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耄耋顽童·《霞满天》——用“评点”法写的一篇小说评论
《霞满天》故事提要
王蒙的中篇小说《霞满天》是一“奇葩”,讲的是“前所未有的奇葩故事”[1]。《霞满天》2023年3月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收两个中篇小说《霞满天》和《生死恋》。本文论评的是标题之作《霞满天》,此篇分为21节,共约4万字。先简述其内容。“霞满天”是一所“长者之家”的名字,位于某城,大概是北京。2012年,76岁的蔡霞成为霞满天的休养员。蔡霞曾经是教授,号称懂十余种语言,她高雅美丽,入院时“激活了高端昂贵、似嫌过于文静的疗养院”(我迫不及待加批语曰:她引起的“激活”情景,令人想起古诗《陌上桑》的罗敷)。回顾往事:1954年蔡霞与薛建春结婚,1956年薛建春所乘飞机失事死亡;后蔡霞与薛逢春(建春之弟)结婚,1961年生儿子早春。逢春有婚外情,“蔡霞与逢春双双自愿离婚”。1991年逢春妻子小敏生儿子,名叫又春(加批语曰:建春、逢春、早春、又春,共四春,令人想起王蒙酷爱的《红楼梦》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蔡霞喜欢音乐、舞蹈。82岁时“人在南极”,“后来去了北极”。1992年她“自驾出游新疆天山南北”;曾购买“摄影用直升机,学会了全套操作本领”。古稀后她去过欧亚非多国,“她乘坐了各线游轮”。“95岁的蔡霞与87岁的王蒙见面”[2]。王蒙想着如何可以弄到一个华北豹小崽,“请蔡老师养好一只豹子,丰富她通向期颐的人瑞生活吧”——这是《霞满天》的最后一句。
王蒙小说的语言风格:从郜元宝的评论说起
王蒙的小说、散文、诗歌、批评、论著等各种书写,总字数大概已超过2000万,其中小说产量是最大宗。我阅读过的王蒙小说数量有限,却也对其主题与风格有颇为深刻的体会。近日我有文章论现当代小说之给我印象特别深刻者,认为鲁迅“勇”于批评旧社会,钱锺书机“智”博雅,白先勇怀悲悯的“仁”心。“智仁勇”三达德已名家有主,王蒙呢,我认为他写的是“爱”。巧的是,今年4月26日“2024当代文学颁奖盛典”中,受奖者之一的王蒙致辞时这样说:“我爱这个世界,我写出来的一切都是给这个世界留下来的情书。”这将成为王蒙自我概括的一个名句,将会被很多人引用。
2023年完成、出版的《霞满天》,写的就是爱,仍然是爱;就是情,仍然是情。而风格呢,是更为“恣肆”了,是“超恣肆”。本文主要从其语言风格落墨。
评论王蒙小说的文章以至专书很多,我有少量阅读。1997年王蒙出版其《踌躇的季节》,同年复旦大学的郜元宝教授有文章《说出“复杂性”——谈〈踌躇的季节〉及其他》[3],概括王蒙小说的语言风格,我极认同其说。郜元宝形容王蒙《恋爱的季节》《狂欢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三书风格的关键形容词之一是“恣肆”。(何西来对王蒙的语言风格有类似的描述;2003年发表的拙作《王蒙小说〈布礼〉三读——试从作品本身、作者、文学史析论其意义》一文,对何说和郜说都有引述。)
“季节”三书在1996年完稿,那时王蒙62岁,“老顽童”式“恣肆”是其小说的语言风格;80多岁写《霞满天》时,王蒙变成“耄耋顽童”了,比武侠的周伯通和文苑的夏志清,还要“老顽童”。《霞满天》的主角蔡霞经历富传奇性,故事蕴含人生哲理。本文的评论重点在小说的语言风格。关于王蒙的语言风格,郜元宝“崔颢题诗在上头”,我不得不先做文抄公,引述后,希望开拓创新,用评点方式,细读片段然后加以评说,希望读者对王蒙风格,以至王蒙其人,有若干具体而深刻细致的认识。以下是郜元宝的四段“真言”:
