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边疆文学》2023年第12期|凸凹:​从玛瑙山到双河口 —— 仁寿记
来源:《边疆文学》2023年第12期 | 凸凹  2024年01月08日08:25

凸凹,本名魏平。诗人、小说家、编剧。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甑子场》《大三线》《汤汤水命》《花儿与手枪》《蚯蚓之舞》等诗歌、小说、散文、评论诸书20余部,其中,获奖图书7部。编剧有30集电视连续剧《滚滚血脉》(2009年播映)等。获有诗刊社刘伯温诗歌奖、冰心散文奖、四川文学奖等奖项。现居成都龙泉山下。

从玛瑙山到双河口

—— 仁寿记

凸凹

1

白驹过隙,光阴荏苒,落居龙泉山下,一晃三十又一年。无数次出门登临山脊,无数次下山蜷蛰宅室。山中的长松山、云顶山、凌云山,都去过,也知道四百里龙泉山脉发脉于绵阳安州区、隐没于乐山市中区,但从未将其从头到脚,从首至尾,走通顺过。

决定快刀斩乱麻,来一次自驾游急就章。理由嘛,跟登山一样,就一个,山就在面前。

按照攻略备课,我向龙泉山南段驶去。我要一站一站走,一站一站勘山望景。出龙泉驿、经天府新区,就到了与眉山市仁寿县地盘接壤的大林街场。这一天,是2023年4月30日。

第一站,上山,高家镇鹰头村,看牛角寨和大佛。

高家镇的得名,与当地高姓入川一世祖高贵甫有关。明洪武七年,高贵甫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稿支坝黄土岗黑柏林沟入川,在陵州顺和三甲报粮受垦,此后子嗣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迅速发展成为当地大族,“高家”地名也由此而来。高家镇出产山羊、跑山鸡、核桃、枇杷、桃子等。境内拥有三岔湖(部分),佛光湖,宝峰水库,龙潭沟水库,玛瑙水库。该镇现为眉山天府新区代管。

我原以为牛角寨和仁寿大佛,是仁寿的两处独立文物景点,而牛角寨一定驻扎在一座山头上,且曾为山匪窝。经咨朋友方知,它们其实是一个地方。此地叫牛角寨,此地的佛叫牛角寨大佛,又叫仁寿大佛,还叫高家大佛,但高德导航只对牛角寨和牛角寨大佛有响应。不远,距大林十多公里。

沿中山路上白云路,虽为山坡,路边也有不断的农舍与田园果林风光。很快进入无名水泥窄路,四下一看,上了山脊。再往前,是一溜上行的窄小石梯在刀锋般的山脊上爬行,车道往右侧则是下行。难道在此弃车上山?但哪有泊车之地?正值午后,太阳煞是晒人,还是先往下开开看吧。开了百十米,导航让掉头,此地正好是急转弯处,可以调,就调了。回到石梯处,紧挨路边泊车,打了太阳伞正抬腿上梯,一辆摩托车路过,拦了,问路。骑手说,沿石梯上山顶也挺好,可以观察四面八方山山水水,包括近观鹰头水库,远眺简阳三岔湖,但牛角寨大佛不在上边,在下边。于是,我独自上车,找地方调了头,回来接上三人,再次向山下驶去。路很陡,不一会儿,到了山下一个台阶处,见有辆理想车,就谦谦卑卑问路。还好,车主知道,让我们跟他走。于是,掉头,原路返回,一二百米处的右侧,有一段褐红矮墙,中有一开口,车主的手指告诉我们,到了。

找地儿泊了车,跺着撒了石子的土路,沿矮墙开口进去。一眼望去,满目的荒野山林,屏蔽了太阳,把世界弄得像一间充盈着雀鸟之音的暗房。树木以柏木、马尾松为主,间以梨、芭蕉、梓叶槭等树种。先土石路直走,再石梯路下山,山林中穿行,一个左转弯,我看见了岩石和房舍,还有好几个游客。没错,就是这里了。道路左旁,一龛接一龛的摩崖造像,讲述着各自的故事。百十米后,出现一个平台。左边正对的,是一列宽大气派的石梯,直直通向山上。邻道路左侧岩壁,竖刻的“中华第一佛”五个比簸箕都大的字,仿佛从天而降的神谕。正前方有零星房舍,其中一处是小卖部。站在这里,可望见山下的不尽丘陵。风是有的,如果再来点云雾烟雨,你能看见它们跑去天边,又原路聚来。

