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幸福的和声
来源:天山时报 | 尹红芳  2023年06月25日08:21

“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

——题记

“峰峦叠翠风光美,山中‘明珠’渔歌欢……”在湖南省新化县西北边陲,有一颗璀璨的山中“明珠”——龙湾村,它与益阳安化相邻,处在龙湾湿地公园的核心腹地,是一个隐藏在山峦丛林中的梅山村落。全村三面环水,依山傍水,呈半岛风光,其水势天成,宛如一条盘曲的蛟龙,守护着这座静谧而美丽的村庄,守护着居住在这里的勤劳、善良、乐观的人们。

记忆复苏

2005年,一个春和景明、鸟语花香的日子。新化县“山歌”演唱培训班,一缕柔和的阳光透过明净的玻璃窗,使整个教室变得明媚和温暖。台下,一名女子时而托腮聆听,时而低头沉思,突然,似听到了什么打动她的话,又似是想到了什么动人的往事,她的嘴角露出一丝弧度,渐渐地,这笑意滋生开来。

教室里,授课老师铿锵的声音还在她的耳畔回荡,而另一个更强健的声音,从遥远的地方飘来,最初隐约缥缈,继而愈来愈清晰,最后变得清越悠扬,竟牢牢占据她的脑海,余音不绝,久久萦绕。

那是她多年来时常梦回的一个场景:一名青春活泼的少女,在山花烂漫的田野,时而奔跑,时而歌唱,时而采撷着不知名的野花,时而吆喝着洁白的羊群,而那吆喝声啊,也像是美妙的歌曲。她一首接一首地唱,唱爷爷奶奶教的歌,唱爸爸妈妈教的歌,唱隔壁的大哥大姐教的歌。夕阳西下,她要牵着喂养的羊回家了。一路上,她还继续哼唱着欢快的曲调。

她是那么热爱歌唱,那么热爱这高亢、嘹亮、自由而悠长的歌声啊!她觉得,它浓缩了人世间所有的美好,定格了时光中所有的快乐;而她的青春,因为这歌声,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时光流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那间教室。教师的声音还在继续,那位女子的嘴角依旧带着微笑。青春的记忆,在她的脑海苏醒了,环绕的歌声,拨动着她的心弦。

是啊,她自己都记不清,已经多久没唱歌了。岁月的磨砺,生活的艰辛,她从那无忧无虑的青春少女,蜕变成为肩负着家庭重担的底层打工人、每天做不完农活和家务活的农村妇人。她的那些年少时一起放羊、玩耍、唱歌的朋友,还不是和她一样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消弭了激情,泯灭了歌声?

她想起了离开家乡的那些时日。那是1994年,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或许也为了一个自己也说不清的微茫的希望,她只身去了广东打工。然而,工厂高负荷工作的劳碌,日复一日加班加点的煎熬,很快就让这个不知愁滋味的少女,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人生的酸苦。

她每天只是想着怎么能挣更多的钱,一早起来干活,干完活睡觉,第二天起来,又是干不完的活。整整十年,她就是重复着这样枯燥的日子,能给她带来慰藉和快乐的,只有领工资的时候。她看到手中的钱,一方面因为父母能据此改善生活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对生活、对未来有着较为踏实的憧憬。

2004年,和同村的恋人结婚生子,她才又回到了家乡。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应该就是像祖祖辈辈那样,波澜不惊地过下去了。十年来,她用自己的勤劳,换来了较为丰足的生活,可她内心却知道,自己很少真正地快乐过。

直到2005年的这个春天,她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十年来未曾有的悸动、欣悦和惊喜。她清晰地认识到,这次山歌培训,激发和唤醒了她生命的原动力。她的心中,仿佛有一团火焰在燃烧——原来,在她灵魂的深处,还有一处始终珍藏的芳草地,曾让她无比快乐幸福,又曾杳无踪迹,如今,终于失而复得。

只是,她所不知道的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新化山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越来越重视起来了。

是啊,物质生活变好了,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更多了。这名女子或许不知道这些大道理,但是她却有一个朴素的认识:山歌,让人快乐,也能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打工时期的闲暇,她也曾见识过大城市的灯火辉煌、霓虹闪烁,但浓郁的山野风情,醉人的泥土气息,才是她最热爱和向往的。

