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政恩彩墨画印象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赵卡  2023年12月20日14:40

在呼和浩特初识李政恩,如果不是诗人刘不伟介绍,其貌不扬,其声不亮,一聊二谈下才知他生于安徽,幼承庭训,师从名师,书法、彩墨画、篆刻、金石以及书史、画论等几乎无一不精,尤喜敦煌艺术,那我要尊称他一声先生了。

李政恩书画篆刻作品展即将在内蒙古美术馆举办,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得以先窥到了一部分作品;尽管我于诗书画印是门外汉,但终归一门之隔,而非十万八千里,故窥不到堂奥也能摸着一些皮毛,我认为,皮毛之见也是所见之见,哪怕如磷光一闪。

限于篇幅,其余不论,我简单谈谈北疆主题的这些画作,约占此次展出作品的四分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蒙古历史文化厚重、人文资源丰富,亮丽北疆文化气息浓郁、文化特色凸显、文化活力涌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打造“北疆文化”这一具有内蒙古特质的地域性文化品牌,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如何将抽象的理念用具象的作品表现出来,是摆在很多艺术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从此次展出的20幅彩墨画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李政恩对内蒙古屡变星霜的自然、地理、历史和各民族的民俗知识有所了解,至少,我们深聊过几次内蒙古,尤其是阴山山脉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作用,这其中有流传不朽的神奇现实和不被察觉的地域性丰富现象,必得是一个传统积淀深厚又精通现代变化的艺术家才能全面展示出北疆文化魅力;当然,政恩深知,阐发毋需刻意美化。

所以,政恩的画里山多,但我们没必要追究此山或彼山就是阴山山脉的一部分,我们欣赏的是画意和画艺,比如《红山北眺》里的用色,几乎将焦红扩展到了极限,画面上浮起了奇异的让人有强烈感受的亮色,不得不说,视觉表现的震撼——我想到了梵高对《星空》的信念。相比本土艺术家那种毫不费力的用色,我认为,政恩的用色带有一种表现主义想象力。

整体上观察,用“浓烈峻美”来形容政恩的彩墨北疆作品一点都不为过。无论《秋色》《秋林深处》《金色回忆》,还是《绿野仙踪》《毡房向晚》《雪山日暮》等等;这种个体美学的建构风格考虑到了中国北疆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有厚重的历史感,是对北疆文化在自然表达上的整体性洞悉。在这些画里,我对《胡杨精神》的偏爱多了一些,它很容易让我想到梵高创作于1888年的《向日葵》,仿佛沙漠上顽强生长出来的太阳;过去我一直认为红色代表热情,现在觉得胡杨黄也有相似的表情和言辞,这是个意象,除了符号意义外,还有更深刻的诗意:目击和呈现了自身的伟大死亡。

政恩的画也是冷峻的,比如《草原晨曦》《河流无声》和《丰美敕勒》等,冷色调的大色块点缀磷光似的亮色,这种陌生化手法使内容的神秘性有了抒情格调。古人云“诗无达诂”,循理下去,画亦无达诂,但达诂之外却有存在之思,不能辩,欲辩忘言。

政恩的画里还有斧凿刀刻感,观之越多,越能共情,这是一种凸显个人风格的美学方法论,有逻辑,有思辨性,有使命感。

我最近又重读了一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的《人与世界的相遇》,当看到政恩的这些画时,突然觉得这世界有些原理是相通的,内涵丰富的“北疆文化”绝不仅仅是“北疆的文化”,而是向世界敞开的有机体。政恩此次的彩墨北疆画展,更加丰富了北疆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