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连载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汤木  2016年11月04日10:39

太敏感的人最喜欢自寻烦恼

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心理素质是否过关至关重要。

纵观那些成功人士,不难发现,他们的内心都是很强大的。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如何在风云变幻的人生中成功呢?

一些人之所以无法成功,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太过敏感。敏感虽然不是一种缺点,但如果太敏感,就难免会牢骚满腹,觉得所有的人都对不起自己,从而让自己陷入坏情绪的旋涡中无法自拔。下面的一则寓言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主人喂养了一只黑猫,同时又设置了捕鼠夹。黑猫一见,心中很是不满,叽叽咕咕地发牢骚:“既然委我以捕鼠重任,为什么又设置捕鼠夹呢?这是对我的捕鼠能力不信任!”主人解释道:“设置鼠夹,是为了更好地配合你工作呀!”“不!”黑猫说,“这是对我的讽刺,我不愿在一个屈辱的环境里工作!”

它离开了旧主人,又找了一个新主人。“欢迎你来这里工作!”新主人对它说,“这样,我们的捕鼠力量就壮大了!来,先认识一下你的伙伴。”原来,主人家里已经有了一只黄猫!黑猫非常失望,它认为新主人已经有了一只猫,就不会再重视它了,就决定出走。

“既然人人都不重用我,我何必非得替他们服务呢?”黑猫决定到野外去当野猫。黑猫到了野外,竟发现猫头鹰和蛇都是捕鼠能手,并且常常胜它一筹。

黑猫悲哀极了,“唉,我的捕鼠才能处处受到限制啊!在家里不被重用,到野外也难以施展抱负,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其实,黑猫忘记了,自己唯一的价值就是捕鼠本身,而与环境无关。

如果黑猫能不那么敏感,我想它会生活得很好,也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可是,因为自己过于敏感,而让自己的才能处处受到限制。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难免会评论别人,当然有时候也被别人评论。我觉得,对于别人的品头论足,应该一笑置之,而不是耿耿于怀。敏感并不是最好的处世方法,特别是不分场合、地点的敏感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下面是一些敏感的人在谈到自己不愉快经历时所发的牢骚:

——我是个胖子,每当别人说我胖,我就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心中便升起极度委屈的情绪。比如在商场里,如果售货员用干巴巴的口吻对我说“没有你要的尺码”,我的心情立即就会变得很坏。

——我不能接受别人对我的负面评论。虽然我也走上了工作岗位,给自己披上了一个职业女性的外壳,并且显得果敢而练达,但是在别人对我的工作提出某种批评时,我会花几个小时在那里琢磨好几个缘由,缓不过劲儿来。

——我生活在情感过于充沛的海洋里,敏感的神经随时都可能被调动起来,因为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会在我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痕迹。电视新闻里一个话题沉重的报道会让我没有食欲。有一天,我目睹了一场车祸,用了好几个月才缓过来。

——朋友说了在我看来很难接受的话,我就会耿耿于怀,心里不舒服。他们的言语越是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我就越感到无法释怀。如果我感到身边的朋友欺骗了我,那情况就更糟了,我会一连好几个星期躲在家里医治心灵的创伤。其实,我知道,应该从自我的沉默中走出来,重新与朋友交流,否则很快我就不会再有朋友可以一起逛街或下馆子了。

——在办公室里,我特别爱哭,比如老板的话说得严厉了一些,我的眼泪就忍不住涌了出来。为了不让我脆弱的神经再受刺激,我提出只做一些整理文件的简单工作。这样一来,看着一个个好机会从我身边溜走,我又开始怀疑起自己当初的决定。

——我们单位的人际关系太复杂了,张三对我有成见,李四说我的坏话,王五看我不顺眼……每天有生不完的气,烦死人了。

这些都是敏感惹的祸,有些人在为人处事上过分敏感,使人际关系出现不应有的复杂化,这在现实生活中是的确存在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有些人天生就有一种敏感的个性。比如,别人不高兴,他就以为是对他不满;人们在说悄悄话,他就感觉一定是在说他的坏话;对方咳嗽一声,他就怀疑是对他不敬;有人见到他点头微笑,他感到是别有含义;有时本来是互相开玩笑的话,这些人也会当成真事,反复琢磨半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让这些过分敏感的人想入非非,做出错误的判断。他们对恩恩怨怨最为斤斤计较,总以想当然去观察世界,并自以为是,结果总有难以排解的心绪,更有甚者发展为心理上的病态。

