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他写出了江汉平原的“人世间”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 李煦  2022年04月11日08:46

4月9日上午,作家陈应松长篇新作《天露湾》研讨会在湖北出版文化城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

《天露湾》今年1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时代背景,书写了江汉平原的农民通过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漫长而艰苦的创业史,全景再现了中国当代乡村的巨大变革历程,是当代乡村脱贫奔小康重磅力作。

《天露湾》书封。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认为,《天露湾》是陈应松自身创作脉络中非常独特、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从写神农架到写江汉平原,这一题材的转变是陈应松对自身主体位置乃至主体构造自觉和艰苦调整的结果,是一种“再故乡化”——再回故乡,重新认识故乡。陈应松以文学的、感性又理性的角度和恰当的方式去描写农村的巨变,浸润着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评价,《天露湾》是中国当代脱贫奔小康的重磅力作。小说以近40年来的时代变迁为背景,聚焦江汉平原,写出了当代中国乡村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致富的深刻演变。作品描绘的先进农民人物群像,展现了农民身上重情尚义、家国情怀的优秀品质。

八一制片厂原厂长、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柳建伟评价,《天露湾》是一部描绘江汉平原农村几十年沧桑巨变的交响诗画。作者匠心独具,用一些重大的事件作为背景,像乐章一样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伟大变革,特别是农村变化,又兼有丰富的和声,即城市化、现代化漫长的进程中,城市对于农村的吸引和影响,以及城市文化对农村的渗透。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孟繁华认为,作品最精彩的是写了天露湾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写出了天露湾的“人世间”。陈应松熟知乡村生活,并将创作贯穿了中国当代乡村历史,这是对中国文坛的极大贡献。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认为,《天露湾》有两“新”。一是写了新的山乡巨变,将家乡农民的创造性劳动置于改革开放的发展脉络中进行书写;二是塑造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农村新人形象,小说中两代人,分别代表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前后两个时期,具有递进和传承关系,其中农村新人形象具有更大的文学意义。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胡平认为,《天露湾》书写了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写出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时代氛围。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对金满仓这类敢折腾、有智慧的农民,以及金甜甜、洪大江等大胆追求爱情的新一代农民典型人物都写得非常抓人。

《文艺报》总编辑、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梁鸿鹰表示:《天露湾》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写农村的特色。它不仅仅是一部描绘脱贫攻坚和致富小康的作品,其视野更为久远,把故事起点放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农村的现实环境中,为书写中国乡村生活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樊星认为,《天露湾》地域气息浓郁,作者“精神还乡”,书写了湖北公安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化。小说还提出了一个课题,即如何写好主旋律作品,这值得大家去探索和思考。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理论处处长岳雯认为,《天露湾》让一个乡村在文学中有了自己的意象,接续了社会主义中国文学的血脉,这是向《创业史》的致敬。作家在更大的视野下理解乡村问题,时代在个人命运中显现出本质。

《天露湾》作者陈应松坦诚自己创作的初衷:“我就是想写一群农民,写两代农民,他们对土地的感情,他们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他表示,会继续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