沿脚边石梯向上望去,能望见一面山壁,其上是模模糊糊的石刻佛像。再上,是山脊线和高大古木廓线,以及蓝天白云。

拾级而上,佛像越来越清楚。石梯尽头,是广场。广场正对面山壁,正是高居其上的牛角寨大佛。

这尊双手合十的弥勒佛胸像与乐山大佛,设计图纸均出自唐代僧人海通手笔,二者人物神态宛如孪生兄弟,而建造年代(707)却比其早6年。两尊大佛不仅神态相似,还同处相距仅120余公里的龙泉山脉。有专家考证,牛角寨大佛是石刻工匠族人为乐山大佛做的蓝本和落地模拟。佛像石刻一般有站姿、坐姿、卧姿三种造型,像高15.85米、阔11米、胸高4.85米的牛角寨大佛,是中国最大的大佛胸像石刻,被誉为“中华第一胸佛”。因为这些因素,后世有人一激动,省去“胸”,在入口一处石壁上挥毫题写了“中华第一佛”五个大字。大佛周遭一公里范围内,儒、佛、道三教合一,散布着由雕刻精美、姿态各异的2480尊佛像构成的摩崖造像群。相关时间与相关人物,有碑刻记述道:“大唐天宝八载(749)……三洞道士杨行进,三洞女道士杨正真……共造三宝像一龛。”

在鹰头村牛角寨,没看见牛角寨,只看见了牛角寨遗址。海拔760米的鹰头村山峰,位于龙泉山脉中段山脊东侧边缘,地处双流、简阳、仁寿三地交界处,乃兵家必争之地,山间怪石嶙峋,各有其名。明末,仁寿两任知县刘三策、顾纯贻率当地豪绅武装抵抗张献忠进犯,在此激战数月,把命丢在了这里。山峰为以侏罗系为主的砂岩形成的典型丹霞地貌,大佛即刻于高20余米的紫红色砂岩立壁上。

广场左侧,立有石碑,其文字显示,牛角寨石窟,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碑后边有条荒草掩映的土路,我们沿着它,向矮墙开口处走去。

正说咋没看见鹰呢,却见一只猛禽,一声不吭,斜斜飞过。我想看它飞去哪里,却被一丛高大凌厉的巴茅挡了视线。

资料显示,地处仁寿县最北边、海拔998米的玛瑙山,是高家镇境最高峰,也是仁寿县境最高峰。为坐实资料,我决定演绎一次寻山记。那一天是5月3日,午后,自仁寿县最南边的双河口返回龙泉驿途中。

“仁寿松峰乡双河口”,是岷江左岸重要支流茫溪河东源的起水处。历史上的松峰,因地处仁寿、井研、威远三县交界处,而成为川南盐马古道上的商埠重镇。又因境内有“松峰寺”而得名。清乾隆六十年(1795)名西龙州,清道光十四年(1834)改为松峰县,1949年后改松峰乡,2019年划归汪洋镇管辖。

那天,驶离双河口水库,过松峰场,在汪洋北上成宜昭高速,转蓉遵高速,从大林出口,经东山大道五段、正西街、华青路,左转沿东山旅游廊道上山。近山顶时,在立有“云崖山房”“樱花小院”招牌的三岔口,往右侧乡道继续上行,过中坝村,二三公里许,到了导航目的地玛瑙村。想导玛瑙山,但导航为空白。目的地在左侧,具体为小平台上,一幢一楼一底、长得像村委会的房子。吊牌显示,此处为“眉山天府新区高家镇中坝村第二卫生室”,玛瑙村三字只在没有更新的宣传栏上残存着。房子里走出一位个子矮小的老人,回答了我的问询。他说,此地以前是叫玛瑙村,现已并入中坝村;村里没有玛瑙山,最高的那匹山叫马服老山,在背后,上面建有雷达站,路很好,车可以一直开拢。

