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收获》长篇2020冬卷|程小莹:张文宏医生(节选)
来源:《收获》长篇2020冬卷 | 程小莹  2021年01月04日06:59

开场白

张文宏很少讲自己的故事。比如他如何在美国读书,在香港读书,和谁住在一起。不过,他有一次说起他的哥哥——他唯一的胞兄,先于他走出家乡,在浙江杭州读大学。张文宏去过杭州看哥哥。那是1986年,张文宏读高二的时候,得老师指点,撰文《论温州模式》,获华东地区“中学生政治论文竞赛”一等奖。张文宏与指导老师同往景德镇领奖,顺路,先到杭州看哥哥,白相一趟。一个城镇男孩第一次走出家乡,记忆深刻。坐省内长途班车,与来自各地的获奖学子同吃同住,几天下来,打成一片。淳朴年代,青春期的张文宏同学敏感,晓得自己是从小地方出来的。张文宏所幸“同学之间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镇,大家关心的都是学习能力和为人”,遂生通吃之意,“瑞安中学不输给上海和杭州等大城市的名校,我也不输给这些名校的学生”。那时候,他晓得,杭州离上海已经很近了。

他很少回忆往昔。他关注当下。“我不会和你说许多我的回忆。”他经常这样说。“现在我真的没有时间去回忆。我是医生,有很多病人在等我。特别是现在这个辰光。你说是吧。你跟我查过病房,在上海金山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那儿还有二十几个新冠肺炎病人。我们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的专家,每个星期都要轮流去现场会诊。我是专家组组长,每星期也要去一到两次。华山西院的病房,你也跟我去过。你看到的,病房里‘啪啪铺’(睡满病人)。他们是病人,都是感染病重症、疑难杂症,等医生去救命。你说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加要紧。所以,我没有办法,也没有辰光,跟你去回忆许多老底子的事情。”

那天,张文宏到达华山西院的时候是上午10点。他从金山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束专家组会诊后,准点赶到。他在时间安排上候分刻数。这是2020年7月29日。张文宏这一天的安排是这样的:上午9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肺炎专家组查病房;上午10点,上海华山医院西院传染科病房查病房;下午1点,华山医院总院传染科业务会议;下午3点,传染科门诊会同协作科室会诊;晚上有个国际医学会议视频连线,特邀张文宏发言谈中国与世界新冠疫情。

只是,这个时间点,在西院停车难。好不容易寻到个停车位,张文宏倒车,来回打方向几次,入位。他从车上下来,习惯性看看车身。可以看见,车身后部留有多处剐蹭痕迹。从停车点到院部大楼,多走了一二百米。这段路行走中,张文宏背好双肩包,戴上口罩,长舌帽帽檐压得很低。没有人会认出他。他进门诊大楼,竟然找不到上楼的职工内部电梯。这个地方他有近两个月没来了,有点陌生。“过去我经常来,新冠疫情期间,有两个月了吧,实在没有时间来。连上楼的电梯也寻不着了,好像动过了。”张文宏难得有点疑惑。

这天是张文宏半年多来抗击新冠疫情和华山感染科日常医学叙事的集中表达。可以用一种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思维、思绪、情绪、笔触,记录下来。张文宏说,哪能写?我不晓得,我会写一些科普文章,用一些真实的病案,像一个小故事,从中发掘出一点有意思的知识和思想,告诉大家一些道理。

疫情是一出人类的大戏,生死之间,动荡不安的戏分,翻云覆雨的情节,到了即将落幕的时候,或者,在前一波与后一波之间的一个波谷,大家都在揣测,每个人说的话,做的事儿,都摆设在那里。使之前所有的有意义和无意义,都会有注脚和出处,在张文宏这里,则显示着意义重大,要旨非同寻常。

许多事情他不轻易示人。他不会告诉人他的童年往事,他的青春少年时光;还有他的家人,他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他也不想告诉人,他和他的亲朋好友的故事;他遇到的人,物,事;他的学业,他的事业和发展;挫折与峰回路转……这些他都不想说。他已经说过了:“我就是一个乡下小青年,到上海来读书,后来就留在上海。就是这样。”他本就是这样的人,生活就是这样过来了。他没有时间去回忆。就让生活怎么样子过来的,再怎么样子过去。