过分敏感的人,会在生活中处处设防、时时疑心、多愁善感;会活得很累,既要对付那些夸大了的矛盾,又要抚慰自己无中生有的痛苦,可谓劳心伤神。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处处设防,便会让人对他敬而远之,朋友就会越来越少,人际交往就会变得不和谐。

专家认为,过于敏感的人往往是比较自卑的人,每当别人碰到了自己的短处,就会大发雷霆。

由于每个人的修养、个性、阅历不尽相同,其为人处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会有不同,所以,即便是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有欠妥当,我们也当以宽容之心待之,没有必要过于敏感。另外,处处以别人的脸色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针”,让别人的情绪影响自己的情绪甚至支配自己的言行,这都大可不必。

我们在生活中,要适当收起自己的敏感,遇事乐观一些,大度一些。要重大节,不必过分拘泥于小节。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积极的好心情。

豁达并不是要人不思进取、随随便便,而是坦然接受、顺其自然,不犯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豁达才能让未来充满希望

西方有一句谚语:同是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

很多人苦恼、郁闷,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根本的原因是自己做不到豁达。比如,有的人因为失去一些曾经拥有的东西而无比心痛,有的人因为过去的某个过错而一直深深内疚,无法轻易原谅自己。

但是,空间不能逆转,时间无法倒流,你如何为了过去后悔和烦恼,都无法改变曾经发生的事,只会浪费你的精力和时间。无须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因为即使你再悲伤,也无法将洒在地上的牛奶收回。须知,当你为失去太阳而难过不已时,你也将会失去夜空的点点繁星。

下面这则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外出办事,不小心将自己的伞丢了,他心急如焚,懊恼不已,不停地责怪自己。他想,都是自己的粗心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自己真是做什么都做不好,真没用。他还时不时地想雨伞到底被自己放在哪儿了,看到街上有人提着和自己颜色相同的伞,就在想那是不是自己的伞。就这样,他不知不觉到了家,坐下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原来,他一直惦记着丢雨伞的事情,因为仓促、惶恐和不安,连自己的钱包丢了也没有发现。

这个倒霉的人之所以一再丢东西,就在于他做不到豁达。试想,如果他在丢伞之后能够豁达一点,不为已经失去的东西而耿耿于怀,又怎么会因一时大意而再丢了钱包呢?对那些已经发生的事耿耿于怀、反复思虑,无疑是在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豁达,他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能从容应对。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着。“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跺脚。“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头,“随喜!”

这个充满禅意的小故事,让我们懂得,豁达可以让心灵海阔天空,让人生顺其自然。

当然,我们这里讲的豁达并不是要人不思进取、随随便便,而是坦然接受、顺其自然,不犯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这种豁达的人生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而是思想上的轻装,目光的超前。真正豁达的人能够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有了这份豁达,我们才不会对生活求全责备,才不会在受挫后彷徨失意;有了这份豁达,我们才不会终日郁郁寡欢。

一个宽容豁达的人,总是有着让人难以抗拒的人格魅力;而一个有着豁达胸怀的人,也更容易拥有成功的人生。

有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往往决定最后的成败。冲动是魔鬼,不要动不动就心浮气躁,更不要轻易动怒,愤怒往往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用平和梳理人生

孔子说过: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太在乎得失,就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小,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是指心态,巨大的差异指的是人生结果。只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用快乐填充自己平凡的工作,就会感到生活真好。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平和心态更加难得。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是关于杂技的。故事简单,却发人深省。