我把车开到房前小坝上掉头,再折返乡道,一里许,岔出乡道,向右后方急转一条上山的专道。一二公里后,前方山顶,出现一排平房和一根顶有圆球物体的方柱建筑,不用说,那是雷达站。路边右侧有一处白鹤点点的鱼塘,林盘中的几间农舍依山面水。我想,军事防区,不宜再走,便泊了车。此处风景很好,视野更好,有大于180度的无碍观感,看远处的三岔湖,就像看航拍出的照片。既为玛瑙山,便拿眼寻对应物,终于失望时,终于发现了一堆硕大的白石。它们静卧路边草丛,在周遭风物的映衬下,其突兀之状,不啻遗落在此的天外陨石。好了,可以把这堆白石当作白色玛瑙来想象和记怀了。好了,可以下山了。

2

离开牛角寨,下一站,黑龙滩。

回到车上,却不知怎么开。因有人告诉我们,往下开,路孬,44公里,近;往上开,回到大林,上大路,64公里,远。为了不掉头,决定原路返回大林,走大路。从龙泉山东面翻至西面,到了大林后,又有两个选择,一是走蓉遵高速,一是不走。我是来看山的,不是来飙车的,于是选了后者。

上黑大路,经大学路,从籍田街道转成仁路(G213国道),经仁寿县视高街道,穿至龙泉山东面,经文宫、大化镇,转仁眉路(G351国道),再回到龙泉山西面。就这样,呈S状一路开着。

车窗外的视高街道,俨然一座现代新城,其街貌不是一般区县级城市可比拟的,这应该是天府新区利好政策和不少外乡人在这里砸银购房的产物。“柴桑河生态湿地公园”“天府花海•蝶彩花卉园”两大景区,坐落其境。视高的知名古迹是由一寺一观撑起的 —— 二峨寺和多音观。

我是五个月后,10月1日那天上午,去的二峨寺。经视高城区花海大道出城,上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一里许,左转一条乡道上二峨山,走完2.9公里,就到了。那天有雨,雾中的山体和林木只隐约可见,好在乡道是双车道水泥路,天气的可视度一点不影响开车。临寺院时,急打方向盘,驶入右后方岔出的一段陡坡。然后,在陡坡尽头,一处只能泊二三辆小车的平台,泊了车。抬头一望,二峨寺稳坐山顶,俨若一位遗世孑立的高人。

二峨山海拔838米,方圆14平方公里皆为崇山峻岭。据说天气晴好时,站在山顶大殿后观景平台四望群山,看见的图景是一朵盛大的莲花,而初建于唐、扩建于清的二峨寺,正是莲心。仁寿文友、县作协主席邱建明在《翻越二峨山》一文中写道:“民国版《仁寿县志》记载:二峨山,在治北八十里,去清水乡二十里,县境正干山脉至此跌断。二峨山特起一峰,高出云表,为诸山冠,几与嘉州峨眉相埒,故名二峨。”

上水泥梯步,到一个平台,再上,是山顶平台。观音殿、地藏殿、财神殿、念佛堂、僧人居士住房等建在两个平台及平台之间的山坡上。寺院建筑面积1600余平方米,古色古香,小巧玲珑。相比之下,梯步右侧,一位尼姑正在扫地的斋堂,却显出了自己的阔大。我没看见寺名,只在大殿门额上看见了崭新的“圆通宝殿”四字。那天,我遇到了两拨共七八位香客,一拨步行爬山而来,一拨开车而来,其中一位,是年逾九十的老妪。寺院俩狗,一黑一白。黑狗大,拴养,人一近就叫。白狗小,敞放,旁若无人。黑狗的叫声不黑,山风一吹,就融入白狗一样白的雾中了。两天后,我驱车从蓉遵高速经过,穿二峨山隧洞时,就想,上边那条黑狗,可知我正在它脚下跑路?