回忆起那些唱山歌的快乐时光,她的灵魂渐渐复苏起来;她心中那个隐约的决定,也逐渐清晰且坚定起来。

她叫黄佑花,认识的人,都亲切地叫她——“花姐”。

艰难历程

善良的人会把生活里的黑暗变成光明。

从新化山歌培训班回来后,龙湾村的田间地头,院坝屋场,常常会传来阵阵嘹亮的歌声,后来全村人都知道,唱歌的人,是花姐。

从那以后,熟悉花姐的人,都觉得她变了,她变得更爱笑了,讲话声也更爽朗了。花姐知道,是山歌,给她带来了巨大改变。她喜欢自己的这种变化,并且,还想让更多的人,也如她一样,拾起久违的山歌,让自己的生活阳光起来。这是花姐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花姐知道,龙湾村年长的女性,几乎人人都会唱山歌,这是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笔“财富”。可年轻一辈,有的会,有的却不会,或者会得很少。“多么宝贵的一笔财富啊!”自从山歌培训班回来后,花姐更坚定了她的看法,她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化山歌,得一代代人唱下去,传承下去。虽然她不知道传承的巨大意义,但是她内心有一个朴素的认知,山歌里凝结了太多美好的东西——生命的美好,情感的美好。

她开始行动起来。

她要一家一家地去寻找,找那些有潜力的,有音乐天赋的,她想组建一个团队,推广山歌,传承山歌。

可是,花姐寻找的过程并不顺利,响应的人并不多。有人说:家里有娃,我要带娃呢;有人说:家里老老小小,我要养家糊口呢;还有人更直白:花姐,唱这山歌,没有市场,没有经费,家里人,都说是不正经呢!花姐不怪他们,而是先从自己身上想办法。

花姐一直觉得自己有音乐天赋。她除了能唱山歌,还会吹小号。于是,她开始教那些年轻的姑娘吹小号,在乡里有婚丧嫁娶的时候,去赚点钱;与此同时,她一步步地流露要继续带领大家唱山歌的美好愿景和坚定决心,并且承诺:我接收徒弟,不用一分钱费用,不让你花钱,还可以让你赚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花姐的努力下,龙湾村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花姐的山歌队伍。

然而,通向成功的路上,并不总是铺满鲜花。一来,毕竟靠山歌赚钱的日子不多;二来,有时候幸运地接几场演出,演出的费用却迟迟被拖欠。大家拿养家糊口的时间去唱山歌,却拿不到应得的报酬,心里自然有些怨气。下一次叫大家山歌排练时,响应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于是,再一次将大家集结起来,是给大伙发演出费。

“花姐,不是听说我们的钱还没拿到吗?你怎么给我们这么多钱?”

“不用问啦!跟着我唱歌,就一定会给你们钱。”花姐笑答。

一天傍晚,山歌团的两个姐妹结伴来请教花姐,凑巧在她家门口听到花姐和丈夫的一段对话,才知道那些钱的来源。

“你这是第几次了,就不能干点正事吗?你哪怕只是帮别人一场也好,你倒好,去一次,还倒给几百,你看自己已经给了多少个几百了!”

花姐心怀愧疚,只得好言好语地安慰道:“行行行,等以后接的活多了,就不会找家里贴钱了。”

其实能不能用唱山歌带领大家赚更多的钱,花姐心里并没有太多底气,但是,要想方设法把山歌唱下去、传下去,这个信念她无比坚定。

花姐身上自有一种不屈服的精神,她一旦认定了一个目标,只要认为是对的,就一定会排除万难,坚持下去。这一点很像她的父亲,那个当过村支书的坚定而慈祥的父亲,让她的血脉里流淌着不服输的因子。

其实,面对现实的打压,她也曾有过无奈和妥协、也曾彷徨和迷茫。

团队排练了一首新的山歌,大家想公开表演,却没有合适的场地,没有舞台,也没人关心和重视,只有在有人婚丧嫁娶时,才见缝插针地有表演的机会。在这些舞台上,会有流行歌曲,会有各种舞蹈和杂耍,这些艺术形式自然会获得更多的掌声和欢呼;轮到她们上台时,只有廉价的演出服和“曲高和寡”的山歌,在那灯红酒绿的映照下,她们实在是显得有些落落寡合。

