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谱写生态文明的时代华章 中国作协组织作家开展塞罕坝林场主题采访活动

来源:文艺报 | 孟英杰  2017年08月18日06:29

采访活动现场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是一个大型国有人工林场,是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从1962年建立林场开始,经过塞罕坝人50余年的不懈努力,这里才有了上百万亩林海,如今的塞罕坝林海苍郁,松涛阵阵,成为人类改善生态环境的伟大实践成果。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8月7日至12日,中国作协组织作家赴塞罕坝机械林场采访创作,用文学形式记录塞罕坝机械林场植树造林取得的突出成就,引导和激励全国人民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谱写新篇章。采访团由作家刘醒龙带队,冯秋子、李青松、蒋巍、李春雷、牛庆国、张秀超等参加活动。

采访团一行到达塞罕坝后,先后到林场展览馆、营林区、苗圃、望火楼、攻坚克难植树现场、“一棵松”功勋树保护地、尚海纪念林、防治病虫害总站、森林防火指挥部、围场办公区等多地参观采访,与林场总场领导、总站负责人、营林区一线的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护林员、防火队员,以及林场退休老干部、工程师、技术员、工人代表等座谈交流。作家们每到一处,都详细了解林场创业的艰苦历程和现代化建设管理方面的主要成就,认真聆听塞罕坝人上高原、战风沙、斗严寒、抗干旱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小说家刘醒龙说,塞罕坝是人对大自然的礼赞,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工林场,不身临其境很难相信这里曾经是令人谈之色变的荒漠,而让荒漠变成林海的每一棵树,都是塞罕坝人在几十年间亲手栽培而成的。在为人类幸福生活奋斗的过程中,塞罕坝的意义不亚于人类文明史上任何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值得所有人尊敬、学习和传承。

在与机械林场总场负责人座谈时,作家们了解到,1962年,原国家林业部决定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初期,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地方干部职工,组成一支369人的建设大军,拉开了大规模治沙造林的艰难创业大幕。第一批创业者平均年龄不到24岁,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抵挡肆虐寒风,爬冰卧雪、搭窝棚、吃粗粮,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构筑起坚实的防风沙、养水源、固生态的绿色长城,铸就了“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诗人牛庆国感慨道,不到塞罕坝,就不知道种一棵树多么不容易;不到塞罕坝,就不知道绿色多么珍贵。几代塞罕坝人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使塞罕坝成了一面飘扬在大地上的绿色旗帜。在这里,我重新体验到了什么叫感动,什么叫震撼;也再一次认识到了什么叫精神,什么叫奉献。我要用诗歌记下塞罕坝人的英雄壮举。

功勋树“一棵松”位于塞罕坝林场50公里之外的红松洼自然保护区,正是根据这棵松树500年树龄的生存环境,专家实地考察论证确信,塞罕坝符合落叶松的生长条件,于是落叶松成为塞罕坝种植的主要树种。之前多次来过塞罕坝林场的作家李青松,不仅是林业战线的一名老兵和管理者,还多年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生态文学创作,这是他第一次参观“一棵松”。他说,每次来都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这次接受采访任务后很快就进入了状态,确定了文章的题目和写作方向。由于心里有数,脉络清晰,使得采访直奔主题,他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其一,塞罕坝意味着什么、代表着什么。其二,老一代塞罕坝人身上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新一代塞罕坝人是如何传承、如何弘扬的.其三,塞罕坝是如何通过生态之美来印证和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理的。

望火楼是森林防火瞭望站点,塞罕坝共有9座,其中8座为夫妻望火楼,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孤独寂寞始终挑战着防火队员们的心理极限。以前驻守在林场海拔最高望火楼的陈锐军、初景梅夫妇,一直坚守了12年,由于缺少语言交流环境,5岁的儿子只会说“爸爸”、“妈妈”等简单词汇,陈锐军年仅54岁即因病去世,全家人为了森林防火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报告文学作家蒋巍不仅采访了驻守在这里的防火队员于军及其家属,还认真采访了遇到的每一个塞罕坝人。他说,每一次走进生活,都是向人民致敬,对人民表达感恩。这次走进塞罕坝,面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荒漠到林海的巨变,是心入情入的思想冲击,只有中华民族才有这样的伟力。

万事开头难,第一代塞罕坝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为营造百万亩林海打下坚实基础。在围场县林场办公楼内,采访团与第一代创业者们——退休老工程师、老技术人员、老职工进行交流和采访。追踪采访塞罕坝已达10年的作家李春雷,追踪采访过许多第一代创业者。他认为,塞罕坝的突出特点是群体典型。50多年来,塞罕坝人在时代的风雨中,在现实的流俗中,心无旁骛,一心种树,用青春和热血种出了世界上最大面积的人工森林,种出了人类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硕果。

塞罕坝辉煌的建设成就彰显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塞罕坝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绿色发展的华美乐章。作家们表示,一定要用文学形式塑造好这一生态文明典型,让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全国人民,让更多的人增强生态文明保护意识,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永驻人心,世代相传。 (孟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