舞台上,杂技演员正在表演杂技“抖杠”。男演员轻身一跃,上了竹杠,娇小的女演员也燕子一般飞上竹杠。随着竹杠的抖动幅度越来越大,两名演员跳起的高度也令观众神经紧绷。演员开始在空中一个接一个地翻跟头,像两只跳动的蜻蜓飞旋在竹林间。竹杠抖动得越厉害,演员翻的跟头就越多。一个、两个、三个……突然,一个倒翻,女演员稳稳骑坐在另外竹杠上的男演员的肩头。竹杠再次抖动,猛地一个高耸,男女演员一起翻了个跟头,完美地跃下竹杠。全场掌声雷动。等男演员下来,本以为他该一脸汗水,神情兴奋,但他却静若止水。有人甚是疑惑,就问他:“台下掌声这么热烈,你怎么还这么镇定?”他坦然地说:“在台上表演时,我耳中塞着棉花,根本就听不到掌声。”见问者不明所以,他笑着一语道破:“如果我时时听到掌声,就会干扰正常发挥。学徒的时候,师父就说了,只有听不到掌声,才能赢得掌声。”

一个人,不论做什么,都应志存高远。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不要因为听到别人的赞许就欣喜若狂,也不要因为听到别人的批评而心灰意冷、止步不前。一心一意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杂技演员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才能专心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虽宠辱而不惊,虽毁誉而不计。

试想一下,如果一名医生在给别人做手术时心态不够平和的话,就难免顾此失彼,很难想象他会手术成功。同样,如果在团队遭遇危机并准备背水一战时,领导者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就难免患得患失,怎么可能做出理智的决策呢?所以,有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往往决定最后的成败。冲动是魔鬼,不要动不动就心浮气躁,更不要轻易动怒,愤怒往往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动不动就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挑衅的眼神而暴跳如雷,怒不可遏,这样的人只会让自己输得一塌糊涂。

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心,或是烦恼事情,或是不如意。那么,请用一颗平和心来面对吧!平和的心态会让我们心情轻松,不会因为面前的不顺心而影响了心情,影响了做事的冷静和理性。如果没有平和的心态,心情总是不会好,还会影响生活、影响工作。之后更加糟糕的心情来到,更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影响自己的人生。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平和的心态,只有心态平和才能让自己远离人生的陷阱。

一个人要想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只有经过常人不能接受的忍耐,才能让自己从一粒沙子变成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

不经痛苦的忍耐,怎能有珍珠的璀璨

很多时候,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并不是才能和机遇。失败者也不乏艰苦的劳作和智慧。他们仅仅败在了那一点点的坚持和忍耐上,这或许是一年,或许是一天,也或许仅仅是一遍鸡鸣。

据传,酒神曾向两个乞求酿酒之法的人授以诀窍:精选五月初五即端午当日之饱满谷粒,与冰雪初融时清冽之洋调和,注入千万紫砂铸就之陶瓮,再以初夏迎接第一缕阳光之新荷将其盖紧,紧闭九九八十一天,直至鸡鸣三遍方可启封,则酒成矣。二人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才将所有材料备齐。依酒神吩咐,二人将酿酒材料调和之后密封于陶瓮之中,然后,专心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等待是如此漫长,就好像很多等待成功的年轻人一样,等待,总是令人难熬的。终于熬到了第八十一天。两人彻夜难眠,等着鸡叫。这时,远远传来了第一声鸡叫。似乎过了很久很久,才依稀传来第二遍。究竟何时才能听到第三遍呢?其中一人忍耐不住,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陶瓮。令其惊讶的是,陶瓮里只是一汪又苦又酸的浑水。他后悔至极,失望地把酒液泼在了地上,他感到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而另一个人,虽然也特别想知道酒到底酿成功没有,但他下定决心坚持到最后。第三遍鸡叫终于响彻天空,他打开陶瓮:扑鼻而来的美酒是如此甘甜清澈、沁人心脾。

忍耐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功夫,也可以说,很多时候,在同等的条件下,不是比谁的智慧高低,而是看谁的忍耐力强。酿酒如此,其他事又何尝不是如此?纵观古今,在各行各业,谁的成功不需要忍耐呢?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忍耐,他的思想至今在全球各个角落都在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成为许多国家提倡的行为之本。刘邦在取得基本性胜利之后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是忍耐,终于成就一代光武帝业。项羽少了一份“卷土重来”的忍耐,最终却是霸王别姬,饮恨乌江。韩信甘愿受胯下之辱是忍耐,终于成就一番千秋伟业。刘备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忍耐,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刘备巧借闻雷来掩饰以韬光养晦,日后才有三足鼎立之局面。

