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广西南丹:文化扶贫要啃硬骨头

来源:中国文化报 | 郭凯倩  2018年04月26日08:29

广西河池南丹县坐落于桂西北的喀斯特连片大石山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登记在册的贫困人口达3.89万人,其中80%以上生活在里湖、八圩两个白裤瑶族聚居的民族乡。面对2017年全县脱贫摘帽的重任,南丹县委、县政府精准把握文化建设与扶贫攻坚的最佳结合点,主动作为,迎难而上,针对扶贫重难点的白裤瑶族地区寻找突破口,挖掘文化富矿。截至今年2月底,南丹县已顺利实现31个贫困村3.5万人脱贫。

文化建设激发脱贫信念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南丹县财政实力有限。长期以来,当地农村文化设施匮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为突出。本着“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的原则,一场基层文化设施大会战在当地悄然打响。截至2017年12月,全县共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9个,使建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行政村总数达到88个,覆盖47个重点贫困村;建成贫困村文化活动室40个,乡镇无线发射台站10个,解决1万多户贫困户看电视难的问题。同时,南丹县文化部门累计投资40多万元,为100多个行政村配发乒乓球台、电视、电脑、音箱等文体器械,使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有场地、有设备、有器材。

“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也能向百姓传递脱贫致富的勇气和信心。”南丹县委副书记莫晓明说,文化是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加油站。为了激励贫困群众“拔穷根,搬穷窝”,南丹县举办了多台大型扶贫专题文艺晚会。文艺工作者深入第一线,创演了一批接地气、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文艺精品。

文旅融合探索扶贫新路径

入选“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名单的南丹县已形成以歌娅思谷、洞天酒海等为核心,以巴平万亩梯田、洞湖下水乡村旅游等为支撑的文化旅游景区体系。将全域旅游与扶贫深度融合,成为南丹县探索造福贫困群众的新路径:今年2月27日,南丹全域旅游开发项目——“千家瑶寨·万户瑶乡”中国白裤瑶民族风情小镇动工,该项目将容纳1.35万人的“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安置区与知名的歌娅思谷景区进行整合,争创5A级旅游景区。

“新瑶寨里的贫困户将通过展示织布技术、销售民族特色饰品、参与《印象白裤瑶》实景表演等方式增加收入。”该项目投资人、广西梦之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荣惠表示,通过指导搬迁群众生产经营,项目将带动1300多户7000多名群众脱贫致富,实现“造血”扶贫、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目标。

在脱贫工作中

保护好民族文化

里湖、八圩两大白裤瑶群众聚居区是南丹县脱贫中难啃的硬骨头,当地贫困发生率超过50%。如今,随着中国白裤瑶民族风情小镇等一批旅游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3万多名当地群众看到了致富的曙光。同时,在脱贫工作中保护和传承好白裤瑶民族文化,也是当地有关部门矢志不渝的目标。

在“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安置区,崭新的白裤瑶文化实景演出广场、民俗文化传习所、陀螺竞技场已经建成,白裤瑶生态博物馆重新提升改造。新瑶寨成为白裤瑶寨居文化、铜鼓文化、服饰文化、歌谣文化和饮食文化的集中展示平台。这一举措得益于《河池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南丹县白裤瑶聚居区“十三五”脱贫发展规划》和《南丹县2017—2020年白裤瑶文化保护传承行动计划》等文件的出台,为传承白裤瑶文化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

“附近八圩和里湖的乡亲在我家学习刺绣、蜡染等技艺,我们收购他们做好的服饰。”八圩瑶族乡瑶寨村非遗示范户黎凤珍创建了家庭瑶族服饰传承基地,每年生产瑶族服饰40多套,价值20多万元,带动1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我们不定期为白裤瑶群众开展刺绣、打铜鼓、打陀螺等非遗技能培训,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实现自立自强;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白裤瑶年街节、芒场演武节等节庆活动,‘以节扬名、以节兴文、以节致富’。”南丹县宣传部长、副县长唐焰说。今年3月,该县举办的“文化自信·锦绣瑶乡”里湖白裤瑶年街节规模空前,参与人数超过3万,有效拉动了餐饮、住宿、运输、商贸等相关产业,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