无论写小说还是写文章的王蒙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爱抒发,爱跑到情节外面议论,爱不失时机多半是创造时机炫耀语言储备量。[4]
王蒙写《踌躇》,一如既往地大开大阖,并不遵循既定的小说笔法。有时我更愿拿他的小说当文章读,就像有时也拿他文章当小说看。王蒙的小说和文章越来越趋于融合了,这一现象很值得重视。[5]
王蒙小说的语言构成相当复杂,有经过细心挑选不露痕迹的文言,有各种外来语,有各地的方言,特别是北京话(老的“京片子”和八、九十年代兴起的北京味的“新方言”),以及他最为擅长的大量化入各个时代的政治术语(这其实是现代汉语的主干部分)。当代作家中大概没有谁的语言比王蒙的更庞杂了,这或许更令呼吁纯洁汉语的专家学者们皱眉的。[6]
王蒙体验丰富,语言过热,想象发达,因为过分活跃,当刻意经营一事时,往往情不自禁地旁逸斜出,甚至走向反面,类似儿童的无目的游戏。这使他很难在某一点上固定下来。他喜欢高蹈,喜欢浮想联翩,喜欢用文学手段提醒人们注意“此中有真意”。[7]
郜评观点鲜明,虽然有“炫耀”“庞杂”“皺眉”等贬义词,却不能称之为“酷评”。郜评的鲜明观点是:王蒙的小说爱发议论,语言构成复杂。下面先对郜评作些“笺注”,然后结合王蒙《霞满天》的文本,对此小说的风格加以论析。
20世纪初年以来,在科学主义的重视具体“数据”大环境中,流行以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为首的一派文学理论,即写小说不宜用“直说法”而应用“呈现法”(即不要telling而要showing)。“直说法”即作者讲述故事,且讲述时常常加上议论;“呈现法”即通过人、事、物的描述,和人物对话,来具体呈现故事内容,叙述者通常不发议论。在中国现代小说中,鲁迅的《药》、白先勇的《冬夜》等篇,是“呈现法”的范例;钱锺书的《围城》则代表了“直说法”,而且是议论风发。
王蒙自写小说以来,无论参用不参用西来的“意识流”手法,议论风发的“直说法”是他的最爱。我最爱的文学理论典籍《文心雕龙》认为读者喜好不同,有蕴藉者、浮慧者等类别。我借用蕴藉一词用来形容“呈现法”,借用浮慧一词来形容“直说法”[8]。郜评说的“王蒙体验丰富,语言过热,想象发达”,王蒙“喜欢高蹈,喜欢浮想联翩,喜欢用文学手段提醒人们注意‘此中有真意’”,正好用来指称王蒙小说的“浮慧”。要注意的是,“浮”字这里没有贬义。
《霞满天》评点
《霞满天》如何合了郜评(不是“酷评”),如何浮慧,如何意气风发,如何“耄耋顽童”,自然应该有文为证,自然希望本文读者通过细读、“微观”、欣赏,留下“彩霞”的种种印象。下面即引《霞满天》的片片彩霞或谓蔡霞,夹叙夹议之,评点之。我议论时,会郑重涉及本文的另一个论题:作者王蒙如何化片片彩霞为蔡霞——至少是大半个蔡霞。
【1】以蔡老师的身材、风度、举止、穿着和笑容,更不用说她的知识学问经历名气,来到“霞满天”长者之家,可说是春雷滚滚,春风飒飒,春雨潇潇,春花灿灿,一举激活了高端昂贵、似嫌过于文静的疗养院,引起了“霞满天”的浪漫曲高调交响。一批男生休养员,特别是单身男生休养员,最小的六十岁,最大的一百零三岁,为之换了心情,换了发型,换了领带与裤缝,换了英国衣料、意大利裁缝、法国围巾,和不但是法国而且是戛纳附近的世界第二小国、面积二点零八平方公里的摩纳哥公国出产的三件套男用化妆品和德国亚马孙电动剃须刀。[9]
【评点1】“春”起头的句子共四个,“换了”起头共四个,这种一字带起的排比句法,是王蒙常用手法,“郜评”也提过。“浪漫曲”,王蒙爱音乐,音乐之声其小说篇篇闻,就好像林黛玉时时处处都流泪。“男生休养员”的“换了”片段,可文本互涉(intertextuality)古诗《陌上桑》,上面已说。衣料、公国等知识,有“炫耀”意味。仕女购买穿戴昂贵服饰,经济学家韦白龙(T.B. Veblen)说这样做是一种炫耀性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我们可说王蒙如此提供知识,是一种炫耀性写作(conspicuous composition)。