善于忍耐的人,把挫折当作经验,卧薪尝胆,韬光养晦,无怨无悔,以苦为乐,等待时机再成正果。

不善于忍耐的人,遇事情不顺时,拍案而起,拂袖而去,倒是痛快,可失去的也许是永远的机会。忍字头上一把刀,忍耐会有痛苦;忍字下面一颗心,忍耐会受煎熬;忍耐就好似手刃自己的心,需要时间等待伤口慢慢愈合,忍得头上乌云散,拨开云雾见阳光。

就像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原本不过只是一粒丑陋的沙子,毫不起眼地待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直到一天,它被冲到了大海里,再被裹进贝壳中,经过不知多少年漫长的忍耐,终于有一天成为晶莹、光滑的珍珠。

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一颗珍珠。一个人要想卓尔不群,就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只有经过常人不能接受的忍耐,才能让自己从一粒沙子变成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

说白了,忍耐其实就是一种执着、谋略、意志、修养、信心,忍耐更是一种成熟人性的自我完善,是一种主动收缩和战略调整。善忍耐者必然有着大智慧、大视野、大心胸。

狠意味着一种意志,意味着为了完成自己奋斗的事业而百折不挠的坚强决心。生活中对自己狠一点儿,意味着一种骨气,意味着活就要活出尊严。

想成功,就要对自己狠点儿

在我们身边,你会发现有很多人不乏才华、机遇和宏愿,却一辈子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也有一些人各方面条件平平,可是天天有长进,活得很精彩。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过于放任自流,而后者对自己比较“狠”。

什么是对自己狠?狠是一种目标——人生奋斗的目标。想有所作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儿,狠意味着一种意志,意味着为了完成自己奋斗的事业而百折不挠的坚强决心。生活中对自己狠一点儿,意味着一种骨气,意味着活就要活出尊严。

说起来,很多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在这一点上,真不及孩子。他们对别人挺狠,对自己太娇惯了:读书坚持不了,做事知难而退,即使是参加一项运动都要半途而废。你跟他们讲道理,掰开来揉碎了,说出大天去,他们都不愿持之以恒地做一件有挑战性的事情,而只是随心所欲地混日子,真应了那句老话:“烂泥糊不上墙。”如果做什么事情都缺乏义无反顾的决心,又怎么能主动切断退路,将自己置于绝地,逼自己成功?

很多时候,人需要为自己制造一个环境,背水一战,宁可去碰壁,也不要在家里面壁。

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在当时是很崇高的职业,因此,很多年轻人来找苏格拉底学习。

一个年轻人来了,想要学习哲学。苏格拉底一言不发,带着他来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让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

年轻人愤怒地责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说:“我只想告诉你,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只有对自己狠点儿,才能激发自己内在的潜力,才能让自己绝处逢生。传说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有的可以活到70岁,但是大多数的老鹰只能活到40岁。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爪子已经没有力量抓住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长又厚十分沉重,它的翅膀也变得无力飞翔。

这时候的老鹰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是经历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这个痛苦的过程历时150天,这时它不能飞翔,同时处境也很危险,任何动物都可能伤害它。

老鹰首先用自己的喙狠命地敲击岩石,直到它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接着它用新长出的喙,把原来的爪子一根一根地拔出来。等到新的爪子长出来以后,再把自己身上又浓又密的羽毛一根根拔掉。老鹰耐心地等待羽毛慢慢地生长,等到羽毛丰满以后,它又变成了年轻有力的老鹰,它还可以再过30年展翅飞腾的岁月。

因为对自己够狠,老鹰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要成就一番事业必要经历一番苦难。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见到夺目的彩虹。所以,想要成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儿!

走过了痛不欲生,才会更深地体会云淡风轻;走过了慢慢长夜,才能迎来黎明。无论遇到了什么,都坚持对自己说:生活,没什么大不了。

咬咬牙,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天空不可能永远都是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我们的人生也一样,也会有阴云密布、狂风暴雨的时候。当你面临人生的沟沟坎坎时,仔细想想,世上哪个人没有自己的烦恼呢?

