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重点推荐 >> 正文

湘西秘史(第二部)(39)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04日15:5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怀荪

  母亲的话刺痛了张复礼的神经。见到麻家寨夫妇之后,他的情绪就一直不好。母亲又偏生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想,母亲此行必定是那婆娘的铺排。于是他说:“娘!你回去吧!等事情安排熨帖,我会回家看看的。”

  浇作匠的纸扎神像完工,韩道长带领道士班子,来到万寿宫铺设醮坛。张复礼指挥佣工,在镇上的三条长街和四十八条弄子上空,扯上了一根根棕绳,掸上成匹的黄绫,街道和弄子不见天日,称为“黄绫遮天”。士民们挑来一担担清水,将各自门前的岩板路,冲洗得干干净净,称为“清水洒地”。沿街家家户户门前摆上了香案。袅袅的香烟,带着特有的清香,在街弄子里飘散……

  夏历八月十二日这天,罗天大醮开坛。拂晓时分,浦阳镇的街弄子里,响起了锣声。一个青衣小帽的小道士,沿袭着古老的规制,反复鸣锣喊街:

  罗天大醮,万民同心。酬天答地,心诚则灵。阖镇斋戒,不可茹荤。禁屠禁宰,不许杀生。门庭洁净,肃整衣裙。禁戒喧哗,言语轻声。夫妻分居,玉洁冰清。士民人等,一体遵行。

  罗天大醮的道场,一直延续了七天。这七天,万寿宫内供奉着纸扎神像的醮坛前,韩道长带领着他的道士班子,进表宣诏,诵经拜忏。浦阳镇上,出现了一派与往常截然不同的景象:街市上,不见了昔日的喧闹。遮天的黄绫,洁净的街道,沿门的香案,人们走路的脚步也显得轻声。屠户的案桌上,已是空空荡荡。鸡鸭市场里,不见了鸡鸭的啼鸣。就连沅水上的渔船,也停止了捕捞。那望江楼上,酒坛子封了,猪油缸盖了,卖的是一色的素食。划拳的没有了,醉酒的也没有了。清净肃穆的氛围,给喧嚣的市镇带来了难得的安详。

  浦阳镇这种罗天大醮,旨在祈求这一方土地的庆吉平安。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道士们的打醮,不过是搬演目连大戏的由头。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乡民,需要放松,需要欢娱。市镇上的商贩,也希望通过这盛大的聚会,寻求难得的商机。目连大戏的演唱,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愿望。七日醮事圆满,便进入了搬演目连大戏的日程。遮天蔽日的黄绫拆除,门前的香案已不复见,清晨也没有了鸣锣喊街。街市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屠户的案桌上,又摆满了猪肉、牛肉;鸡、鸭市场上,又传出了鸡、鸭的啼鸣;一担担鱼盆里,又装满了活蹦乱跳的鲜鱼。看目连大戏的,有苗人,也有汉人,从四面八方,如同潮水一般,向着浦阳镇涌来,汇集到目连大戏的戏场清水坪。清水坪为此次酬神演唱,搭建好了草台。草台四周摊贩云集。最多的是出售浦阳土产:各种家机布、印花布的摊子。坪场边,苦楝树下的小吃摊上,米粉、饺儿、豆子糍粑、灯盏粑、米豆腐、碗儿糕、马蹄糕、夹心糕、现饭糕、刷把头儿、糖油香儿、出筒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其中少不了浦阳最有名的小吃——魔芋豆腐煮牛百叶。

  张复礼实施了新办法,募集到的资金十分充裕。他以最高的价码,和安齐家的大红班签了合约。安花脸则不惜重金,请来高腔戏子各行当的头牌,除了“通天教主”杜凤麟之外,还有生角萧自道、小生向锦池、旦角康喜春、丑角姚本范、打鼓佬施楠亭、唢呐师饶世桐。

  这堂目连戏的角色,张复礼最不放心的是当场旦角,十七岁的康喜春。他出身梨园世家。七八岁时,跟着父亲唱矮台棒棒戏,十二岁便进了大红班,拜杜凤麟为师。此人扮相光鲜,喉嗓清丽,戏台上的把把椅子,他都要坐一坐,特别是旦角唱得好。可他毕竟只有十七岁啊!让他唱刘氏一角,吃得落吗?

  “安师傅,康伢儿唱刘氏,只怕压不住台哩!”张复礼找到安齐家说。

  “不放心,是吗?”

  “是呀!他毕竟只有十七岁。”

  “请问大头工,你今年多少岁?”

  “十九岁。”

  安齐家笑着说:“哈哈!十九岁能当大头工,十七岁为哪样就唱不得刘氏?”

