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芙蓉》2021年第3期|李晓君:景象
来源:《芙蓉》2021年第3期 | 李晓君  2021年07月19日07:54

初冬的萧瑟感,是通过门口那槭树、榆树的叶子显示出来的——像悲苦的老人紧皱的眉头,瑟瑟风中,已经变黄的叶子尚未完全脱落,还挂在枝上,又像冷风中抖动的肩头。第二天一早,我去停车场取车时,看到车身满是落叶,那贴在玻璃窗上的叶子混合着雨水,像墙上的小广告片。冬天的雨丝,夹带着寒意侵入脖颈、手腕,衣物上全是雨痕,糟糕的天气影响着人们的心情。这个停车场,在小区门口左侧,农商银行营业部对门,总共不到二十个车位,由一个穿着蓝色马甲的女同志看管。女收费员年纪不大,但头发全白了(头上戴着一顶蓝色帽子)。天气好的时候,她坐在银行门前,手里织着毛线。每次我从贤士横街开车过来,她都会主动帮我引导,收费有时也不那么严苛,看得出来是个宽厚的女性。

现在,雨水夹带着落叶,在冷风中,将停车场、人行道制造成狼藉的景象。女收费员也坐在农商银行营业厅里避雨,享受暖气。营业厅还没有人来办理业务,银行职员穿着黑色西服白色衬衫,在玻璃后面,影影绰绰;大厅经理站在刷卡取号机器旁边,皱着眉头,正用手去拔指头上的一根倒刺。米色地砖干净、透亮,倒映着顶上悬挂的红灯笼,方形柱子上还挂着红色中国结,侧面是“严禁吸烟”“禁止拍照”的警示牌。电子滚动屏显示着“欢迎光临”以及“①号窗口”“②号窗口”的字样,猩红的宋体字。室内有暖气,女收费员舒适地坐在金属椅子上编织毛衣,不时地朝窗外的停车场张望。

鸿松图文数码快印的卷闸门已经打开,我和太太经常会去那里复印和打印资料,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机器:数码直喷机、复印机、电脑、打印机。阳明东路一条街下去,到文家路北口站台,不到一公里之地,街道两边大大小小的图文数码店有十几家。数码店旁边是一家理发室——生意不怎么好,换了几个店名,也换了几个老板。再旁边是个网吧——我曾经进去过,那次正遇上家里宽带坏了,我走进网吧,通过网络直播收看欧冠半决赛(我是英超曼城队的球迷)。

益丰大药房和汇仁堂专业药房面对面,中间隔着贤士横街,它们门前也停满了汽车,隔三岔五就会有交警过来张贴罚单。药店旁边是洗脚屋,狭长的室内排着六七个躺式沙发,在白天,除了店主——那对夫妻,再无一人,而晚上,明亮的灯光下,似乎显得特别忙碌。谭记水煮门口放着几个灌满混凝土的油漆桶——为防止停车占道设置的障碍。经常会有这样的时刻,我开车下班回来,在贤士横街寻找车位(停车场车位难以满足需求,当女收费员低着头,对试图前来的车辆不理不睬时,那就表示车位已满;偶尔她也会抬起头来,扯着嗓子说,车位满了!)。来回几遍,无从见缝插针。傍晚的贤士横街,是一片停满了车辆的乱糟糟的景象。