【2】二○一七年,蔡霞八十一岁,大年三十头一天晚上的本院联欢会上,蔡霞用俄语、英语、法语、波斯语朗诵了普希金、拜伦、艾吕雅、哈菲兹的诗,再用汉语作了翻译,她重新显示了风度与聪敏,良好教育与自信,饱经沧桑与活力坚韧。霞满天长者之家的心理医疗主任医师说,是时间与音乐或者是音乐与时间,治好了她的精神疾患。[10]
【评点2】俄语、英语等,这里一共四种语言了。王蒙懂俄语、英语等多种语言,曾在微信中用俄语词汇。这里也涉及诗和音乐。王蒙“化身”为蔡霞,走入小说中。
【3】她[蔡霞]也听“文革”中的红太阳颂歌,特别是张振富与耿莲凤对唱的藏族歌曲:“您是灿烂的太阳,我们像葵花,在您的阳光下幸福地开放。您是光辉的北斗,我们像群星,紧紧地围绕在您的身旁……”她听得满眼热泪。[11]
【评点3】歌曲,王蒙的小说离不开歌曲;“文革”,王蒙当然经历过“文革”;当然,小说里还要记下歌词,这也是“炫耀”?还有,“满眼热泪”,王蒙在散文中在小说里,常常有此叙述。林黛玉之外,贾宝玉也常常流泪;王蒙有贾宝玉的某些气质。这一段中,太阳、葵花、北斗、群星都是比喻;宋代陈骙在其《文则》中宣称:“文之作也,可无喻乎?”亚里士多德在其《修辞学》中说:用比喻是三大修辞技巧之一。
【4】亲爱的读者,王蒙从小就想写这样一篇作品,它是小说,它是诗,它是散文,它是寓言,它是神话,它是童话,它是生与死、轻与重、花与叶、地与天,它不免有悲伤,有怨气,有嘲讽,有刻薄与出气,有整个的齐全的祸福悲喜。同时,尤其重要的与珍贵的是刻骨铭心的爱恋与牵挂,和善与光明,消弭与宽恕,纪念与感恩,荡然与切记,回肠与怀念。[12]
【评点4】在《霞满天》里,王蒙不是主角,也不以旁观者身份来叙事(如美国小说《大亨小传》The Great Gatsby中的尼克);王蒙就是喜欢插话,或谓插嘴,或谓发议论,就是喜欢参与其间,表示“我在”(曾被王蒙称为“台湾多产女作家”的张晓风,出版过后来非常畅销的散文集名为《我在》),并表现自我。主角是蔡霞,王蒙却要“挤”进去,这分明就是“元小说”(metafiction)的写法。“生与死”等矛盾词组、排比词组,表现人或事物的丰富、气势或复杂,是王蒙的另一个“文标”(从商标trademark我引申出此词),这里自然也亮相。
【5】珍惜文学,珍惜生命、生活、生机、生长、使命、运命、受命、人生。不能接受对“生命”一词的一分钟猜疑与敌视。病态、冷漠、敌视与仇恨生命批判生命的人怎么能算人呢?我们珍惜的人又是什么人呢?且请读下去再读下去。[13]
【评点5】王蒙述其“珍惜”观,“生命、生活”等排比的词语“长阵”又出现了。有得过世界文学大奖的小说家认为文学应该暴露社会和人生的各种黑暗,才有价值;如歌颂光明,则其品质值得怀疑。王蒙一定难以全盘接受其说。一句题外话:我2012年发表《王蒙·莫言·诺贝尔》一文,后来纳入《王蒙研究》第8辑(2023年出版)。
【6】人会消失干净,仍然有话语留存。笔补造化天无功,病里微言意不穷!渐行“渐远”,可以用五线谱上的五个表示“渐弱”的“p”符号来表示,一年一年,不愉快的记忆渐行渐远。蔡霞有不愉快的记忆,步院长注意履行为休养员的私生活保密的规则。还没有告诉王蒙。
青春百样美,老态P般甜,活到惊人处,苍天变蔚蓝。爱情耽热火,歌赋醉华年。香蚁(酒)得佳贮,举杯叹月圆。
老泪思早先,新诗记变迁,春秋酿深意,广宇惊鲜妍。惜爱愁应忘,欢欣乐未眠,此生多感触,何日不缠绵?[14]
