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折扇》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唐朝晖  2017年03月18日16:31

尾声

精神中的自己越来越虚无缥缈,脚下的土地不再如前那般坚实!少了些什么?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好像一直在说,一直在聚会,一直在浪费时间,一直在反复,而并没去做!

你开始反思,质问自己,无情地剖析,痛之后,静下来,看着自己的呼吸,一进一出。

一个下午,“湘楚大地”四个字,把你唤醒,突然地降临,揪心地疼,一阵紧似一阵。

你出生在湖南湘乡农村,青年时期全部在那里度过。

“必须回到那片土地。”

那是你精神核心的散发地。但如何回去?回到哪里?关注什么?你与朋友们聊天,还多次请教于你所敬重的张承志先生。“写湖南。”得到他的肯定。他说,一定要在湖南有自己的大本营,不要离开今天的现实。你理解了他所说的,铭记于心。

你无数次从北京回到湖南,面对苍苍茫茫的湘楚大地,你心里亦是苍茫,空空茫茫,无从下手。

机缘巧合,你登上了一艘船,随船而漂。你当时的想法是,先整体领略一下深重的湖湘文化,希望发现进入的契机。

你从湖南津市的澧水上船,之后漂流到湘江、沅江、资水、汨罗江、洞庭湖,一直到长江的武汉南段,后来,又连续在湖南境内的河流里航行。每次,在船上住二十多天,中途不登岸,一直漂着,湘楚文化的悲壮之气,激荡着你紧迫的心境。尤其是船长刘春生一家三口,他们在河流上驾船生活了二十多年,他们的朴素,他们对善良和爱的理解,让你寻找的心有了安放之处,你要关注的,就是当下环境中这些鲜活的人所处的民间社会景象。你所登上的船多漂流在湖南东北边的位置。

结束船上生活后,你的心灵里,有了一片空地,上面飘来荡去的是你的影子,是你痛失的良知。具体的风,没有落在你的手掌上。

只能继续寻。

你去了湖南的西部。通过作家龙宁英的介绍,你进到一个原生态的苗族村寨:湘西花垣县板栗村。住在老村长吴海深先生家,老奶奶自己织布、缝衣,村子的大部分老人还是穿自己做的苗族衣服,每天与老村长一起到寨子里转,看几百年前的巨石围墙,村子里有自己的蜡染作坊,有汉法师和苗法师,他们拿出整套的面具,摆在院子里,给你看。

一点点在复苏,但并未惊醒你灵异的魂魄。

你接着行走,如行者般痛苦而幸福,一种紧紧的绳索拉着你跑,你听到了风里的鸟鸣,你看到了空茫大地上的影子。后来,你去了湖南最南边——永州江永。那里不仅地理位置特殊,重要的是有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吸引着你——女书文化。

外界都知道女书,但到底是什么,除了少数几位专家学者以外,并不为人所知。去之前,你没有想法,也不敢确定自己是否会找到文学的灯盏。有一点是明确的——你不是去做女书学术研究,不是去做人类学考察,那是西方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你要用东方的方式,用文学的方式来写民间社会——女书。

在几位好朋友的帮助下,你来到永州地区江永县河渊村,一个自然的小村寨,遇见了最后一位女书自然传人何艳新老人。

音乐家谭盾做“女书”音乐,也来过她家数次,并让老人在微电影和音乐里唱了一首女书古歌《思念歌》;日本的远藤织枝和台湾刘斐玟等几位女书研究专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与何艳新保持密切联系,她们每年都会来看她,生活上也给过何艳新老人诸多帮助。刘斐玟与何艳新也早已结交为姊妹。

大部分时间,老人在村庄里劳动,过着农村老太太最普通的生活。

第一次见老人,直觉就告诉你,她就是你要寻找的人,她点亮了你手中颤抖的笔,好像这片土地在等待你的到来。

女书,不只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完整的民间文化,围绕女书,婚丧嫁娶都深层次地涉及女书文化,形成一种完整的健全的社会生态。

女书的核心地:江永县上江圩。群山中的一个小镇而已,各个村寨低低地,沿山的低洼处婉转迂回。

1999年之前,这些自然村落里,都有擅长女书的女学人,她们是当地的君子女,为妇女、姊妹们写信,传情达意,为不认识女书的妇女唱诵女书,她们被今天的人们称为女书自然传人。

有调查显示,江永县上江圩镇曾有女书自然传人45人,江永县黄甲岭有1人,道县有15人(其中何艳新的外婆家所在的田广洞村有12人)。

上江圩镇河渊村,是女书流传的一个高浓度的点。

在几十个小小的村寨里,能够上千年地流传一种自己独有的文化,不能说不是一种奇迹。我只有敬畏。可惜的是,现在女书自然传人只剩何艳新老人一位。

女书的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不为男人所识、所用,八百多个女书字,可以完整地表达汉字所要表达的一切内容。

于江永的女性来说,女书,是她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清明节应该给祖先上坟扫墓、春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一样。因为女书,使得江永女性有了自己的一个个节日,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间习俗。

村里女子出嫁,有伴红娘、嘈屋、坐歌堂、闹歌堂、哭嫁等系列习俗活动。婚嫁中最为重要的《三朝书》,是女书文化的重点体现之一。

《三朝书》,就是女性嫁到夫家的第三天,娘家挑来货担,里面有一件宝贝,就是《三朝书》——是新娘的姊妹给她写的,绸布封面、封底,红纸为前后环扉,中间几张素雅的白纸,五字或七字一句,句句道出姊妹情分。这一天,夫家村里的姊妹会集聚阁楼唱诵《三朝书》,这也是对新娘的一种了解。

