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做滋哺时代的“创客”

      最近,几个学艺术的小青年,在浙江富春江畔打造的“艺术民宿村落”,红遍了大江南北——上海、北京甚至国外的游客纷至沓来,如果是周末或节假日,不提前预订很难有床位。

    2017-07-24

  • “人生论美学”有利于实现中华传统美学的“两创”

      浙江理工大学金雅教授寄来即将付梓的《 “人生论美学与当代实践”全国高层论坛论文集》书稿,并嘱我为之作序。

    2017-07-21

  •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

      主持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对话人:白 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评论家)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文艺理论家) 徐沛东(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家) 高希希(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导演) 核心阅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以产品形式进入市场,文艺工作者不应无视市场、拒绝市场,要认识到市场是文艺传播的重要途径,文艺作品可以借助市场机制更为有效地推向社会,更为充分地实现其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 ●市场具有唯利是图的特性,一味地迁就市场,随着市场大潮游走,就可能在追逐流行、追赶时尚中,走向见利忘义,趋于低俗媚俗,使艺术品应有的审美追求与精神追求被忽略、被淡化,最终沦为市场的奴隶 ●艺术品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个性化创造,依赖于个体想象力的自由驰骋,能对社会公众产生陶冶和提升作用,又是文化产业生产的商品,需要按市场规律去投资、营销和消费,满足公众的休闲娱乐需要 ●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固然不必轻易否定利,但也不能全然为了利,而是应当自觉地让利服从于义的导引。

    2017-07-18

  • 让文艺批评回归价值判断

      无 题(漫画)王建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国文学艺术界在一定范围内衍生并流行着一种怪异现象,一些文艺评论家似乎成了亦真亦幻的魔术师,而文艺批评则变成“魔术师”手中把玩拿捏的道具,言谈间将各种虚华标签掷出,随意地把“一代巨匠”“艺术大师”“文坛新秀”“黄钟大吕”“精品力作”等贴在某些普通作家和平庸作品上。

    2017-06-29

  • 艺术发展到这一阶段,已经是对美的背叛

      ▲20世纪有人伪托17世纪维米尔而作出的同样风格的画,被学界认为是没什么价值的赝品。

    2017-06-28

  • 新型文化形态期待新型艺术思维

      “中国有没有自己的美学?如果有的话,我们的美学区别于西方美学理论体系的内涵、特质又是什么?人生论美学作为体现着中华文化特质的美学学说,需要我们发展和建构它的理论体系,在中西古今的融汇中,开拓对自然、人、艺术、生活中各种审美活动的研究,引领提升当下国人的生活实践和生命情致。

    2017-06-23

  • 自信满满 小心翼翼

      对文物保护工作,我是个外行。

    2017-06-19

  • 以史诗品格铸就文化自信底蕴

      ●伟大的文艺作品,通过一个个独特的艺术形象折射出时代的沧海变革,揭示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呈现出历史文化长河的流径 ●中国传统文人忧国爱民的拳拳赤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传统,构成了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的中华文化的史诗品格 ●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会在史诗意义上刻画中华民族历史变迁的足迹、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梦想,把时代英雄化为艺术形象,以此丰盈中华文化宝库并滋养民族的心灵和魂魄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主体对文化传统的深刻自省、清醒自觉和积极建构的基础上。

    2017-06-16

  • 忠实与发挥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当代文学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它厚重的内容、丰富的意蕴,既是其他艺术形式改编、移植包括再创作的丰富资源,同时也给改编、移植和再创造设置了难度。

    2017-06-09

  •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

      主持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对话人:南 帆(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何 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唐小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王春林(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核心阅读 ●文学是对中国经验的发现、总结、提炼,甚至是以审美的方式共同开创新的生活,缺乏创新精神的作家很难契合这个时代的特质 ●创新有不同的路径和方式,作家艺术家首先要有深刻的现实洞悉力和宽广的历史感,从而突破自己的拘囿去把握“必然性”,不能游离隔离在生活之外 ●文艺创新包含技术因素,比如表现方法、叙述手段、切入视角等等,但又不能仅仅从技术层面去理解文艺创新,事实上,文艺创新既是技术的更新,更是作家艺术家胸怀和创意的对接 ●古往今来的文学史早已证明,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可能只顾及所谓的语言与艺术形式,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思想内容,那些文质兼胜,既以文采引人注目,更能够“以文传意”,表达出深邃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方才称得上是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 张江: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奔腾向前、永不止歇,核心动力是创新。

    2017-06-06

  • 现实主义是一种精神品格

      ●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不仅仅是细节描写的真实,恩格斯还特别强调真实地描写现实关系,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实地把握和描写推动现实生活发展的历史潮流 ●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合理健全发展以及人合乎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确立了我们应有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这种基本立场及其审美理想出发,就理应坚持批判反思与弘扬正气相统一的价值导向 ●现实主义虽有不同的风格流派,当今也仍然呈现开放性发展,但其文学精神应当是彼此相通和不断传承的 近一段时间以来,《白鹿原》《鸡毛飞上天》等一批影视作品热播,受到社会普遍好评,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现实主义创作的热情,也引起了评论界对现实主义问题的重新探讨。

    2017-06-02

  • 新时期有关二人转走向的争鸣与思考

      二人转在改革开放以来即新时期曲艺发展中的潮动频率,应当说仅次于相声。

    2017-05-26

  • 国防教育是文化版图的前线

      当今世界,文化版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上升到国防,甚至是国防教育,乃至民族精神领域内的国家安全的高度。

    2017-05-24

  • 艺术家与人民共命运

      75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圆满结束。

    2017-05-23

  • 百里奚岗趣话

      30年前,我写过关于他的文章,倒也并非为显示“有才华”,也并不为了百里奚在中国历史上的显赫地位,说透了,是很偏颇的一个意思。

    2017-05-22

  • 为杰出艺术家立传

      近来读到一则消息,这才知道《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已经出版。

    2017-05-18

  • 一场以美食为名隔空交流的爱情梦幻

      李安深谙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他执导的《饮食男女》堪称美食类型电影的典范。

    2017-05-16

  • 想象的无边与艺术的目的

      国产片怎么办? 这是刚刚过去的电影“五一档”向所有关心国产电影者抛出的问题。

    2017-05-16

  • 文艺批评要着力维护“灵魂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不当市场的奴隶,敢于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向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

    2017-05-15

  • 在尊重审美传统的前提下,达成具有现代价值的崇高目标

      图为《摔跤吧!爸爸》海报。

    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