【评点6】“笔补造化天无功”,唐代李贺诗《高轩过》中句子。《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讲故事时都会嵌入诗词、对联之类;嵌入前,有“正是”或“其词曰”或“后人有诗云”字眼。王蒙不因袭前人,直接嵌入诗作。这里一嵌就是四首五言律诗(或谓近似五言律诗),但我只录前半的两首。《霞满天》中如此直接嵌入,如此暗度陈仓,如此表现其写作的多才多艺(virtuoso),有很多次。
另一个“另类”手法是诗句中嵌入外文。这其实不算新鲜,五四时期郭沫若的诗早就有了symphony等字眼;这里奇的是王蒙嵌入了个不知道何意的拉丁字母P。“老态P般甜”,P这字母真puzzle(困惑)了我:这里有令人puzzled的甜?我细读上下文,啊,P是个音乐上表示渐弱的符号。中学时我学过的音乐知识,现在逼得重温了。在《霞满天》其他地方,“大数据”、“清零”、ICBC等新词汇包括网络词汇都来了。
王蒙小说语言的繁富、复杂、驳杂、混杂、“秀”外来语(上引“郜评”有它“有各种外来语”之说),相当hybrid,地球人都知道(王蒙小说有很多种外文译本),王蒙有小说名为《杂色》。杂,是王蒙的本色。这“色”,包括酱油的颜色:《霞满天》某页无端端提到生产酱油有名的香港产商“李锦记”。论者谓王蒙写的是“大龄青春小说”;是的,青春嘉年华,喜啦乐啦(hilarious)大恣肆。
还要说一说:“青春百样美”呼应王蒙早年小说《青春万岁》,而“老态P般甜”呢,年臻耄耋,还是“甜”的。不能说王蒙没有一丁点“滥情”,而滥情啊,sentimental啊,因为“生的美多”。王蒙直至耄耋依然乐观积极热爱人生。
【7】我[蔡霞]嫁给了中国式加意大利兼俄罗斯式的歌声,嫁给了他的疯狂的对于嫂嫂姐的恋情,嫁给了永远的我与剑桥、苏黎世、布拉格、意大利与俄罗斯的缘分与灾难,嫁给了《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我如何不想她》《啊,你冰凉的小手》和《今夜无人入睡》,嫁给了《青春,你在哪里?》《黑桃皇后》,嫁给了一个无论怎么说,有哥哥的脸型、有哥哥的嘴角、有哥哥的笑容更有哥哥的口音哥哥的眨眼的另一个男孩子。[15]
【评点7】王蒙的多国家多城市多歌曲的文字排比“长阵”又来了。这一段列出来的歌曲,是蔡霞的最爱,一定也是王蒙的最爱。我们可通过阅读王蒙而得出一个文学批评观点:人物就是作者(The character is the author)。唐代李贺诗有名句“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蔡霞嫁给了如沐春风的多元文化。蔡霞之嫁,也真“可怜”——可怜可解释为可爱。这片段有可疑的“哥哥”一词。猜中有奖,是香港歌星张国荣吗?王蒙去过香港不下20次(我有近作《王蒙在香港》记其事),于是让“哥哥”和“李锦记”(上面提过)等亮丽登场了。
【8】罗曼·罗兰的话是:“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也不爱痛苦。”何况是为了逢春弟弟。也可以为小敏小丫头。这丫头不是那鸭头,头上哪有桂花油?曹雪芹就能原谅与包容她们,包括袭人、小红、彩霞、彩云……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他害怕的是辜负了自己承受的痛苦。[16]
【评点8】先看“小丫头”“那鸭头”“桂花油”的组合,很“无厘头”,但有押韵!夏志清有英文文章论《镜花缘》,称它是scholarly novel,中译可作“文人小说”或“学者小说”。王蒙的不少小说(甚至很多小说)可用此称,《霞满天》是其一。小说自然要“炫耀”作者的学识,要引曹雪芹、罗曼·罗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或典故。学习是王蒙一生的“硬骨头”,曾发表文章为“当代作家的非学者化倾向”而担忧;他的小说有学者化的现象,岂不顺理成章?