辛苦一整晚,她们收获到了全场最少的掌声,拿到的是表演者中最低的报酬,这令她们不免有些五味杂陈。

不理解她的村民甚至直言她是神经病,一些熟悉的年轻人劝道,这个歌不好听,早就过时了。

可即便如此,她们都没有放弃过用虔敬的心、美妙的唱腔去演绎一首首山歌;因为世事的纷扰并不能动摇一颗歌唱的心。在她们的内心共有着一个强烈的声音:山歌,不会消亡!

花姐是一个爽朗的人,她直言,她的钱,只有为传承山歌才舍得花。为了给演员们买演出服装,她从没有为自己的生活乱花过一分钱。她还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其实她最喜欢吃榴莲,每次看到都有些“情难自已”,可是一看到标签牌上的价钱,再想想演出要添置的道具和服饰,她次次“秒怂”。

她是如此热爱山歌,走在路上唱山歌,骑着电车唱山歌,喂鸡做饭时还是唱山歌。她坚信,美好的东西不会被尘封,终有一天,山歌的春天会到来。

在花姐的坚持和努力下,她们演出的机会也渐渐多了起来,知名度也渐渐大了起来。后来,花姐带着她的团队,从新化县城走到省城长沙,之后又前往浙江、江西、云南、内蒙古等地,倾情表演她们的山歌。

在艰难的坚持和守护中,花姐和她们演出团的山歌日渐唱出了一定的影响力。2017年,花姐顺利创办了龙湾湿地公园艺术团;2018年,由于出色的表演成绩和社会影响力,花姐被评为新化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20年,她亲自编排的以新化山歌为基础的情景剧《原声梅山》,获得娄底市第二届乡村艺术节决赛一等奖。这一年,花姐被评为娄底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那也是她第一次,拿到娄底市的奖金。面对沉甸甸的荣誉,花姐更有信心了。为了保持团队的演出积极性,她拿出市里奖励的全部奖金,又拿出自己和爱人多年来省吃俭用的费用,一共近三万,将村里的荷塘搭建成了山歌表演舞台。

龙湾村的人们发现,夏季的荷塘,不止看到盛开的荷花,闻到荷叶的芳香,还经常听到阵阵山歌嘹亮。

全村人都知道,这是“花姐”们的歌声,这歌声,越来越欢快,也越来越筋道。

曙光再现

蒙蒙晓雾初开,皓皓旭日方升。

收获的喜悦让花姐的内心更加坚定,也更加开阔了。此时,她不仅想着要把这份对山歌的爱延续下去,而且还有了点小小的“野望”——要把龙湾村的山歌,发展成为新化山歌中最具原生态代表的山歌。如果这样,那祖祖辈辈的生活,世世代代龙湾山歌人的梦想,也就深深地铭刻在这山歌里了。

可是,要达成这样的愿望,她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弱小啊!为了生计,她依然每天要干农活,喂鸡、放羊,做饭、洗衣,一样都不能少。在忙碌的日子里,想想那些梦想,花姐无奈地笑笑,却总是有种郁郁不得志的感觉。

可是,不管在哪,她都会唱起山歌,而随着那悦耳的歌声飘起,她的所有烦恼便会化为乌有。

常言道,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正是花姐坚持不懈地歌唱,为她的山歌事业迎来了新的曙光。多年来,她孜孜以求地等待,默默无闻地付出,总于等到了一个生命转折的重要契机。

有一天,她在天华广场参加完山歌演出,村主任将她叫过去,向花姐介绍:这位是我们省财政厅来的扶贫干部。花姐抬头看去,只见一个带着黑边眼镜的青年人热情地向她伸出手来,对她说:你的山歌唱得真好,我们龙湾的乡村振兴大业,需要你们参与啊。

淳朴的花姐此时还不明白,山歌和“振兴”有什么关系,她只是觉得,眼前的这位青年干部,给她一种很亲切、很和煦的感觉,对方仿佛散发着温暖而纯净的磁场,让人信服,给人希望。“我感觉看到了光。”花姐后来如是说道。

