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张志忠做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 致敬鲁迅诞辰140周年 解构莫言作品内蕴的鲁迅精神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二十五期在京开讲
来源:北京海淀区作协(微信公号) |   2021年12月27日15:35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适逢中华民族复兴迈向“两个一百年”新征程。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如何经由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提振文化自信,传承砥砺民族精神,是时代赋予当代人的重大命题。12月11日,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二十五期讲座在海淀区文化馆小剧场举办,作家、文学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志忠以“莫言对鲁迅的传承与对话”为主题,为海淀区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文学的精神盛宴,以作家讲堂的方式纪念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海淀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曹雪芹纪念馆荣誉馆长李明新作为主持嘉宾与主讲嘉宾张志忠展开了精彩对话。海淀区作家与文学爱好者40余人现场聆听了讲座,300余位观众线上收看了讲座并进行了交流互动。

作家张志忠作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

张志忠系山东大学荣聘教授,山东大学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茅盾文学奖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著有《莫言论》《1993:世纪末的喧哗》《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迷茫的跋涉者——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心态录》等论著多部。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二十五期致敬鲁迅诞辰140周年

在2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张志忠围绕“莫言对鲁迅的传承与对话”主题,就莫言对鲁迅创作技法及内在精神等层面的传承脉络展开具象分析,从莫言少时读鲁迅、初涉创作仿学鲁迅、后期创作活化“鲁迅精神”渐臻化境依次展开,从文学评论家的独特视角娓娓道来,深度解构,条分缕析,如醍醐灌顶,给人以深刻启迪。

海淀作协副主席李明新主持“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

讲座伊始,张志忠分享了自己多年研究“莫言”的成果,以莫言作品《等待摩西》创造的典型人物马秀美为例,就莫言与鲁迅笔下的乡村生活作了比较分析。他表示,从莫言的作品来看,透过莫言在创作上的努力,传承鲁迅精神的空间开阔了。莫言从鲁迅的作品获得灵感,并进行了有差别的思考。在莫言近40年的文学创作道路上,他一直追随鲁迅并且与鲁迅进行精神对话,他的创作,从模仿鲁迅开始,对鲁迅的《铸剑》、《药》、以及“吃人”“拷问灵魂”“大悲悯”精神情有独钟,对鲁迅的《铸剑》、《药》、以及“吃人”“拷问灵魂”“大悲悯”精神情有独钟,同时他也改写了鲁迅笔下闰土、祥林嫂等贫苦农民的命运和精神形态,拓展了鲁迅的某些命题,开拓了乡土文学的境界与思考。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

张志忠表示,莫言少时阅读鲁迅的经历,在创作中刻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以莫言的《酒国》《檀香刑》等作品为例,诠释了莫言对“吃人”“看客文化”等常常出现在鲁迅作品中的元素的传承与延展,解构了莫言对国民性的深刻而独到的体察。“《檀香刑》之所以选择一个刽子手作为主角,就是想沿着鲁迅所开辟的这个道路再往前走一点。”正如莫言在《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一文所说,“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命运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只揭示别人心中的恶,不袒露自我心中的恶,不是悲悯,甚至是无耻。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

在互动交流环节,张志忠与线上线下观众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在论及“如何借鉴莫言让小说创作更加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如何沿着鲁迅的路走得更远”、“诗歌创作如何传承鲁迅精神”等问题时,张志忠特别强调,在大转型的时代,坚持鲁迅精神,关键在于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关键在于对历史、人性、对自我灵魂的拷问,在于有没有这个自觉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期“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适值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即的历史节点,聚焦鲁迅精神的当代传承话题,立足百年文学的广阔视野,以生动活泼的讲座形式致敬“民族脊梁”鲁迅,无疑极大增强了作家大讲堂的历史深度与厚度。

本期“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延续了上期“专业”主持嘉宾石钟山对话主讲嘉宾杨晓升的创新形式。主持嘉宾李明新,曾任曹雪芹纪念馆十年馆长,系中国红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史学会理事、北京曹雪芹纪念馆荣誉馆长、海淀区作协副主席、云南省教育厅特聘传统文化专家,有着作家、红学家的多重身份。

作家张志忠与“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嘉宾观众合影

内省意识是人类内心世界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国家、民族前进的内在动力。近代以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国民性的反思与对国民的启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深沉的基因与底色。观众纷纷表示,在鲁迅诞辰140周年之际,两位作家联袂对话致敬鲁迅,解构莫言文学作品,开掘了鲁迅精神当代传承的深度和广度,说不尽的鲁迅和说不尽的莫言,余味悠长,促人内省,发人深思。

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本期“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活动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同时在腾讯会议、微信群、抖音等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是在北京市文联、北京市作家协会支持下,由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联、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海淀区作协承办,中国作家网、中华英才杂志社、十月少年文学杂志社、海淀区文化馆、国人书院等单位协办的文学品牌。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忠、海淀区作协主席石钟山任文学顾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崔志刚担任艺术顾问。自2017年6月创办以来,谢冕、刘庆邦、肖复兴、陆天明、柳建伟、王宏甲、陈晓明、何建明、梁鸿、须一瓜、张清华、韩小蕙、叶梅、石钟山、李少君、马季、月关、文舟、徐则臣、鲁敏、文清丽、吉狄马加、李春雷、王宗仁、石一枫、杨晓升、张志忠等陆续在大讲堂担任主讲,倍受广大作家与文学爱好者欢迎。(图文/曾金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