文宫镇,因古有文宫庵得名。境内有四川省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潘文华故居”,以及新建的“冯建吴•石鲁艺术馆”。潘文华,仁寿县文宫场人,民国二级陆军上将。历任川军教导师师长兼重庆市首任市长、国民党第7战区23军军长、28集团军总司令兼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12月率部起义,任新中国西南军政委员会常务委员。成都市首任市长黄隐,重庆市首任市长潘文华,都出自龙泉山西坡丘陵地区。潘文华的孙子、书法家潘锡仁送我的书法作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挂我办公室,一挂好几年。文宫还出有一历史名人,金融家潘昌猷,民国时期曾任四川省银行总经理、董事长以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定居巴西。

生于文宫的“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有“中国凡高”之誉的国画大师石魯(1919-1982),一生充满传奇。原名冯亚珩的他,因慕石涛和鲁迅,改名石鲁。“文革”期间的1964年,其画作《转战陕北》被认为有暗示毛泽东“悬崖勒马”之嫌,受到严厉批判。两年后,又因画作“野、怪、乱、黑”关进牛棚,上报处决。出逃后,过上野人般的日子。后被抓回,因精神分裂免于枪毙。

青山时远时近,入窗的车风,清凉而翠绿,路边多有房舍、枇杷林和卖枇杷的果农。金黄的枇杷委实诱人,把车都诱停了。是位年轻的女果农,她喊八元一斤,我老婆随口还七元,成交。一小时后,到了仁寿西北部4A景区、国家湿地公园黑龙滩门楼前。

免费泊车,步行入大门。从车道两边的店铺看,我们正走在一条宽阔的美食街上。家家的招牌菜,似乎都少不了黑龙滩翘壳鱼和鲢鱼。从一个古色古香,上刻华凌山庄的石牌坊门前经过,继续下行,就看见了“川西第一海”黑龙滩蓝蓝的水,和水那边的一些绿岛。

游客不少,但远远没有达到五一黄金周应有的打拥堂的程度。我们没有去排队购票登舟,而是走在了高53米、长271米,属于宏大叙事的大坝上。

黑龙滩系都江堰灌区的一个囤蓄水库,位于龙泉山脉二峨山西麓,东南面为深丘峽谷,海拔400-800米;西北面为浅丘台地,海拔500-600米。1970年10月始建,1972年3月首次开闸放水,是建国以来修建的四川省第一座大型蓄水灌溉工程。已建成集水库、湿地公园、旅游度假区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15.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30.9平方公里。库区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3公里,湖岸线长310公里,水面23.6平方公里,最大蓄水3.6亿立方米。属于水域景观大类的湖泊、水库基本类型,担负着仁寿、井研、简阳三地共800多平方公里耕地灌溉和200多万人口饮用水供给的同时,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湖区有85座岛屿、七峡七坝散布、错落其间。最大的岛群是由小连山、阿弥陀佛山、花果山和风披山等镶成的三大湾莲莱岛。三面临水的最高点陈姑山,高出水面188米。距其一公里处,是龙洞。传说此洞正是黑龙栖身处,洞深1.5公里,贯通湖底。湖区林木劲旺,植被覆盖率高达98%,仅湖区中部的青龙嘴就有数百种国内外珍稀林木和奇花异草。此种家园,野鸭、白鹭,灰鹤、天鹅等上百种鸟类栖居其中,不亦乐乎。到黑龙滩转湖、坐船,主要看大坝雄姿、溢洪瀑布、龙岩古迹、蟠龙绿岛、报恩寺院、八仙群岛、三湾积翠、双燕湖光、青龙花木等景色与景点。

我在大坝上右拍湖景,左拍山景,但怎么拍都不如景区路边展示的照片宽阔、好看。没办法,人家机位高远,是无人机航拍的。

黑龙滩镇地处龙泉山脉南段二峨山,其海拔如波似浪,在400-800米之间起伏不休。

龙泉山南段西侧丘陵地带,还有个大镇,叫龙正镇,地处东坡区、仁寿县、青神县交接处,有“仁寿西大门”之称。具体为:北与黑龙滩镇交界,东与虞丞乡连界、南与高台镇接壤、西与复兴镇毗邻。境内有“小黑龙滩”之称的洪峰湖。

