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品》杂志2023年度“十佳评刊员”颁奖典礼线上举行
来源:作品杂志(微信公众号) |   2023年12月12日16:52

12月2日晚,《作品》杂志社2023年度“十佳评刊员”颁奖典礼线上举行,新疆库尔勒的胡岚获得金奖;余清平、张翠云获银奖;陈德轩、崔会军、杨林鸿获铜奖;石凌、雍小英、李丽苹、向明伟获优秀奖;李天奇、马行空获新人奖。

线上颁奖仪式由《作品》杂志社主办,胡竹峰,王方晨、陈巨飞等十位知名作家、评论家出席线上颁奖仪式,为获奖者宣读颁奖词并颁奖。

散文家胡竹峰宣读金奖获得者胡岚的颁奖词:胡岚论文,态度恳切,点评得当,云淡风轻中观点鲜明,一方水土一方人物,胡岚下笔有新疆和田玉之温润,字里风神周正,隐隐可见大漠戈壁的广袤豪情。《作品》杂志青年编辑胡破之宣读新人奖获得者李天奇的颁奖词:作为大学生作者群体中的“幸运儿”,李天奇的文风于当下青年群体中盛行的“学院写作”有明显的不同,他的文笔质朴,贴近于最真实的生活景象,他的评论温和,又不乏哲理和深层次的论证,这种求真务实的写作思路源于其对文字深刻的理解,也象征着青年写作群体中,一些新力量的诞生。李天奇的写作之路,未来可期。

十二位获奖者讲述了自加入《作品》杂志评刊团之后,阅读经验的丰富和写作视野的开阔,以及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表达了对《作品》杂志全体编辑老师专业与敬业精神的钦佩之情,和坚守评刊阵地的决心。新人奖获得者李天奇坦言,他是代表中外大学生群体——成长的一代来领这一份殊荣。

上届金奖获得者张维菊作了题为《点燃,照亮与温暖》的总评发言。她说:评刊团的成员们,怀揣庄敬之心,读《作品》,评《作品》,沿着文字的脉络,寻根滋养这坚实与丰盈之果的中华大地,写出了自己眼里心里的文学图景,并在探寻的过程中,茁壮成长,蔚然成林。

《作品》杂志青年编辑周希言主持了本届颁奖典礼,并作了总结发言。她点赞评刊员对于文学的热爱与诚挚之心,指出不同代际多层次交流与碰撞带来的非凡意义。

《作品》评刊团组建于2018年。近六年来,线上评刊如火如荼,评刊员在《作品》的引领下,逐步完成了自身文学审美体系的建立与提升,《作品》杂志主编王十月打破评论藩篱,打造良好文学生态场域的愿景已经形成。一些期刊杂志紧随其后,开放了自己的专属评刊通道。

文学照亮人生,评论引领未来。《作品》立足讲好中国故事,聚焦大匠来了,关注超新星大爆炸,网生代,推介质感记录、探索与发现,打开海外华文的视界,亦着力微篇精选、天下好诗,公开大家手稿,开设评刊选粹专栏,推出贴近时代脉搏、深入百姓生活的文学作品,以创新、开放、包容的胸怀,打造出生机勃勃的文学生态场域,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作家、专家、学者及文学爱好者。《作品》评刊这个品牌,必将做得更大、更强。

《作品》杂志社2023年度“十佳评刊员”及颁奖词、获奖感言

金奖:胡岚

颁奖词:胡岚论文,态度恳切,点评得当,云淡风轻中观点鲜明。一方水土一方人物,胡岚下笔有新疆和田玉之温润,字里风神周正,隐隐可见大漠戈壁的广袤豪情。 /胡竹峰

获奖感言:很荣幸获得《作品》“十佳评刊员”金奖,我很开心。每两月一次的线上研讨,贴近作品,贴近作家,读与写,评与论,启迪与碰撞,四方师友汇聚,各抒己见,激起星光无数,光芒灿烂,温暖了无数良夜。这样的夜晚,这样的研讨不是一年,是五年,年年如此,还将继续下去。这是《作品》的坚持。《作品》有深度有纬度,始终在文学前沿。不仅关注文学大匠,也关注到了网生代,对新人的举荐足见勇气和包容。作为评刊团的一员,五年来,我见证了《作品》创新开放包容的格局和气度,《作品》见证了我的努力和成长。感谢《作品》,感谢幕布后策划和编辑的老师们,感谢评刊团的师友,感谢我的颁奖嘉宾!

