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像树一样站着活,像树一样站着死 ——电视剧《父辈的荣耀》中三代林业工人的形象塑造
来源:文艺报 | 李树榕  2023年12月13日08:36

电视剧《父辈的荣耀》立体、鲜明、生动地塑造了三代林业工人,讲述了他们如何在生活巨变中,以汗水、泪水、甚至血水为代价,也要挺直精神的脊梁。片中,由彭俊荣扮演的宋留喜是建设新中国的开拓者,全国劳动模范,名副其实的“林一代”。郭涛扮演的顾长山,是德才兼备的“林二代”,“923优秀工队”的队长。顾长山的养子即由李乐扮演的顾兆成,则是命运坎坷、脚踏实地、意志坚韧的“林三代”。

其中,宋留喜老人做事麻利、为人敞亮、胸怀天下、勇于担当,被后代视为“山神爷”。他用毕生的坚持获得了巨大成就和荣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人”的底气、骨气、志气和勇气。他义务栽树几十年,最终在栽好第36212棵树的时候,双手牢牢拄着一直陪伴自己的铁锹,安然、安详、安静地眺望着茫茫森林,心无挂碍地辞别了人世。

人,能站着活,但能站着死吗?显然这是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结局,饱含着丰富情感与深刻思想。这个桥段的设置并不突兀,因为宋老师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呐,欠了债,是要还的。不然山神爷会不高兴。他会想,你把我的儿孙都砍了,我也不能让你的儿孙好活呀!”虽然这是一句与年幼的兆成貌似逗乐的玩笑,却意味深长地揭示出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哲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崇尚“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突出的是个“礼”字,即对赐予我们生存保障的力量,要心存感恩、心存敬畏——包括大自然,也包括人类社会。同时,还崇尚“乘人之车,载人之忧;衣人之衣,怀人之愁”,突出的是个“义”字,即做人要讲情义、道义和大义。当五千年文明将“礼”与“义”融合起来沉淀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时,价值共识便形成了,这就是“德”。文字学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行为能够“外得于人,内得于心”,也就是能获得他人与自己良知的共同认可,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宋老师傅是单身老人,却一直受到三道沟林区所有人的尊敬。不仅国家发给他养老金,他还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顾家成员的悉心照顾和爱戴。他感恩新中国、感恩共产党,同时也感恩关照他、敬重他的所有工友。于是,他把早年国家建设中所欠大自然的“债”,自觉自愿地扛在了肩上。种树,在他心里,是还债,也是报恩,更是为了自己热爱的山林和祖国有更好的未来。当优秀的“林三代”陈兴杰决定到广深打拼时,他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什么是家呀,家,就是让你扎根的地方。”由此,观众会立刻联想到,是因为家乡和国家富强,我们才爱她?还是我们爱国爱家乡,国家和家乡才能富强?就在宋老师傅的无私奉献中,得到了回答——无论遇到怎样的灾难,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与自己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这才是真正与国脉相通的伟大情怀。

剧中,顾长山是观众最看重的一个人物:做人有筋骨,做事敢担当,具有“带头人”的气魄和风范。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砍伐森林的强度在“楼房、矿山、工厂”建设的需求下,一直在加大。原生林、次生林、再造林,砍掉了一茬又一茬,严重的生态问题出现了。靠山林生存的顾长山已年过半百,面对国家“减少砍伐”“停止砍伐”“产业转型”等政策,怎么办?

昔日,凭着产业工人“劳动时,穿一样的衣服,想一样的事儿,干一样的活儿”“上班一个人,下班一家人”的互助互爱传统,顾长山竭尽全力地呵护质朴的友情、深厚的乡情、绵长的亲情,让每一个需要照顾的人都得到了帮助。但时代大潮却将其忽而置于浪峰,忽而甩到谷底,使名震山林的一代劳模几十年稳健的脚步,变得有些踟蹰、犹疑。自信、爽直、顽强、豪迈的性格,也变得沉默和隐忍起来。

在林区,伐木、护林、种树,是生存之本。在劳动中奋斗、奉献,是林业工人引以为傲的人生价值。但市场经济的飓风,刮到了北疆大森林后,一切都在变。衣食住行样样变得越来越好,可心理上却总是若有所失。

从第18集,编导把高光聚焦到“林三代”的身上之后,顾长山似乎就没有闪光点了。随着高才生陈兴杰回乡创业,“碳汇”“碳中和”等关乎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地位的大举措即将在古老的山林落地。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旧林场最后一位队长,新林业第一位拥护者”的老顾有过内心挣扎、无奈隐忍,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融化在他血液里的政治自觉,因而,他才能一以贯之地充分理解和全力支持陈兴杰这位最优秀的养子。

剧中的“林三代”是一个群体,犹如一条河,河面上辉映着阳光的是与时俱进的陈兴杰,然而留在观众心里的却是静水流深般的林业工人顾兆成。他命运多舛:参军,因父亲的无私而落空了;考大学,又因身为长子要帮父母分担生活压力,学习时间无法保证而没能参考;挣大钱就更不成了,因他为人诚恳,敏于行而讷于言,是认准一个路子就要走到底的“犟种”;即使被泼辣、矫情且“找不准人生位置”的妻子瞧不起,他也决不改变。这是与宋爷爷接触最多,被父亲责备最少,被产业工人雕刻出精神脊梁的人,是父辈荣耀的继承者和后来人。

剧情中,顾兆成总是在干活儿,不是在林场干活儿,就是在家里干活儿。厚道的神情似乎总是凝固的,很旧的衣服也像是很少换洗。他每天钻进大森林,与树对话,与鹿为伍,认真巡护每一棵树,用几十本价值极高的森林日志,为祖国北疆大森林自然生态的长久保护,成就了不同寻常的功绩。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爱自己的母亲,也深深地敬爱着自己的养父。为抢救病危的父亲,他瞒着有些不通情理的妻子,毅然卖掉了含辛茹苦操持起来的鹿场;担心身心交瘁的母亲饿着,他就把饺子一个个喂到母亲嘴里,母亲很少流泪,此刻却被这个实心眼的善良儿子感动了;为了不让年近耄耋的(宋)爷爷感到孤单,他一旦进林子工作,就会几个月不回家……持之以恒地“做有意义的事”“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将他锻造成了真正的“林三代”!

《父辈的荣耀》是一部难得的优秀年代剧。悬念叠生、丝丝入扣、扣人心弦。既有性格对命运的挑战,也有追求与宿命的博弈。观众由此看到了情义,悟出了美德,懂得了礼敬,参透了尊严,重新感悟了什么是“中国工人阶级”。

然而,父辈,究竟是哪一辈?剧中没有确指。因为,这不是从个别的、特定的、孤立的叙事主体出发讲述往事,而是要让正在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都不能忘记那些用肩膀扛起今天好日子的父辈、甚至父辈的父辈,以此砥砺人们不要辜负尚礼、守义、崇德的父辈们的伟大情怀。

(作者系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内蒙古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