农民工的烦恼是:生活怎么这么艰苦,辛苦了一辈子,为这座城市盖起来高楼大厦,自己在城市中却没有落身之处……

教师的烦恼是:做春蚕化蜡烛,兢兢业业授课,循循善诱教诲学生,可工资还不如满身油腻味的屠夫……

画家的烦恼是:活着的时候,画反响不大,死了,作品反而更畅销了……

明星的烦恼是:娱乐圈不是那么好混的,成名要背后付出很多汗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成名一辈子要跑龙套……

记者的烦恼是:我报道一个事件容易吗?早出晚归,有时为了得到独家新闻,整宿都不能合眼……

看看上面的情形,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烦恼,如果一个人想不开,就无法让自己生活得开心、幸福。其实,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一味地沉溺其中,只会让自己陷入深渊。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走过了痛不欲生,才会更深地体会云淡风轻;走过了慢慢长夜,才能迎来黎明。无论遇到了什么,都坚持对自己说:生活,没什么大不了。

有一个禅宗故事,是这样的:

两个工作不如意的人心情特别低沉,感觉无法生活下去了,于是,一起去寺庙拜见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你明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人一起问。

师父闭着眼睛,隔了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然后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

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然后回家种田;另一个什么也没动,依旧在那家公司工作。

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式经营,加上改良品种,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地受到器重,当上了经理。

有一天两人相遇了。

“当时师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的?何必硬靠在公司?所以辞职。”农业专家问另一个人,“你当时为何没听师父的话呢?”

“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

同一句话,两个人的理解截然不同。因为这句话,最后他们都获得了成功。

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再大的挫折也“不过一碗饭”,你如何对待,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只要我们有良好的心态,咬咬牙,任何困难都会过去的。

司马迁被无端剥夺了做男人的权利,但他却用《史记》证明了他是一个非凡的男人;爱迪生没有因念不起书而指天怨地,而是刻苦钻研,发明无数,名垂千古。只要我们坚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就会有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不过一念之间,人人都有好心情。

狠下心,改正自己的恶习,让自己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也只有改掉那些可能毁掉我们一生的恶习,才能让自己由此重生。

不狠心,怎能改掉自己的恶习

马克思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辆舒适的四驾马车,坐上它,你就能跑得更快。”这形象地告诉我们,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它能使人更快地达到目标。

而坏习惯则可能让人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懒于春耕的农民,能有五谷丰登的秋天吗?懒于读书的学生,将来能成为科学家、文学家吗?懒于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员,能在国际比赛中夺得金牌吗?不能,绝不可能。还有极少数人染上了盗鸡摸狗的坏习惯,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总之,坏的习惯总是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甚至有的是无法弥补的。

古时候寺庙里有一个小和尚,在出家当和尚之前就有丢三落四的毛病。进入寺庙之后,方丈师父和师兄师弟们一直不停地提醒和告诫他,可是他自己却一直狠不心来改,就这样他一直也未能改掉丢三落四的毛病。

每天除了诵经念佛、打扫寺院、提水砍柴之外,小和尚也想和师兄一样学一门手艺,为的是以后有一个好出路。于是,方丈师父就安排小和尚学习剃头,因为与其他手艺比起来,这门手艺比较简单,而且,即使以后离开寺庙,小和尚也可以用这门手艺来养活自己。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小和尚认为剃头实在是一门简单易学的手艺,所以他就不再向师父学习。可是师父却告诉他:“剃头不仅仅是学习一些基本方法就能行的,你要想掌握好这门技艺,就必须每天拿一个冬瓜来练习,直到在冬瓜上能够游刃有余地施展各种剃头方法,这样,你才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剃头匠。”

听了师父的话以后,小和尚就天天在冬瓜上练习剃头的基本功。练了一天又一天,好几个月过去了,小和尚剃冬瓜的水平越来越高,师父见了也忍不住高兴起来。可是师父在一次观察小和尚剃冬瓜时发现一个问题,小和尚练习剃头都是抽空进行的,在剃头过程中经常有事需要他走开。每当别人叫小和尚走开的时候,他都会把剃头刀别在冬瓜上面,等办完事回来以后再抽出剃头刀继续练习。

这个问题实在是把师父吓了一大跳,于是他告诫小和尚以后千万不能这样做了,小和尚答应了师父。可是等师父下次再观察他的时候,他仍然在离开的时候把剃头刀别在冬瓜上面;而且据师父多次观察发现,小和尚每次都是这样。师父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小和尚,可小和尚往冬瓜上别刀的习惯却没有任何改变,而且每次小和尚都对师父说:“不要紧的,这只是习惯而已。”

“只是习惯而已?”师父严肃地对小和尚说,“如果你手底下不是一个冬瓜,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呢?你的这种习惯到时候没准会出人命啊!”

