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阎纲文学创作座谈会在陕西召开 文学的事业中包含着永不枯竭的精神活力
来源:文学报 |   2022年08月21日09:59

2022年8月6日,李敬泽(左三)齐雅丽(左一)贾平凹(右三)白描(右二)阎安(右一)看望阎纲先生 魏锋 摄

贾平凹为阎纲先生颁发“陕西文学特殊贡献荣誉证书”

为了回眸阎纲先生的文学之路,以实际行动向老一辈文学家致敬,动员陕西作家与评论家在新时代勇攀文学高峰,8月7日,阎纲先生90岁寿辰之际,由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文艺报社、陕西省作协、中共咸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阎纲文学创作座谈会在礼泉县举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并讲话。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鲍永能、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中共咸阳市委书记夏晓中分别致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强,《文艺报》副总编辑胡军出席会议。座谈会由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雅丽主持。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天津市作协名誉主席蒋子龙发来视频寄语。丹增、周明、白烨、白描、肖云儒、李星、高建群、李国平、王海、李震、李继凯、穆涛等评论家、作家、编辑家参加座谈会。

阎纲先生从事文学工作76年,曾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编辑的刊物有《文艺报》《人民文学》《小说选刊》《中国文化报》等。在上世纪80年代,他对陕西作家发出振聋发聩的“走出潼关去”的呼声,数十年来对“文学陕军”的队伍培养付出巨大心血。他在耄耋之年返回家乡礼泉,依然笔耕不辍,关心支持陕西文学,扶持帮助文学新人,为新时代陕西文学攀登高峰继续擂鼓助威。

李敬泽传达了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党组书记张宏森对阎纲先生的问候和关心。他谈到,对阎纲先生的文学评论、散文创作进行研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回顾中国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回顾新时期文学波澜壮阔的进程,很鲜明地看到阎纲老师的身影,他是为新时期文学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一位战士。”“阎纲老师是我的引路人,他的文章让我意识到‘什么叫句子’。”他回忆青年时和阎纲先生在《小说选刊》编辑部朝夕相处的时光及受其言传身教的影响。阎纲先生对文学事业的责任感、激情,诗情洋溢充满洞见的句子令他受惠至今。“为什么要献身于文学这个事业?”在“老阎”的言传身教中,他获得了深刻的启示——“文学的事业中包含着强大的澎湃的永不枯竭的精神活力。”

鲍永能表示,阎纲先生有着崇高的文学情怀,他善于从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思考和启迪,用厚重的作品展现对人民深情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用情高唱时代演奏的激昂乐章。阎纲先生多年来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冲锋陷阵,为陕西文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耄耋之年,他回到家乡,倾情爱护和帮扶青年作家,深入村镇,主动走访基层一线作家,一字一句地为他们修改作品,用深厚的文学情怀为陕西文学事业孜孜奉献。此次召开阎纲文学创作座谈会,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创新文学发展理念,号召和引导陕西文学工作者以老一辈作家为榜样,坚守艺术理想,把握时代脉搏,扎根三秦大地,积极投身陕西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抒写时代精品,永攀创作高峰,为做大做强做靓“文学陕军”品牌,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陕西的作家,尤其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60年代出生的作家,几乎都受过他的指导和提携。”贾平凹对阎纲先生数十年来对陕西文学事业的突出贡献表达感谢。他动情回顾与阎纲先生交往的缘起,从青年时与阎纲先生的家乡礼泉结缘,参与礼泉烽火社史写作及以礼泉的人和事为题材的《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经历谈起,再谈到对阎纲先生的崇敬、向往、学习,“阎纲老师为人正直、宽厚、睿智、幽默,文章华澹、清峻、雅致,对我的创作和成长影响非常大。”贾平凹回忆说,先生的住所曾是陕西文学的“驻京办事处”、陕西作家进京的第一站。阎纲先生德高望重,坚守文学初心,爱惜文学人才。“阎纲先生是德高、文高、寿高的‘三高’老人。”他谈到,举办研讨会共同探讨阎纲先生文学创作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陕西作家、评论家学习创作精神,不断推出精品力作,繁荣陕西文学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夏晓中谈到,阎纲先生归乡后桑梓之情深厚,扶持新人之心热切,为咸阳文学青年写了大量文学评论。米寿之年推出了《我还活着》一书,详细记述文坛七十余载的珍贵往事,满怀对信仰、时代、理想、奋斗等问题的深刻思考。本次文学创作座谈会的召开,是对咸阳文化发展的鼓励和支持,将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目标任务,大力发展文学艺术事业,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努力展现咸阳作为、作出咸阳贡献。

阎纲先生动情回顾自己的文学生涯:“1950年,我十七八岁时创建县文化馆,上大学,进北京,编报刊,不遗余力推荐新人新作。1994年62岁时从《中国文化报》退休。从事文艺工作,《文艺报》是我的摇篮,侯金镜是我的恩师。侯金镜手把手教我学写评论文章,他常常提醒我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有波澜,要有胆有识,不要胶柱鼓瑟,更不要拿评论训人。’我的评论文章,其实是广告,广而告之:‘大家快来看啊,看这些作品多好啊!’到《中国文化报》后,王蒙、高占祥二位部长对我有恩,让我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团结一致向前看。母亲去世,她是我家最苦、最受尊敬的人。女儿去世,她不相信眼泪,面对死亡非常坦然。我想她们却无以寄托,散文来叩门,我又学写散文,写了《不,我只有一个娘》和《我吻女儿的前额》,探讨亲情、人情、人道和人性。人问我长寿的秘密,我也纳闷,怎么一转眼成了鲐背老人!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干不完的事,心无旁鹜,如此而已。大家都认可我的路走对了,那我就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学习柳青,扎根生活,报效桑梓,终老于‘地出醴泉’的九嵕山下。”

座谈会上,阎纲先生曾工作过的单位代表刘强、胡军先后向阎纲先生敬献鲜花,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向阎纲先生颁发了陕西文学特殊贡献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