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中国电影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来源:文艺报 | 仲呈祥  2017年08月04日06:35

我师从著名电影美学家钟惦棐先生,致力于发展繁荣中国电影40年,对电影感情尤深。电影是舶来品,中国电影的历史不过110年,但要把准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确须学习、领悟、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的“四个讲清楚”中关于“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的精辟指示,确须对中国电影的优秀历史传统、艺术积淀和所处的基本国情,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充满坚定的文化自信。

谈到中国电影,离不开上海,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110年的中国电影,确实需要讲清楚的优秀历史传统和艺术积淀都离不开上海。连世界电影史家们都公认,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前后,以问世于上海的《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小城之春》《乌鸦与麻雀》等优秀影片为标志,以白杨、刘琼、上官云珠等杰出演员为代表,令中国电影的美学品位与历史品格达到了当时世界电影一流水平。这是应当让我们自觉珍视、充满自信和为之自豪的。即使到今天,找张碟重温一次《一江春水向东流》,你也定会被其间流淌的浓郁的家国情怀所深深感动;再品味一遍《小城之春》,你还禁不住为戏中男女主人公两性间纯洁真挚的恋情而伤感。可惜的是,我们今天的电影创作似乎对这种可以概括为在左翼文艺运动影响下的进步电影传统的继承,实在是珍视不足、自信不够。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电影家们继承了这种进步电影传统,在上海,时代呼唤爱国主义,谢晋便执导了由刘琼、秦怡主演的《女篮五号》;人民需要忆苦思甜,他便拍出了《舞台姐妹》;党号召继承发扬革命传统,他又带着祝希娟深入海南岛生活,创作出至今仍成为海南岛文化名片的《红色娘子军》。至于在全国各地,一大批导演又创作了如《青春之歌》《红旗谱》《山间铃响马帮来》《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优秀作品,仅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就上映了一批如《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虽在浩劫中被江青斥为“毒草”却为历史检验是香花的力作。这些电影,虽尚存那个时代“左”的思想干扰影响的痕迹,但其主流是写人民、为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可以概括为继承了上世纪40年代前后进步电影传统,与时俱进地发展为共和国的人民电影传统。这种中国电影的优秀历史传统和艺术积淀,我们似乎也自觉珍视不足、自信不够。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国电影从进步电影到人民电影的优秀历史传统被中断了。

历史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到来,伴随着现实主义文艺复苏,中国电影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在上海,经历了浩劫洗礼走向成熟的谢晋,“站在小说家肩上”,一发而不可收地把鲁彦周的同名小说《天云山传奇》搬上银幕、把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为电影《牧马人》、把古华的小说《芙蓉镇》以同名电影的形式呈现于观众面前,其镜头穿过十年浩劫去反思反右斗争中“左”的思想渊源。吴贻弓也执导了《巴山夜雨》《城南旧事》等诗化电影。西安电影制片厂举起了“西部电影”旗帜,把镜头对准了西部底层人民群众,吴天明执导的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人生》,引发了全社会观众对“主人公高加林进城后是选择青梅竹马的刘巧珍对呢、还是移情别恋攀附权贵之女黄亚萍才有前途呢”的大讨论,从而提升了全民族的道德素养。之后,《野山》《黑炮事件》更是把现实主义电影创作推向了新高度。还有长春电影制片厂这个共和国电影的摇篮,以一部根据谌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人到中年》,靠潘虹出色塑造的医生陆文婷深入人心的形象,激荡起一股推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大踏步落实的浪潮……所有这些,都可以概括为继承了中国电影上世纪进步电影、人民电影的历史传统,与时俱进地发展成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具有反思意味的新传统。记得一位西方哲人曾深刻指出: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十年浩劫坏事变好事,令中华民族懂得了反思、学会了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殷殷嘱咐我们“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对中国电影110年历史的简略回忆,帮助我们认清世界大势,参透电影创作与鉴赏的本质,从而摆正电影工作者的位置并明确肩上使命;启迪我们珍视中国电影的优秀历史传统,把握当下电影创作与鉴赏的正确导向,真正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发展道路。只有讲清楚并自觉珍视中国电影的优秀历史传统,才能真正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发展道路的充分自信;而有了这种充分的电影文化自信,才能确保“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的中国当代电影行进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毋庸讳言,当下在电影市场中赢得了高票房的某些影片,如《港冏》《心花路放》之类,走的是一条背离了中国电影的优秀历史传统的东施效颦西方类型片的发展道路。对此,我们务必保持高度警觉。

总之,只有在“各美其美”的基础上“美人之美”,才能“美美与共”,进而实现“天下大同”。中国电影的倢康持续繁荣,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以美塑人、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