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齐聚衢州,探讨——我们现在怎么写童书
来源:潮新闻 | 汤霁英 陈新怡  2023年07月25日09:40

一本好的童书,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滋润,更是在幼小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

今天,“悦读一夏”童书创作研讨会在衢州市余东村举办。

全国儿童文学作家、专家,与衢州本地儿童文学创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衢州儿童文学的特色。

茅盾文学奖得主、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鲁迅文学奖得主、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鲁迅文学奖得主、作家周晓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2024国际安徒生奖评委谈凤霞等一众文化学者齐聚衢州,共同见证春风悦读榜童书奖颁奖,开启衢州首届儿童阅读节,还进一步推动衢州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阅读的发展。

浙江的儿童文学创作发展如何,衢州又在作出哪些探索?

浙江儿童文学作家有底气

“当我们谈论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浙江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是有底气有实力的。”文艺报副总编、知名文学批评家刘颋这样评价道。

在“五四”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浙江作家写下了许多重要的篇章。

鲁迅、茅盾等新文学大师巨擘,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拓荒者和耕耘者。夏丏尊、俞平伯、丰子恺、刘大白等许多著名作家的名字,都同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当代儿童文学界,活跃于全国各地的浙江籍儿童文学作家,例如金近、包蕾、仇重同样十分引人注目。金江、沈虎根、倪树根、李建树、谢华、冰波、孙建江、张婴音、汤汤、毛芦芦、赵霞、慈琪等作家,构成了数十年来浙江儿童文学创作的代表性文学力量。

在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方卫平看来,浙江儿童文学既是整个浙江文学的重要一翼,也是浙江文学积淀比较厚、特色比较明显的文学板块之一。

而在浙江儿童文学中,以谢华、毛芦芦等为代表的扎根本土,关注生活的衢州儿童文学作家表现不俗,呈现出作品题材多样化,作品内容多元化、创作呈现个性化等发展趋势。

作为衢州儿童文学的领军人物,谢华创作的《岩石上的小蝌蚪》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此外,她还曾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宋庆龄儿童文学提名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多部作品漂洋过海,在英、法等多国畅销。

在谢华的带领下,毛芦芦、李生卫、闻婷、阿娅……这群富有童心与才情的衢州儿童文学作家,写出了不少与自己生活经历与环境相关的儿童文学佳作。

“毛芦芦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从抗战题材到乡村题材,从人物塑造到情感表达等,都与衢州的自然、历史与文化息息相关。李生卫、闻婷、阿娅等中青年作家的创作,也都各有特色。”方卫平说。

打造浙江的儿童文学作家队伍

如何打造出一支具有浙江特色,有文学品味同时又能立足本土的儿童文学作家队伍?

在方卫平看来,有三点不可或缺。

首先,是历史的积淀与传承。早在五四时期,大批浙江文学名家便投身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及理论研究中,例如茅盾曾编译短篇童话《一段麻》,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鲁迅就曾提出“首在立人”以及“以孩子为本位”的主张。可以说,浙江是最早提出“儿童本位”这个现代儿童文学概念的策源地之一。

其次,浙江儿童文学多年来形成了在创作、出版、研究、推广全链条各自做强又相互支撑的文学业态。不仅形成老、中、青三代完整的儿童作家梯队,培育出与浙江本土创作紧密互动的评论家队伍,浙江各地方还联合各界力量设立各类奖项,共同助力浙江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

另外,省级相关部门也对浙江儿童文学事业给予了重视和扶持。7月初,浙江省作家协会集结省内优秀的中青年作家,组织了为期5天的浙江省儿童文学作家专题研修班,共同寻找方向、树立目标,探讨儿童文学的写作智慧和创作之道。

衢州三代作家的接力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衢州儿童文学繁荣的背后离不开老、中、青三代儿童文学作家的努力。

毛芦芦还记得,谢华第一次带她去玉泉饭店参加浙江省儿童文学年会的时候:“一开门进去,见到了多位前辈老师,他们都非常亲切地和我打招呼,我当时觉得非常温暖。”

那是1999年,毛芦芦刚在《江南》杂志发表了中篇小说,对“怎样写儿童文学”仍是一知半解。谢华鼓励她:“你有写作基础,不如尝试创作一下儿童文学。”

走上儿童文学道路,并没有毛芦芦想象得这么简单。围绕着命运艰难的失学女孩叶荞麦,她写出了反映浙西山乡孩子求学不易的《芦花小旗》。当时她尝试投了多家杂志社和文学刊物,但由于篇幅过长,7万字成稿的《芦花小旗》屡屡碰壁。儿童文学作家孙建江看了《芦花小旗》后肯定了她的文字基础,并且建议她:“篇幅上可以再缩短一点。”

在不断的建议和修改中,《芦花小旗》最终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投身儿童文学创作至今,毛芦芦聚焦衢州的儿童故事、自然美景、风土人情创作出一部部融入家乡特色的系列儿童小说和散文。在她看来,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衢州,从人文到生态,都很适合儿童文学的生长。

在衢州,和广大小读者面对面交流已经成为儿童文学作家们的生活常态。每年,毛芦芦都会举行百来场公益讲座,和更多的孩子们分享她的创作故事。

遵循着谢华的脚步,毛芦芦也开始鼓励老同学陈炜创作儿童文学小说,在她的影响下,学生毛光武、舒笑也先后迈入儿童文学园地。青年作家汪芦川作为文化志愿者,曾多次和毛芦芦参加送文化进乡村文化礼堂、进社区活动,为民工孩子们做公益讲座。“衢州一代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传、帮、带,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也让我走上了文学之路。”汪芦川说。

在高原上再攀高峰

为什么衢州要举办首届儿童文学节,频频发力儿童文学?

“衢州是儿童文学的重镇,通过几十年几代儿童文学作家努力,衢州儿童文学在国内省内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但长期以来,衢州儿童文学也存在着缺乏引领、交流不足,力量分散、各自为战,数量很大、精品不多等弊端,我们举办首届儿童文学节,就是希望通过搭建一个展示创作成果、加强内外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的平台,擦亮衢州儿童文学品牌,进一步提升衢州儿童文学的辨识度和美誉度。”衢州作协主席余风说。

比起原地踏步、自娱自乐,余风更希望让衢州儿童文学站得更高,走得更远:“衢州儿童文学虽已形成高原,但离高峰还有一定距离。”

今后,衢州儿童文学到底应该怎么走?要走向何方?

余风表示,衢州儿童文学发展的核心,归根到底还是要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他强调了三个纬度:一是眼光向下。多深入基层、深入孩子,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欢迎、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精品;二是眼光向外。请进来,走出去,眼中有世界,心中有大局,避免固步自封,坐井观天,创作出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精品,进一步扩大衢州童书作家及作品影响力;三是眼光向上。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创作导向,锚定更高的目标,以工匠精神,创作更多敢与国内外名家同行比肩的精品,努力争取多拿高层次的大奖。

在他看来,衢州儿童作家在创作之时须时刻反问自己:“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哪里?名家的作品优秀之处在哪里?如何用儿童文学语言展示衢州辨识度,让更多的孩子知道衢州、了解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