【9】最后,蔡霞与逢春双双自愿离婚。离婚以后第一件事,她到了布拉格然后维也纳。她乘坐了伏尔塔瓦游艇,听着乐曲美美地大哭一场,这才到了她要哭的时间与地点。如果在家里包括老家的建春与早春墓地哭,只能刺激逢春与小敏。在布拉格当晚,她梦到了长着马克思式大胡子的捷克古典音乐奠基人贝德里赫·斯美塔那来见她。甚至到了维也纳听上《蓝色的多瑙河》了,她还挂牵着水声叮当如铜铃的《伏尔塔瓦河》。[17]
【评点9】德国人布莱希特有名剧曰《四川贤妇》,蔡霞真是个中国贤妇,和王蒙《活动变人形》里的女性很不一样。蔡霞在婚变之时绝不“一哭二闹三上吊”;哭,是要哭的,要哭得优雅有文化。“……这才到了她要哭的时间与地点”,妙!王蒙热爱的《红楼梦》里宝玉哭黛玉,到了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才哭;蔡霞哭的地点实在距离“现场”太远了,相隔“事故”的时间太长了。王蒙怎能不突破前人,不开拓创新呢?当然要,因此蔡霞还必须伴着音乐哭!音乐啊,音乐!还有,不要忘记数算这里提到的国家和城市,蔡霞和王蒙都是游历遍地球的人。
【10】蔡霞哭建春、哭早春、哭自己的泪水,从北京流到了布拉格,从黄河长江,流到伏尔塔瓦河,然后流进易北河,向着德国的文化古城德累斯顿,然后是德国第二大城市、海港汉堡,最后与泰晤士河一起流到北海去了。[18]
【评点10】“哭自己的泪水”,又一妙!看官,蔡霞的泪水从哪里流到哪里?其流之长,足够绕地球一周了,够夸张了吧,够悲壮了吧,够tragically sublime了吧!有泪花吗?倒是没有。奇葩小说《霞满天》应该也写奇葩泪花的。
【11】一九九二年秋天一过“十一”国庆,她自驾出游新疆天山南北,去的时候走北路,张家口、大同、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兰州,整个河西走廊,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在新疆她又走了伊宁、新源、库尔勒、喀什、和田,她前后走了两个月,尽看了雪峰、云杉、胡杨与白桦林、高山湖泊、戈壁长河、草原、马场、牧民毡房、高昌遗址、交河古城、喀什噶尔清真大寺、十二木卡姆、沿叶尔羌河两岸的刀郎木卡姆,还有维吾尔族加蒙古族风味的哈密木卡姆。[19]
【评点11】到此又要计算新疆等地名的数量了[20]。所列举的地方应该都是王蒙曾游历过的,谁不知道王蒙一家在新疆待了(不,活生生生活了)16年(1963—1979)。王蒙在新疆的尼勒克曾经策马奔驰,骑的是一匹“雪青马”[21];《霞满天》中没有蔡霞骑马的场面,王蒙漏掉可用的材料了,可惜。
【12】尤其难忘的是天山北麓中果子沟的哈熊。从乌伊公路上走,在兵团经营的五台公路服务区住一夜,第二天她经过了可克达拉——绿色的原野,走到隶属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的沙地中的绿洲精河县午餐,还享受了“抱着火炉吃西瓜”的奇妙经验。饭后到达了高山湖泊——当地人称作三台海子的巨大的高山咸水赛里木湖,走过狭窄的峡谷果子沟。那里长满了野生小苹果,进入秋冬,苹果落地,发酵变化,获得了芳香酒精成分。由于当地长住的多是哈萨克牧民,那里的大个子熊只,也被称为哈熊。可喜的是蔡老师亲眼看到了吃了太多的酒香野果的哈熊摇摇晃晃的酒仙步态。[22]
【评点12】上引“郜评”说王蒙“经验丰富”,诚然诚然;这里丰富的、充满异乡情调的(exotic)的是吃的经验。虚构的小说(fiction)自有其很多很多真实之处。孔夫子说“读诗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西方有文论家说“诗即知识”(poetry as knowledge);这一段文字的知识够丰富了吧!还有,“人物即作者”,王蒙是个饕餮客,或谓美食家,是吧?
