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15篇作品荣获首届重庆日报文学奖 评委盛赞:庄重又深情,绚烂又接地气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 赵迎昭  2023年01月11日12:26

1月9日,首届重庆日报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正式揭晓。15篇获奖作品中,散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分别占10篇、2篇、3篇(具体名单附后)。

首届重庆日报文学奖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刊登于重庆日报《两江潮》上的副刊作品进行了评选,旨在检阅我们的工作业绩,发挥优秀副刊作品的示范作用,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重庆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主流媒体文学副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守正创新,巩固壮大主流媒体思想舆论阵地。评选活动由重庆日报主办,中建八局西南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悦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此次评选活动自2022年5月13日启动,6月28日从800余篇参评作品中评选出168篇入围终评,12月30日终评选出15篇拟获奖作品并公示,2023年1月9日获奖作品正式揭晓……8个月来,评委们认真阅读参评作品,在反复推敲、忍痛割爱的过程中,评选出思想性、文学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来,听听评委们对首届重庆日报文学奖的评选感受和深情寄语吧!

带着“重庆口音”讲述何以重庆

“家住通远门,外出一次就会穿过门洞一次,感觉自己就像风,又穿过历史一次……”2018年11月14日,《两江潮》副刊刊登了傅天琳(已故)的散文《家住通远门》。评奖过程中,多位评委对这篇书写巴渝文脉、流淌浓浓诗意的作品青睐有加。

何浩说:“作为一张党报,重庆日报拥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和悠久的文化传承。特别是她的副刊《两江潮》,刊如其名,立足本土、挺立潮头,孕育出一大批优秀作者和文学作品。这些年来,《两江潮》刊发了大量美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对重庆这座城市深度的文学探索,比如《家住通远门》等。”

正如何浩所言,作为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于1952年创刊。70多年来,重庆日报坚持党报担当,关注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创刊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两江潮》副刊,是重庆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半个世纪来,《两江潮》高扬时代性、文学性、地域性,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副刊品牌,对于重庆这座城市文化氛围的塑造和文学队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住通远门》也给赵晓梦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评价道:“人与城的共生共长,长辈与晚辈在城墙下的玩耍时光,这不仅是作者个人生活经历的记述,更是历史与现实的钩沉,也是一篇注定会成为历史的重庆街巷志。”

蜀水绕巴山,川渝一家亲。《两江潮》很多作家朋友都有成渝双城工作、生活经历,他们把对双城的依恋倾注在文字中。

“有水的城市往往就有灵性,而不同的河流体现城市的不同个性。重庆是有江的城市,而且都是大江,长江、嘉陵江、乌江大气磅礴,一泻千里。相比而言,府南河就秀气多了,它只是岷江的分支,给人一种灵秀和安静的感觉。”蒋登科是四川人,成年之后一直在重庆学习、生活和工作,成了重庆人。在参评作品《漫步府南河畔》中,他这样写道。

参评作品浓郁的地域特色、强烈的人文关怀、生动的精神图谱受到康伟称赞。他说,作品聚焦重庆地域文化,或开掘历史,或观照现实,都具有鲜明的“重庆口音”,从不同维度叙说重庆故事。他认为,从成渝双城记的角度书写重庆故事,让人从不同路径进入熟悉或陌生的重庆,熟悉的重庆让人会心一笑,陌生的重庆让人体悟发现之美,让人生动而深刻地理解了重庆的气质,生动而深刻地理解了重庆何以重庆。

有空灵之气和历史感的散文获称赞

“由诗人去写散文,散文的语言就充满了诗意。重庆的散文其实很强。重庆的散文有空灵之气,这可能和重庆的大山大水有关。”张者在阅读参评散文后评价道。

此次评选,散文类作品优秀篇目较多,各具特色,有些以厚重或幽默的文字讲述重庆城的一方山水、一条街,有些是难得的一段历史,尤其是著名人物故事的留存。如郑劲松的《回忆已长成纪念的森林》、陈虹的《父亲陈白尘在渝的抗战往事》等。

对《回忆已长成纪念的森林》,王本朝不吝好评:“参评作品内容上具有人民性、时代性和地方性。有的篇什堪称名作,如历史感显著的《回忆已长成纪念的森林》等。”

《回忆已长成纪念的森林》刊登于2021年6月2日的《两江潮》。这是一篇纪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散文。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因病去世。作为袁隆平的校友,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含泪撰写了此文。全篇情感深沉真切,行文冷静、克制、内敛,以“这世界真安静,因为他”开篇,反衬袁隆平去世深沉而巨大的社会影响,以及对人们和作者带来的极大情感波澜。这篇作品也因此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2021年度)评选中获得副刊作品三等奖。

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在葛水平参评散文《在重庆南岸逛书店》中,她也抒发了气息相通的感受:“书,离灵魂最近的地方。在成长的岁月里,在那么多的表达中,选择阅读,在无限展开的书本的时空里,才容得下青春的飞翔。”这篇散文写到了3座书店,洋溢着不同类型的阅读之美,给多位评委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体现党媒副刊担当和独特魅力

面对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两江潮》持续发声。

“《难忘是下庄》的作者通过自身的真实采访,记录了下庄人顽强拼搏、不惧生死打通道路的坚韧,记录了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下庄村人尊崇科学、决不固步自封的团结求索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下庄天路的延伸、突破发展瓶颈日子越过越火红的延伸。”针对报告文学《难忘是下庄》,赵晓梦评价道。

对此,吴景娅亦有同感。“我深感这些年《两江潮》不但张扬倡导了正确、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展示了城市激情澎湃的文化潮流和非凡气韵,更是很好地把新闻与文学揉为一体,从而充分体现党媒副刊应有的担当和独特的魅力,让文学离烟火人生更近,离大众所关心的话题更近,离城市正在发生的一切更近,离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更近,离时代的步履更近。”她说,《两江潮》已形成并拥有了自己的气质,那便是庄重又深情,绚烂又接地气。

评委们还对重庆日报开展首届文学奖评选表示赞赏,期待文学奖越办越好。

“重庆日报开展首届文学奖评选,彰显主流媒体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值得点赞。”刘亮表示。

胡万俊认为,新闻+文学,可以使报纸更有格调和品位,使文学更有市场与活力。重庆日报文学奖的设立,是重庆日报内容建设与融合发展的一大壮举。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评委们期冀在《两江潮》上看到更多传递时代强音、书写巴渝新篇的作品,用文学观照时代,续写辉煌。

首届重庆日报文学奖评委会主席:

张永才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重庆日报总编辑

评委会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本朝 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刘 亮 重庆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

吴景娅 重庆市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

何 浩 重庆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张 者 国家一级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

单士兵 重庆日报编委

赵晓梦 四川日报全媒文体新闻中心主任、高级编辑

胡万俊 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姜春勇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重庆日报副总编辑

康 伟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