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近年来中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当代文学成关注热点

来源:文艺报 | 何明星  2016年09月30日09:27

世界图书馆联机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简称OCLC)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公益性图书馆组织,通过其收录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出版的各类图书在全世界传播的文化地理分布情况,通过对中国图书的世界影响力研究发现,中国文学的翻译已成为一个最为突出的亮点。

翻译语种创历史新高

以2009年至2013年这5年为例,全世界共翻译中国各类图书的总品种数量约为8752种,涵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类,中国哲学类,中国社会科学总论类,中国政治、法律类,中国经济类,中国文化、教育、科学、体育类,中国历史、地理类,中国文学类,中国艺术类,中国语言文字类,中国医药、卫生类等11大类内容;这些图书涉及的语种为52种。翻译出版的有关中国主题的图书超过100种以上的语种共有8种,第一名是英语4393种,其次是越南语840种,第三名是法语782种,第四名是日本语734种,第五名是德语500种,第六名是朝鲜语(韩国语)426种,第七名是西班牙语335种,第八名是泰语137种。其中亚洲语言超过了4种。

52个外译语种数量,已经超过了中国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高峰年代,即上世纪60年代曾经创造的44个语种的历史记录。这一点特别值得关注。在52个语种中,除联合国的5种工作语言和多语种外,非通用语为46种,绝大部分是中国周边国家、地区的民族语言,分布在“一带一路”地区,有一些甚至是国内并不关注的语言。

近年来,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东南亚地区对中国主题图书的翻译出版数量显著增加,如日本语734种,韩国语(朝鲜语)426种,特别是越南语翻译出版中国图书的品种达到了840种,超出意料之外。其他如泰语137种、印尼语48种、马来语36种。在南亚地区,泰米尔语翻译出版了7种,印地语翻译出版了5种,斯里兰卡的僧伽罗语翻译出版了5种,尼泊尔语翻译出版了4种,孟加拉语翻译出版了2种。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一些国内并不熟悉的语种。如同样属于印度官方语言之一的旁遮普语、古吉拉特语、马拉塔语各翻译出版了1种,西太平洋岛国的密克罗西亚也翻译出版了1种。旁遮普语、古吉拉特语、马拉塔语都属于印度的官方语言,流通于邻近的印度哈里亚纳邦、喜马偕尔邦和德里、巴基斯坦等地。用旁遮普语翻译出版中国图书的内容是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于2011年出版。古吉拉特语也是印度西部民族古吉拉特人的语言,流行于孟买等地区,是印度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之一,使用人口有4000万以上。调研发现,用古吉拉特语翻译出版的中国图书是一部哲学主题的书,收录了中国庄子、老子等哲人短句,于2013年出版。

翻译内容,东西方语言区别明显

从内容来看,东西方语言翻译出版中国文学类图书的区别明显,具体表现在:

欧美地区对于中国文学图书的翻译出版,一直延续着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那就是高度关注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并持续朝着全面、精确的方向深化发展,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则一直持有较强的接受屏幕。

收藏图书馆数量最多的前50种英译中国图书排行榜中,文学类图书最多。如中国传统文学经典《红楼梦》的英译再版,2009年由新西兰浮动出版社(Floating Press)出版,收藏该书的图书馆为942家,英译者为原英国驻澳门领事馆副领事周骊(H. Bencraft Joly),此次是根据1892至1893年的老译本重新再版;另一本是《金瓶梅》全译本,2011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收藏该书的图书馆为808家,译者为普林斯顿大学著名的汉学家芮孝卫;还有3部中国民间文学的翻译出版图书也进入排行榜,一本是威斯康星大学的威廉·倪豪士翻译出版的《唐传奇》,一本是哈佛大学的著名中国戏剧研究专家尹维德教授翻译出版的《杨家将》,均由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在2011年、2013年出版,收藏的分别为1026家、943家;另外一本是《哥伦比亚中国民歌和通俗文学选集》,由汉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梅维恒、美国俄亥俄大学汉学家马克·本德尔(Mark Bender)选编,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收藏图书馆为836家。这3部中国民间文学作品的译者、编者本身均为世界一流汉学家,因此翻译它们具有学术研究性质,在欧美社会的影响最大。这充分体现了欧美地区翻译中国文学图书的传统:关注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并持续朝着全面、精确的方向深化发展。

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进入全世界收藏图书馆数量最多的前50种英译作品有余华的《兄弟》和《十个词汇里的中国》,由美国纽约万神殿出版社在2009年、2011年出版,收藏该书的图书馆为818家、920家。海外华裔作家中,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陈晴山的作品选集《晴山古道》上榜,由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2011年推出,全世界收藏该书图书馆数量最多,为1054家。

欧美国家翻译出版的中国当代图书,特别是涉及中国政治、法律类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类图书,普遍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性,传播学界将其称为“接受屏幕”。这个无形的接受屏幕广泛存在于欧美学术研究、出版机构、媒体评论甚至大众书店、读者口碑等几个层面。其核心层次往往是从学术界开始形成解释中国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这些观点再凭借欧美主流大众传媒的传播进一步放大,最后影响读者的阅读选择,再反过来间接影响出版机构对于中国图书翻译出版的内容选择。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与一些国家有过图书翻译出版的短暂合作,此后一直没有接续合作关系,直至新世纪初叶,特别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当代文学图书再次获得青睐,比如用罗马尼亚语翻译出版的图书中就有莫言、苏童、阎连科的小说。

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区翻译出版的中国图书内容,与欧美倾向显著不同,而且超越了欧美的文本翻译方式,已经深入到影像、漫画、游戏等新技术、多媒体时代。