县城西南方的曹家镇,北与虞丞乡、满井镇相接,东与钟祥镇接壤,南与慈航镇相连。曹家镇的曹家梨很有名,清康熙年间,被钦定为“皇家贡梨”。曹家梨以丰水、黄金、金花、圆黄、新高、宝石梨为主。现存百年以上老梨树7万余株,400年以上老梨树1700余株,种植面积达2.6万亩,年产量8000余万斤。曹家梨敬梨仪式,始于清宣统二年,至今已举办113届。其主要内容为宣传曹家梨文化,传承家规家风。

早上出车,一直沿龙泉山脉行走,一会儿西坡,一会儿东坡。现在,该翻越龙泉山,去它的东坡了。仁寿县城,地处龙泉山东坡地区。

3

在我的直观印象中,仁寿最大的特色就是一个大字。我居成都龙泉驿,住家距仁寿县最高峰玛瑙山30来公里,距仁寿县城70多公里,并不觉远。而内江、资阳、彭山、青神、眉山城区、乐山井研、自贡荣县,感觉甚远,殊不知,它们却与仁寿接壤。再一个大,是人众,它是人口大县。还是拿数据说话,仁寿幅员面积2716.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多万。

县境地质构造单元,处于川西台陷龙泉褶皱车,与川中台拱、威远穹隆的接合部。龙泉山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县境西北部。椰江、越溪河、龙水河、通江河、清水河,沿龙泉山脉各奔东西,西入岷江,东汇沱江。

仁寿历史悠久,南朝梁时期置县。隋开皇十八年,成立仁寿县。历为陵州、隆州治所地。历代名人有:宋代状元何栗,抗金名士虞允文,政治家杨汝岱、陈文清,画家石鲁、冯健吴,近现代名将潘文华、陈万仞、向传义、唐式遵,地质学家黄汲清。

从龙泉山西麓的黑龙滩,翻山到龙泉山东麓,要过山背上的虞丞乡,也就是虞允文埋骨的地方。不能不谒见。

南宋抗金,有一场重要得名动天下的战役,叫采石之战,宋军一方的统帅,叫虞允文。战役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金帝完颜亮统率金军六十万(号称雄兵百万)分四路南下、宋朝岌岌可危形势下,时任中书舍人的文官虞允文受宋高宗之命督视江淮军马、犒赏驻扎采石的宋军之时。一介书生虞允文,指挥一万八千宋军大败完颜亮亲率的三十多万金兵 —— 完颜亮也在后续战事中因内部矛盾激化被部将杀 —— 取得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采石大捷,使“宋事转危为安”,为南宋延续国祚上百年。

虞允文,唐初文豪、名臣虞世南之后。绍兴二十四年登进士第,乾道五年拜相,三年后,加授左丞相兼枢密使。不久,封爵雍国公。出将入相近二十年,三度经略四川,备战北伐,政绩殊然。然壮志未酬,病逝四川任上,埋骨家乡(今虞丞乡丞相村西),谥号“忠肃”。其书法“词语详雅,气象雍容”,传世墨迹有《适造帖》《钧堂帖》等。文学作品多已佚失,少部分被《宋诗纪要》《宋代蜀文辑存》辑录。

历代对虞允文采石大捷评介甚高。元末史臣脱脱称其功比“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明代大家杨慎赞之:“虞雍公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毛泽东读《二十四史》读到采石大捷一节时,亢然赞曰:“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设定导航目的地“虞丞墓”,路显6.2公里。上景区路,回351国道,上山,右转黑虞路,见路边有个墓园,便驶了进去。停车场泊车,步行入园,一路虽有虞丞、虞公字眼,但还是越走越觉不对,终于问了工作人员。原来,导错了航,导的是虞丞墓,实际却成了虞丞公墓。错得如此之大,岂是一字之差;谬得如此之远,何止五公里之距?但凡外地人来看虞公,大概率都会犯与我同样的错。

从公墓园出来,猛踩油门,沿黑虞路继续上山。从虞丞乡街场边经过,不远处上坡,更远处左转下坡,正待持续轰油,却看到了右侧路边荒草地上一截卧墙,上书两行红色大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

到了。于是右转,过小段下坡,入园。右侧坎上为一溜工作房,正前方旷坝,被一面墨黑底白色刻字的展示墙挡了视线。从左侧绕过展示墙,眼前出现一个中规中矩的中央广场。与展示墙对称的另一侧,也立有一面展示墙,墙上的刻字内容,从多方面介绍了墓主的生平、事功及影响。中央广场的中央,是一个黑色花岗岩雕塑座,其上刻字为毛泽东签名手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雕塑座上方,是一尊高大威武,呈站姿的虞允文古铜色雕像。