看到师父生气的样子,小和尚安慰道:“没事的,师父,你不要担心,等到真为人剃头时我就不会这样了。”

眼看着小和尚还俗的时间到了,临行时师父再三告诫他一定要改掉丢三落四的毛病。可是小和尚的这一习惯早已养成多年,更何况他自己根本就没有改掉这一习惯的狠心,终于在他第一次给人剃头的时候,出事了——有人叫他递一件东西时,他顺手把剃头刀别在了客人的头上,好在客人没有出现生命危险,只是从此他的剃头铺再也没有人光顾了。

生活中的你有多少恶习呢?如果有,就一定要狠下心,改正自己的恶习,让自己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也只有改掉那些可能毁掉我们一生的恶习,才能让自己由此重生。

面对失败,如果将下一步的工作做好了,失败就可以成为成功之母,这样一来,失败的借口就不用找了。

狠下心,绝不为自己找借口

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或者被批评的时候,总是会找种种借口,不停地抱怨别人,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别人。

其实,借口最容易扼杀人的进取精神,让人消极颓废。它更是一剂鸦片,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品尝它,逐渐地让你变得心虚、懒惰,遇到困难就退缩,最终丧失执行的能力。一般来说,无能的人最爱给自己找借口,而优秀的人从不给自己找借口。

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8岁时,齐瓦勃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其他人在消极怠工,借口就是反正工资也不高,何必那么努力呢。齐瓦勃却默默地积累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只有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刚好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

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

有些打工者讽刺挖苦齐瓦勃,他却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必须在工作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

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卡内基的合伙人琼斯是个天才工程师,在布拉德钢铁厂时,他发现了齐瓦勃超人的工作热情和管理才能。当时身为总经理的齐瓦勃,每天都是最早来到建筑工地的。琼斯问齐瓦勃为什么总来这么早,他回答说:“只有这样,当有什么急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耽搁。”工厂建好后,琼斯推荐齐瓦勃做了自己的副手,主管全厂事务。两年后,琼斯在一次事故中丧生,齐瓦勃便接任了厂长一职。

因为齐瓦勃天才的管理艺术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布拉德钢铁厂成了卡内基钢铁公司的灵魂。因为有了这个工厂,卡内基才敢说:“什么时候我想占领市场,市场就是我的,因为我能造出又便宜又好的钢材。”几年后,齐瓦勃被卡内基任命为钢铁公司的董事长。

从齐瓦勃的故事中不难看出,只要你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别人在为不努力工作而找借口的时候,你默默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幸运也就会自然而然地降临到你身上。

美国西点军校里有这样一种广为流传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应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员停止推诿责任,努力提升自己。面对失败,如果将下一步的工作做好了,失败就可以成为成功之母,这样一来,失败的借口就不用找了。

优秀的人从不抱怨,失败的人永远在寻找借口,当你不再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当我们需要勇气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战胜自己内心的软弱。需要洒脱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战胜自己内心的执迷。需要勤奋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战胜自己养成的懒惰……

战胜自己的人,才配得到上天的奖赏

人的一生,总是在为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做着努力。因此有人形容人生如战场,勇者胜而懦者败;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中,所遭遇的许多人、事、物,都是战斗的对象。

其实,自己的内心,往往不受自己指挥,那才是最顽强的敌人。只有狠下心,努力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才能说是战胜了自己,而只有战胜了自己的人,才配得到上天的奖赏。

一个名叫阿齐姆的人,垂头丧气地走进了一家心理医师的诊疗室,向心理医师倾诉他一生不幸的遭遇。他说:“我曾经历过无数的失败,在早年求学的时候,我没有一次考试可以顺利过关;踏入社会以后,做过许多种生意,但都是以负债的方式收场,从来没有赚过钱;然后,在求职的过程中又四处碰壁,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也是没能做多久,就被老板开除了;现在,连我的老婆都无法再忍受我,要求跟我解除婚姻……”

心理医师问他:“那么,你现在想怎么样呢?”阿齐姆万念俱灰地回答:“什么也不想,此刻,我只想一死了之。”

心理医师说:“你有没有小孩?”