在东亚、东南亚国家、地区,以《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已被人广泛熟知,并完全超越了欧美社会的文本解读时代,改用本土语言进行改写、阐释甚至重新演绎的现象十分普遍,从图书等纸介文本到影像、漫画、游戏等新技术、新媒体传播的文化产品都十分丰富。中国文学的一些经典内容,已经成为亚洲人民共同的精神园地。

例如,日本拥有《三国演义》的最大读者群。在日本1000多家大学图书馆中,从《三国志》直接翻译的日译本就接近200种。在近年的日语翻译图书中,小川环树、金田纯一郎的《三国志》经典译本,就有德间书店2011年版和岩波书店2011年版两种,同时还有讲谈社2009年再版的、署名川合章子的《原典抄译三国志》,由中国天津神界漫画公司绘制、日本学研パブリッシング公司发行的全套漫画本也同时在日本市场发行。据2014年日本亚马逊网站销售统计,以《三国演义》故事为原型改写、衍生的口袋书、插图本、漫画绘本等多种日语产品已多达4080种。加上早已经走向世界、以《三国演义》为原型衍生的各类日本动漫游戏,中国的《三国演义》等文学经典,已经成为日本利润丰厚的动漫文化产业的创意源头之一。

当代文学图书也成为日本出版界关注的热点。如成为2009年中国热点话题的《蚁族》一书,2010年9月由日本勉诚出版社出版,日本三大报纸《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连续刊发相关书评,成为2012年日本图书市场上的“亮点”。在近年的中国图书日文版中,不仅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蛙》《红高粱》《檀香刑》等相关作品翻译,还有知名度较高的余华、苏童、王小波、王安忆、残雪等一大批中国作家的作品。此外,中国大陆流行的作品,如海岩的《五星大饭店》、齐邦媛的《巨流河》等都有翻译。除纯文学图书之外,中国武侠小说、网络文学也获得日本读者的关注。如金庸的《鹿鼎记》《天龙八部》《越女剑》等系列武侠图书均有全译本并不断再版,中国青春文学也有部分作品得到翻译出版。

在韩国,莫言、麦家、苏童、余华等当代文学作家的作品,被一一出版,一些在中国大陆网上流行的图书也得到翻译。如翻译作家岳南的作品《风雪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千古学案:夏商周断代工程纪实》《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等,早在2002年就由柳索影、沈揆昊翻译成韩文,由ILBIT出版社面向韩国读者推出。在近由韩语翻译出版图书中,除《红楼梦》全译本、《三国演义》全译本等中国传统文学、历史经典之外,还有随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堂”节目推出的一系列流行图书,如王立群的《解读史记》系列、易中天的《品三国》《中华文化史》等也得到翻译出版。轰动一时的财经类读物《货币战争》、与影视剧同时出版的《山楂树之恋》、网络文学作品《失恋33天》等作品都在翻译出版的书目中。

这种情况在西亚和北非也体现得很明显。如姜戎的《狼图腾》一书在2004年出版中文版后,随着国内热销的浪潮,逐步翻译成为30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其中就有2010年由贝鲁特的出版机构翻译出版的阿拉伯语译本;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2013年在贝鲁特同时面世了莫言的两部阿拉伯语译作。除了中国文学热点图书,一些有关当代中国发展经验的书,也特别受到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欢迎。

在越南,《三国演义》等中国经典名著早已家喻户晓,840种越南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目中,就有河内文学出版社的2011年的全译本和分集版。除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之外,铁凝、莫言、王安忆、麦家、格非、阎连科等中国当代作家的系列作品也出版了越南语译本。倍受中国大陆读者欢迎的畅销书,如海岩的《舞者》《永不瞑目》等影视剧小说,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等职场小说系列,还有长期在东南亚流行的金庸、古龙、卧龙生等香港武侠小说都得到了翻译。特别是中国网络文学的代表作,在越南几乎都得到译介出版。如悬疑探秘的代表作家有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系列,蔡骏的《诅咒》系列、《荒村公寓》系列,黄易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系列等等;言情系列的代表作家如慕容雪村、温瑞安、明晓溪、步非烟、饶雪漫、青衫落拓等作家都榜上有名。大量网络文学得到亚洲周边国家的翻译出版,表明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在新世纪所焕发出的蓬勃生机,有着庞大创作队伍的中国网络文学,正逐渐成为继《三国演义》等传统文学经典之后东南亚人民文化生活的“新宠”。

在西亚北非地区,用希伯来语翻译出版的中国图书有17种,既有中国古代诗歌节译,也有中国经典读解,还有中医药图书,出版商均来自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用阿拉伯语翻译出版中国图书有12种,包括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水浒传》,莫言的作品、姜戎的《狼图腾》以及一些中国学术名著也在其中。用土耳其语翻译出版的中国图书有10种,其中有莫言的小说,有介绍中国伊斯兰教发展概况的《中国伊斯兰教》,还有介绍新疆发展状况的年度研究报告。在伊朗和哈萨克斯坦,分别用波斯语和哈萨克语翻译出版了中国图书。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蒙古国的乌兰巴托,用蒙古语翻译出版了中国图书十余种,其中有瞿九思的《万历武功录》,还有史料价值较高的《庚申外史》。用蒙古语翻译出版的机构,除蒙古国的出版社之外,还有位于日本仙台的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翻译出版了栗林均的《元朝秘史》。在南非还用南非荷兰语翻译出版了一本介绍中国中医药的图书,2011年出版,共有900多页。

从《三国演义》等传统文学、历史经典到中国流行图书、网络文学,东西方对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具有不同的特性,他们共同关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文化,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则显出差别,在意识形态性上显现出东西方语言的差别。部分亚洲国家由于地缘相近,可以同步接受来自中国大陆的影视、图书等流行文化产品,尤其是网络文学,几乎可以得到即时欣赏,无缝传播。中国图书在世界的翻译出版,仅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的一种折射,表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