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边陲明珠》(16)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4日14: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金鼓齐鸣,达里麻哪里想到会是这样一种局面,连忙仓皇应战,久经沙场的沐英,这时候一面令全军鸣金击鼓,作渡江之势,一面派部分善游的勇士“将旗帜征鼓,从上流先渡,循山而出其阵后,吹铜角以张声势,于山林深谷间,树旗帜为疑兵”(诸葛元声《滇史》)。达里麻果然中其计谋,急令后军为前军御敌。主帅傅友德则乘势“麾兵进战,矢石齐发,呼声动天覆地。战罢数合,(沐)英纵铁骑捣其中坚,敌众披靡,遂而大败,生擒了达里麻,俘其兵众万计。友德悉抚而纵之,使其各归其业。夷人见归者皆喜慰,而军声皆振。遂平曲靖,留兵镇其地。友德自率众数万捣乌撒,分遣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率师趋云南。”《明太祖实录》里这段精彩的描述,应该是当时这场战役的真实写照。

  这一战役,消灭了盘踞在云南的元粱王的主要残余势力,打开了通向云南的通道,明军据此一鼓作气,继续进军昆明,直捣把匝刺瓦尔密的老巢,这时的梁王,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锐气,他深知昆明难保,自己命在旦夕,只好领其左右百余亲信逃往滇池岛中,后来,自杀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之上。明军夺取昆明之后,接着又平了乌撒、大理,云南全境最终归服于明王朝。

  白石江战役,是明朝在云南境内的第一大战役。战役遗址沿江皆是,明代时曾有战功碑立于此地,后不知下落。

  1982年底,文物工作者,在三宝镇的雷家庄发现的“大明昭信校尉百户雷公墓碑”,则清楚地记录了白石江战役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这些记载与史籍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是相吻合的。

  明军平定云南之后,为了巩固这一胜利成果,汲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

  召回了大将军傅友德和副将军蓝玉回京,留下了沐英及大部其他征南将士,就地实行军屯,在云南置三司、设府县、立卫所。这一大规模的政治举措。给当时只有二、三百万人口的云南一下子带来了近百万的汉民族,从而,使云南的汉民族人口超过了当地的土著少数民族人口,一跃成了云南的主体民族。

  这种举措是征南将士们始料未及的。当初,这些将士们从江南来到这里,原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打仗,把那个把匝刺瓦尔密消灭,让这片红土高原回到大明王朝的版图上。

  一旦仗打完了,他们就可以回到江南老家。谁知道朱皇帝却有另外的想法,让他们一个个有来无回,让他们永远成为云南人。

  那时候面对盘江两岸白茫茫的海子,面对生存的压力,这些将士们肯定想了很多。而既然永远将成为云南人、曲靖人,就不能不考虑过日子的问题。

  这样,最先想起的肯定是祖辈、父辈们在太湖、巢湖围海造田的壮举,进而,根据祖辈们父辈们的经验来改造这片坝子。从很多的资料上看,当时几十万征南将士十有八九都留了下来。

  仅在麒麟区境内定居的就有旗军1548人,屯军1716人,舍丁618人,其他移民7204人。他们先后开垦出的田亩达90771亩。

  所谓旗军,就是当时各卫所的在职军人。这些人平常时间一样耕田种地,战时武装上阵,即又成了完全的军人。

  屯军则不同,这是以屯垦为主的半退役军人,这部分人仍然由军官统领,由政府拨给生产垫本,建盖房屋,分发耕牛农具,有组织地分营进行开垦种植。

  如今在曲靖坝区,很多的带营的地名就是这样来的,张家营、雷家营、曹家营、李家营等等。这些地名大都因当时带兵者的姓氏而来。而舍丁不同,舍丁是当时随军的家属,这些家属照样分给他们土地。

  如今在盘江两岸,你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问及祖籍,他们都会明白地告诉你,“祖籍南京府高石坎柳树湾”。

