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6位青年作家的中秋:珍惜每一寸月光,珍惜每一个人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8年09月23日22:54

这个初秋,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青创会、丰收节、中秋节,文学的活力,大地的收获,家人的团聚,让我们仿佛从一场盛宴赶赴另一场盛宴,在凡俗的日常生活和独特的文学创造中,都感受着我们民族古老的传统,体味着我们民族亘古以来的生活热情、天地敬畏和艺术之心。

感谢六位青年作家在青创会上和我们分享这些深情的中秋记忆,也祝福大地丰收,文学丰收!

——编者

北京作家戴潍娜:

“我只有在飞机上昼夜不停地追逐故国的明月,那似乎也提前隐喻了接下来要面对的异国生活。”

我两次留学都是在中秋当天坐飞机去异国他乡。直到今天我依然清晰记得22岁那年,在中秋节当日登上去英国的航班,那也是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背井离乡。买票时并没有注意到是中秋节,然而偶然的巧合变成了一种强调,让别离时心境更加刻骨。我只有在飞机上昼夜不停地追逐故国的明月,那似乎也提前隐喻了接下来要面对的异国独立生活。月亮,似乎是我最好的姐妹,最亲的知己。

如今的世界,已经是一个没有真正离别和思念的世界了,绿皮火车的缓慢时代一去不返。发达的通讯取消了分别的深刻与痛苦,也取消了等待的煎熬与甜蜜。然而,这个月亮节在我心目中仍旧是最有中国味道,最圆满、缠绵的一个节日。这几年我习惯在中秋写首诗,今年应该也一样,不辜负最好的月亮和年华。

河北作家刘云芳:

邻居奶奶在门口拦住我,塞给我两块月饼,心里一下子就觉得热乎了。”

在我小时候,大人们一到中秋就忙着准备面粉、红枣、核桃仁、杏仁等材料打月饼。月饼做好了,先出锅的不会给馋嘴的我们,而是要作为贡品敬天地、灶神等各路神仙,然后要敬逝去的亲人,这个过程特别有仪式感。我们这些小孩儿也跟着模仿,用泥巴做月饼,现在想想还觉得很温馨。

另一段记忆是刚参加工作,我当时租住在一个特别简陋的出租屋,原本觉得一个人在陌生城市,中秋节这样一个团圆的日子与自己无关,没想到那天一进院子,邻居奶奶在门口拦住我,塞给我两块月饼,心里一下子就觉得热乎了。这份温暖和老奶奶的模样,我一直都记在心里。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让我们想到更多的是亲情与乡愁。怎样反思传统在我成长过程中的折射和印记,怎样更好地去捕捉、书写时代之光,都是我接下来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四川羌族作家羌人六:

“中秋节如今于我而言,充满了遗憾,我真想时光倒流,在这一天陪他喝几杯酒,聊聊天。”

我的老家在四川平武县一个群山环绕的乡镇上,中秋是传统佳节,家乡的过法既朴素也隆重,跟外地大同小异;家是一棵树,每逢这一天,散落在外的枝枝叶叶——儿女们,都会像被月亮这无声的口哨所召唤,不约而同地聚在父母面前,一起过节团圆。我小时候大多中秋节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生养了一儿四女的外婆家这一天显得格外热闹,老老少少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其乐融融。吃过晚饭就开始“敬月亮”了,外爷在院子里摆好一根长板凳,外婆端着盛着月饼、刀头肉、核桃花生、苹果橘子之类的瓷盘,恭恭敬敬地放在月光的瀑布下面。天上的月亮,又白又胖,外婆念念有词,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外婆外爷的种种举动仿佛给我的意识涂上了一层神秘乃至恐惧的色彩,我反常地不敢到院子里去玩。很晚,外婆才把摆在外面的盘子端进屋,把食物分给我们吃。盘子的东西安然无恙,我开始吃月饼的时候,心里却多了一丝感激和庄严,好像它们,不是我们给月亮上贡的,而是慈悲的月亮莅临人间,留给我们的礼物。

父亲的生日就在中秋节这一天。转眼物是人非,中秋节还在一年一年往下过着,但父亲却永远离开了我们,再也不过生日,也不过节了。中秋节如今于我而言,充满了遗憾,我真想时光倒流,在这一天陪他喝几杯酒,聊聊天,但这些事情注定只能像天上的月亮一样,遥远,触不可及。世事无常,见一面少一面,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我享受生命里的每一寸时光,珍惜每一个人,也愿——普天之下的每一个家庭,都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团团圆圆!

江苏作家庞羽:

“到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准备吃的,晚上摆个桌子放到月光下,叫敬月光,菱角和柿子是必不可少的食物。”

我与中秋有着三重回忆。我老家是江苏兴化的一个千年古镇,八岁前我在这里度过。这座小镇到现在为止还会有举办灯会等传统节目,每年中秋节都非常隆重。每到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准备吃的,晚上摆个桌子放到月光下,叫敬月光。菱角和柿子是必不可少的食物,以表达对月亮的尊敬。我总是特别馋敬月光的月饼,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吃,这是古镇独有的习俗与特色。

八岁后我来到了靖江,是一个县级市,到了中秋的时候,我们依旧在出租房里敬月光。在靖江,人们在中秋这天会围上一桌吃一顿美美的江鲜:螃蟹啦,河豚啦等等。后来我到南京上大学,每到中秋学校发月饼,我们几个朋友再去美食圈吃上一顿。对我来说,不论身居何处,我始终十分重视这个节日的习俗,对这份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心怀敬意。

江苏作家赵菱:

“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强烈地渴望中秋节的吃食了,因为在今天,美食已经太多太多。”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小时候,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会有到姥姥家送月饼的习俗。我们一家人带上月饼、水果等去看望姥爷、姥姥,这是每一户人家都会遵循的生活传统。现在的孩子也很有节日意识,他们会兴奋地期待赏月,在月光下朗诵与中秋有关的古诗,或者为了迎中秋而精心排练一些节目。不过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强烈地渴望中秋节的吃食了,因为在今天,美食已经太多太多。

延边朝鲜族作家金京花:

“衣着美丽民族服装的女子们在满月之夜围成大圆圈,手拉着手,朝同一个方向转着圈唱歌跳舞。”

中秋节是朝鲜民族的五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当天早上家家户户都会举办祭礼,所有家庭成员都穿上新衣,准备好新米制成的饭、酒、松糕。祭礼一年一般会举办两次,分别在春节与中秋时进行。祭礼结束之后一家人分食祭礼时用到的美食,然后一起去扫墓。一同前往扫墓的家人们不仅要伐草,还会一起分享简单的食物,叫饮福。因为中秋同时又是收获的季节,所以朝鲜族还有会有习俗活动:四物戏、假面舞、摔跤等等。在一些地方还会有强羌水越来(朝鲜族传统舞蹈),衣着漂亮民族服装的女子们在满月之夜围成大圆圈,手拉着手,朝同一个方向转着圈唱歌跳舞。

青创会结束正值中秋节,和往年一样我会和家人一起过进行祭礼,扫墓,以及分享丰盛的美食。愿中秋节所有的人都幸福,欢喜,家人团聚,如同中秋佳节那圆圆的月亮。

相关专题:2018年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