张文宏说:“我就是个医生,感染病学科专家医生,因为新冠肺炎,因为这个病毒,我无法隐身于幕后,无法袖手观望,我需要站到前台来,说一些话来让大家听明白。但我也不是一个说书人,现在也不是回忆往事的时候,就说一些大家听得明白的话语。”

所以,写不了他的亲友,家人,许多陌生人——病人,有的活着,有的已经死去;还有他的家族血脉,他的故乡,他勤劳质朴的乡下人祖先,南国美丽忧郁的小城故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南方乡村城镇农民工人小知识分子自然清朗质朴精明的生活哲学。对,就是温州人——温州瑞安。张文宏不大去回想这些故乡轶事,似乎没有多少趣闻。就是这样,张文宏的思路信马由缰,这样的跑马般的思路生就的语言,信手拈来,你不知道他的下一句话会说什么,他说他自己也不晓得自己下一句会说什么。话语间,他时有停顿,和缓中带一点节奏,一种裹在糅合中的犀利,让对话暗藏机锋。有一些和张文宏紧密度各不相同的断章、逸事,零星点滴,在他的叙述间满溢出来,也许就成了张文宏的历史。

如果说这就是回忆也罢。

张文宏不迷恋对故乡的旧事重提,但不乏乡情。三十余年,旧游踪迹,梦飞青山绿水。对于上海,却以“乡下人”自嘲。瑞安有许多的好,人家是不晓得的。有许多有劲的地方,因为是小地方,晓得的人便不多。不晓得并非就没有意思。只不过你不晓得罢了。人家讲,小地方的人,孤陋寡闻;但你不晓得小地方,也是一种孤陋寡闻啊。小地方,生我养我。我现在,在上海,也有点像上海了——全世界皆晓得。这就是上海。也是个养我的地方。

他很早便将自己父母接到上海来生活。“我好照顾老人呀。当然,少不了买房,还贷。返乡已不是我的第一选项。”张文宏说。上海如此之好。

“我在上海至少生活了三十年,交税也交了不少,但这个城市给了我更多,所以我非常愿意给上海打广告。我一般不给任何地方打广告,但是为上海打广告,是一种感恩。”这是张文宏对上海说出的一句心里话。

张文宏说,有许多人比我更了解上海。我就是一个乡下人到上海。对上海来讲,我真的就是一个乡下人。在温州瑞安,我不是乡下人,我是小城镇人,有比城镇更落乡的地方,那是我们那里的“乡下人”。按张文宏的讲法——大地方的人,看小地方的人,都叫“乡下人”——人类的“鄙视链”。

感染科的病人,俗称“传染病”,是“穷病”,不同于城市人的“富贵病”。传染病的病人大多数是乡下人,老底子,毛主席“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说的就是“血吸虫病”,现在浙江农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那时候哪有这么好。中国南方农村乡下人生血吸虫病,地主不生血吸虫病的。只有农民,赤脚踏在水田里劳作,到小河浜里清洗农具,一边揩面洗脚擦身,容易感染得病。

“我们华山医院感染科的老前辈,我老师翁心华和他的老师们,就到农村去消灭血吸虫病。”

“我是专门看感染性疾病,也包括传染病,穷人容易得。我对乡下人老好的。”张文宏说这话,很认真,一点不开玩笑。

至于他哪能对乡下人好?好到什么程度?有故事的。还有,哪能做好一个感染科专家医生?张文宏说,先从学会查不明发热开始。至于如何成为发热待查高手?老专业的。

“我跟你讲你一定听不懂的,因为我们读的书不一样,我讲的每一个汉字你都能听明白,但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怎么办。我就用大家听得懂的话来告诉你。不过你懂了,也不一定有用。你总不见得代我去做感染科主任,去查几个发热病人?这种事情,性命交关。一般人,晓得一些科普常识即可,不然要我们医生做啥。我现在这样说,你就晓得,‘非典’的辰光,还有今年年初,管控排查新冠肺炎,就是从测体温开始。上海人讲‘量热度’。医院都有发热门诊。现在,全上海,全中国,全世界,量热度的事情,还没完。”