有时,晚上我从家里出来,经过贤士横街,在猛味烧烤店旁右拐,进入一条黑黝黝的小巷子。巷子路口有个自助洗衣房、公厕,还有狭小简陋的杂货铺、早餐店,幽暗的路灯下,显示出一种蛮荒和陈旧的气象。天气好的时候,我会看到一些老人坐在屋檐底下,现在是寒冷的冬夜,这里显得更加荒凉。在贤士花园小区,住着女儿学校的一个美术老师,姓萧,比我小几岁,清瘦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蜷曲的头发凌乱地在脑后飘着。他在这片居民房里,租赁了两间房子作为画室(他的工作室则在我们小区里),他带了十来个学生,都是实验中学美术班的孩子,他们晚上在这里学画。我的女儿跟着萧老师学过一段时间的画,每周有三个晚上在这里上课。我曾经去过萧老师的工作室,对一幅描绘着陈旧街巷的风景画印象颇深——这正是画室所在的位置,也是萧老师儿小时生活的地方,他住在这里,度过小学、中学,直到读大学才离开。萧老师身上有着与这片陈旧的平民区相一致的气息。他个头瘦小,右腿前两年被车撞了,显得有点不方便,性格羞赧、内向,像调色盘上一团收缩的灰色,毫不张扬和醒目。他可能是女儿学校里最好的美术老师,平时开一辆银灰色的低价位的本田车。

现在是晚上,我行走在漆黑的巷子里,踩着地上的积水。这里的住户,以老人和租户为主。年轻人大多在外面有房子,住在更干净明亮的小区,留下他们年迈的父母在这里,只在周末或节假日来探望。再就是租户,在贤士花园农贸市场以及周围一带的小生意人,仅仅够养家糊口的普通劳动者,以外地人居多。这是片由数十栋密密匝匝的楼房构成的片区,分列在我行走的巷子两边,中间又有几条狭窄的小巷子通往外面的街道以及农贸市场。从地理上来看,是东邻贤士花园、南沿贤士横街、西邻永外正街、北沿玉带河的方圆几千余平方米的区域。这样的生活区在南昌市内不算孤例,是若干个类似陈旧生活区的一个缩影。

萧老师的画室在一楼,一栋老住宅楼的一室一厅,想来租金不会很贵。楼前沿着墙角摆着几张旧凳子、椅子,平时都是一些老人坐在那里晒太阳、聊天。门前停着一辆小四轮车,那是其中一个租户用来运载蔬菜的。我和几个家长,在漆黑的夜里,或坐在旧椅子上,或蹲在墙角,沉默着没有交流,都在看手机打发时间,等待孩子下课。下过雨的地面形成了水洼,椅子上湿漉漉的,空气中散发着一种陈腐的气味。听得到房间里电视机的声音、老人咳嗽的声音,不远处的玉带河席卷着城市的污水、从路面流下的雨水,顺流而下。我们听见萧老师的说话声,铅笔在画板上的唰唰声。几个家长,有男有女,年纪相仿,像秘密接头的地下工作者,在这个墙角会聚,除此之外,户外看不到别人。但他们并不交流,各自满怀心事,低头缅想。

雨似乎在某个时刻停了。天上乌云涌动,沉寂的夜潮湿、寒冷,人世间此刻在我心中泛起某种酸苦、复杂的味道,我似乎品尝到生活的不易。我们都是平凡之人,杯水悲欢,以匹夫之躯去泅渡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窄小的水域。因为偶然的原因,走到这陌生的墙角,在一段鸡肋般的时间里,让自己抛锚在这夜的岸边。远处是城市辉煌的夜景,灯火璀璨、车水马龙,而我们站在这城市灰暗的角落,闻着空气中陈腐的气味,在陈旧楼房的垂垂老者身边,在对身边暗红砖墙、满是锈迹的楼道扶手、矮楼、小巷、电线杆的凝视中,像个隐匿者、局外人。

有一次,我们站在墙角,夜色中,突然一个学生家长(一个女性),对我说,你女儿学了多久的画啊?我女儿坐在你女儿后面,她说你女儿画得蛮好的。我记得她有一张圆脸,短头发,眼睛大大的。当她突然问我的时候,我看到她架着腿,正斜坐在一辆支起来的电动车上。

李晓君,本名李小军,1972年6月生,出生于江西莲花县,现居南昌。中国作协会员,江西省作协主席。著有散文集《时光镜像》《昼与夜的边缘》《寻梦婺源》《梅花南北路》《后革命年代的童年》《暮色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