银奖:余清平

颁奖词:能工于解剖作品,并善于挖掘作品的外延,捕捉作品触动人心的公众情绪点,这是我对余清平评论文的认识。他对生活有较深的洞察,对小说文本有深入探究,这些都在他的评论文中有质的体现。今年,犹见到他的两篇评论入选多所高中试卷,是基于他的审美核心折射出其文字价值。 /秋泥

获奖感言:感谢《作品》,感谢编辑部老师。多年以来,我知道自己的肉体在尘埃中流浪,精神在文字中流浪。流浪中,肉体与精神很幸运地与《作品》结缘,从此,便不离不弃地待在这文学殿堂里。我的写作生涯屈指可数(向刊物投稿),不过九年,而其中就有将近六年跟着《作品》踟蹰前行,在《作品》这个文学摇篮里默默学习,默默吸收其文学精华。几年来,对于每一次评刊活动,只要无特殊情况,我都会坚持参加,因为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很高兴,我参加了第一次线下评刊会,盛况至今仍历历在目。很高兴,我仍能成为《作品》评刊团的一份子,并获得杂志社“十佳评刊员”奖。我将坚持跟着大家前行。

银奖:张翠云

颁奖词:她的小说评论擅长透过作家的虚构与想象,呈现小说文本的肌理与气息,深切体悟小说中有质感、有温度的细节;她醉心潜入小说文本的内核,在故事的冲突、错位中,体验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看它们的变化、积存与落实,以自由和旷达的语言抵达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的文本语境。 /赵培光

获奖感言:我是十佳评刊员银奖获得者张翠云,来自吉林省长春市一个县级小城德惠。《作品》在当代文学域场坚守求真、求新、求美,发掘并呈现着当代文学的本源。在《作品》评刊团这六年,我不断地参与评刊、研讨,这已经成为我日常写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我第二次获得银奖了,首先感谢《作品》搭建作者、编者和读者沟通互动的优秀平台,感动于杂志社老师们的无私奉献,你们辛苦了。其次我要感谢我的颁奖嘉宾赵培光老师,我的小说评论最早就是赵老师编发的,那是对我小说评论的莫大鼓励与认可。至今我尚未有幸见过赵老师本人,但赵老师为文为人的熠熠之光时刻流动在我的写作世界里。再次感谢赵老师接受我的邀请,谢谢您的指导鼓励与扶持。最后,祝福《作品》越办越好,我会继续努力的。

铜奖:陈德轩

颁奖词:他的评刊不是复述,更不是附会,而是心存敬畏,贴近作者和读者,通过文本细读,用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探寻作品指涉的幽境。他尝试用思考的杠杆去撬动文本的巨石,努力用诗意的语言将冰山移到海平面之外。 /陈巨飞

获奖感言:自2018年有幸加入作品评刊团以来,我在积极完成评刊任务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我深知自己取得的一点进步,很多都得益于《作品》杂志多样化办刊风格的影响。愈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杂志“好作品让生命发光”的崇高办刊理念。比如通过阅读2020年11期《作品》杂志力推的《程坚甫诗七十首》另附五篇评论,令我深切体会对文学创作的挚着追求能够升华一位普通作者的生命价值。读者有所求,《作品》有所予。在我的心目中,《作品》不仅仅是一本文学杂志,更好似一座学府、一间课堂、一部教材。今天,我赢得的这一份奖励就好比一名小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我无比珍视这份荣誉,期待能将其转化为动力,在评刊这条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铜奖:崔会军

颁奖词:她的评论寓意丰富,通过细读和理解,感受《作品》刊发的文章,或细腻柔和,或淋漓尽致,或神采飞扬。把自己融入文章本身,潜入作品内部,感受文字的魅力和质地,条分缕析,庖丁解牛,找出每一篇的发光点,并让其闪烁光芒,让读者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她在写作和评论中进行探索,让作品本身的意义多角度呈现,饱满且丰厚。 / 季冉

获奖感言:我2018年加入作品评刊团,不知不觉已经度过6个年头。这其中有幸到广州参观《作品》编辑部,见到各位优秀的编辑老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评刊团朋友,得到老师们的赠书,还有平常各期《作品》杂志的赠阅,这是我宝贵的精神食粮和财富,是一股幸福和喜悦的源泉。每个月杂志快来的日子都成为我的期待和盼望。非常荣幸第二次成为《作品》十佳评刊员,感谢《作品》的各位编辑老师,感恩编辑老师每期寄来的刊物,个性、高雅、精致、大气,也影响和提升着阅读后我的气质。创作是一种内驱力,写作是一种生活态度。思想的火花、艺术的灵感、精神的世界,带给我开心和快乐,我会更加认真和执着,做好评刊。拥有《作品》,更是拥有丰富的人生。