2020年8月,上海大热。张文宏一席话,拽着人,从大热天回到大冷天。回到2020年1月23日,己亥岁末,小年夜。

第一章

    1. 春节序曲

公历2020年,元月。中国农历时间,仍蹒跚于2019年之己亥年。

己亥,中国传统纪年农历干支之一,顺序第三十六。前位戊戌,庚子于后。

2020年1月23日,己亥岁末,小年夜。这一年的春节,序曲的主题一改往日,不再热烈与欢快。暗流涌动,阴云密布。有激越鼓点,伴随肃杀之气,交响变奏,若隐若现,由远及近。多有悲壮,几近惨烈。

【武汉封城】

从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停运,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到2020年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武汉封城历经76天,1814个小时。这是属于武汉封城的抗疫记忆。

——百科词条

2020年1月24日,农历除夕。中国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

1月23日0—24时,27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59例,新增死亡患者8例。新增治愈出院6例。19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疑似病例680例。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报告疫情,新增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4个省(区)。

截至1月23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收到29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830例,其中重症177例,死亡25例,其中湖北省24例、河北省1例。已治愈出院34例。20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疑似病例1072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5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2例,台湾地区1例。

累计收到国外通报确诊病例9例,其中泰国3例(2例已治愈),日本1例(已治愈),韩国1例,美国1例,越南2例,新加坡1例。

目前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507人,已解除医学观察1087人,尚有8420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同日,三十个省区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制定落实社区的防控措施,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上海市政府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听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情况汇报。会议决定,上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机制。

除夕下午,张文宏驱车往肇嘉浜路翁心华先生家。在上海疾控中心,召开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会议,特邀翁心华先生出席。老先生年过八十二岁,身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老师,今年年夜饭你看样子吃不好了。”张文宏致歉意。

“你也一样。”老先生晓得,在今年这个时候,大家都没啥胃口。“你来接我,省得我打车麻烦。过年打车老难的。”车子上,望出去,一反往常,马路上车辆稀少。这个年注定不同寻常。

翁心华说:“2003年,SARS的辰光,我在上海,你跟着我,弄了半年,只弄了8个病人。这次,上海首例确诊才4天,就20个确诊病人了。我第一感觉是,这次新冠病毒的传播力,要比SARS更强一些。”

老先生话语不紧不慢,却一字一句烙进张文宏心底。张文宏后来说:“从那时起,我就想好,要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全部投进去研究这个疾病的防控。这与翁老师早期就提醒我们要重视这个病是有关系的。”

下午的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会议上,翁心华旧事重提,有感而发:“十七年前SARS的时候,我做上海专家咨询组组长,想不到十七年后的今天,我的学生替代我来做组长了。他很有能力,他会做得比我更好。”

他们有共同的经历。他们都是“华山人”。上海历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医生承担重任。2003年,翁心华担任上海市防治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2009年,翁心华的学生卢洪洲担任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治疗专家组组长;2013年,卢洪洲任上海市流感(H7N9)防控临床专家组组长;2020年,张文宏担任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

除夕夜,照例是央视春晚,临时插播朗诵《爱是桥梁》。此中国疫情防控的文艺节目,首创于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作者:白岩松。参演:白岩松、康辉、水均益、贺红梅、海霞、欧阳夏丹。

白岩松:今天,我们走上这个舞台,都没有赶上过一次正规的彩排。这可能是春晚历史上给主持人留下准备时间最短的一次。但是疫情发展得迅速,这份短恰恰代表的是太多的人对防疫群体最长的思念和牵挂。

康辉:短短几天的时间,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指示,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各地方部门的快速跟进,到专家、医生的全身心投入;还有,所有中国人关切的目光和温暖的支持。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已经打响了。科学防控、坚定信心,就是抗击疫情最好的疫苗。众志成城,没有我们过不去的坎儿。

白岩松:过年,就要拜年!我姓白,当然首先要给全国所有的白衣天使,尤其是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拜年!我们在这儿过年,你们却在帮我们过关。但是,不管你有多忙、你有多累,再隔一会儿,钟声敲响的时候,给自己留几分钟的时间。如果可能的话,给家人打一个报平安的电话,许一个与幸福有关的愿。然后,回到战场,继续护佑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但是,一定要记住,我们爱你们!不止在今天,还在未来生命中的每一天。

欧阳夏丹:在这儿呢,我特别想给所有的湖北人拜一个年!你们停下了出行的脚步,其实就是在刹住疫情前行的脚步。可能在那一瞬间,你们会觉得孤单,但却可能是最不孤独的时刻,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和你们在一起。留在家中,就是你们对抗击疫情最大的奉献和牺牲。春节到了,春天也就不远了,让我们春天再相逢。隔离病毒,但是绝不会隔离爱。让我们一起给他们加油,给他们最需要的温暖!

