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鼓楼外》看京味剧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文艺报 | 邵兴飞  2022年03月30日08:10
关键词:《鼓楼外》

大戏看北京。京味剧以其接地气的百姓故事,充满人情味的个性人物和独特的京味文化自成一派,深受观众喜爱。从《四世同堂》《茶馆》《我爱我家》《大宅门》到《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傻春》《风车》,不同阶段涌现的京味代表作延续着京味剧的艺术魅力,不断与时俱进,拓展着京味剧的创作边界与深度。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鼓楼外》同样如此。该剧立足中轴线上、钟鼓楼下的普通人生活,以木工匠人师承和师兄弟恩怨和解为主线,深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的“精气神儿”,堪称又一部兼具传统韵味和现实触感的京味佳作。

京味剧的特点之一,是题材故事虽各有千秋,但一脉相承的是讲百姓故事,故事的内核是传承。《鼓楼外》立足鼓楼外四合院人家,聚焦普通北京人的生活,讲述了木匠师父易大船与四徒弟传承木工手艺和工匠精神的故事。从跨时代变迁到聚焦当下,从家国大义到烟火生活,从恩怨情仇传奇到传统文化传承,《鼓楼外》延续了京味剧的精髓,并有所丰富创新。该剧以老木匠与四徒弟的师承关系为背景,以四兄弟关系的破裂和解为主线,以于钟声与易小船爱情故事的分合聚散为吸引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传递出和谐包容、求真向善的正能量。某种程度上,《鼓楼外》延续了编剧王之理在《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中的京味故事,在中轴线鼓楼外、在木工师承中流淌出静水流深的传统文化韵味。

在人物塑造上,京味剧求真务实,讲究接地气、真性情。《鼓楼外》以师徒关系为圆点,辐射出鼓楼人家众生相,刻画出京味十足、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极具生活质感:看透人情世事的师父易大船,性格耿直、敢爱敢恨的大师兄于钟声,心机腹黑却喜感十足的二师弟尹东义,正直善良、有情有义的三师弟马三新,爱占小便宜、胆小怕事的四师弟徐备战,古灵精怪、美丽痴情的易小船。《鼓楼外》通过这组主线人物辐射他们的事业、家庭与生活,勾勒出技艺师承、兄弟纠葛、同门情义和爱恨别离,深入百姓生活肌理,透视出人间百态和人情冷暖。

手艺观人心,患难见真情。兄弟手足由复仇离散到和解重逢是《鼓楼外》的人物弧光和全剧主线。剧中,一场蓄意安排的意外事故让于钟声闯下大祸,含冤入狱,也拉开了他和二师弟尹东义漫长的恩怨纠葛。而这一切矛盾的根源早在他们学徒时就已显现。该剧开篇有一场戏,四个徒弟在师父院子里进行出师考试,题目是明式香几。结果四个徒弟的作品标新立异,被师父一通批评,判定不合格,不准出师。师父直言做家具先做人,训斥他们没有用心研究,徒弟们争辩说自己没见过真正的明式香几,都是照着书上样子做,希望师父拿出藏品来参考。师父直言自己没有,只有师兄弟四人“拧成一股绳”才有可能看到真正的明式香几。这句话很有意思,耐人寻味。“明式香几”在这里既是顶级木艺家具,也象征一种人生态度和技艺境界。为什么师兄弟“拧成一股绳”才可能看到?个中团结一心,互帮互爱的兄弟情义,可见一斑。而于钟声与尹东义被愤怒和仇恨引领的同门争斗也在用事实和代价验证着这个师父早就传授的朴素道理。

京味剧最大的韵味就是在戏剧冲突和人物曲折历程中,透出一种人生况味和生活哲理。报仇就是报自己。人间最美好的事便是和解与重逢。《鼓楼外》中,大师兄于钟声与二师兄尹东义的恩怨对峙贯穿始终,从开家具厂到摊煎饼、卖鸡蛋、养鸵鸟,两人一直针锋相对。这不仅影响到师兄之间的关系,更让于钟声和师父孙女易小船的爱情遇到阻力。敢爱敢恨,快意恩仇的易小船甚至不惜和尹东义领证结婚,再离婚来报复尹东义对大师兄的陷害。于钟声和易小船也在这场仇恨中分分合合,展开了一场互相折磨的拉锯式爱情。于钟声和尹东义一轮接一轮比拼,为了输赢而斗,但这场兄弟之争没有赢家,都是输家。走投无路的尹东义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于钟声借贷被骗,工厂被接管、房子被法院查封,斗来斗去一场空,“气”死了父亲,自己也差点跳楼轻生。可以说,被仇恨扰乱心智的他们输了亲情、友情、爱情,更失去了自我。在经历岁月洗礼和冷静思考后,他们对生活及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放下仇恨,解开心结,选择原谅,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是一种“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自我救赎和亲情回归。

做买卖不是斗气,同门师兄弟要拧成一股绳。剧中师父易大船用心良苦,一直撮合兄弟俩和好,易大船在开业宴上也用古话寄语各徒弟,勉励于钟声,劝他解开心结,重续兄弟情。《鼓楼外》兄弟间由关系破裂走向和解重逢的叙事主线,将启发观众思考:何谓手足?何为情感?何谓人间的正直与良善?同时,该剧对于当下社会人情关系、师承关系、匠人精神、家庭关系、勤奋创业等主题的探讨也极具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说,《鼓楼外》以艺传神,以情动人,讲述了人与人之间应真诚相待、化解矛盾,追求和谐的主题,传递了理解、包容、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京味剧之所以长盛不衰,好看耐看,在于剧中渗透着深入人心的精神信仰和传统文化。《鼓楼外》弘扬传统文化,礼赞师承匠心,不仅体现在明式香几、黄花梨玫瑰椅和小条案等这些体现工匠技艺的木艺精品上,体现在做家具先做人,钉是钉,铆是铆,做木工要踏实认真不马虎,手艺不精不能出师的工匠精神上,更体现在做人做事要坚守初心德行,不忘本。剧中,文老板以收回厂子、追回债务为威胁,要求于钟声去找其师父卖交椅给他。于钟声认为不能为了钱而放弃原则,转而寻找别的贷款途径。尹东义希望易小船卖掉易大船送的黄花梨玫瑰椅和小条案,作为办家具厂的启动资金,易小船拒绝出售爷爷送的礼物。四师弟徐备战想在马三新店里打工,把自己做的家具放店里卖,马三新笑话他把木料都做成家具反而是毁了木料。徐备战回怼一句,骂我可以,不能说我手艺不行。木工手艺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和技艺坚守跃然荧屏,令人难忘。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剧中,师父易大船不仅用无私的“匠人精神”传道授业,更是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世代延续的规矩、道理,引导着徒弟们由分到合、由散到聚,踏踏实实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中轴线上,钟鼓楼下,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从《情满四合院》中的老北京四合院到《正阳门下》的正阳门,再到《鼓楼外》的钟鼓楼,编剧王之理京味剧中的北京文化地标符号得以传承延续,见证着百姓烟火和时代变迁。目前,北京中轴线正在申遗。北京中轴线不只是北京地表实体的中心标志,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见证,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鼓楼外》中的钟鼓楼就位于中轴线上,以新时代普通北京人故事和浓郁的京腔、京韵、京情,全景展现了北京文化和北京的“精气神儿”,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某种意义上,京味十足的《鼓楼外》兼具表现了小人物与大时代、城市与国家的共振感。这是京味剧里的中国故事,也是北京百姓向世界展现的中国面貌和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