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计会诗选》
 | 陈计会  2015年08月28日13:33


作者:陈计会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8

书号:9787501453795

定价:29.00元
 内容简介:
  诗集分为:“在我们中间”、“从尽头返回”、“风中的神谕”、“最初的独白”、“存在的见证”等五辑,精选陈计会自1989年开始至2014年,25年间发表、获奖的诗歌95首,其中包括4首长诗。书后附录温远辉、东荡子、林贤治、荣光启、刘波等评论家对陈计会诗歌的评论文章。
作者简介:
  陈计会,1971年2月生于乡村,广东阳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阳江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诗刊》《十月》《北京文学》《文学报》《诗选刊》等国内外逾百种报刊。入选《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中国散文诗90年》《中国诗歌选》等90多种选本。获得全国散文诗大赛金奖、全国鲁藜诗歌奖一等奖、全国新诗大赛二等奖、第15届广东省新人新作奖等数十种奖项。出版诗集《叩问远方》、《世界之上的海》、《寂静的修辞》(合集)、散文诗集《岩层灯盏》。
诗集目录:
  第一辑:在我们中间
  在我们中间
  学习
  秋天
  伐木者
  荒芜
  表达
  承担
  故宫
  每一片叶子都闪着光芒
  在更低处
  天津
  微信
  面向苍茫
  说出
  他的光荣在于堆积梦想
  散步
  你未来之前
  第二辑:从尽头返回
  乌龟
  灯下
  回龙寺
  漓江书签
  高流墟
  中秋月
  贝壳
  菊花石
  迷宫
  辛亥革命
  果核
  审讯(一)
  审讯(二)
  此时此地
  端午
  花朵
  报平村(三首)
  水稻
  桥上
  见证
  童年纪事(组诗)
  麻雀
  游街
  标语
  挖薯秧
  砖窑
  青虫船
  阉猪记
  打蛇记
  领袖像
  劏牛记
  第三辑:风中的神谕
  蚂蚁
  刀子
  表达
  远眺
  启迪
  奔跑
  怀想
  期盼
  黄昏
  正午
  噢,蚂蚁
  走进马含山(组诗)
  岩边的树
  倾听风声
  途中的石头
  遭遇流水
  山谷
  孤独
  晚风中
  拥抱
  今夜
  我奇异,我是一棵树
  在海边
  子夜时分
  第四辑:最初的独白
  祈祷
  石头
  青草
  闪电
  最初的独白
  鱼:穿过岩层
  接近午夜
  晚秋的祈祷
  沿着刀锋行走(组诗)
  吸毒者
  罂粟
  给手
  夜风中
  第五辑:存在的见证
  存在
  世界之上的海
  大海诗章(节选)
  铜鼓,铜鼓
  附录:评论家研究资料摘录
作者自序:
  不知受了何种蛊惑,我竟然闯进这样一片森林。在阳光和烟雾交织的梦境,森林被幼兽和虫鸣吵醒,粗壮、高大的树木将目光拉升到白云和飞鸟的高度,随处可见的灌木、藤葛、野花、地丁……密密匝匝地将峰峦、悬崖、峡谷覆盖,来回穿梭的蜂蝶忙着修补时间的空隙。在这个诗歌的森林里,颇获我喜欢的是那种枝干高大峻挺,开花时节满树繁花的树木,比如木棉树、凤凰木。对自然界的审美无形中影响我对艺术的感知。我喜欢的诗歌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两样东西:思想的和唯美的,二者缺一不可。在我的观念里,好的诗歌应像木棉树一样,它的根系庞大,深深地扎进现实的土壤,吸取水、养料,“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鲁迅),再在风雨的拷问,世俗的明枪暗箭中日渐长出粗壮的枝干(所谓思想,其实就是与现实搏击中炼造出来的),然而,仅此还未能显示出其魅力,它还必须以鲜丽的语言之花呈现出来,春寒中铁褐色枝干擎起一朵朵烈焰,天亦欲燃。当然,做一棵木棉树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如果难能,便做一棵芒果树也可,花开时节,细密的火焰绵绵不绝……
  我不知道诗歌苗茬是如何从自己心中冒出来的,但能确认的是,她离不开我脚下这片坚沉的土地以及童年的经验。我出生的村子在粤西那龙河下游,那龙河作为漠阳江最大的支流至此豁然开朗。站在村口,漫漫田畴铺向远方,并随着季节翻转黄绿的地毯,目光尽处,是白帆掩映的南海。白日里,下河捉鱼摸虾,或者牧牛放鹅,月出时分,树影婆娑,劳累整天的大人在树下闲聊农事,我们小孩则围着奶奶听她一边摇着大葵扇一边唱——月亮光光照竹坡,鸡乸耙田蛤唱歌,老鼠行街钉木屐,猫儿担凳等姑婆——歌谣像月光,像流水,缓缓漫过我们内心,安抚贫瘠的童年。乡村的青山绿水,乡人朴素的处世哲学,成为我诗歌的背景和底色。“诗人的天职是还乡”(海德格尔),故乡是诗人的出发地和回归地,对故乡的热爱会让诗歌披上一层明净和闪光的釉彩。多年后遇到勃莱的诗歌,我还是那样地喜欢,或许,不管身在何时何地,乡居生活都是最容易引发人类的共振。