贺红梅:我要给最近14天内离开武汉的朋友们拜年!疫情有潜伏期,这段时间,不论你走到哪儿,都请照顾好自己,也绝不给感染别人提供可能。您的安静过年,会帮助我们所有人平安。而对于全国的所有朋友来说,这个年更多地跟家人在一起、跟亲情在一起、跟爱在一起。让自己不感染,就是您对抗击疫情作出的最大贡献。您安全了!14亿人都安全了!疫情就被击垮了!

水均益:我们还要感谢世界各国的朋友们对于中国抗击疫情的关注和关心。你们的一声问候、一句鼓励,就是在为我们加油。病毒不需要护照,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爱自己,也爱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同一个世界,同样护佑健康。请相信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海霞:今天,在澳网赛场有一个好消息,王蔷战胜了强大的小威。你看,只要我们不怕,敢拼就会赢!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有最透明的公开信息,有最细致的防护准备;(有)最科学的预防治疗、(有)最强有力的合力保障;最有信心地向前走。在防疫的赛场上,我们一定赢!

康辉:今夜,让我们好好过这个年。也感谢所有为过好这个年正在努力和奉献的人们。过好年、充好电,我们就更有劲儿,对不对?更有劲儿去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更好。过年、过关!爱,都是最好的桥梁。我们给大家拜年!加油,武汉!

 全体:加油!中国!

“有这个节目的啊。我不晓得。”说起除夕,张文宏说,“这个时候做的节目,是给全国人民看的,不包括医护人员。医生忙煞,哪有时间坐在电视机旁看电视啊。不但忙,心里还紧张,焦虑。”

中国人的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便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己亥除夕,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宗懔《荆楚岁时记》文载,至少自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之习俗。正值冬天,北人常于饭桌中置火锅,亦称“围炉”。

守岁之习俗,也流传久远,早于西晋,《风土记》便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多地也称除夕夜为“吉祥夜”。近似西人之“平安夜”。在这个晚上,大人小孩,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倒霉。由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成除夕夜主题。

上海虹桥机场出发大厅,这个除夕,气氛紧张。大战将至,临阵点将——

第一人民医院两人——

第六人民医院两人——

第六人民医院到了没?

华东医院两人——

第四人民医院两人——

……

点名报名,声音不绝。上海52家医院,136名医护人员,24小时完成集结出征。他们都是“自愿申请出战”。华山医院入列。

次日凌晨一点半,大年初一,援军抵达武汉。

中国人的不眠之夜。

守岁。佑护。这一年,上海冬暖。

“我走不了。我要守住上海。”张文宏说。“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的职责,决定他坚守上海。这个除夕夜,张文宏用特殊的方式辞旧迎新——连夜疾书,针对当前的疫情发展与转变、普通大众应该如何防护等问题作答——

除夕夜逆向而行:壮举下的“阳谋”

除夕之夜,国家征召,战则必回,全国数十支医疗队伍奔赴武汉。我们国家的体制优势再次展现。全国人民在医务界英雄前面再次含泪刷屏。这种精神无疑给了大家战胜新冠状肺炎的必胜信念。但全国医疗精英奔赴武汉将开展怎样的医疗救治呢?

很快,武汉的著名感染病专家、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宁琴教授告诉笔者,“今晚接紧急任务,同济医院汉阳中法新城院区,明天整体搬迁腾出1200张床,为收治发热病人众志成城一夜腾出‘小汤山’。”至此,国家击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盘大棋拉开序幕。

不出意外,2003年成功控制传染性非典(又称SARS)的成功经验将再次在中国上演。

中国不到一个月获得了导致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原体的基因信息,这是科学的胜利;但是控制病毒蔓延,我们还是要回到最古老的办法,那就是“隔离救治”。就像美国医学会杂志在1918年全球大流感的时候所说的,“在这场流行病中,病毒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必须给每个病人实施最完善的隔离治疗才能保证人们的安全。”