这位年轻的干部,名叫欧阳赞友。2021年5月12日,欧阳赞友来到龙湾,负责这里的乡村振兴工作。

有一天傍晚,欧阳赞友绕着村中小道慢跑,听到了一阵阵悠扬的歌声,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高亢,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憧憬,令人神往。好几次,他循着歌声去寻找唱歌的人,却总是失望而归。直到后来,在一个破烂的猪圈旁边,他感觉歌声越来越清晰,走近一看,只见一个不修边幅的中年女性,一边喂猪,一边高歌,她的头发有些凌乱,衣衫有些污秽。奇妙的是,一边是群猪进食“呶呶”不绝,一边是如天籁般的山歌荡气回肠,在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魅力的交织之下,竟让欧阳赞友产生了一种异样的美感。

欧阳赞友不忍破坏这美妙的画面,连忙拿起手机,将人和歌声,永久地记录下来。

再一次见到花姐,欧阳赞友诚恳地谈到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们愿意,我准备把对面那个猪场拆了,建一个文化礼堂,为你们提供一个表演场地。”

“文化礼堂!真的啊?!”花姐大喜过望,反问道,声音好比唱山歌,比平时高了好些分贝。

“一个礼拜后就开始动工。”欧阳赞友不禁露出一丝笑意,语气依然平静,却有着静水流深般的坚定。

她看到了新的曙光。可是她始终有着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束光,能照耀多久呢?

这个省城来的年轻干部,真的没有让她失望。一个礼拜后,文化礼堂破土动工了。

眼看要春节了,花姐开始筹备龙湾村山歌春晚演出。

在花姐心里,这应当将是她生命中一次弥足珍贵的演出。因为这场演出的场地,就在正在建设的文化礼堂旁边。可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宝贵的一次演出,她却未能在现场。

演出前几天的一个排练,一个演员的茶盘找不到了,花姐急急忙忙地准备跑回家拿。路上,只闻一阵巨大又刺耳的刹车声,花姐便失去了意识。醒来后,她发现自己已身在医院,这才知道自己经历了一次车祸。

经诊断,花姐了解到自己的髋骨已经断裂。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花姐忍不住哭了。“不管怎样,我也要把这次春晚排练好。”花姐心想。她忍住剧痛,开始用手机联系指导彩排。

手术前一天,她让病房里陪同自己的丈夫打开直播。看到大伙精彩的表演,看到直播间的观众从几千涨到十多万,她的心渐渐宽慰起来。

夜深了,她想起第二天要动手术,心里又一阵难过起来。想着想着,泪水沿着她的脸颊,直流下来。

“明天可要动手术了,而且是全麻,我好不起来的话,这个项目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那一晚,花姐失眠了。她的眼睛,也哭肿了。

“或许是我的心中的信念感动了上天。第二天的手术很成功,手术之后我也恢复得很快。”谈及那次手术经历,花姐的笑容里总带着感恩和庆幸。

手术的第二天,花姐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拄着拐杖,来到了文化大礼堂的施工现场,除了指挥演出,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她记得,欧阳赞友队长说,以后文化大礼堂的山歌演出管理,就靠她了。这对于一个多年担任“草台班子”的班主而言,不仅是一份光荣的使命和巨大的信任,更是一次艰难的挑战和沉甸甸的责任。

一方面,从今以后,花姐和她的团队唱山歌,终于有了稳定的场所和舒适的环境;另一方面,如何利用这个平台,持久地将山歌传承下去、传唱开来,又有很多新的困难需要去面对。

从小,花姐就是一个细致而有担当的人。这些问题,在欧阳赞友队长找她谈之前,她就已经考虑到了。可是她知道,有些事情即使想做,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天,她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欧阳赞友队长。欧阳队长鼓励道:“你放心,我们会想办法帮你们的。我们先把礼堂装修好,你们好好表演,游客多了,收入有了,其他的也就不用担心了。”欧阳队长的话如一剂强心针,驱散了她长时间的担忧。

