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重读:《他和他的家》(胡也频)
一 在八年前,为了要解除一种谬误的婚姻之故,他的父亲和他,并且牵连到家里人,变成彼此不知消息的关系。
2018-06-22
-
经典重读:《我的母亲》(胡适)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2018-06-22
-
经典重读:《八重子》(戴望舒)
八重子是永远地忧郁着的, 我怕她会郁瘦了她的青春。
2018-06-22
-
经典重读:《白俄老人》(陈梦家)
他庄严依旧像秋天, 一柱静穆苍老的山尖。
2018-06-22
-
经典重读:《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内容一 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何自而来乎?曰,革命之赐也。
2018-06-22
-
经典重读:《以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
兄弟于学问界未曾为系统的研究,在学会中本无可以表示之意见。
2018-06-22
-
经典重读:《我之节烈观》(鲁迅)
我之节烈观① “世道浇漓,人心日下,国将不国”这一类话,本是中国历来的叹声。
2018-06-13
-
经典重读:《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鲁迅)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① 一 解题 《语丝》五七期上语堂②先生曾经讲起“费厄泼赖”(fair play)③,以为此种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我们只好努力鼓励;又谓不“打落水狗”,即足以补充“费厄泼赖”的意义。
2018-06-13
-
经典重读:《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
我们怎样做父亲⑴ 我作这一篇文的本意,其实是想研究怎样改革家庭;又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想对于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
2018-06-13
-
经典重读:《菊英的出嫁》(鲁彦)
菊英离开她已有整整的十年了。
2018-06-13
-
经典重读:《海星》(陆蠡)
孩子手中捧着一个贝壳,一心要摘取满贝的星星,一半给他亲爱的哥哥,一半给他慈蔼的母亲。
2018-06-13
-
胡适:人生问题
1903年,我只有十二岁,那年12月17日,有美国的莱特弟兄作第一次飞机试验,用很简单的机器试验成功,因此美国定12月17日为飞行节。
2018-06-06
-
周作人:儿童杂事诗
新年 新年拜岁换新衣,白袜花鞋样样齐。
2018-05-30
-
鲁迅:狂人日记
某君昆仲⑴,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2018-05-16
-
陆蠡:黑夜
黑夜,少女发出无谓的微嘘。
2018-05-16
-
鲁彦:秋夜
"醒醒罢,醒醒罢,"有谁敲着我的纸窗似的说。
2018-05-16
-
庐隐:最后的命运
突如其来的怅悯,不知何时潜踪,来到她的心房。
2018-05-16
-
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
晴朗的午后。
2018-05-16
-
刘半农:别再说
别再说多厉害的太阳了, 只看那行人稀少的大街上, 偶然来了一辆马车, 车轮的边上,马蹄的角上, 都爆裂出无数的火花! 啊,咖啡馆外的凉棚, 一个个的多整齐啊! 可是我想到了红海边头, 沙漠游民的篷帐, 我想到了印度人的小屋, 我想到了我灵魂的坟墓: 我亲爱的祖国! 别再说自然界多严峻了, 只看那净蓝的天, 始终是默默的, 始终不给我们一丝的风, 始终不给我们一片的云! 独行踽踽的我, 要透气是透不转, 只能挺着忍着, 忍着那不尽的悲哀, 化做了腹中一阵阵的热痛, 化做了一身身的黄汗。
2018-05-16
-
林纾:记花坞
行西溪未半,至吴家湖头,登陆可三里所,入花坞矣。
2018-05-16
更多
历史细微处,半世纪的普通人生活
许子东、叶兆言对话录
更多

闻一多放暑假写出了《二月庐漫记》
1912年秋,闻一多以复试鄂籍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更多
散文 | 全家垭口
全家垭口,距离那时我当教书匠的那个云集乡初级中学很近,距离云集场街上就更很近啦!沿着岔路口进来的那天支公路走出去,如果步行快一点,7分钟左右就到了。在云集乡初级中学当教书
散文 | 岁月里的漂泊与眷恋
偶然读到一位文友写的:“在北京的时候,总是想着家乡;如今回到家乡,又时不时想起曾待过多年的北京。”这话像把旧钥匙,“咔嗒”一声开了记忆的锁,那些漂泊和眷恋的零碎事儿,就
散文 | 四季清
本文以作者所在校园的“子衿湖”为核心意象,深情描绘了湖周四季流转的动人景致(春之生机、夏之热烈、秋之静美、冬之素洁),并记录了自身在此间的观察、感悟与心路历程。从为写《子
散文 | 京城印象
这篇散文成功将北京的物理空间转化为文明对话的精神场域 —— 城墙不再是分隔内外的屏障,而是 “历史的榫卯”;颐和园不仅是皇家园林,更是 “精神镜像”。润色后的文本以诗性语言为
诗歌 | 无水之海(长诗节选1——5节)
在无水之海 站起的人,有着青铜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