这几天,大家的微信圈中,充斥着武汉医院内拥挤的病人,求一床而不得,民众又因为武汉限行萌生了不安与恐惧。那么,如今一夜之间,一所1200张床位的医院腾出来了,据我所知,如果床位不够,政府还可能在一周之内再打造一所新的1000多张床位的“武汉小汤山”。这样,再加上目前武汉已经存在的各家定点医院,收入所有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已经不成问题。

至此,全国各地医疗志愿军逆向而行进入武汉的“阳谋”已经跃然而出。我们已经不是2003年的中国了。控制武汉新冠病毒感染的主体战役应该在1个月内结束,2个月内进入尾声。

最冷清的春节:孕育生的希望

英雄逆向而行。百姓怎样过年?微信圈被钟南山院士的过年微信刷屏。据说,钟南山院士呼吁:“解决疫情最快、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全中国人民在家隔离两周,这样对全国经济影响最小,对生命健康最有利。强烈建议全中国人民都在家过春节,不要走亲访友。不是人情淡薄,是生命第一。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都可以走上街头,不用口罩,繁花与共。”

笔者没有找钟院士考证过他是否说过这句话。其实,从分离出新冠病毒之后,就已经知道这是一种以急性感染为表现的病毒性疾病,一般不会出现长期慢性带毒的情况。

对于这样的病毒,只要足够时间的隔离,完全覆盖掉潜伏期(目前所知该病毒最长潜伏期为2周),那么所有潜在的病人将自动被筛选出进入医院隔离治疗,部分免疫力较强的患者则会自愈。两周之后,社会将重归秩序与繁荣。所以对于武汉,已经采取了限行、停止公交、科普教育等措施,备足了床位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力量。那么可以预见,2周内,所有已经发病或者即将发病的患者将会顺利进入医疗点救治。经过2—4周治疗,大部分患者将被治愈。这样的话2个月内结束武汉战役不是一场梦。

武汉进入紧急状态,病毒控制在即。2周内发病病例数势必会出现下降。但是,刚刚进入输入性疾病早期的全国各地呢?能否遵从“在家两周”,过个“健康春节”呢?估计很难,不到最后关头,能够遵从健康建议的人只是少数,君不见控烟行动从未真正奏效吗?那么其他全国各地减少活动的困难可想而知。

武汉之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

1月23日,广东省、浙江省、湖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1月24日,湖北省、天津市、安徽省、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四川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

对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Ⅰ级响应已经属于最高级别,也就是特别重大的级别。本次出现输入性病例较多的省份和城市宣布启动Ⅰ级响应的原因是“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

可以预计,宣布Ⅰ级响应的地区在随后的几周内,应会全方位地采取措施,更快地发现更多病人、充分隔离疑似和确诊患者,强制性减少社会聚集性活动。如果能够有效地发现输入性病例的话,那么在2周之后病例数应该会出现显著下降。若未能在2周之后发现病例数下降,反而出现更多聚集性成簇分布的本地病例的话,说明早期的疾病控制措施不到位,在后期将会依据Ⅰ级响应授予的权力采取更加积极的防控措施以降低新发患者数量。

在全国各地英雄往武汉逆向奔袭之际,我们相信武汉战役从一开始就是从胜利走向胜利。反之,我们下一步的目光更应该投向武汉之外的城市,我们决不允许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和暴发再上演一次。

张文宏说——自从新冠疫情来到这个世界,作为一个专业的感染科医生,我也非常迷惑。一开始,我也不认得这个病毒。这场传染病跟我接触的其他传染病完全不一样。我在2003年参加了与SARS的斗争,2009年参加了H1N1流感暴发的处理,也参加了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处理,但是比较每一次传染病的发生,都让我感觉到这次新冠疫情来得特别地难处理,而且我们也知道,至今它还在全世界蔓延。因此我想到所有的民众可能也会和我有一样的疑惑,而且对这场传染病的未来,心里都怀着非常强烈的疑惑和担忧。想到这些,你说我该做什么、怎么做?我是个医生,当然是要做个好医生。那篇写于除夕的文字,是我最先想到要说的话。后来,我大概一发不可收——话越来越多。