  张复礼没得话说了。

  清水坪宽阔的戏场里,已是人山人海。此次搭建的草台,用的全都是上好的杉料,钉着椽皮,盖着青瓦。草台包括了七座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台子。正台即戏台,是唱戏的场所。两边的立柱上,挂着纸扎的牛头马面。正中的福、禄、寿三星壁下,戏子们在打着闹台。两边马门上,写着“出将”和“入相”。出将口摆放着一面两人难以合抱的大桶鼓。打鼓佬抡起大木槌,擂起了声如雷震的大桶鼓。一二十里之外也能够清晰地听到。

  官台的后面,有一座高高耸立的经台。罗天大醮结束,掌坛师韩道长带领道士,登上目连大戏的经台,每天鸣响钟磬、诵念经文,直至大戏全部唱完。

  正台前宽阔的坪场是民众看戏的站坪。站坪上人头攒动,人们抱着极大的热忱来看大戏。正台对面,隔着站坪,搭有一座讲究的官台,是供地方官员和头面人物看戏的地方。官台上铺着红色的毡子,两排椅子摆在台上,椅子前面的茶几上摆着各色茶点。段千总是个戏迷,早早地坐上了官台。汪通判稍后来到,与段千总并排而坐。印秀才是有功名的人,由他在官台迎候,不失身份。

  “二位老爷叔叔,欢迎大驾光临。”张复礼登上官台,连连拱手。

  “哈哈!我能不来吗?”段千总品着茶水,笑着说,“复礼呀!听说这次唱大戏的大头工是你。”

  张复礼说:“家父因为生意上的事,去了汉口,就把这个差事交给了晚辈。”

  “不错嘛!场伙搞得大,有气派!后生可畏呀!”汪通判说。

  张复礼得到了夸赞,心里美滋滋的。他谦恭地说:“晚生年纪轻,未经世事,许多地方考虑不周,请二位大人多多赐教。”

  段千总笑着说:“哈哈!复礼呀!你能得到汪大人的一个‘好’字,是不容易的哟!你就不要客气了。”

  看客们陆续到齐。地台搭在站坪的两侧,是地方上的绅士、富商看戏的地方。这其中包括各个会馆的头人、各大商家的老板等。能上地台的男人,都非等闲之辈。刘昌杰、刘金山父子,就坐在地台显眼的位置。两座地台的后面,高高地搭起两座梓台。梓台是有身份人家的女眷看戏的地方。女眷们透过挂在檐前的竹帘看戏台上的演唱。外面唱戏、看戏的人们,却看不到女眷们的活动。张王氏带着刘金莲、钰龙上了梓台,刘邬氏也带着伍秀玲、达儿上了梓台。刘邬氏见到小外孙,又亲又抱,笑得合不拢嘴。

  戏台上,安花脸主持的开台仪式已经结束。接着进行的,便是大戏演出前的“穿台”。戏班的全体戏子,开脸着装,手执旗纛,在台上走着“龙摆尾”的队形,缓慢地穿花行进。

  张王氏来到官台下,大声叫唤儿子:“复礼!复礼!”

  官台上,正在和两位官老爷高谈阔论的张复礼一抬头,看见了母亲的到来。他立刻意识到母亲的来意,却明知故问:“娘!您叫我?”

  “你这个大头工,现在该做哪样?难道你都忘了!”张王氏对儿子说完,又不好意思地对两位官员颔首道:“二位大人,看大戏哇!”

  “去吧!穿台已经开始,你该和嫂夫人登台亮相了。”印茂佳轻声说。

  张复礼虽然不情愿,可他面对着母亲的催促,也只得无可奈何地下了官台。

  “大头工,你真忙!把这么大的事都忘过了脑壳背。”张王氏显然在责怪儿子。

  “娘!我这不是在跟着您去吗?”张复礼无可奈何地说。

  “穿台”是大戏开台的第一个节目。穿台时,地方上有婴儿的人家,都要夫妻双双抱着婴儿登上戏台,将婴儿交给其中的一个戏子,由戏子抱着婴儿在台上穿行。说是这样穿过台的婴儿,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目连大戏开台,必演《天官赐福》。剧中有魁星一角,由戏班的当场花脸扮演。“魁星点斗,连中三元”,谁若是将婴儿交给魁星穿台,则被视为最好的彩头。婴儿长大成人后,是必会“连中三元”的。今天魁星一角将由安花脸扮演。他刚做完开台法事,此刻还正在戏房开脸着装。

  张复礼跟着母亲来到梓台的楼梯口,刘金莲已经抱着小钰龙在那里等候。见丈夫来到,刘金莲娇嗔地将儿子放在他的怀中,说:“大头工,快抱你的儿。”

  张复礼笨拙地抱着伢儿,适才在官台上的那种感觉,顷刻间荡然无存,表面上,却仍然要做出喜笑颜开的样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