【13】王蒙心里还想,也许真的可以请求河北与山西动物园专家与驯兽师帮助,进太行山找上一个刚刚出世的华北豹小崽,请蔡老师养好一只豹子,丰富她的通向期颐的人瑞生活吧。[23]
【评点13】华北豹别名金钱豹、中国豹,此豹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资料据“百度”。大概王蒙写作《霞满天》时看到“列入名录”的新闻,乃把华北豹写进小说。如果王蒙在2023年9月上旬写他的小说,他极可能把华为的Mate 60 Pro写进去。能近取材!刘勰等古今评家论文(包括小说)多认为应首尾呼应、表里一体。《霞满天》最后没有任何“霞”来呼应篇名,谙熟写作艺术的王蒙,又“破格”了,不遵守儒家“宗法制度”一样的“文法”了。篇末没有“霞”,但通篇的主角蔡霞就是彩霞嘛,“丰富她的通向期颐的人瑞生活”则满含王蒙对蔡霞祝福的美意。光明的尾声!王蒙小说多有光明的尾巴,其早期最有名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结尾就是。
《霞满天》总评
以上十多段的引文,采摘时有点随意,没有事先经过精心挑选,或通过统计学的方法而后厘定的。尽管如此,它们还是应能说明王蒙的语言风格的。
王蒙为人倾向于孔子,为小说,其语言风格恣肆、恣纵、逍遥、浪漫,简直就是庄子。文学评价亘古以来就有见仁见智的元素。你喜欢王蒙小说的“浮慧”吗?“杂色”吗?他就是如此有童心,童心就是赤子之心,耄耋之年而童心未泯(上面的“郜评”提到他“类似儿童的无目的游戏”),而且童心更旺盛,把小说写得如此“好玩”,如此“顽皮”,如此“大龄青春”,如此语言“嘉年华”,如此喜啦乐啦(hilarious);如此雄浑如大鹏如老鹰,秀美如夜莺如白鸽;……如此不循规蹈矩,好像孙悟空大闹小说的天宫。(哈哈,我也用起王蒙的排比句法来了。)王蒙是个大文体家,其小说语言的“王风”已确立。
王蒙的笔(或键)是“如意棒”,一挥百应,在“文战”中百战百胜。又如莎翁笔下《暴风雨》的普洛斯博罗(Prospero)能呼风能唤雨,且能呼唤彩霞,不管是朝霞还是晚霞。耄耋的小说家喜欢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王蒙小说的知音和粉丝向来很多很多。我认识王蒙先生多年,非常敬佩敬重其才其学其成就其为人。读其文如见其人,读《霞满天》就如见到耄耋顽童把王蒙变幻成蔡霞彩霞,把蔡霞彩霞变回王蒙[24]。◇◆
注释
[1][9][10][11][12][13][14][15][16][17][18][19][22][23]王蒙:《霞满天》,花城出版社,2023,第16、17、31、31、33-34、33-34、33、38-39、58、59、59、62、62、76页。
[2]《霞满天》有个年龄问题:蔡霞在1936年出生,还是1926年?“老姐”是蔡霞本人,还是蔡霞的姐姐?我理解力有问题,还是王蒙“懵”了?或者王蒙故意如此“懵”,以引起后人纷纷研究争论不休?
[3][4][5][6][7]郜元宝此文原刊《当代》1997年第2期,后来成为《王蒙》(香港明报出版社,2000)一书的序言。本文所引郜元宝的四段“真言”出自《王蒙》一书郜序第6、6、7-8、10页。
[8]黄维樑:《酝藉者和浮慧者——中国现代小说的两大技巧模式》,载《中国文学纵横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8。
[20]王蒙游历之广,仅1991—1999年就有如下国家或城市:“孔子云,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真正无道的情况下,浮槎出游恐怕难以实现,至少是改革开放之道在实行,吾人才好浮槎四海。这段期间我可真走了不少地方。一九九一年新加坡。一九九二年澳大利亚。一九九三年,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台湾。一九九四年,美国、日本。一九九五年加拿大、美国、韩国。一九九六年香港、英国、德国、奥地利。一九九七年,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一九九八年,美国、挪威、瑞典、香港、澳门。一九九九年,西班牙、法国、德国、奥地利、韩国、意大利。两千年后则有挪威、爱尔兰、瑞士、新加坡、美国、墨西哥、印度、日本、韩国、不丹、尼泊尔、毛里求斯、南非、喀麦隆、突尼斯、法国、埃及、荷兰、瑞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伊朗、俄罗斯、英国、乌克兰、爱沙尼亚、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等。”见王蒙:《王蒙自传(第三部)·九命七羊》,第242页。
[21]艾克拜尔·米吉提:《王蒙老师剪影》,载严家炎、温奉桥主编《王蒙研究》第8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3,第402页。
[24]本文之作,方式类于“评点”。现代读书人似乎很少用此法来评论文本了,我倒是用过:曾“眉批”了一篇散文,此散文和“眉批”收入拙著《香港文学再探》,香港香江出版有限公司,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