铜奖:杨林鸿

颁奖词:杨林鸿的评论文字扎实、热情、说理,既有文本层面言之有物的精细解读,又有溢出文本之外对世道人心的某种深切观照;杨林鸿用他那灵动且富有生气的文字,带领读者充分领略着一篇篇具体作品里作家的幽深和曲折、深情与深意,与此同时,这些文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架构起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一道桥梁,从而达成作家与读者之间心灵的有效碰撞与深度激荡。 / 王玉珏

获奖感言:感谢《作品》将这么厚重的荣誉颁发给我,感谢各位编辑老师和评刊团的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感谢王玉珏主编在百忙中出席颁奖会为我颁奖。《作品》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感受到文学大家庭的温暖。每一次评刊,都让我眼界大开,每一次评刊都拓展了我对文学的理解。人生有《作品》相伴,精神不再贫乏;人生有“作品”可读,灵魂不再孤单。

优秀奖:石凌

颁奖词:温和而不失法度,博学而简约得当,石凌的评论闪烁着思想的锋芒,同时又有着作家的直觉,总是能迅速抵达文本的核心,从审美与现实关照两方面审视作品,洞悉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时代人性的幽径,让读者有拨云见日之感。 /王新军

获奖感言:在文学期刊日渐式微的互联网时代,《作品》以海纳百川之胸怀,敞开大门办刊的姿态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关注,我是其中之一。参与评刊《作品》五年来,认识了很多当代名家与文学新人。“大匠来了”“经典70后”等品牌栏目持续追踪当代成名作家的成长轨迹,使读者与著名作家面对面,聆听大匠创作的秘笃。“超新星大爆炸”继“九0后”“网生代”,不遗余力地推荐新人新作,让他们一出现就光芒四射。“质感记录”“探索发现”持续刊发文质俱佳的散文随笔,拓宽了读者视野。评刊活动开文学期刊评刊之先河,作家、读者与批评家线上交流,锐见迭出,锋芒灼耀,一扫当前批评界陈腐僵化之风。《作品》值得拥有。

优秀奖:雍小英

颁奖词:雍小英一以贯之地从个人阅读经验出发,结合自身的审美体验,贴着文本进行自己的论述,敏锐细微地勘探文学现场,灵巧游走在文学与文化、个人、社会的对话空间,呈现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洞见和精神潜能。鲜明的女性意识让她的文论既有山间细流的清新,也有繁星似锦的绚丽,令人读之亲切,所要传达的价值认知常常能够悄然润入读者心田。 /王方晨

获奖感言:于一地鸡毛中,努力选出几根来扎成好看的花,与生硬单调的两点一线中,坚守一份阅读和书写的爱好。感谢《作品》给我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我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可感。出于对《作品》编辑们的敬业、公平、创新精神的敬仰和感激,自2018年加入评刊团以来,一直重点读的就是《作品》,并以此为傲,以此成长和进步。提起《作品》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感和责任感。有《作品》的陪伴和肯定,我的业余时间充实有意义,我对阅读和书写更有激情!有幸忝列优秀评刊员,是我梦寐以求的殊荣。跟评刊团优秀的评论家老师们相比,我的阅读有限,差距甚远,但是自从加入评刊团以来,我相信自己的进步还是有的。在《作品》举办的数次名家讲座中,我受益匪浅;数次在线研讨会中,我深得各位老师们的智慧启发。感谢相遇《作品》,让我度过了五年的阅读、评论好时光,承蒙《作品》不弃,我将跟随《作品》不断洗刷认知,开阔视野,提升评论视界,相信必将一路前进一路花开。

优秀奖:李丽苹

颁奖词:李丽苹的评论兼具理性思辨和感性的激发,更偏向于小说内部结构的探索。她透过故事的肌理,持续挺进人物隐秘的心灵。从而,延展出了作品与人生,与社会、与自然的深层连接。如此向内行走的评论精神是可贵的。 / 刘爱玲

获奖感言:首先由衷的感谢《作品》的各位编辑老师,感谢王十月老师搭建的《作品》評刊团这个优质平台。可以说,遇见《作品》是我今生特别幸运的事。《作品》不拘一格降人才,从“网生代”到“超新星大爆炸”,不断推陈出新的气度让我震撼,推动我努力!我有幸在此文学平台聆听名家授课,开阔视野!读良师佳作,感受作家们的创作构思与思想脉络,学益友不同的评论视角,使我深感文学给予人的滋养和洞察力,逐步获得新鲜的创作经验,在读,写与交流的历练中,让我更深层、更宽广的理解评论视野,完善自己对于评论的意识。与《作品》陪伴近六年,获益良多。得此殊荣,更是对今后个人评论路上的鼓励和支持。在此再次感谢《作品》,感谢我的颁奖嘉宾刘爱玲老师!

