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古籍普及读物:曲高也能“和者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尹琨  2022年08月04日09:25
关键词:古籍

“《红楼梦》确实值得,立体书也的确漂亮。”“精装布面+函套+刷边+周边,感觉不买会后悔。”今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众筹网站摩点发起《复刻大观园:红楼梦立体书》与《红楼梦》初版纪念版组合的众筹活动,众筹金额破百万元。

从读者对人文社《复刻大观园:红楼梦立体书》及《红楼梦》初版纪念版众筹活动的参与热情,可见大众对典籍文献旺盛的阅读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古籍普及读物出版。1981年,《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强调,整理古籍,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得懂,仅作标点、注释、校勘、训诂还不够,要有今译,争取做到读报纸的人多数都能看懂。41年后,《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再次指出,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

学术和普及是古籍整理出版的两翼。《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日前对话多位古籍出版人,围绕古籍普及读物出版介绍成绩经验,分享思路做法。

选题兼顾可读性与专业性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强调,“提高古籍普及出版质量,做好经典古籍精选精注精译精评。”古籍出版社积极探索专业化与大众化、市场化相结合的可行之道,让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在今天以知识与趣味兼备、形式与内容齐美的普及读物形式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吕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古社的古籍普及读物呈现系统全面而非零敲碎打的特色,兼具经史子集四部。与此相关联,各个类别的图书都有高层、中层、底层三个层次,适合不同程度读者之需,或便于同一读者通过逐级阅读不同层次的古籍类图书而进入传统文化的不同“段位”。分类与分层相结合,建立起了上古社古籍类图书全方位立体化的结构。

古籍社出版普及读物,内容质量往往建立在坚实的学术基础之上。以上古社为例,普及读物虽作为大众读物出版,作者依然以学界名家为多。“名作精选,名家撰作,吸纳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内容深入浅出,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是其基本要义;而适应当下阅读习惯的浅切化与社会化的表述,符合读者欣赏习惯的典雅化与精致化的设计,于易读易懂中透现出高雅的情韵,则是其标格所在。”吕健如是阐释高品质古籍普及读物的特点。

既有大家写小书,也不乏名家著名作。在选题上,各家古籍社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布局,实现文献学术底蕴与大众普及解读的平衡,受到读者欢迎。

由中华书局出版,被读者亲切地称作“三全本”的《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就是这方面的代表。2021年12月,中华书局宣布“三全本”实现年度发货码洋突破一个亿,成为出版社首条亿元级产品线。

“出版社对古籍普及读物出版的探索意义重大。”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周绚隆表示,无论出版形式如何丰富,决定古籍普及读物品质的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内容。要对内容精选提炼,进行创造性转化,让传统的精神融入当代生活,产生积极意义;要耐下心来积累,下功夫打磨文字,不能盲目追求爆款,而是要持之以恒服务大众,不断提升内容品质。

满足当代读者阅读需求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持续推进古籍进校园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需要古籍普及读物更贴合青少年兴趣心理,在专业出版大众化过程中闯出新路。

“现在纸质图书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视听终端。古籍普及产品要拥抱这样的趋势,走进青年读者的日常生活中。”浙江古籍出版社社长王旭斌表示,运用视听手段丰富古籍文字的表现方式,是浙古社在古籍普及出版方面开展的有效探索。

“只要翻开书,就是最好的普及。”王旭斌表示,目前,浙古社出版的“少年名著馆”根据青少年成长规律,涵盖幼儿、小学、中学多个阶段的普及读物,下有“蒙学”“国学”“文学”等多个子系列,综合采用插图、注音、释义、评注等方式,以适应青少年的接受能力。

在经典古籍诵读方面,浙古社“中华经典诵读”丛书开本独特、版式清朗、设计雅致,10多年来持续出新,累计出版20多种,部分品种重印10多次,单册发行量超过10万册,深受青少年读者喜爱。此外还有“文言启蒙课”系列,以教育部推荐的学生古诗文阅读篇目为基础,请一线语文教师按照学生的年龄大小和心理特征,循序渐进编纂出版,并附有音频视频内容,已成为浙古社的重要图书品牌。

王旭斌表示,未来3年,在“做好古籍普及传播”方面,针对青少年的古籍普及读物出版仍然是浙古社的重点之一。其中,“青少年经典课”丛书约请名家主编,以教育部“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引选择书目,同时配套音频和视频课程,计划3年时间出版50种左右。

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上古社将重点打造的传统文化入门读物“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同样定位为可以丰富文史哲知识与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青少年课外读物。据吕健介绍,丛书基于上古社60余年的出版历史和专业优势,以全本+全注+全译为主要体例,精校原文,配以详细注释和高质量的白话翻译,便于读者理解、欣赏古代典籍之美。

随着古籍普及读物出版品种大幅增加,版式装帧不断创新,既符合读者需求,又顺应市场变化的传统文化普及类图书,助力出版社实现双效俱佳。无论是简化字的白文本、节选注译的读本、名家演播的读本等完备的整理方式,还是大字本、线装本、口袋本等丰富多样的出版形式,都使古籍普及读物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深入挖掘传统典籍所蕴含的思想文化精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古籍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按照《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中“支持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和整理出版单位开展古籍专题展览展示,鼓励古籍文创产品开发推广”的要求,出版社通过古籍文献展示、阅读推广、文创产品开发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创新服务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年4月23日,周绚隆在直播间与广大读者见面。今年,中华书局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了第八届读者开放日。8年来,开放日活动让读者亲近古籍,增强了编辑的亲和力以及读者对出版社的了解。

“出版社有义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周绚隆表示,在《于丹〈论语〉心得》《康震讲诗词经典》等图书受到读者欢迎的基础上,中华书局下一步将加大对古典文学普及读物的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在版本、注释等方面体现出中华书局的特点。

古典文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在人文社,古典部与文创部的交流频繁。文创部开发的“红楼梦”系列文创、文学家月饼礼盒等,创意灵感来自古典部的资源。古典部为文创部提供建议和编辑支持,进行审稿等工作。

“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可以进行文创开发的资源非常丰厚,希望借助更多更精彩的创意,能够让传统文化走出古籍,以更丰富多元的形式走近、影响大众读者。”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副主任胡文骏说。

古典文学编辑部在人文社成立时即设立,时称第二编辑室。古籍普及读物出版是人文社古典部出书的主要板块,也是出版社延续至今的传统。在人文社向大众大量发行其普及读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名著”的概念,成为国人皆知的文学常识,也成为人文社古籍普及图书的代表之一。

根据读者需求和图书市场的发展,人文社以丰富的版本形态呈现“四大名著”,配合社内营销、发行部门,举办多场主题讲座,同期搭配举办版本展和插图展,提升古籍出版社会影响力与全民阅读水平,进一步促进相关版本的销售。

“古典文学编辑部未来将持续开发打磨优势资源,拓展文学之外的新领域。”胡文骏告诉记者,如编辑部策划的“人文传统经典”丛书,不再局限古典文学方面的选题,而是涉及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未来将陆续推出数十种。配合社里规划,古典文学编辑部在向大众宣讲图书产品时,也将以自身的知识储备提供古典文学常识和专业内容,在图书出版以外做更多能够服务读者的工作,以“大众普及古籍中最专业,专业古籍整理中最普及”为方向,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版人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