  然而,乡村在我的字典里却不是世外桃源的代名词。饥馑、苦难和屈辱也强烈地浸染我的心灵,以至于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本能的反抗。当你在烈日曝晒的稻田直起腰板,看见自己抠草时被刮得血迹斑斑的指甲;当你看见邻居为省几个钱供小孩读书,狠下决心戒烟而当众破开水烟筒;当你在暮色四合的家门口,等到大汗淋漓拉回公购粮的父母,而那,竟然是被故意刁难拒收的……你会作何感想?——这些构成乡村另一幅图景。它成为我后来逃离这一片土地的借口。也许让我逃离的并没有某一具体的事件,而是日常积聚的尘土高过胸口,让我感到压抑和苦闷。贫困、闭塞、不公平……在多重重压下,那个叫做农村的地方根本直不起腰板,残喘嘘嘘、气息奄奄。我还真切地记得高考前在书桌上刻下“背水一战”四个字,时时敲打自己。现在回想起来,或许从那时开始,“突围”作为一个主题便潜意识地楔入我的生命里,成为诗歌创作的原动力。突围不只是从农村走向城市,还是对自身命运的突围。在城市里你也会陷入另外的困境。更大的突围在于争取个人的尊严——“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帕斯卡尔)。它往往要耗尽一个人毕生的精血。
  作为一个卑微的人,我的抗争有过些小的胜利,但大多数都归于无奈的颓败。现实强大的桎梏笼罩在你的头顶,让你无法感知到它的边界,更无法将其打破。从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基层派出所,当了八年的办事员。日常的工作都是与社会低层人打交道,这也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根须复杂、纠缠与腐烂:权与钱,罪与罚,人与兽,良知与正义,美好与丑恶,光明与黑暗……它们无时不在扳腕,在拉锯,在展示人性最深处的腑脏。处于这样的旋涡之中,人是多么虚弱,有时连一根稻草都不如,稍不留神就被流水席卷而去。个体的卑微让人无奈,甚至无望。理想、信仰,变成一件极度奢侈的事情。诗歌,正是在现实与理想逼仄的隙罅间得以萌生。我尝试用笔去戳穿那些丑恶和陈腐的存在,更重要的,还是将笔伸进内心深处,去揭开灵魂的黑盖,凿通光明的暗道,寻找心灵救赎的途径。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有丰盈、光明的心灵,大约可以抵抗这个世界的异化和侵蚀的。我的诗歌可看作是现实在心灵中的倒影。在这样的时代,真正的诗人是不可能逃离现实追剿的,他命定要为现实背书,他的诗歌会以各种面孔出现,批判或揭示人性的深度,同时展现梦想和阳光。当然,从诗人自身而言,正如艾略特谈到他的长诗《荒原》时所说“这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对生活根本无足轻重的牢骚而已”。
  我向来是夜猫子,小时候喜欢在大人熟睡之后走出阳台,出神地眺望繁星覆盖下的村庄,想像那些终日埋首刨食的人,他们此刻正梦到什么。梦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倘若没有梦,他们如何捱到日子的尽头。对于我,诗歌就是这样的梦。我常想,写诗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一个诗人他的内心要有梦,梦里还要揣着这样的词语:坦荡、悲悯、良知和爱。当他自己穿越了风雨的侵蚀和黑暗的吞噬,他尚可把自由、火焰、爱与美的吟唱传递给人们。我希望自己作这样的歌者。
  那写在纸上的,未必不朽;那烙在内心的,却将永恒。
2015年3月8日,深夜
于粤西阳江那龙河畔
 评论家评论:
  陈计会的诗,难得之处正是既有南土之韵,又有北地之风,常发黄钟大吕之音,诗风豪放旷达,有阳刚之美,且不粗砺,感觉亦不乏细腻深情。
  ——温远辉:评论家、广东省作协第七届副主席、《羊城晚报》副总编
  陈计会善于凝注于存在的某个瞬间或某个图景深发开去,抒情有一种“思”的品质,诗作在质量上也显得比较均衡。
  ——荣光启:诗评家,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陈计会擅长书写爱与美好,那是人之求真求善的体现。在我们惯于写丑恶与阴暗的新诗传统中,对于诗歌中的美与善,似乎是久违了。尤其是在这喧嚣异常的社会中,如何从日常生活里解析出能让我们心灵踏实下来的经验,对于当下的诗人来说,的确是一种挑战。而陈计会就在迎接这挑战,在他的诗中,我们很少能见到那种普遍的怨愤与戾气,他并不是刻意回避现实的苦难与无助,寻求“生活在别处”的超然,而是巧妙地将其转换成了纯粹的文字,以消解那种远离文明的蛮荒。
  ——刘波:诗评家
  陈计会曾获全国散文诗大赛金奖、全国鲁藜诗歌奖一等奖、全国新诗大赛二等奖、第15届广东省新人新作奖。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发力较早,成就斐然。而且他的诗歌评论也独到深刻。他在当地还主编诗歌刊物《蓝鲨》,发挥着传播诗歌、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
  ——张策:小说家
  与黄礼孩、郑小琼一样,陈计会也是广东‘70后’最优秀的代表诗人之一,诗句老成自然,语言与意象有机结合,运用自如,无斧凿之痕。
  ——孙琴安:诗评家、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