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的张恨水序跋
序跋,按照法国文艺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的理论,属于“副文本”范畴。
2024-10-23
-
《野蜂飞舞》:理解一个普通人,或者理解自己
短篇小说集《野蜂飞舞》(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与子禾上一部《异乡人:我在北京这十年》虽然体裁迥异,但主题与内核却是统一的。
2024-10-23
-
李骏虎:那些把灵魂留在故乡的人
读张象写的这组故事,让我恍惚是在读卡佛的作品。
2024-10-23
-
张象《外省青年》:大风吹起来
在青年作家张象的《外省青年》中,我们见证了一群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在大城市勇敢追逐梦想的十个故事。
2024-10-23
-
为时代立传与为作家立传
由温星编著的《人迹板桥剑凝霜:徐剑论集》(以下简称《徐剑论集》)正式出版面世了。
2024-10-23
-
《人间红楼》:字里读进去,生命转出来
有一类文字,幽雅清畅、动静有致,读的过程移目换景,驻足时已是一片新天新地。
2024-10-23
-
江苏青年文学批评的原则、方法与可能性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文学大省,江苏文学批评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传统。
2024-10-23
-
从新媒介文艺到新的大众文学
一 媒介融合的案例表明,媒介性不只是网络性也是当代性。
2024-10-23
-
唐诗人:身体、情动与城市文学
人类身体本身是一种实践形式,是世界得以组构的基点。
2024-10-22
-
“不完成”能否成为方法——万玛才旦小说叙事的实验及其范式意义
在当前的多民族文艺场域内,要对在小说叙事领域取得相当成绩的万玛才旦进行整体解读,无疑具有挑战性。
2024-10-22
-
洪治纲:论小说叙事中的“背景”
作为中外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小说从古老的故事一路蜕变而来,已经变得极为复杂,形态各异,花样迭出,规矩难觅,法则难求。
2024-10-22
-
小说的竞争——《松江异闻录》创作谈
一 华东师范大学有两个校区,一个是老校区,另一个是新校区。
2024-10-22
-
“陌生化”的三个表现——《星空与半棵树》浅议
面对数量庞大的当代文学创作,评论界往往有两种反应。
2024-10-22
-
《巴克图往事》:再现急剧动荡时代下的历史与人物
作家古尔图的长篇小说《巴克图往事》以新疆塔城巴哈台地区为叙事背景,展现了20世纪初中国西北边疆的动荡与时代变迁,以及当地各族人民群众对和平、自由、进步的深切渴望。
2024-10-21
-
《同舟》:一部村史的书写
忽培元的长篇新著《同舟》可谓是一部同舟村的村史,也是一部家族史,同时,还是一部中华民族的交融史缩影。
2024-10-21
-
边疆对自身的阐明——读孤岛散文集《新疆时光》
到过新疆的人,他心里会装着一个他看见的新疆;没有到过新疆的人,他心里则装着想象中的新疆。
2024-10-21
-
文学如何讲述“科学”?
李静的新著《赛先生在当代:科技升格与文学转型》超越了“科学”“文学”的二元结构,如书中所述:“理性与道德、知识与正义、科学与文化是一体两面的,而非彼此孤立。
2024-10-21
-
《风吹白羽毛》:在历史旷野中飘逝与浮现的传奇
陈霁的长篇小说《风吹白羽毛》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四川龙安(今平武县)白马部落番官白雄传奇的一生,小说以小人物的命运沉浮书写大时代的历史激荡,为当代读者了解岷山深处的古老民族提供了一条奇幻迷人的文学路径。
2024-10-21
-
高标独立的诗性力量——浅谈蒋蓝随笔集《寸铁笔记》的三个向度
甲辰龙年的桂花,开在寒露霜降之间。
2024-10-21
-
空白的存在:用独特的表达来确立一个个人活着
韩江的两部长篇小说《白》和《失语者》,是白与黑两种颜色分明的世界。
202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