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边陲明珠》(11)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24日14: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在饮食方面,他们期望的是物质与精神和健康的双重满足,所以,以马龙药膳、野生菌为代表的山珍系列以及回归自然、凸现农耕文化的一批地方名特小吃系列,以沾益“龚氏辣子鸡”为代表的鸡系列,以“羊八碗”、”全羊席”为代表的羊系列,以蜚声海外的“宣威火腿”为代表的火腿系列,不吃留遗憾的拽米线和口感极佳的蒸饵丝,无不体现了曲靖健康美食的文化。

  有人说,健康就是口福的一部分,而口福是一座最容易兑现的天堂,也许,曲靖就是你通向天堂的捷径。

  美食文化节,其实我们更愿意把它比作舌尖上的节日,舌尖上的狂欢节,所有参与者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让我们狂欢的同时,更能收获一些惊喜。

  八届美食文化节,八年持续不断地打造,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惊喜。“美食搭台经济唱戏”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也是曲靖的一个亮点,以美食为媒,这是一种隆重而盛情的邀请,把我们所有的名特商品以及众多的企业连成一条线,再把美丽的景点贯穿其中去展示给所有的客人,进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是所有人愿意看到的。

  美食节开幕式上,刘平副省长也曾希望珠江源美食文化节成为促进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有人说,这世界上有两种人的嘴最值钱,其一是演说家(或政治家,俗称“金口玉言”),其二就是美食家了。

  也许,这个世界会缺少演说家,但绝对不会缺少美食家,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在一日三餐中把嘴闲着,所以,我们其实都是自己的美食家,都有权力做美食家。而对于一个消费的社会来说,这是冠以一个人身上最便宜的头衔,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如果人人都有条件或权力做美食家,人人都能像美食家那样热爱生活、并且品味生活,这是一个时代的大幸,所以,我们这些参加者,会期待着更多的客人都来曲靖,做一回自己的美食家。

  第二篇 天地玄黄 人杰地灵

  悠悠历史 可歌可泣

  来到云南的曲靖,走遍八县一区,所见所闻的确不少。就笔者本意而言,实想写一本人文精神比较深厚的纪实文学,而不想如别的纪实文学那样见人说人,见事说事。

  于是,我除了“行万里路”之外,还努力“读万卷书”,无论是在上山下乡、走村串厂的行程之中,无论是在采访干部群众、或夜里住下之后,都如饥似渴地研读当地的地方史志、当地的人文掌故,当地的风土人情之类的书籍,常常通宵达旦。

  在这种“行”与“读”相结合的作用之下,我们的采风工作进展很快。同时,对祖国西南这颗灿烂明珠有了全面的深入的认识。

  过去,人们有个普遍的不太正确的观点,认为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而西南边陲,实属蛮夷之地,人文历史开化颇晚,所以,常常被忽略。就连知天知地的大智者诸葛亮,当年也说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样对云南边地比较肤浅的话来。《三国志》作者以及后来《三国演义》的作者,都以一种看待另类文明的态度来审视当时的云南——如同欧洲人当初看待美洲印地安人似的,认为孟获之流属于尚未开化的民族。

  这一切,实属偏见,甚至是极其错误的。

  云南,尤其是曲靖,在我们的眼中,是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大美大善之地。

  为了证明笔者的这个观点,在这一篇章中,我有必要正本清源,对曲靖的本来历史予以还原,负责地向广大读者阐述几个有代表性的历史结点。

  ——历史,可以预示未来。

  事实,胜于言辞雄辩。

  一、不能不说的历史结点

  第一证、你从远古走来

  从已知的历史看,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曲靖就与中原内地特别是巴蜀地区有了经济、文化上的联系: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开拓西南地区,派常頞从四川征调夫役修筑了一条由宜宾通至曲靖史称“五尺道”的道路,并派遣官吏管辖西南地区。

  这以后,曲靖地区与内地有了更广泛的联系,商贾们往返于这条古道之间,把这里的牛、马等牲畜运到内地,同时将内地的铁器等先进的生产生活用具输入云南。珠街八塔台古墓中属于中原汉文化的代表器物陶鼎的出土,就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这种文化交往的存在事实。

  在内地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垦殖田地,建立村落,逐渐改变了以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为后来西汉王朝在这一地区设置郡县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必要条件。

  我们很难相信二千年前,西汉王朝第一次在曲靖设置味县的时候,会将治所选在西山如今的西城三岔。

  那是远离现在麒麟城西十里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它远没有现在这座城市所在的地方开阔平坦,更适宜于交通和商贸的发展。

  但是,这是我们现在的想法,古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肯定是有它充足的理由。

  比起现在,古老的先人们更相信风水,他们并不是以普通的眼睛来选择普通地方,一座墓地的选择是这样,一座城池更是这样,大的关系到社稷江山,小的也关乎到这一方土地世代的昌隆和兴旺。

  更何况,从风水上看,三岔地处翠峰山下,翠峰山、太和山和寥廓山本同出一脉,按《南宁县志·山川》所说,皆来自于昆明的金马山。

  这三山之中,翠峰山又在居中位置,也就是三山的正脉,它左有太和山,右有寥廓山,这两山就像两只粗壮的胳膊将曲靖坝子紧紧揽在怀中。以此为前提,偏远就不再重要,这是神秘的。

  现在的人说起这个三岔已经是很陌生了,在人们的印象中,那是城市之外的一片乡村土地,除非是想找清静,除非是怀旧,当然,想找清静或者怀旧,也不一定就去那个三岔,去翠峰不是更好,翠峰就在三岔的旁边,那是佛教圣地,是风景名胜区,古代就是,现在还是。

  三岔,三岔是什么呢?

  三岔,老早的时候也不叫三岔,叫共范川,这是个很古怪的地名。然而,很多史书上都记载着这个地方,在一千年前,在二千年前,人们其实不知道曲靖为何物,不知道三岔为何地,人们只知道有一个共范川,那是滇东味县的治所,是后来统领整个云南还包括四川、贵州一部分地区的床降都督的治所,是宁州首府,是南宁州首府。

  因而这个古怪地方就是我们今天曲靖的最古老城市的发祥之地。城市的根,城市的源,城市的祖宗。

  如果说,产生城市才是判断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准,三岔就是我们滇东文明形成的原初地方。这样的地方是值得人们去追忆的。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一般说来都不外乎这么几种原因,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这几种起因的次序怎样排列,哪一种起因更重要,直接关系着城市的不同性质。

  就中国城市发展整体而言,受政治的影响最大,军事防御次之,而商业和经济,一般说来都是陪衬。

  一个地方被选择确定为行政中心,就可以筑城。由政府出钱,人民出力,城很快就筑起来了。当然,那时的城与现在的城、就城市功能和规模,都不能同日而语,在古代,“城”与“市”,有时还是两个概念。城是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市是商业中心。

  在一个具体地方,一般是先有城后有市,也就是城作为行政中心建立起来之后,随商业贸易的发展有了市,然后两者再结合起来最终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城市。

  这样说来,中国古代的城市也就是更多意义上的政治和文化的象征。城市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的进程影响也首先表现在政治和文化上。

  三岔作为味县的行政治所是公元前109年的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