优秀奖:向明伟

颁奖词:不故作高深,不依赖理论,不着成见地拥抱文本;善于在细读中捕捉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在人物与情节中去理解作品本身。向明伟对小说的解读与阐释,来自于他赤诚的胸怀和小说写作经验,字里行间蕴着一股激情,新颖、鲜活而简洁的评论语言,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文学观察员对小说持续不断的思考和与时俱进的分析能力。 /马忠

获奖感言:感谢《作品》的编辑老师们,感谢颁奖嘉宾马忠老师。我是最早加入评刊团的成员之一,一直受惠于杂志社的免费赠阅。当快递员每月把杂志送到我的手上,我总是说服自己安静下来,翻开杂志,挑选喜欢的作品认真阅读。阅读,曾经是很多人的美好习惯,但是现在正面临挑战。当年我选择来做《作品》评刊员,就是因为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安静下来,难得去深入阅读一本书籍——我需要借助一些外力(责任),让我重新找回阅读的信心和耐心。显而易见,这些年下来,在《作品》“监督”之下,一个普通读者正在恢复他的正常状态。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我通过“评刊”,通过在评刊团队的“偷师学艺”,逐步提升了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什么是好作品,好作品好在哪里,好作品的遗憾在哪里……原来我读完一部作品,大多数情况下,感受都是混沌的,自从加入评刊团之后,我需要站在特定角度,清晰地表明“观点”“立场”,而这种“观点”“立场”的确立,恰恰也是对我阅读经验的重塑。更进一步讲,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也反哺了我这个文学爱好者的业余创作。再次谢谢《作品》。

新人奖:李天奇

颁奖词:作为大学生作者群体中的“幸运儿”,李天奇的文风与当下青年群体中盛行的“学院写作”有明显的不同,他的文笔质朴,贴近于最真实的生活景象,他的评论温和,又不缺乏哲理和深层次的论证,这种求真务实的写作思路源于其对文字深刻的理解,也象征着青年写作群体中,一些新力量的诞生,李天奇的写作之路,未来可期。 /胡破之

获奖感言:首先感谢《作品》杂志及评刊团诸位同仁所给予的殊荣,对于文学来说,二十出头的我只是个新人,但从热爱的角度来讲,我的内心带有一种无畏的热忱。通过评刊团这片平台,我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在通过与诸位师友的交流中,文学技法也有明显的提高。《作品》杂志是我一直所喜爱的刊物,这不仅在于编辑团队对其内容的专注,而且在于其对青年作者的大力支持,作为广大青年创作者中的一员,我想这一“新人奖”不仅属于我,也属于长江黄河内外,无数为热爱文学而甘愿创作的青年作者,作为文坛新人,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作品》杂志的光辉,我们将对文学拥有更纯真的热忱,至此向一直以来帮助我的师友及广大青年创作者,敬礼!

新人奖:马行空

颁奖词:文如其人,正如“天马行空”,她往往能够从所评的文章引发出自己的丰富联想:无论是古诗词,还是对于作者留白的部分展开的“脑补”,这些联想总能在看似无关的故事和人物之间提取出相同点或联结点。想象与联想,不仅是作家所需的能力,也是评刊员所需的悟性和品质。而马行空作为一名新加入的评刊员,正是这样的一个佼佼者。 /胡破之

获奖感言:非常感谢各位老师!我在惊喜之余,其实更多的是惊魂未定。因为今年增设的新人奖,竞争非常激烈,而我能够成为第二名获奖者,具有一些偶然的因素。但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能仅靠偶然。我从今年4月开始成为评刊团的一员,5月开始收到杂志,6月开始正式写评,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共提交了11篇评刊文章,其中有一篇已得到了发表。另外,即使是在每次转发《作品》公众号的文章时,我也都会附带上自己阅读过全文之后的心得或随想,正在朝着“评刊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方向努力。要说目前最大的不足之处,是文学知识、理论的欠缺,和对直接经验的过度依赖。这也导致了我在指定评刊方面暂无亮眼的表现,更是今后需要加强的重点。最后再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