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广州文艺》2023年第1期|王兆胜:​心中的湖泊
来源:《广州文艺》2023年第1期 | 王兆胜  2023年02月13日08:17

“湖泊是大地上完美的句号,也是宁定、安详、冥想、智慧的象征符号。”

每个人心中都会留下深刻的记忆。我喜欢和感恩于水,每天都在喝,手不离杯;我生长在山东半岛,见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和一望无际;我曾随着长河走,充分体会欢快的流动以及漫长的悠远。但比较起来,我更喜欢湖泊,特别是湖水,那种生存方式和生命形式。

老舍写过山东济南的大明湖,特别喜欢它的“秋”。林语堂将老北京写得珠光宝气,认为它的湖泊是“珠玉”。上大学时,我逛过大明湖,后到北京生活,充分体验济南与北京的湖泊之美。

大明湖并不大,但其间的“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名联,它道尽了湖的特色与美妙。当硕大碧绿的荷叶将艳丽的荷花高高托举,在微风和清波中震颤摇动,并散发着缕缕幽香,再伴着柳枝的轻柔曼舞,远处的千佛山在湖中留下倒影,这样的画面一下子将寂寞的人生激活了。我常在周末与大学同学一起游趵突泉、逛大明湖,充分领略湖水、清波、荷花、垂柳之美妙。

北京的湖泊最多,可能因为气魄大,有时称湖为“海”。我工作单位的南边是“什刹海”,不远处有北海,都是大湖。我常带孩子去北海,一家人还在湖中泛舟,当不远处的白塔倒映湖中,水波被船桨轻轻划成散金碎银,思绪就会荡漾开去,像生活在现实的梦里。在单位吃过午饭,我最喜欢围着什刹海散步,一人静静地越过那些拱桥,仿佛这就是人生。湖水被各种美妙的建筑围绕,柳树比别的树更见温情蜜意,像在为那些恋人代言。当北京下起大雪,整个湖仿佛披上洁白的盛装,一下子洗尽铅华,我作为其中少有的游人简直有点独享的意味儿。此时的湖虽变了模样,但呈现的是另一种美,被净化了的世俗之美。颐和园的昆明湖也好,它在亭台楼阁中自有一番安顺,也有一种人间梦境的现实与遥远。有时工作累了来这里散心,免不了多了些沉默与感兴。我还喜欢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湖虽小,但精致,特别是它的谦卑,与北大精神形成某些互补性。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杭州的西湖和扬州的瘦西湖。那是一种更加自然、闲适、从容的美。它没有贵族气,也无躁动不安与脂粉气,而是处处充满人文气息和精神享受。我曾与朋友同游,坐在游船上品茶,整体感受到一个“柔”字,两个字则为“柔软”,像品味入口即化的点心,整个人都醉了。

生活特别是日常生活有湖为伴是有福的。像芫荽一样,湖能给平淡无奇的生活提味儿;也像一缕藏香,湖在袅袅上升中有提神醒脑之功。生活的湖还像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人生的倩影,特别是自己也成为镜中人,哪怕是变了形,也是一种现实生活,可谓其乐无穷也。

游四川九寨沟,最让我心仪的是湖泊,是那些大大小小、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湖泊。

单听名字就有难以言喻之美。五花海、五彩池、珍珠滩、神仙池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形容词,它们常让我陶醉于诗情画意中。

走在数千米的山谷长廊里,看到片片湖水,最让我感动的是水天交融的画面之美。这是任何艺术家都无法表达的灵境,那种诗意是渗入灵魂的,是一种精神享受和灵魂洗礼。

此时此景,再也不能孤立地看湖,应将湖与周边的环境,特别是高天融为一体,充分体会时间、空间的整体变幻和神秘显现。如无光就不会有湖水的色彩变化,没有地貌就难以显示湖水的生动多样,没有人和人的眼睛就难使湖水之美显像。

还有边走边看与坐下来静观有不同效果。走马观花似的游观,主要看的是景致与色彩;坐下来细细体味,则别有韵致。我曾一人坐在湖边看湖,发现有的湖是透明的,清澈见底,其中有树的倒影,也有巨大的老朽之木沉于湖底。特别是在不同时间,阳光在湖面留下的色彩不同,湖仿佛在向我悄悄说出它的心语。当然,这些话不是寂寞,而是灵明,一种让我内观的巨大存在。于是,我通过与湖对话达到融为一体的感受。在某些恍惚中,我获得心灵的平静与清明,一种生命的觉醒。