之后,新娘回到娘家,怀孕后才可以回夫家居住,这种“不落夫家”的习俗,因为有了女书才代代相传,也是女书文化的重要习俗之一。

彰显女性精神的另一宝物是《结交书》,这是情投意合的姊妹们结交的文字物件,类似于桃园结义,只是,她们有文字作证,《结交书》写在纸上或手帕上或折扇上,女书自然传人阳焕宜、唐保贞、义年华等七姊妹虽然命运各不一样,但姊妹情意让她们艰苦的一生有了明亮的色调。想念姊妹的时候,她们会把思念的诗句写在折扇上,托人带给对方,一把把折扇,是她们世界里一盏温暖的灯,日夜不息。

江永女性,在出生不久,父母会找到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孩子,让她们结为姊妹,叫“同庚”,如果是同年出生的孩子,就叫“老同”。一旦结为姊妹,终生为情感的依靠,当地人还认为,认了姊妹的孩子好养活。李冰冰主演的《雪花秘扇》里的姊妹,就是女书的风俗之一。

村庄里,还有花山庙,敬奉有她们自己的神仙——两位姊妹。村民家中有事,男人、女人都会爬上山,在菩萨前,跪下,烧香、烧纸,不同的是,她们还会烧写有女书字的纸,内容就是她们的愿望。

女书最动人的另一形式是歌谣,何艳新说,给你唱首歌吧。她声音一起,短短几秒,你就回到了远古的丛林,几千年前的情境来到了现在,时间不再是一条河流,而是一个小小的圆点。一切并没有远去。何艳新老人,一首接一首地唱。她的声音可以救治一个孤独的灵魂。

女书历代传承靠的是口传心授,这让女书始终保持鲜活的姿态,如植物,生长在江永一带的山水之间,用浪漫的情怀,形成女性的独立精神世界,那里有自由、有爱,还有美,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

《折扇》书名的缘由,有一个故事。

去年,你正在江永采访,做了一个梦。在一间类似于古堡的房子里,屋子光线不是很亮,灯仅仅照亮了人和桌子。屋子不大,长方形,门口摆了一张长的课桌,马尔克斯坐在后面,阎连科先生站在桌子旁边,慢慢地来回走动,李敬泽先生坐在桌子对面的长凳上,后面的幽暗处,有向上的楼梯,三位竟然都在讨论你女书的书名,马尔克斯说《折扇》是不错,并且也得到另外两位的认同。女书社会生态的中心点——女性之间的结交姊妹环节,所有的女书习俗都为此服务。而姊妹间日常书信往来,传情达意,多写在扇面上。做此梦前,没想过“折扇”这个词,梦醒,“折扇”从此挥之不去,许多次想换书名,但终究因为“折扇”特别契合女书的核心意旨,何况是三位你心仪的敬重的作家——梦中所取,自有其意。加之,每次都同行、参与了采访的欧阳小姐,也感觉“折扇”这一词语,契合女书本质,如此等等,故而用《折扇》为书名示人。

还有一个与采风相关的故事,不得不提。

在第二次采访完何艳新老人回京的路上,在永州岳临高速公路上,在郁郁葱葱的群山之中,一场大雨,路上有积水,你的车,突然漂移,撞向公路右边,方向盘下意识地往左边打,快撞上左边了,又往右,车撞在水泥礅上,似乎会冲下桥去,高度有数十米,人在车的几次旋转中,已经没有了方向,在旋转的几秒钟里,你知道,自己将即刻告别这个世界……

车竟然慢了下来,停在路的右边,你在旋转中,醒来,知道自己还活着,车上俩人,身体竟毫发无损,气囊在撞击中弹了出来,车子右侧车轮毂成了碎片,车身全毁,车尾严重变形,方向盘歪了……

那是你第二次去江永河渊村,从何艳新老人家出来,车难之后,你又回到了河渊村,直到完成了对女书民间社会的记录……

后来,你又去了……

你不是一位女书的研究者,只是因为女性的伟大,你才接近她们,一种声音,一种颜色,漫山遍野,女书,是其中的一簇,你聆听着她们的歌声,有各种形式可以近距离地坐在她们身边,你只选择了一个人:何艳新老人。

在她身边,与她一起坐在屋子里,看着窗户上的阳光,影子落在地上,花开在村子的每一条路上。通过这位可爱的老人,你进到女书的群山里——都庞岭,层层叠叠地开成花瓣。

写作《折扇》,学习、采风、写作,不断往返、穿插进行,三年有余,遇到情绪低落和悲悯之时,你就不断地听何艳新老人的女书歌,让生活充满温暖和历史感,不再孤独无助。

通过无数影像资料,你去到了几十年前,随老人们的回忆,去到更远的地方。

在文字中,在各地追寻的道路上,无数条路暗涌着,通向永州,抵达江永的上江圩小镇,在河渊村,时间成为一个湖,你绕湖而行,世纪和年月构成的门牌号码,公元元年,公元一千年,公元两千年,你一一经过。

你能做的就是把看见的记录下来,不发表个人观点,因为人物已经走在你思想的前面。

从无数的蛛丝马迹中,你用直觉,在虚无中,发现女书神像、文字、留言和她们的影子。在本书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韩敬群先生、龙冬先生、陈东捷先生特别的关注,得到张丽和出版社同人,及远藤织枝教授、刘颖女士、指尖女士,还有湖南的朋友们热情无私的帮助,只有感谢!感谢李敬泽老师、阎连科老师的推荐和指导。另外,附录参考资料里列出来的作品和作者,他们给予了你孤身前往的强大勇气,给予你一面面警示的镜子,告诫自己:少私欲,安安静静地做一位自然、本真的人。

2015年12月30日第六稿

北京酒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