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考古文物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 臧 博  2023年08月31日09:51

想象一下:约200万年前的一个夜晚,巫山龙骨坡的一个山洞里,一个古人类家族正在享用晚餐。但是,晚餐后不久,一场灾难降临,这个家族不得不离开祖祖辈辈居住了50万年的“家”。一顿晚餐、一场灾难、一个存在了50万年的家园,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一隅,通过遗址的发掘重新浮现在世人面前。

这个遗址,就是龙骨坡遗址;这场发掘,已持续近40年。龙骨坡遗址发掘,今年正式进入第五个阶段。龙骨坡遗址蕴藏的更多奥秘正被一点点揭开。由此,对文物考古与保护的思考,对文明、文化的思考,也不断浮现。

考古文物会说话。巫山龙骨坡出土了几块石头,那是来自远古的打制石器。通过年代测定,巴渝大地在250万年前就已经有古人类聚居于此、繁衍生息。

考古文物有力量。巫山龙骨坡出土的打制石器,证明了人类多地起源的可能。而这将成为龙骨坡文化的重要名片。

考古文物,串联成歌。延绵不绝的璀璨文化,各自发源、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在巫山,古人曾吟唱的诗词歌赋,如今还在口口相传;古人曾慨叹的天险绝壁,因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而改变了模样。从龙骨坡山洞,到如今的城市乡村,那么大的变迁、那么多的故事,我们可以自信地讲给更多人听。

文物文脉,需要更多守护人。龙骨坡遗址发掘,离不开一个叫做黄万波的人。从1984年到2023年,每一次发掘研究都有他的身影。如今已经91岁的他,用人生近四十载光阴,守望着龙骨坡文化。可以说,黄万波为之倾注了心血和智慧。

“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从真正能证明我们的久远历史中来”。发掘、传承、保护文脉,让它们不因时移世易而蒙尘,需要更多樊锦诗、黄万波一样的榜样,需要不断壮大考古人才队伍,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考古,观往以知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发掘好、保护好是前提。龙骨坡遗址第五次系统发掘开始了,期待更多令人惊艳的文物与公众见面,讲述生动而精彩的文化故事。

(摘编自《重庆日报》,原题为《在历史遗踪里感受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