。

项南十分遗憾,马上前往,向遗体告别。同时,叮嘱《福建日报》刊登讣告。

这时,秘书悄悄提醒,全省在职和离退休地厅局级干部众多,按照规定,正职去世,通常在报纸二版发一个几十字的“豆腐块”讣告,而谷文昌只是副职,级别不够。

项南闻听,怫然变色,特别交代,打破常规:不仅要见报,而是上头版;不要几十字,而是放开写。

讣告成稿后,项南亲自审改。

原标题为“龙溪地区副专员谷文昌同志去世”。项南凝思良久,慢慢拿起笔,勾去。而后,工工整整地写出一行字:“为东山人民造福的谷文昌同志去世”。

1981年2月2日,《福建日报》头版刊出了这个破格的600字讣告。

全省震惊!

的确,如此讣告,实属罕见。

看到木麻黄,想起谷文昌。随着时间推移,东山岛百姓对其愈加敬重。

1987年7月,当地群众强烈要求将谷文昌骨灰移回东山岛,安葬在他亲手栽种的木麻黄树下。

每年清明节,都会有庞大人群自发地来到墓前,焚香祭拜。

由此,“先祭谷公,后拜祖宗”,成为当地的新民俗。

谷文昌,本来只属于东山岛或者福建省,如何能走向全国呢?

应该说,还是由于他的事迹实在符合国人心目中对于理想官员的认知。所以,即使去世多年,其人其事也一直在当地口耳相传,妇孺皆知。

这期间,更有若干文人、学者和官员自发地撰文纪念,陆续发表。

2002年5月,在谷文昌去世21年之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时任中央三讲教育办公室主任张全景在福建省调研。偶然听到谷文昌事迹后,他怦然心动,便调阅档案和相关材料。而后,又把这些带回北京。连看数日,愈加感动。一个月后,他专程返回,冒着酷暑,顶着大雨,深入谷文昌生前涉足过的林场、水库、海堤、盐场、村庄、农舍、渔港等地,全面调查。

最后,张全景亲自执笔,四易其稿,写出一篇万字长文《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在全国各大重要媒体发表。

我相信,这位阅尽天下官员的“吏部尚书”,能有如此超常举动,绝非感情用事!

我的采访,是2023年7月,距离谷文昌去世已经42年了。

返程时,乘车回机场,司机师傅是一位30岁左右的青年人。不经意间,我们谈到了这个话题。他告诉我,他的爷爷今年82岁,每年清明节都去祭拜谷文昌。在东山县老百姓的心目中,东山岛就是“谷公岛”。

我沉默无语,心底却再一次电闪雷鸣。

满天白云悠悠,那是他会意的微笑;满岛树木葱葱,那是他深切的眼眸。

过去,我们说到政治家,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是那些高居中枢的巨擘。其实,各省各市各县各乡各村,凡从事一个地域治理的官员,只要为了这个地域的根本利益,谋划长远,敢于担当,有公无私,功绩卓著,均可堪称。而这个地域的历史,将永远铭记。

推而思之,我们的局长、处长、校长、院长、行长和企业家们,即使是最普通人,皆可如此。譬如,你突破性地干成一件事,为大众所嘉许和公认。或者你真诚地帮助过一个人、拯救过一个人,成为他的恩师、恩公。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人群或一个家族心灵中的尊崇。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也是一个小小的政治家。

你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贡献,就是你被这个世界永久铭记的砝码。

人们啊,不必挖空心思去做高官。每个人,保持尊严,放眼长远,尽心竭力,突破世俗,公而无私,便是人生价值,便是历史地位。

就像谷文昌——这东山岛的恒星。

只要有时间,只要有人类,他就会在这片天空中,闪闪高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