阿齐姆说:“有呀,那又怎么样呢?”

听了阿齐姆的话,心理医师笑了笑,“还记得你是怎样教你的小孩走路的吗?从他第一次双手离开地面,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是不是所有的家人都会为他的勇敢而喝彩,为他而鼓掌呢?”

阿齐姆似乎若有所悟地回答:“嗯……是的……”心理医师继续说道:“然后,孩子很快就又跌倒了,这个时候,你是不是会轻轻地将他扶起,告诉他‘没有关系,再试一试,你会走得比上次更好的’?”听到这里,阿齐姆的语气变得坚定了一些,“对,我会帮助他的。”

心理医师说:“孩子在走路的时候,跌跌撞撞的,经过无数次的练习,还是走得不稳。你会不会失去耐性,告诉他,最后再给他三次机会,如果他要是再学不会走路的话,以后终生都不准再走路,干脆买个电动轮椅给他得了?”

阿齐姆说:“不会的,我会再帮助他、鼓励他,因为我始终相信,孩子是一定能够学会走路的!”心理医师说:“那就对了,你才跌倒几次,为什么就想要坐轮椅了呢?”

阿齐姆抗议道:“可是,作为一个小孩子,会有人协助他、提携他,而我呢?”

心理医师说:“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真正能够帮助你、鼓励你的人是谁,难道此刻你还不知道吗?”

阿齐姆想了想,朝着心理医师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昂首阔步地走出了这家诊疗室。

看了这个短小的故事,你从中想到了些什么呢?如果把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经历过的种种痛苦、烦恼仔细分析一下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些痛苦的来源有一大部分是因为你无法战胜自己,也就是说,你无法把握自己的心态。

当我们需要勇气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战胜自己内心的软弱。需要洒脱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战胜自己内心的执迷。需要勤奋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战胜自己养成的懒惰。需要宽宏大量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战胜自己的浅狭。需要廉洁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战胜自己的贪欲。需要公正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战胜自己的偏私。

这许多相互矛盾的名词——勇敢、软弱,洒脱、执迷,勤奋、懒惰,宽大、浅狭,廉洁、贪欲,公正、偏私……几乎经常同时占据着我们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无缺的理想之人,当然,也很少有绝对不可救药的人,在每一个人的内心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上述的矛盾。

这些矛盾,在你遇到一件事情,需要采取行动去应付的时候,它们往往就会同时出现。而当它们同时出现的时候,也就是你开始彷徨困惑、痛苦不堪的时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完全归结于这两种矛盾的力量最后哪一边取得胜利。

想要把自己战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想一想看,你自己战胜自己的次数多吗?还是对自己时常姑息纵容了?

让自己陷入泥潭无法自拔,还是让自己充满希望地积极生活,其实一切都在于自己能否战胜自己。

在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你把握了这个机会,你就成长;如果你放过了这个机会,你就退化。

多一分磨砺,多一分强大

一个成功人士在谈到自己的成功历程时,曾很感慨地说:“成功者和失败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成失败,从而使每次挫折都能够深深打击他争取胜利的勇气;成功者则是从不言败,越磨砺,越强大。”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遭遇人生的逆境,但面对逆境和挫折如何反应却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美国作家布拉德•莱姆在《炫耀》杂志上撰文写道:“问题不是生活中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如何对待它。”成功者从不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逃遁、沉沦,而是与挫折和失败抗争,在挫折和失败中自强不息。

“我的一生都献给了非洲人民的这场斗争。我为推翻白人统治而战,也为推翻黑人统治而战。我崇尚民主和自由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谐相处,都拥有平等的机会。这是我为之奋斗、并且希望能够实现的理想。但如果有必要,这也是我准备为之牺牲的理想。”

这是曼德拉的宣言。1962年,43岁的曼德拉被捕入狱,南非政府以“非法出境罪”和“煽动罢工罪”两项罪名判处了他五年监禁,而在他服刑两年后,他又在著名的“里沃尼亚”审判中,被南非政府以“企图暴力推翻政府”等四项罪名判处终身监禁,也正是在这次审判中,曼德拉发表了如上鼓舞所有南非黑人的“斗争宣言”。

