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重点推荐 >> 正文

《世界美文观止》(2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2月18日15:3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守仁编选

  默默地注视着摆放在壁龛中的那朵花,我在心里暗暗想道:如果一样的花,在自然的时候开放,我还会像现在这样,仔细地去注视它吗?只是摘了其中的一朵,然后插入花瓶中,摆放在壁龛里,我这才会注视它。不仅仅只局限于花。就拿文学来说吧,如今的小说家,就像当下的歌手一般,通常不会认真地去观察自然。或许是觉得仔细观察的机会非常少吧。

  在壁龛中插入一枝花,然后挂一幅画着花的画。这画中花朵的美,当然许多都能美过真正的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画法很拙劣,那么,真正的花便会显得更加美丽。就算是画中的花非常美丽,可真正的花的美,依然是格外显眼的。可是,我们通常会仔细地观赏画中的花,却很少花时间去注意真正的花。

  钱舜举、李迪也好,光琳、宗达、御舟,还有古径也罢,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他们的画笔中,体会到真正的花的美丽的。不仅仅只局限于花。最近,我在自己的书桌上摆放了两个小小的青铜像,一个出自罗丹的《女人的手》,另外一件则是《勒达像》,是玛伊约尔创作的。只是从这两件作品上,一样也能看出玛伊约尔和罗丹在创作风格上的迥然不同。在罗丹创作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手势,而从玛伊约尔创作的作品中,我们就能看出女人美丽的肌肤。他们这般细致的观察,实在让人惊讶不已。

  我养的那只小狗产崽了,看着小狗们东倒西歪地正欲迈开步子的时候,我发现其中一只小狗的形象,着实吓了我一跳。它的外形和某个东西一样。我最后才发现,原来这个小东西和宗达画的那只小狗非常相像。宗达用水墨画了一只奔跑在草上的狗。我养的是一只杂种狗,根本称不上好狗,可我能深深地体会到宗达那崇高可贵的写实主义精神。

  去年年末的时候,我在京都细致地观察了晚霞,当时就感觉它与长次郎使用的红色一个样。以前,我看见过长次郎创作的取名为“夕阳”的茶碗的。这个茶碗所用的颜色是黄色略带红釉子,确实为日本黄昏时候天边的颜色,它慢慢地渗到我的内心。我当时是在京都抬头看到天空后,才想起那个茶碗的。观看这个茶碗时,我不禁想起坂本繁二郎创作的画来。那幅画很小。内容是在荒原孤寂的村子上空,黄昏的天空泛起了一丝破碎的、乱乱的十字形云彩。坂本繁二郎画出的云彩,与长次郎创作的那个茶碗,同属于日本的颜色。在傍晚的京都,我同样又想起了那幅画。此时,坂本繁二郎创作的画,还有长次郎制作的那个茶碗以及天空中真正的黄昏,三者相互呼应,美妙极了。

  那时,我从本能寺参拜浦卜玉堂的墓碑,回来的时候正好是黄昏。第二天,我准备去岚山欣赏赖山阳刻的玉堂碑。因为是冬天,所以几乎没有人来岚山参观。但我是在那时,第一次真正发现了属于岚山的美。以前,我是来过几次的,因为它是很普通的名胜,所以我都没有好好地去欣赏它。岚山其实是很美的。自然其实是很美的。可是,有时,这样的美只是被极少数人看到了而已。我发现了花未眠,或许也是我一个人坐在旅馆中,在凌晨四点醒来的原因吧。

  蒲公英

  [日]壶井荣

  壶井荣(1900—1967),日本作家,生于香川县小豆岛一个手艺工人家庭。1925年到东京,与同乡诗人壶井繁治结婚。1951年出版长篇小说《二十四只眼睛》。她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一个小学教师教过的12个学生在战争中遭遇的不幸,控诉侵略罪行,表现了对人民的爱。她的自传体小说《历》《没有母亲的孩子和没有孩子的母亲》《我的百花故事》等,均获好评。壶井荣的作品,富有劳动人民感情,格调朴素,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蒲公英》是她反战题材的散文精品。蒲公英使她想起二战期间,损命伤财,民不聊生,物资匮乏,生活困窘,连野菜都吃光,只能吞下难以下咽的蒲公英充饥。蒲公英使她想起战争夺去了身边这个孩子的父母,使她收养了这个孤儿。蒲公英因为长在路旁,被反复蹂躏、践踏,所以扎根很深,长成了趴伏、匍匐的身姿。它启示人们:生命形态和生存环境紧密相关:北极区的动物皮毛丰厚,以资御寒;南方热带雨林的植物高大繁茂,因为阳光、雨水充沛;山区劳动人民大都过早地驼背,因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东西要肩挑背扛担子沉重,使身躯扭曲、变形。小小蒲公英,揭示了大道理。

