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忆《儿女风云录》:人间浮沉录
近期,作家王安忆的新作《儿女风云录》出版,以其紧凑情节、各色人物和老练的笔法,串连起“老法师”跌宕起伏的一生和那个纷繁复杂的年代。
2024-12-15
-
《珠市口1938》:谍战之趣味,历史之温度
简单地说,邱振刚的长篇小说《珠市口1938》讲述了一个1938抗战年代的谍战故事:一项艰难的地下任务,一张真伪难辨的新闻照片,一次波澜起伏的秘密行动,几派有团结有斗争的力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容易发现小说在谍战主线上的外延:知识青年的成长、城市人文地理的还原、家国情怀与信仰等主题同时充盈在小说内外,使之成为一部兼具叙事趣味和历史厚度的佳作。
2024-12-14
-
残雪《出生地》:梦境与幻想的游弋
阿里斯托芬在《会饮篇》里提到,在远古的神话世界,每一个个体都是由两个人构成的完整球形身体,众神害怕完整的人类力量过于强大,因此将我们一劈两半,从此世上就只有残缺的男人和女人。
2024-12-14
-
杨晓升《枪手》:文学之歌依然嘹亮
“文贵啊,你别再吭哧吭哧苦哈哈写什么破小说了,所谓的小说呀纯文学什么的,能挣几个钱?我劝你还是尽早扔掉吧,千万别浪费时间、糟蹋生命了!”这是杨晓升中篇小说新作《枪手》(原载于《芙蓉》杂志2024年第6期)的开篇。
2024-12-13
-
唐诗人:物质、“物叙事”与城市文学
引 语 谈论城市,不能不说及城市的物。
2024-12-13
-
“融合文学”、伤痕记忆与代际危机
在当下,围绕“新东北文学”和“东北文艺复兴”(也包括“新南方写作”或“新南方文学”)等概念的讨论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一种危险,即如果陷入一种过于文学史化—学科化的话语权之争中,将极大地削弱或抵消这些概念所内蕴的能动性与把握现实的潜能。
2024-12-13
-
孙郁《鲁迅与国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024-12-13
-
以“一生一事”之心绘自然
读《自然而然:曾孝濂自传》,感受最深的是朴实、低调的文字,写出了传主勤奋、精益求精的一生,其中蕴含着曾孝濂老先生以“一生一世”之心绘自然的情怀。
2024-12-13
-
《王船山》:以传奇性打开历史叙事阀门
打开聂茂最新长篇小说《王船山》,无法浮光掠影,首先是一种被沉浸带入的感觉,需要句段的逐一体味,才能有通透的阅读感受。
2024-12-13
-
他们像界碑一样沉默,却像昆仑一般坚忍
王族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零公里》,通过讲述昆仑高原军人的经历,为读者呈现驻守在昆仑山的边防军人,以血肉之躯耸立起长城一般的伟大防线,并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和不怕牺牲的壮举,维护祖国安宁的故事。
2024-12-13
-
呈现大医之“大”——读李琭璐纪实文学《苍生大医》
《苍生大医》的作品开篇写道,“与人类纠缠三千余年的麻风病,遇到了57岁的李桓英。
2024-12-13
-
徐小斌《芭提雅》:书写那些生活在别处的她们
徐小斌创作数十年来的七百多万字作品大都专注于书写女性,她孜孜不倦地深入女性的心理版图,探究她们在现实生活和文化语境里的灵魂困境。
2024-12-13
-
因“读者调查表”而创办的《开明》杂志
民国时期,开明书店以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和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在激烈的出版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2024-12-12
-
容本镇:一幅光彩熠熠的文学图景
位于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一片盛产文学、盛产作家的神奇土地。
2024-12-12
-
《白腰雨燕》:天涯沦落的对位书写
山东作家王玉珏的小说创作,最近一段时间很是显得有些风生水起。
2024-12-12
-
文学“黄渤海”的书写路径
著有《海上书》《渔灯》《烟台传》等十余部作品的烟台籍作家王月鹏,怀着对大海、对烟台、对生活在海边的人们的深挚的关切之情,再度推出散文集《黄渤海记》。
2024-12-12
-
《寸铁笔记》:“思与诗”的双重能力
在我眼里,很少有作家像蒋蓝一样,平时缄默,但一旦发言,就有滔滔不绝的言说能力。
2024-12-12
-
《弃犬历险记》的叙事美学与情感体验
小说《弃犬历险记》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且积极励志的故事,作品构思精巧,主题深刻,文笔优美酣畅,生动刻画了人与动物之间感人至深的情感,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描绘出快速变迁的时代图景。
2024-12-12
-
大湖之美——散文集《湖边》的地域美学论析
红弧的散文集《湖边》以深情回望的方式,带我们走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鄱阳湖边的生活,让我们领略到湖乡文化的精神内涵,洞悉当地风俗人情和地域特色,从而唤起心中对大湖的热爱和眷恋。
2024-12-12
-
书写秦山核电的“创业史”和“群英谱”
“核电站安全吗?”“为什么要发展核电?”“核电站是怎样建成的?”核电是一种清洁低碳能源,很多人仍旧谈“核”色变。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