  其实,这些人并不都是南京人,或者江苏人。他们来自很多省份,比如江西、安徽、河南、山东等。南京高石坎柳树湾是明代的兵营。

  具体位置在明故宫的东南角,今天的蓝旗街一带。明王朝为了保卫皇城,在南京周围驻有大量的亲信部队,驻在柳树湾的是羽林左卫。高石坎在南京护城河南,西接御道街,靠近秦淮河一带。今属雨花台石门坎乡,有石门坎中学、石门坎医院以及阀门厂等。

  今天这里的汉民,一般说起来,都是将石门坎柳树湾放在一起说,好像是一个地名。

  其实,在明代时候,这两个地方原本也是连在一起的,方圆大约有二三里地,后来,因为开挖护城河、以及筑城墙,这才分成了两片,当年明军南征之时,可能大部分来自于这个部队。

  第六证、红军长征与西山面店坡“龙云献图”

  曲靖曾是当年红军长征两次走过的地方。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遵义会议,这个会议,结束了党内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

  从此,中央红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四渡赤水,重占遵义,强渡乌江,佯攻贵阳,最后调出了滇军。这时候,红军迅速兵分三路进入云南,短短几天,势如破竹的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就逼近了滇东重镇曲靖城。

  1935年4月26日,第一路由珠街的青龙路经堡子、珠街、桂花、丰登、麻黄、西山,从面店坡进人马龙县境内。

  其中,曾在堡子、珠街、龙潭、西山宿营。第二路从沾益的轩家山过来。路经堡子、西海、庄家屯、长河圩、保渡、西北、冯关桥、关下村,一样从面店进入马龙境内。

  其中,曾在堡子、西海、冯关桥、长河圩宿营。第三路从青龙路经涌泉、中所、墩子、小河湾、庄家圩、牛街、余家圩、水闸、大营等,最后进入马龙县境内。

  其中,在涌泉、中所、墩子、小河湾宿营。这是红军经过麒麟区境内的第一次。

  第二次,是1936年的4月3日,红二方面军的二、六军团,行走的路线与第一次大致相同,也是从富源的营上车心口进入珠街的白石岩,然后,路经联合、整寨、新发、兴龙、五联、三宝、何旗、巴家山、升官屯,最后,从大营进入马龙县境内。

  红军一、二方面军两次路经曲靖,红军沿途都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传播马列主义,发动和组织群众,打富济贫,从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给曲靖人民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我们至今还能在三宝五联小学的后墙上,看到当年红军写的:“反对国民党法西斯的教育。学生团结起来打倒卖国贼,拥护共产党。”

  在珠街西海村孙家义家墙壁上写的:“白军弟兄们同红军联合起来打倒军阀,打富济贫,反对白军官长打骂士兵,不当挨打的白军!大家当红军,当兵是工农出身。”等宣传标语。

  在打富济贫方面,比较典型的是当时红庙的国民党保长郑吉昌、中所的李光奇,这两人在当地一贯作恶多端,鱼肉百姓,民愤极大,红军到来之后,将这二人当场处决。

  同时,还将三岔义学堂和珠街区公所的粮仓打开,将仓内粮食全部分给了当地穷苦百姓。红军在此期间,还开展了很多革命活动,诸如军民联欢会,扩大红军队伍的群众大会。

  正是这些行动,深深教育影响了当地群众,于是,很多青年都自觉要求参加了红军。这些同志后来大部分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红军进入曲靖境内后,第三十七团根据中央指令,还对曲靖城进行了3天的围攻,当然,此次围城其主要目的不在攻城,而是以此举威慑敌人,让兄弟部队迅速通过曲靖。

  当时部队围城之后,旧县长曾吓得不敢出城,红军大部队则利用这一机会,浩浩荡荡沿昆曲公路向昆明方向挺进,三十七团在完成包围任务之后,也迅速撤离,然后日夜兼程向西在团街追上大部队。

  红军过曲靖境内发生的一件最意想不到的事——西山面店坡“龙云献图”的事。

  那是1935年4月27日下午,就在翠峰山下,中央军委纵队正在大步行进之中,突然听到上空传来一阵雷似的飞机轰鸣声,接着出现了三架敌人的飞机,面对红军浩浩荡荡前进的大部队,敌机没有俯冲扫射,竞像什么也没发现似的飞走了。部队也没有吹防空号,继续前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