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界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2018-03-07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像铭文
当今世界,许多伟大的事件,人们都不会忘记用影像的方式去记录、去传播、去铭记。
2018-03-07
-
刻意讨好观众不一定就有高回报
《捉妖记1》超过20亿的高票房和顺势捧红了小妖“胡巴”,都让观众对《捉妖记2》充满了期待,但电影市场永远都充满了变化,《捉妖记2》在今年的春节档中上演了高开低走的轨迹,目前来看,虽然超过20亿的票房已经不是一个小的数字,但在《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双双将超过30亿的高票房下,相信《捉妖记2》的主创们内心还是会有点失落的。
2018-03-06
-
道通书法 文彰不怠
书法之美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创造,浓淡干湿和笔断意连中是隐含有哲学思想的。
2018-03-06
-
重温思想涌动的文化涛声——读安裴智《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
读安裴智的《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2018-03-02
-
法国学院派:西方美术史中的华彩乐章
展出作品《法兰西艺术家沙龙的一个周五》 德拉克洛瓦,法国浪漫主义画家。
2018-02-28
-
僵化文风是批评大敌
文风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抱以真诚交流的态度,抱以好好说话、推心置腹的态度,才会有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批评文字 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没有批评的文化不是正常的文化。
2018-02-27
-
要“有趣”,不要“有趣至上”
“有趣”并不低俗,反而是一个社会得以继续生长和进步所必需的酵母,但资本催生的“有趣至上”则垄断了人们理解和转化日常生活中各色喜怒哀乐的可能,成为一种情感和智力上的专制 随着移动端和网红经济的迅速崛起,一种新型品评大众文艺的标准正在兴起,那就是“有趣至上”。
2018-02-27
-
中国书法发展的若干热点问题
2018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三年,也是中国书法事业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2018-02-26
-
新时代中国文艺审美的“风向标”
◎相声既可以“一笑遮百丑” ,也能“一笑露百丑” 。
2018-02-24
-
让文艺续作涌现更多精品
对每一部续作待之以初心,摒弃“蹭热度”“捞快钱”的功利心态,这样续作精品才能更多涌现 一部作品火了,往往会出续作,但品质稳定、口碑响亮者并不多见。
2018-02-23
-
莫让“洗稿”毁掉原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光明日报》文艺部共同主办】 前不久,自媒体人六神磊磊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文章,控诉“周冲的影像声色”等多个自媒体大号以“洗稿”的方式“变相剽窃”自己的原创作品。
2018-02-23
-
它们遮蔽了真实感情中的风险与责任
任何一款流行产品,都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当下的窗口。
2018-02-13
-
文化+年货:老字号的新生意经
农历北方小年这一天,在北京工作的小张特地在回河北老家过年前来到“中华老字号”北京稻香村总店买了几盒“京八件”,准备带回家孝敬长辈。
2018-02-12
-
新时代强军文化的新气象
文艺反映生活,歌声里流淌着时代精神。
2018-02-12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艺术功能论
20世纪80年代,艺术理论研究“向内转”的势头强劲,兴起了艺术主体论、艺术本体论,艺术功能研究也从“工具论”、“从属论”、单一反映论的历时语境中走出来,突出强调艺术的特殊规律、审美特性、艺术的相对独立性、主体性和艺术本体的效用等,艺术功能由艺术之于外部现实生活逐渐向主观内心情感转移,内部功能论一时得以迅猛发展,其探讨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的。
2018-02-08
-
艺术若是离开了文化,也就丧失了生命力
根据著名作家莫言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由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李云涛与莫言共同编剧,李云涛历时六年完成的歌剧作品《檀香刑》 ,是莫言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首部被改编为歌剧的。
2018-02-05
-
文艺创作呼唤英雄主义的回归
《战狼Ⅱ》海报 资料图片 《血战湘江》海报 资料图片 近期,主流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在这些作品中,无数的人物形象构筑了一幅幅美丽的中国梦画卷。
2018-02-01
-
吴有音:在南极绘中国,在中国讲南极
电影史上第一部实景拍摄南极的电影——《南极之恋》即将公映。
2018-02-01
-
传统文化成最大“网红”的启示
刚刚过去的一年,传统文化热席卷影视、综艺、图书出版、教育等行业,以传统文化为题材和内容的多种艺术样式不断涌现,针对这样的文化现象,有媒体评论说“诗词、非遗、文物,传统文化成2017年最大‘网红’”。
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