  提灯笼,掌灯笼,

  聘姑娘,扛箱笼;

  ……

  村里的孩子们一面唱,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气,“噗”的一声把茸毛吹去。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

  蒲公英的茸毛像蚂蚁国小不点儿的降落伞,在使劲吹的一阵人工暴风里,悬空飘舞一阵子,就四下里飞散开,不见了。在春光弥漫的草原上,孩子们找寻长了茸毛的蒲公英,争先恐后地赛跑着。我回忆到自己跟着小伙伴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的儿时情景,也给孙子一般的小儿子,吹个茸毛瞧瞧。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

  小儿子高兴了,从院子里的蒲公英上摘下所有的茸毛来,小嘴里鼓足气吹去。茸毛像鸡毛一般飞舞着,四散在狭小的院子里,有的越过篱笆飞往邻院。

  蒲公英一旦扎下根,不怕遭践踏被蹂躏,还是一回又一回地爬起来,开出小小花朵来!

  我爱它这忍耐的坚强和朴实的纯美,曾经移植了一棵在院里,如今已经八年了。虽说爱它而移植来的,可是动机并不是为风雅或好玩。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地里寻觅野草么?那是多么悲惨的时代!一向只当作应时野菜来欣赏的鸡筋菜、芹菜,都不能算野菜,变成美味了。

  我们乱切一些现在连名儿都记不起来的野菜,掺在一起煮成难吃得碗都懒得端的稀糊来,有几次吃的就是蒲公英。据新闻杂志报道,把蒲公英在开水里烫过,去了苦味就好吃。我们如法炮制过一次,却再没有勇气去找来吃了。就在这一次把蒲公英找来当菜的时候,我偶然忆起儿时唱的那首童谣,就种了一棵在院子里。

  蒲公英当初是不大愿意被迁移的,它紧紧扒住了根旁的土地,因此好像受了很大的伤害,一定让人以为它枯死;可是过了一个时期,又眼看着有了生气,过了两年居然开出美丽的花来了。原以为蒲公英是始终趴在地上的,没想到移到土壤松软的菜园之后,完全像蔬菜一样,绿油油的嫩叶冲天直上,真是意想不到。蒲公英因为长在路旁,被践踏、被蹂躏,所以才变成了像趴在地上似的姿势的么?

  从那以后,我家院子里蒲公英的一族就年复一年地繁殖起来。

  “府上真新鲜,把蒲公英种在院子里啦。”

  街坊的一位太太来看蒲公英时这样笑我们。其实,我并不是有心栽蒲公英的,只不过任它繁殖罢了。我那个像孙子似的儿子来我家,也和蒲公英一样的偶然。这个刚满周岁的男孩子,比蒲公英迟一年来到我家。

  男孩子和紧紧扒住扎根在土里、不肯让人拔的蒲公英一样,他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这个“蒲公英儿子”被夺去了抚养他的大地。战争从这个刚一周岁的孩子身上夺去了他的父母。我要对这战争留给我家的两个礼物,发出无声的呼唤:

  “须知你们是从被践踏、被蹂躏里,勇敢地生活下来的,今后再遭践踏、再遭蹂躏,还得勇敢地生活下去,却不要再尝那已尝过的苦难吧!”

  我怀着这种情感,和我那孙子一般的小儿子吹着蒲公英的茸毛: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一片树叶

  [日]东山魁夷

  东山魁夷(1908—1999),生于横滨,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34年在柏林大学攻读美术史。他善于表现未被污染的、纯洁的大自然,重视内在的活力和高雅,甚于外表的华丽与辉煌。作为风景画家,他感觉自然是有生命的。他从自然生命中获得心灵的感知。他说:“风景的美丽,是住在那里的人们心灵的美丽。”他画笔下常出现树、水、云、雾、雪等湿润的事物。是湿润孕育着大地上生命的蓬勃和旺盛。他的风景画,实际上是一帧帧生命颂。代表画作有《初春》《秋思》《松籁》《道》《绿色的回音》《漓江的早晨》《唐招提寺壁画》等。他所有的写生、素描、草稿以及七百多幅作品全捐赠给日本长野市东山魁夷美术馆收藏,供人观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