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大美唐布拉》(36)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7日16:5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在王蒙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在伊犁》系列小说是最柔软、最纯粹、最深情的部分。伊犁系列小说是王蒙对中国当代小说的独特贡献。从创作时间上看,王蒙的伊犁系列小说几乎与他的“意识流”小说同时,但完全是两套笔墨,两种风格。他的“意识流”小说,技巧上腾挪躲闪,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读起来酣畅淋漓,令人目不暇接,神魂激荡。而在伊犁系列小说则有意避免那种职业的文学技巧,近乎纪实,王蒙描写伊犁不需要“技巧”,不需要“耍花枪”,伊犁就在王蒙的心坎上,伊犁融于王蒙的血液中。

  新疆的生活,成了王蒙思想和文学创作的另一个起跑点,是他“独一无二的创作本钱”。王蒙与新疆有关的作品已有数百万字之多,伊犁的巴彦岱就是王蒙心中能够抚慰灵魂的“精神家园”。

  时间到了2013年,这时的王蒙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是名副其实的老作家了。他虽然推出了研究红楼梦的著作,还不断地发表一些短篇小说,但是,一般爱文学的人都觉得,这位老作家大概不会有什么大部头的文学作品问世了。然而,王蒙就是不一般的大作家,他忽然在2013年4月抛出了60万字的长篇巨制《这边风景》,创造出了一个奇迹,震动了整个文学界,充分显示出他创作生命力的旺盛。而实际上,这部长篇小说就是写与巴彦岱密切相关的生活的。这是他“重读一次哭一次的书”,在他的创作历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

  说起来,这应该算神奇的“穿越”。

  那是在1974年,文化大革命已经搞了8年,相当于全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时间,可是,谁也不知道这场“触及灵魂的大革命”何时才能结束。这时候,王蒙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真正的黄金创作时间已经所剩不多。这一年,王蒙在过生日的时候对自己说,我不能再等下去了,我24岁时在政治运动中遇到麻烦,现在已经过去16年,我不能再等16年。我一定要写作,自己写给自己看也行。

  王蒙是清醒的,要知道,在那样的年月里,文学领域就是一片荒漠,他即使写出来,发表或出版的希望简直是等于零。当时,王蒙就在巴彦岱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当副大队长,他有十分丰富的生活体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他对维吾尔民族的各个方面都十分了解,他的维吾尔语已经达到“攻读维吾尔语博士后”的水平。他已经和维吾尔群众真正打成一片,深受维吾尔社员们的信任和爱戴,连维吾尔族不邀请外族人参加的婚礼、割礼、家庭聚会等宴席,王蒙也会被邀请参加。所以,王蒙创作的种种条件已经充分具备。

  王蒙不愧是王蒙,他一边当他的生产队副大队长,一边暗暗地开始了《这边风景》的写作。“这边风景”是哪里的风景?当然是伊犁的“风景”,是巴彦岱的“风景”。他要让读者知道,“这边风景”和他以前写的“口里”那个“组织部”的风景是多么的不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多么的发人深思。

  王蒙用了4年的“业余”时间,终于创作出了60万字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要知道,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就是有,他王蒙一个小小的生产队长,也沾不上边。60万字,全部用手写,按每页300个字的稿纸计算,就要写2000页稿纸。不知道王蒙写作打不打草稿,如果打草稿,那起码就得写4000页以上的稿纸,如此“业余爬格子”,工作量之大,工作之艰苦,可想而知。

  王蒙确实有先见之明,小说是写出来了,正如他自己所估计的那样,落得个“自己写给自己看”的结局。王蒙把那么厚的一摞手稿,深藏在箱子里,就再也没有想着让它重见天日。直到30多年之后,他的儿子整理屋子,翻箱倒柜地,竟然“发掘”出了这部作品。于是,它就有了和广大读者见面的机会,这样一部文学巨著有幸免于被埋没的厄运。