曼德拉的梦想也许对我们而言很简单,民主和自由,身处一个开放的社会就可以了,但对曼德拉而言,要实现它,却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为此,他甚至放弃了成为酋长继承人的资格,“绝不愿意以酋长的身份去统治一个受压迫的民族”,哪怕被处以终身监禁,哪怕在铁窗里苦待了27年。

曼德拉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不仅在于他的成就,更在于他面对磨难时的人生态度。

维克托•韦斯特监狱,在我们看来曼德拉生命里最“黑暗”的地方,却没有让他失去理智和放弃希望,没有改变他对梦想的坚定,更没有改变他乐观、幽默、平和、宽容、坚定的高贵品质。他在坚韧中等待梦想实现的那一刻的到来,他也做好了为这个梦想献出自己生命的准备。

曼德拉在自传中这样写道:“即使是在监狱那些最冷酷无情的日子,我也会从狱警身上看到若隐若现的人性,可能仅仅是一秒钟,但它却足以使我恢复信心并坚持下去。”

曼德拉所遭受的一切都是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代价,而他其实早知道自己会这样,但他依旧选择这样做。正是对理想的不懈坚持,曼德拉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如此,曼德拉传奇的一生才会变得无比绚烂。

困难和挫折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危机,也是一种挑战。马斯洛曾说过:“在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你把握了这个机会,你就成长;如果你放过了这个机会,你就退化。”所以说,越磨砺,越成长,面对挫折,别像温室内的花朵一样害怕风雨,而应该狠下心来,让自己栉风沐雨,在暴风雨中变得更强大。

人生如黑夜行船,志向便是那最远最亮的航标灯,有了它,你才会乘风破浪地前进,而不至于被狂风巨浪吞没……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曾经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说:“砌砖。”第二个人说:“赚工资。”第三个人说:“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后来第三个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这个故事让人深思。为什么成为有名建筑师的不是第一、第二个砌砖工人,而是第三个呢?我想起了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的追求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这是对这个故事多么准确的注释!

第三个工人道出了他的远大抱负,而第一个工人几乎没有什么理想,第二个工人的理想是庸俗的,他们的思想束缚了他们才力的发展,自然难有作为。

“志”是人的心意所向,《诗•关雎序》称:“在心为志。”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立志,其实就是让一个人从大地上站立起来,从懵懵懂懂中清醒过来,从浑浑噩噩中悔悟过来,从芸芸众生中凸现出来。

生活不能没有目的,人生不能没有方向。“立志”,就是给人生一个目的、一个方向,从而使得一个人的智慧、情感和意志沿着既定的方向驶向既定的目的,最终达到成功。《大学》有言:“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止,就是人生的至善境界,生活的目的,就是使人高大的东西,它支撑着一个人的价值,体现着一个人的尊严。

志向是极可贵的精神力量。一个想有所成就的年轻人,必须狠下心,为自己立下一个能激发自己动力的远大志向。有了它,才不会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人生如黑夜行船,志向就是前进中最亮的航标灯,有了它,你才会乘风破浪地前进,而不至于被狂风巨浪吞没;人生如攀登险峰,志向则是险峰上的制高点,有了它在顶峰闪光,你才不会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壮当属志在四方的人,“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当属志在高处的人。如同在荆棘丛生的野外跋涉,每走一步都是那样艰难,胸无大志者会退缩,而心存大志者却会义无反顾地大步向前,明知前方荆棘遍地,明知前方野兽出没,他仍充满希望,勇敢地驾起生命之车。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成功者的收获都源于他们的远大志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万世师表的孔子对理想的认识。“十五有志于学”的他,虽四处游说,到处碰壁,仍矢志不渝。试想,若孔子没有在十五岁时立下学习道德学问的远大志向,哪里会有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儒家经典呢?

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但是不敢立大志,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其实我们应当深信:志当存高远,要立志就要立大志。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并且为着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终有一天,一定会让目标成为现实的。

固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现在那些苦口的良药都要在外面裹上一层糖衣,说话又怎能一味地心直口快,而不顾忌别人的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