灵魂的歌声

2022年8月28日,龙湾乡村振兴礼堂正式启动。花姐不顾腰伤尚未彻底复原,毅然投入了第一次开场演出。她相信,这将是她人生的又一个出发点。

和她一样的,因唱山歌而人生悄然发生改变的,还有团队的其他人。

刘丛花是2021年正式加入花姐的演唱团队。刘丛花记得,花姐把她拉入团队的时候,正是她人生的最低谷。那时,她的父亲去世不久,母亲瘫痪在床,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二哥又身患残疾,面对沉重的生活负担,柔弱的她选择了离婚,主动撑起残破的娘家。可是,对丈夫和小孩的愧疚,让她常常抑郁不已。

在一次广场舞比赛中,花姐发现了刘丛花的乐感很好,之后,了解到她家里的困难,便想帮帮她。只要一演出,花姐都会叫上她。

“虽然我以前学过舞蹈,可是唱歌我算业余的,也没有基础。”刘丛花在花姐面前有些拘谨。

“只要你愿意学就好,我又不收你学费。”

刘丛花被花姐的热忱感动,加入了花姐的排练队伍。刘丛花发现,只要和花姐在一起演出,她就特别开心,而且,还能赚到钱贴补家用。

刘丛花回忆,从那以后,她的收入多了,心情也好了,更重要的,她真正走出心里的困境和精神的阴霾。

2022年,刘丛花凭借出色的表演,还成为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刘景辉也是在跳广场舞时被花姐发现的。1987年出生的她,以前更钟情流行乐曲,可以说对山歌没有任何了解。结婚生子后,便一直在家照顾小孩。

“那时,我除了相夫教子,生活枯燥,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刘景辉回忆曾经的那些时光,看了看身旁的花姐,真诚地表达了谢意。

在花姐那里,刘景辉学会了演唱各种山歌曲调:高腔山歌,平腔山歌,节奏由慢到快、一次得吐五十多个字的滚板等等。现在的她,靠唱山歌,一个月的收入便有几千。她爱上了山歌,也更喜欢现在的自己。

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苏聪,坦言自己在花姐的“骂声”中,学会了几十首山歌。如今,她依靠甜美醉人的歌声,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已收入不菲。

欧阳赞友说,如今,她们已经把唱山歌的兴趣,转化成了爱好,又将这种爱好,转化成了产业。

花姐终于明白了欧阳队长对她说的那番话的意义——她对山歌的执着热爱,她对山歌的坚定推广,一旦汇入乡村振兴的潮流,便定能收获更多、更持久的力量,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而花姐的梦想,也从唱响山歌、传承山歌、推广山歌,延展为乡村振兴,文化振兴。

花姐热爱她的家乡龙湾。很小的时候,她就听长辈们说,这里是鱼米之乡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梅山文化、码头文化,鱼文化已在此沉淀经年,历史悠久。小时候,她就在这片郁郁葱葱的山峦丛林里奔跑和嬉戏,领略到这方世外桃源的美妙,更受到这方山水的滋养和熏陶。现在,正是她回报家乡的时候。

“如何将我们家乡的文化和产业,连同我们的山歌传播出去,让世人都知晓?”有一天,花姐郑重地问欧阳赞友。

“其实,你们现在已经在传播了!”欧阳赞友拿出手机,调出花姐的演出团队的队友们的直播和抖音,开心地向花姐介绍。“你看,你们唱山歌的背景画面,有我们的龙湾湿地,九龙池、蛇溪浴……还有我们的鱼菜共生基地、食用菌基地、电商网红基地、文化演艺产业基地、钓鱼基地、民宿基地、猕猴桃基地、蜜橘基地、房车露营基地……”欧阳赞友开心地将一个个画面“刷”给花姐看。这些抖音或直播,都储存在他的手机里,被置顶关注。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2022年秋收时节,花姐带着她的演出团队,特地来到了整片的橘园,她们有的一边摘橘子,一边唱山歌,有的一边直播,一边带货。

镜头里,花姐笑逐颜开,领头唱着:

走上台呀心里美啊

党的温暖甜在心啊

山珍海味成家常

生活就象人间天堂

美丽乡村画一样

文化广场跳舞又歌唱

家家室内装修亮堂堂

户户门前小车放两旁

文明之火代代传

我们来把山歌唱

……

弥漫着生活气息和欢快情绪的笑语和歌声,蔓延了整片橘林,响彻了龙湾村,它穿过电波,飞越涟水,奔向远方,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