  《这边风景》图景式地描写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前期,推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特殊背景下,新疆伊犁跃进公社爱国大队七生产队一个维吾尔族聚居村庄里的故事。小说中,写了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的许多个人物,这些人物形象都十分鲜活,个个栩栩如生。书中许多细节非常生动传神,令人拍案叫绝,如对当地群众集体夏收、吃大锅饭、打馕、粉刷房屋、抖毡子去灰尘等。

  那时候,新疆刚刚发生过“伊犁塔城边民外逃事件”。小说形象地让我们看到了那一段鲜活的历史,真实地描写了各民族关系的图谱。小说通过浓墨重彩的笔法,将边疆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都做了细腻描写,是新疆生活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超越历史的生命感。这部小说是王蒙在新疆、在巴彦岱生命的忠实记录。

  有文学评论家说,王蒙的《这边风景》的出版,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史的意义。王蒙是新中国文学创作的一面镜子,《这边风景》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件珍贵的出土文物,王蒙的《这边风景》填补了文学史中缺少“四清”作品的空白,使新中国文学史趋于完整。新疆少数民族的同胞认为,《这边风景》通过小说的形式,把新疆各民族的生活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对实现中华56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现实意义。

  《这边风景》的每一章节之后,作者后来添加了“小说人语”,用以跳出当时的历史语境,以现在的目光审视历史,使之具有多层蕴含和新的阐释空间。“小说人语”寥寥数笔,既体现作者今日的视野,又将当年时空自然衔接起来,给小说注入别样的韵味。从这里我们再次看到王蒙超人的智慧。

  《这边风景》按照生活的规律舒缓的发展,让读者饱览新疆伊犁“这边风景”的同时,看到和风景一样美丽的维吾尔人的心灵世界,于是,人们心灵之桥便这样沟通了。

  现在,让我们看看王蒙有关他的《这边风景》是怎么说的。

  王蒙说:在“文革”中,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由空间非常小,有人因为说了一些话而遭遇杀身之祸,有人对世界不闻不问而做了“逍遥派”,还有人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我很欣慰,毕竟我用了四年时间没有给自己惹来祸害,又写出了生活的感受。

  王蒙还说:《这边风景》是我写得“最老实”的一部小说,自由发挥的部分远不如后来的作品那么多。但是,我写人物心理,写人物品格,写生活对人的吸引力,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老王手里出来的活。

  王蒙又说:我希望,这部作品为我的中年填补一个空白,也为彼时的岁月填补一个空白。因为,解放前中国文学作品很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学作品也很多。但是,真正反映中国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的文学作品呢?因为,生活没有空白,老百姓得活。该恋爱还恋爱,该吃肉还吃肉。就算最痛苦的时候,也在寻找欢乐。我想说,在那些空白处,文学依然活着。

  看,王蒙不像某些评论家说的那样艰深难懂,他讲自己的作品,平白、质朴、翔实,又是那么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王蒙已经是公认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他的作品已超过千万字,可谓著作等身。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日、泰、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阿拉伯、印地、希伯来、瑞典、挪威、荷兰、越南、韩、拉脱维亚、哈萨克、维吾尔等20余种文字,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王蒙获得了日本创作学会和平与文化奖、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特别奖等国际文学大奖。他1989年被聘为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2004年获俄罗斯科学院名誉博士学位。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但是,不可否认,王蒙思想的“原点”在新疆,在伊犁,在巴彦岱。“巴彦岱”对于王蒙来说,就如“高密东北乡”对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那样,永远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天山守墓人陈俊贵

  老陈,我在乔尔玛烈士陵园与你握手时,心里稍稍有些失望。你个头不高,微微歇顶,脸庞黑瘦满是皱纹,穿着一身褪色老旧的橄榄绿衣服。你就是陈俊贵?一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山里汉子,似乎跟影视里的英雄不大一样,你像是一块久经风雨磨砺的岩石,又像是被雷电烧焦不屈不挠的雪岭云杉,默默站在那里,却有谁都无法忽视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就来自于你的信念: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