沿雕塑后方的左右两排石梯,可上到一个平台上。平台里侧紧靠山体的更高平台上,是一座醒目、干净、与雕塑同处中轴线的圆形墓,其上草木苍郁,小鸟起落。墓碑古意森森,为光绪十九年知县何肇祥立,其上阴刻隶书“宋丞相虞忠肃公墓”,落款“知仁寿县事何肇祥重建”。碑下有两束白花,花已见枯萎,枝叶尚绿。墓右侧两块石碑文字显示,虞允文墓先后被公布为眉山市、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墓园,背倚青青玉屏山,面向深深大山谷,风水既通顺流畅,又团得住。

作为“抬工号子之乡”,虞丞还是仁寿县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抬工号子发源地。虞丞抬工队创造过吉尼斯纪录。山外青山滑翔伞基地,也在该乡。

虞丞乡大佛沟,有镌凿于宋淳熙十一年至清宣统二年的冒水村摩崖造像,系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像群雕刻于一块巨石之上,有造像8龛共22尊,另有碑记一通,题记一处三则,大部分完整。其中,3号龛为主龛,名“世尊讲法图”。

仁寿县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5个,除牛角寨石窟、冒水村摩崖造像外,甘泉寺、双石牌坊、能仁寺摩崖造像也是。另有省级文保单位11个,市级文保单位51个,县级文保单位76个,文物点323处。

在当晚下榻的华凌大酒店,与老朋友、地方文史专家、县作协常务副主席宋时修喝夜酒。当我问到龙泉山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时,他告诉我,“虞允文墓,别名丞相坟,令人感佩的,是守墓人的故事。当地有个宋氏家族,一代一代为虞允文守墓,直到今天,守了830多年了。健在的守墓人叫宋克成,93岁,几年前老人的儿子宋建彬辞去城里的工作,接过了守墓的担子。宋氏不绝,守墓不止。”当我问到龙泉山有什么动物方面的奇异事时,他说:“明末清初,二峨山上一户姓任的人家,有个儿子被老虎拖去吃了。”

4

别过虞雍公,驱车下山,原路至351国道,右转寿乡路,沿西街、文林路,到了仁寿县城奎星阁。15公里山路并街路,用时23分钟。

县治地文林街道。文林因古时文林桥得名。古文林桥附近文人辈出,拥有“文士如林”美誉。

在酒店办了入住手续,拿了房卡,天已见擦黑。看不见奎星阁的阁,但看看奎星阁的星总可以吧。女服务员不仅好看,声音也好听。她说,奎星阁哇,很近,出酒店大门,左拐,顺街边走,几十米就到了。

奎星,通魁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星宿名,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主文运、文事、文章。奎(魁)星楼阁,全国各地都有,龙泉山脉地区也不例外,除仁寿外,简阳、罗江等地也有。各地楼阁供奉的神 —— 文昌帝君、文曲星和魁星 —— 即便有所不同,但一定是中国民间信仰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位于仁寿老县城中心地带的奎星阁,1991年被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阁,何其高大、辉煌,但走了几十米,什么也没看见。问路人,路人抬手一指,那不是。原来,就在我的左边。可是,拿眼望去,除了黑魆魆的空旷,哪有?直到大仰脖子,抬头望星星时,才发现高高的正上方,星星勾勒出的一个楼阁的廓影。清冷,孤绝,灯火阑珊,令人不敢靠近。

酒足饭饱,作别当地文友,出酒店右行,过金马桥,一二百米处,是灯火喧哗、人流熙攘的“天梯”:一道宽约十三四米、景观也似的石梯,直直向山上爬去。

我向石梯爬去。

石梯爬去的这座山,叫飞泉山,是2000年元月竣工的市民休闲健身场所。仁寿城局为三山一坝,此山立城东。南朝梁李膺《益州记》云:“东西南三山相对,州治居其中,去陵井各一里,谓之三嵎山……西嵎曰跨鳌……南嵎曰翳嘶……东嵎曰飞泉。”