九寨沟之游已过去多年,但在我心中一直留下那些湖的强烈印象,其形、色、意、态、韵都影响和浸润着我的心灵。有时,我会将那些湖泊幻化成一面面镜子,挂在心中最亮堂的地方,闲来无事就揽镜自照,也审视一下自己的心境。

如果说我的眼睛是镜子,我的心境比眼睛更亮,它们都曾被九寨沟的湖水擦亮过。

再如果找个地方修行,九寨沟最合适我,因为那里曾让我驻足良久,也让我感到最为心安。

据说,长白山的天池是一个神奇之湖,要看到它的真容需要机缘。

在一个阴云密布的早晨,我坐上旅行车从山底向山顶进发。因为不抱任何希望,所以有点碰碰运气的慵懒。

由于司机开得飞快,道路崎岖难行,我颇有点“天上行”的感觉。

不过,到了山顶,一下子变得天朗气清、万里无云。湖水尽收眼底,仿佛是一块温润的蓝宝石映在蓝天白云之下。看来,千变万化和神秘莫测也是长白山的神奇。

这个湖给我的感觉是深邃、明透、饱满、清明,即使在夏日也能感到寒意。它仿佛是上苍遗落在长白山的一方宝镜,照亮天地和映衬世间。站在山巅向湖面俯视,自有寒气袭来,直达内心深处。

多少年来,长白山天池这面宝镜一直悬在心中,给我高处不胜寒的醒觉,也让我对天、地、人、事、物有了清醒。敬畏、神秘和神圣都可以从湖中来。

那年,我还到天山天池,这个离新疆乌鲁木齐不远的地方。这个天池,在古时被称为“瑶池”和“神池”。只听名字,就令人神往。它是神仙所居和沐浴之处,所以才配得上这样的美名。

站在天山天池边,远处是雪山、蓝天和白云,近处是灌木杂草,以及清透如玉的湖水。于是,一股仙风道骨从心中油然生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仙人。

我走到湖边,蹲下身子,将手探入湖水,竟是刺骨的冰爽。与许多湖水不同,天山天池由高山积雪化水而成,才有这样的寒凉。浅水中有各种石头,我摸索了一会儿,竟得到两块可意的石头。一是枫叶状,赭红色,有多个面,坚硬,手心般大。二是龙头形,是青石,圆润,更加坚硬,手掌般大,有磕碰。于是,将它们带回北京,置于书案床头,时常把玩,希望沾点儿灵气和仙气。有时,我会想,是不是天龙的头上戴朵小花下凡,一不小心受了伤,回天无力,遂化为石落入湖中?这是我与这两块石头之间的缘分。

长白山和天山的两个天池一样是高处不胜寒,我从中得到的最大收获是,超凡脱俗的神圣感与天地间的神秘感。有时,这两个天池会化身为仙,进入我的心中和梦里,让我变得身心俱轻,而不至于为世俗人生所拘囿。

还有时,我仿佛能看到长白山与天山的两个天池都生了翅膀,在越过雪峰、白云后进入天宇。当然了,在它们上面,还载着我的一颗心。

我曾到过美国黄石公园,经过黄石湖时颇有感叹,因为长长的湖边让车跑了很长时间。司机介绍说,此湖的资源丰富,但禁止开发利用,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于是繁茂的林木寿终正寝,水中的鱼儿不受打扰。这让我羡慕不已和感慨万千。

世上的名湖很多,我不可能都去造访。不要说走遍世界,连我国最大的青海湖,至今我都没去过。还有北京的湖,像金海湖、红螺湖、雁栖湖、燕子湖、青龙湖等都值得一看。

话又说回来,一个人不可能遍观和尽览。不过,那也没有关系,有时上网查查和欣赏一番,也是好的。还有,在家卧游天下名湖,以意念追高望远,这种神游不也是很好吗?

湖泊是大地上完美的句号,也是宁定、安详、冥想、智慧的象征符号。

随着年岁渐长,走不动了,或根本不愿做实地游,那完全可进行心游。

愿一念到来,就可在心游或神游中,将天下的湖泊尽收眼底。

王兆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文学批评》副主编,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鲁迅文学奖评委、《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常务理事、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现已出版个人专著16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被《新华文摘》等转摘60多篇。编著《百年中国性灵散文》《精美散文诗读本》及散文年选2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