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北京人艺建院七十一周年首次举办“人艺之友日”主题活动: “台上台下是乡亲,戏剧就是回故乡”
来源:文艺报 | 路斐斐  2023年06月26日08:12

6月12日,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71周年纪念日。为了同喜爱人艺的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回馈观众多年来的支持与厚爱,北京人艺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邀请伴随人艺一同成长的观众朋友走进剧院、走近戏剧,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院庆日。活动期间,从生动再现北京人艺舞台艺术发展历史的“戏剧大道”北京人艺建院71周年海报展,到记录剧院与观众之间珍贵情谊的“人艺之友”37周年小型特展以及用摄影立体呈现一部戏是如何诞生的“台前幕后”——特邀艺术家摄影展;从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广场和菊隐剧场分别上演的“戏剧快闪”活动,到剧院戏剧沙龙举办的揭秘舞台音效制作玄机、体验舞台道具制作过程的戏剧课堂,以及与观众分享心得体会的艺术家创作分享会等,3000余名观众通过活动设立的“戏剧市集”“戏剧记忆”“戏剧互动”“戏剧课堂”4大版块,文创市集、互动游戏、集章打卡、影像放映、博物馆参观等12项主题活动走近人艺,拉近了与人艺的距离。此外,北京人艺首都剧场、曹禺剧场、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人艺小剧场和菊隐剧场5座剧场首次同时开放,将北京人艺戏剧书店、戏剧博物馆、戏剧沙龙等8个非演出空间进行联通,在剧场内外形成交互场所,与喜爱人艺的观众进行沟通交流,让观众感受不同空间带来的文化生活体验。

6月11日,在“人艺之友日”主题活动中,北京人艺原副院长、演员濮存昕与观众分享多年的演艺心得时说道,“戏剧是我们与观众的共同创造。作为一位演员,我们要在台上真切地、诚实地表达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与态度。”回忆起进入北京人艺后的演艺历程,濮存昕感到很幸福,他动情地说,“我感恩这个剧院,感谢人艺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能够演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作为演员,他感到这些作品和所饰演的人物都在养育他、塑造他,让他在那些作品中、在人物的台词里成长,连同自己人生观、人生态度的形成都与饰演的这些角色有关。因此,他也希望每一位年轻导演、演员都要多读书,通过阅读建立自己的理解力、概括力和表述力,从而开发想象力,挖掘对作品的理解空间,构建角色自己的精神空间。

“北京人艺是一个有传统的剧院,也是最具开拓性的剧院,人艺的进步和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观众。”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演员冯远征回忆起在人艺观看的第一部戏、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从那时起,做一个好演员,做一个像于是之先生那样的好演员就成为了他进入人艺的唯一所愿。他说,71年来,北京人艺在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赵启阳四位先生提出的“建立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的国际化的剧院”的目标追求下,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在舞台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时代同行,让观众能够不断欣赏到更多更好的剧目。“人艺71周年,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青春期’。”冯远征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让大家感觉到,人艺又年轻了一些,“我们把观众请进来,进行近距离的交流,让他们感受人艺新的开始,也期待有更多青年观众能不断走进剧场,成为未来的‘人艺之友’。”

演员何冰与观众分享在人艺工作几十年来的收获时感慨,“北京人艺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它既有鲜活的创造力,又有深厚的文化传承,因此能不断拿出优秀的作品呈现给观众。”在他看来,凝聚力、专注、认真、全情投入,带着一颗与观众真诚交流的心,用心用情去创作、演出,是演员能够给予观众的,也是演员的使命与职责。“台上台下是乡亲,戏剧就是回故乡。北京人艺永远有一个‘号角’,当‘号角’吹响的时候你会义无反顾。”

在此次活动的“戏剧快闪”环节中,由北京人艺青年演员和来自学校、社区的“人艺之友”们共同演绎了《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咸亨酒店》《原野》《全家福》《龙须沟》等经典戏剧片段,体现了北京人艺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戏剧公益反哺于民、服务于民,以多元形式深耕群众艺术普及的实践理念。

多年来,北京人艺始终将校园作为戏剧教育的第一阵地,建立了“人艺戏剧教育基地”,通过戏剧教学、辅导编排剧目、建立戏剧课程体系、大师进校园等途径系统开展戏剧教育,10年来创编、排演原创和经典剧目10余部。6月12日晚,面向高校学生的话剧《玩家》公益场在首都剧场演出,近千名高校学生走入剧场与人艺共度院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