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诗歌评论家吴思敬先生做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 深刻诠释“面对新时代,诗人何为”命题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二十六期在京开讲
来源:北京海淀作协(微信公号) |   2021年12月27日15:43

《尚书》云: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是时代的镜子。面对新时代的诗歌“向何处去、诗人何为”,如何肩负民族复兴新征程新使命,是时代赋予当代诗人的重大命题。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2月18日,中国作协十大胜利闭幕翌日,“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二十六期讲座在海淀区文化馆小剧场举办,诗歌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思敬先生以“面对新时代,诗人何为?”为主题,为海淀区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滋养心灵的盛宴,深刻诠释新时代诗歌“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海淀区作家与文学爱好者30余人现场聆听了讲座,300余位观众线上收看了讲座并进行了交流互动。

诗歌评论家吴思敬先生做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

吴思敬先生是著名诗歌评论家,曾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诗探索》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2001年8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9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长期从事诗歌理论研究和中国当代诗歌批评工作。

在3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吴思敬先生围绕“面对新时代,诗人何为”主题,立足百年诗歌的广阔视野,纵论诗人和时代、诗人和生命、诗人和自由、诗人和生命等深刻的命题,从诗歌评论家的独特视角娓娓道来,以充满诗性的语言,结合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阐述诗歌的本质特征和内涵,呼唤新时代诗人的时代和历史担当,如醍醐灌顶,给人以深刻启迪。

现场互动

讲座伊始,吴思敬先生分享了“一个犹太女孩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坐在垃圾箱旁读里尔克的诗”的感人故事,并提出: “一个伟大的民族,即使再富有,诗歌也不会显得多余。一个伟大的民族,即使再贫穷,诗歌也不应当缺少。”他从诗人与时代的关系切入,以杜甫记录民生之痛,马雅可夫斯基对政权腐败的先知先觉和警醒,叶文福的《将军,你不能这样做》,诗人梁平在诗中提到“对平民下半旗致哀”,诗人严阵在诗歌里率先提出“中国梦”等为例,谈到“在每一个时代中,诗人其实都是先知先觉者。因为有一颗敏锐的心。”他提出:“诗人不能把自己等同于芸芸众生,他不但要真实书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还要透过他所创造的立足于大地、而又向天空敞开的艺术境界,展开自觉的人性探求,坚守诗歌的独立品格,呼唤心灵的自由,昭示人们返回存在的家园。这才是诗人面临一个时代所应当抱的态度。”

随后,吴思敬先生从6个方面谈了诗人何为: 诗人是追求心灵自由的人,诗人是葆有一颗童心的人,诗人是有博大爱心的人,诗人是自然之子,诗人是既要仰望星空、也要俯瞰大地的人,诗人是一个神圣的命名者。

现场互动

吴思敬先生结合自身参加中国作协十代会的体会,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提出的5点希望要求。他表示,特别是其中第五点“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实际上是前四项的保证。诗人的德艺双馨实际上就是“人品与诗品统一”。诗人被认为是时代的书记员。一个伟大的诗人,在真实书写自己心灵的同时,也就是在书写这个时代。

在互动环节中,吴思敬先生与线上线下观众进行了交流,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在论及“诗歌的边缘化”“如何形成自己的诗歌风格”、“如何看口水诗”等问题时,吴思敬先生特别强调,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已有向内心开掘的趋势,诗歌的小众化边缘化早已有之,真正的好诗是把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融合。诗歌创作最根本的训练是心灵的训练,要葆有童心、爱心,要有诗的内涵。

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中国作协十大闭幕式上说: “‘新时代文学’不在别处,它就在我们前行的路上,经由我们笃定恒心、精益求精的创造而徐徐展开。这一代的中国作家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以深挚的激情和热情,以澎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文学的天空上书写新时代文学的云蒸霞蔚、群星灿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期“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适值中国作协十大胜利闭幕翌日,立足百年文学的广阔视野,纵论“面对新时代,诗人何为”的深刻命题,无疑为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领会作代会精神提供了精神养分,也增强了作家讲堂的历史深度与厚度。

主持嘉宾 海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川妮

本期“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主持嘉宾川妮,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淀作协副主席,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2012年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高研班结业,曾在部队话剧团任编剧。出版有长篇小说《时尚动物》,《婚姻几何》,中篇小说集《谁是谁的软肋》、《我们如何变得陌生》,中篇小说《哪一种爱不疼》被泰国公主诗琳通翻译成泰文在泰国出版。她在此期“作家大讲堂”活动中作为主持嘉宾,深刻总结了吴思敬先生的讲座内容,精准把握了讲座主旨,为台上台下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

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本期“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活动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同时在腾讯会议、微信群、抖音等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是在北京市文联、北京市作家协会支持下,由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联、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海淀区作协承办,中国作家网、《中华英才》杂志社、十月少年文学杂志社、海淀区文化馆、国人书院等单位协办的文学品牌。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忠、海淀区作协主席石钟山任文学顾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崔志刚担任艺术顾问。自2017年6月创办以来,谢冕、刘庆邦、肖复兴、陆天明、柳建伟、王宏甲、陈晓明、何建明、梁鸿、须一瓜、张清华、韩小蕙、叶梅、石钟山、李少君、马季、月关、文舟、徐则臣、鲁敏、文清丽、吉狄马加、李春雷、王宗仁、石一枫、杨晓升、张志忠、吴思敬先生等陆续在大讲堂担任主讲,倍受广大作家与文学爱好者欢迎。(图文/曾金胜 )

吴思敬先生与部分参会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