天梯全长368米,垂直高度90米,爬完698步梯阶,就到了山顶天仁公园。公园广场搁有一块重达五六吨的“仁寿石”,正面镌“仁”,背面凿“寿”。有市民闪着灯光扶石拍照打卡。“仁里寿乡”牌坊,是另一处打卡地。时间金贵,或腿脚抱恙的人,可借车上山。

此山头,可望彼山头。彼山头上矗立有天仁公园附属设施 —— 南嵎翳嘶山六层高的仁人楼。

在古人那里,一些建筑物是可通天的,比如紫禁城天坛、日坛、月坛、先农坛,比如蓬莱阁等名楼名阁。“通天台上月初出,承露盘中珠正圆。”(唐•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三首》)“茂陵先帝傥见梦,敢不奏记通天台。”(宋•晁公溯《天寒》)最绝的,当数李白的《登锦城散花楼》,全是写楼与天的关系: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除开建筑物,中国人可以依凭的通天之道还有哪些呢?《山海经•大荒东经》:“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这是指乐器“鼓”,可通天。考古发现,良渚的玉琮和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扶桑树),有通天之功用。再就是山了。“昆仑谩有通天路,九峰正在天低处。”(唐•李沇《巫山高》)“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唐•杜甫《望岳三首•其二》)古人认为,登顶以“天柱”昆仑山、“五岳之首”泰山为代表的高山神山,是可以喊答应山,与天通话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想登山上天,可太难了。

仁寿俩山头,一楼一阁,都是俯览县城的好口岸,很适合不玩航拍的人把县城拍出航拍感觉。

2009年建成的仁人楼,2017年发生过一次火灾,原因是楼里的电器线路出现问题所致。历史上,四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蓬莱阁都因火灾多次被毁,滕王阁最多,29次。难道,修楼之难,“难于上青天”?

5

起了个早床,去见奎星阁。原来,昨晚那黑魆魆的空旷,是临街建筑凹进去的一块空地,加一个宽阔、陡峭的石梯,构成的峡谷。石梯尽头,一座孤丘的顶上,正是奎星阁。没什么说的,即便老胳膊老腿,也要一阶一阶朝上爬去。

在第二级石梯平台立壁上,镌有金黄色繁体字:何栗读书处 —— 乐道园。

何栗,何者哉?

何栗,字文缜,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出生于仙井监瑞云山(今仁寿县青冈乡瑞云村)。宋徽宗政和五年,他与兄弟同去东京(开封)应试,二人皆中,他名列进士第一(状元),时年27岁。徽宗赵估正待升任他为谏官时,有人进谗言称他是苏轼乡党兼同党,遂被外放四川遂宁知府。不久复调回京,任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

在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12月金兵大举南下,直扑京城,终至靖康之变的大背景下,作为主战派,何栗被宋钦宗赵桓临危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成为北宋末代丞相。京师陷落后,金军班师北撤,并掳徽、钦二帝及后妃、皇室贵戚、大臣以及宫女、工匠等三千余人前往,何栗、秦桧亦在其中。面对靖康耻,何栗无力回天,悲郁难平,拒不降金,于建炎二年绝食身亡,年仅39岁。死前题绝命诗:“念念通前劫,依依返旧魂。人生会有死,遗恨满乾坤。”

宋高宗赵构上位不久,即下诏任命何栗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成都玉局观使。后得知何栗已死难金营,便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只因有人称何栗主战误国,作罢。建炎四年,秦桧回到临安,复盘何栗绝食而死的民族气节,朝廷于是复赠何栗观文殿大学士。

清乾隆年间,仁寿有识之士,选址在状元、丞相、民族英雄读书的地方建奎星阁,明智之举,用心良苦。清道光《仁寿县新志》古迹条目下有:“乐道园,在治东北二里。相传宋何丞相(即何栗)读书处,内有石笋一枝。”

从《浙江义乌何氏宗谱》《广东庐江书院全谱》《广西玉林市东山何氏谱》和《四川酉阳芳德公族谱》等谱牒可知,何栗后裔在世界分布颇广,有成就者众。其中,居住在闽粤赣的宗亲,明末清初在向海外和内地迁徙中演变为客家人。