他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2020年8月。名声大噪,但他还是心存忧患。

2020年1月25日,庚子年,大年初一。中国的这个春节,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总动员!北京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在大年初一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专门研究疫情防控工作。中国最高领导层,打破惯例,与放弃休息、舍弃团聚的一线疫情防控者一样,与全国民众一起,上下同欲,共寻科学应对疫情之策。

习近平首先代表党中央,向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向全国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湖北各族干部群众致以亲切问候,向在疫情中失去亲人的家庭致以诚挚慰问。“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说。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湖北省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强调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集中”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及时收治所有确诊病人。

会上,中共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直接在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会议对下一步的疫情防控,作出明确指示:要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要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

“要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及时收治所有确诊病人”“决不能因费用问题耽误患者救治”……一系列安排,扛鼎之力,显示执政者对人民生命的珍重。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2. “组合拳”

上海战“疫”开始。

一个春节长假,再延长假期。上海暖冬。大家闷在家里。看电视,看新闻发布会。上海卫生健康系统适时启动医疗、疾控和科普三大法宝,交出一份疫情“中考”的高分答卷。文汇网称,“其中,健康科普是不可或缺的‘加分项’”,“上海有八位不同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则是健康科普的‘神助攻’。”

从1月15日上海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开始,病毒突如其来,公众手足无措。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闻玉梅等十二位院士走上前台,联名向市民发出倡议:科学认知新发传染病,配合排查、及时就医、做好防护。

“在疫情的关键阶段,大家要冷静,要稳住,要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大多数的流行病学专家、病毒学专家、临床学专家都认为,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传染病可以把某一个国家的人打倒。它总是有一个过程或者有一个恢复期。”2020年1月30日,下午2点,八十六岁的闻玉梅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发声。现场掌声雷动。与会记者一样带着疫情初期紧张压抑的情绪,此时得以释放。随后,闻玉梅告诉公众,可预见在一到两个潜伏期(一个潜伏期是14天、两个潜伏期就是1个月)就会出现拐点。“拐点”出现的明确标志,首先是疑似感染人数下降,其次是发病人数下降。拐点的到来要靠每个人的努力。

上海人松了口气。

闻玉梅此言不虚。上海抗击疫情过程中,本土新增病例在2月初便开始缓慢下降。至3月24日,上海本土新增病例开始为零。

闻玉梅的结论基于充分的科学依据:“当时中国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隔离措施,我们完全有信心将疫情控制住。”

非常时期,院士呼吁市民守规矩,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以为自己“刀枪不入”,各类聚会一定要叫停。在她的建议并关心下,还开展了一项实用性颇强的“非常研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健委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联合公共卫生学院,用七天时间完成“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医学口罩”的实验研究。

上海人心向好。连“闷”三周。新增确诊病例数接连下降,形势向好。此时更需谨慎。中国-WHO联合专家考察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提醒公众:“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放松措施。”三个“千万”,就千万要注意了,其间传递出科学的防控意识,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有信心不等于能大意。病毒尚在,拐点并未到来,理性对待,不急不躁,不泄气松劲,也是疫情考验的关键所在。

疫情带来的考验远不止这些。“闷”在家的时间越来越长,焦虑与烦躁的情绪相互感染。大众“闷闷不乐”,整日愁眉苦脸,此等不良情绪蔓延,重创大众比病毒尤甚。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主任医师给出实用的生活建议,“该追剧追剧,该追星追星”。适时的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护”。

减少焦虑情绪,可通过增加单调生活中的“仪式感”来实现,“要在心理上把自己唤醒”,谢斌开出“心灵处方”。他以诙谐的方式善意提醒市民——“摒牢了,I see you;摒不牢,ICU”,并建议趁此机会尝试一些“新冠生活新方式”:“降低需求、延迟满足、有意义的独处等。”

从闻玉梅、吴凡到谢斌,上海三位不同领域的权威专家,在疫情防控的一个多月内,精准抓住公众心理变化的重要节点,打出一套有力的健康科普“组合拳”。从疫情最初的提振信心,到防控成效初显的鞭策提醒,再到长期闷在家中,心理情绪的调整疏导,抗疫情、稳情绪齐头并进,增信心、除焦虑相得益彰,提升市民抗击疫情的“心灵免疫力”。

也便在此时,公众开始认识张文宏。

……

程小莹,小说家。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女红》、《温情细节》等;长篇非虚构《白纸红字》、《先生带我回家》等。作品曾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