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响新时代之歌》:实证研究与理性思辨的有机统一
张陵的新著《唱响新时代之歌》对作家何建明新时代创作的报告文学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解读和研究,不仅将何建明新时代十多年间创作的二十多部报告文学(绝大部分是长篇)以整体面貌呈现出来,而且做了许多深入的阐释,做了许多深刻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可以说这是一部及时评论、研究重要文艺现象的高水平学术著作。
2024-10-31
-
《荷叶浮萍》:茫茫红海有此萍
清代乾隆中期,《红楼梦》甫一问世,随即引起公众热烈关注,续书蜂起,多家评点,当时有“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之说。
2024-10-31
-
《山谷里的时光:响堂村日记》:触摸流动的时光
翻阅陈卫新的新书《山谷里的时光:响堂村日记》,就像是懒坐在响堂村里某一户人家的躺椅上,互相聊着村头巷尾各家各户的故事,聊至尽兴处,便起身推开门窗,望一望满目自然生机。
2024-10-31
-
袁灿兴《大唐之变: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以文学笔法再现历史画面
史学大家钱穆先生曾说:“唐中叶以前,中国经济文化之支撑点,偏倚在北方(黄河流域)。
2024-10-31
-
彭程《杯子上的笑脸》:记录,是为了防止遗忘
2010年,我刚刚踏入职场,我的一位和我同龄的女同事却快成为新娘了。
2024-10-31
-
《大地中国》的“文学性”
北京大学韩茂莉教授的《大地中国》(文汇出版社),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历史地理通识读本。
2024-10-31
-
《儿女风云录》:海上繁华梦续 儿女风云初记
《儿女风云录》开篇第一句:“上海地方,向来有一类人,叫做老法师,他是其中一个。
2024-10-30
-
《祁连山阙》:情真意切写祁连
怎样使一座山有温度、有情感?那必须是文学作品里的“山”,例如《匈奴歌》中的:“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2024-10-29
-
林培源:当人物大于故事
大约七八年前,我在乡里听闻了一桩事:某天深夜,一个看地下赌场的保安,为了躲避警察抓赌,大冷天跳进野池塘逃过一劫。
2024-10-29
-
对南京文化根脉的追寻与守护
拙著《南京城市史》问世不久,就有读者提出,书中仅限于城市空间的发展变迁,对社会人文诸方面未能充分阐述。
2024-10-29
-
《保定古民居》:发现保定古民居的美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024-10-29
-
卢培钊:编辑的四个素质
图书行业要持续生存发展,编辑职业要得到读者的认可和社会的尊重,业者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
2024-10-29
-
温颖妍:等一场命运的台风
小说借蔡耀庭之口问出“你们作家是干吗的?”继而开篇发展。
2024-10-28
-
赵晨:烧灯续昼,以及观察者的技术
谁更不安,谁就更先用文字燃烧自己。
2024-10-28
-
蓝紫:感受力与诗歌写作——以朱朱诗歌为例
桑塔格曾说过,“感受力是最难以谈论的东西之一”。
2024-10-28
-
个人情感、历史书写与人类情怀:政治抒情诗的新维度
摘要:作为“十七年诗歌”的主要诗体样式的政治抒情诗,抒情主人公往往以集体的“大我”的身份表达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情感反应。
2024-10-28
-
中华书局编辑与作者交往的秘笈
从古至今,人类知识与智力成果的传承与传播,都是依托出版这个媒介来完成的,这也是出版的初心使命。
2024-10-28
-
《别来春半》:带来属于时代的温柔力量
《别来春半》的书名,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清平乐·别来春半》。
2024-10-28
-
把非遗传承写成小说
用“讲故事”定义小说最通俗。
2024-10-28
-
古都文化,伏脉千里:古代诗歌中的北京历史脉络
神功元年(公元697年),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陈子昂,多次直言进谏不受采纳,“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