气喘吁吁,终于爬到了孤丘顶平台上,置身奎星阁绛紫色正门前。阁门紧闭,我想是因为还没到开放的时间点,等等就好了。却又瞥见门上有三行手书粉笔字:“奎星阁/维修中/暂停开放”。昨晚没开灯光之惑,至此释然。

看来,仁寿,入阁之路,并不庸常,只待下次了。

但既然爬上来了,即便知不了门内事,看一看门外事也好。于是,绕阁基,转经一样,转了一圈,又转了一圈。看到了立在地上的《奎星阁修缮记》石碑,佩在阁檐下、上书“《记忆仁寿》老照片展”的横牌匾。除了老照片展,我想,阁内还应有供奉的神,还应有以何栗、虞允文为首的有文化的历史名人的席位。仁寿奎星阁由须弥座、阁身、宝顶三部分组成,四重檐八面体攒尖式木结构建筑,琉璃瓦屋面,高29米,阁基占地196平方米。没想到,阁身后边的“门外事”,竟是一些楼房冒得比孤丘都高;不远处,一个信号发射架什么的金属架,甚至比奎星阁都高。

如此的高下立见,让心情有点小落寞。好在朝晖罩在奎星阁上,折下来,打在我身上,让我一下竟有了文气冉冉的感觉。

离开县城才想起,去奎星阁,没能拜敬奎星不说,我连呈现阁名的匾额都没看见。难道是匾额太不显眼,或因为我没能入阁?而“乐道园”三字之显,又似在无言地阐释着什么。

北宋右丞相何栗,南宋左丞相虞允文,一左一右,拱卫着故土奎星阁的强度和亮度。左右丞相,左右不是人,是神的存在,是家乡文昌文运之孕之显。

接下来,沿龙泉山脉,向南,去往青神县的河坝子镇、高台镇方向。

首先去九品村,导航显示六七公里,一刻钟。沿西街出城,上坡,转寿乡路,挺好的路面。行驶到224乡道后,山景怡人,但路又窄又差,且其中几段正改造中。一个三岔口,右转下山,一二百米后,泊在又一个三岔口上。下面是悬崖似的地势,视野高远,导航说九品只有五六百米,而我什么也没看见。于是掉头,开26公里,去景贤乡。

九品原为乡,1992年并入佐桥乡后成了村。其得名与一位杜姓九品官员有关。他死后,当地老百姓为纪念他,修了一庙,名九品庙,乡、村亦沿用其名。

回到昨天走过的351国道、黑虞路,过虞丞街场,临遂洪高速路口时右转,顺虞景路金凤方向开,竹木掩映的路道一下窄起来。

景贤街场不小,关门闭户的,适合喜清静的人安坐发呆。境内最高点位于上寺(觉山寺)山顶,海拔800米。景贤乡2019年撤销,划归虞丞乡管辖。

顺穿街而过的上坡公路出街,入景谢路,再骑河路,到了距青神界和井研界都很近的谢山。沿途颇有些风景的乡道,顺序串起了乐群村黄桷湾、写有“龙泉山外山”大型门联的小型汽修店、艺万山庄。谢山以境内谢家庙、马鞍山名各取一字得名。街场不大,干干净净,从下街穿至上街,也没见几个人影。谢山乡2005年撤销,划归曹家镇管辖。600米以上的海拔,森林植被上佳,决定了此地是仁寿上佳的避暑胜地。

谢山以前是井研至成都的一段繁华盐道。一户谢姓人家因为做盐生意发了家,在此地修了谢家大院,后又建了“谢家庙”。谢山勤劳村花海,有十多个蔷薇花科金樱子品种,数万株藤蔓在松柏枝桠间吐露芳华,这使得此地成为了四川省最大的野生蔷薇花科金樱子观赏基地。每到蔷薇花开季节,游客如织,人花共舞。

谢山还有一座可以讲出很多故事的山,叫灯杆山。

继续顺龙泉山脉向南,可达二县,西南青神,东南井研。沿骑河路,我的方向盘向西南驶去。

一只灰麻灰麻的兔子,从挡风玻璃前,倏地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