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重点推荐 >> 正文

《忽必烈大汗》(28)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25日12:05 来源:中国作家网 巴根

  陈和尚:“是啊,我从他们那里逃出来后,拉起了忠孝军专门与他们作对。他们最怪的是战无定法,今天这样打,明天那样打,一仗一个花样,弄得你不知所措。您看,他们在三峰山的主力军牵制了我们三十万人马,却派出三万人马绕到了皇城根下。只以三万人马敢到百年盛朝的都城去骚扰,只有蒙古军队做得出,别的谁还有这个胆量。”

  完颜哈达摇摇头:“不说他们了,一说他们我就头疼。还是商议一下皇上的这道圣旨吧。回军还是不回?”

  陈和尚坚定地:“不回。”

  完颜哈达:“那可是圣旨,崔立本来在皇上面前进我谗言,污我拥兵自重,我不回师又罪加一等,抗旨不遵,可是死罪呀。”

  陈和尚:“将军你应该听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完颜哈达:“咳,不要说那个陈词滥调。抗命以后,你打了胜仗可以,败了,你不是罪上加罪吗?”

  陈和尚:“这是明摆着的,我们一撤等于引狼入室。要不这样吧大元帅,我领一支人马回师勤王。”

  完颜哈达苦笑:“皇上圣旨是让我这个大元帅回师,你一个小参军回师,这不是明摆着敷衍吗?而且,眼下我们以三十万对峙还勉强,分出一部分兵力就顶不住,这样两下里外都不能齐全。还有,你有所不知,他们的窝阔台大汗已率中路军强渡黄河,立大营于黄河南岸。中路军元帅是威震中原多年的国王木华黎的儿子巴特尔。成吉思汗在异姓之中只封了两人为国王,一是木华黎,二是博斡尔出。木华黎还是奴隶出身。我跟他交手多次,其用兵战法泣鬼神啊。据说这巴特尔有乃父之风,也是个不善的主儿。还有成吉思汗的守灶弟弟帖木格也到了山东。三路大军以犄角之势压过来了,我担心啊。”

  陈和尚:“那怎么办啊?”

  “拖。”完颜哈达无奈地说道。

  临安殿帅府衙门口,有一座高大阔气的门楼,门楼纵贯半条街道,气势恢宏。正门两侧有两只威武的石狮子,张着大嘴,威风凛凛。石狮子前各站着两名守兵,身着紧身盔甲,紧紧地盯着从门前走过的行人。贾似道从门的一侧匆匆走来,身后是金使宋珪,十几名随从抬着几箱沉甸甸的东西。

  一行人鬼鬼祟祟地到了门台阶上,贾似道向守兵嘀咕了什么,守兵打开了朱漆大门,贾似道领着一行人匆匆走了进去。殿帅府大院内树木参天,间或开着各种花儿。四边回廊里灯火闪烁,庭院深深,虽气魄非凡,又隐约透着阴森之气。

  宋珪从箱内取出一件白玉镶绿宝石的尺长如意递给了这座大宅的主人——太尉,谄媚道:“太尉,这是我皇上特意给太尉的宝物。这件宝是我太祖皇帝所爱之物,传至现在,送给太尉以祝太尉吉祥如意。”

  太尉把玩着玉如意:“是个好东西,都抬下去吧。”侍仆们合上箱盖抬向后边。

  太尉:“说说吧。”

  宋珪躬身:“太尉,我大金国受蒙古三路大军进攻,情形实在危急。我皇上请贵国出兵相救,两国交好,共同抗击蒙古大军,事成之后归还唐、邓三州。”

  太尉鼻子里出口气:“火烧眉毛了,你们才来。亏你们也想得出,你们忘了当年侵我国土、掠我钱财,尤其是俘获我徽、钦二帝的得意时候了吧?啊?我们可都记着呢,好像就是昨天发生的一样。”

  宋珪毫无惧意:“太尉,有道是此一时彼一时也。要论朝代更替,当年你太祖皇帝在陈桥驿黄袍加身时,顾及了周皇帝抢天嚎地的哭声了吗?”

  太尉拉长音:“你说什么?那是太祖以天子代平庸。而且,此后我皇以铁券丹书优待周室后裔百年。你们做到了吗?你们杀了皇室一百余口。这个冤结得深了,我无法向皇上开口。”

  宋珪:“太尉,这些话就不要讲了。有道是唇亡齿寒,我大金现在只身挡住了蒙古铁骑,一旦身破,他们就把矛头指向大宋。您知道蒙古人从来不怕马累。蒙古人骑马不带嚼子,从来不勒马。到时候,你们哭都来不及。”

  太尉:“我们大宋不似你们金国,我们有三百年基业,几百万军队,物阜民丰,长江天险,境内河流纵横,蒙古人常年在冰天雪地的北方,不惯南方酷热,军马到了这里,热也得热死他们。我们怕什么?”

  宋珪冷笑:“太尉,你知道蒙古军队里有多少汉人军吗?”

  太尉惊问:“汉人军?”

  宋珪:“驰骋中原的蒙古军队六成是汉人,他们也怕酷热吗?其中不少是被迫流落到中原的你们南宋人。他们更不该是怕热了吧?而且,以冷热来论兵胜败实在荒唐。”

  贾似道:“放肆,你以什么口气跟太尉说话!”

  宋珪:“贾虞侯,我以大金国使臣的口气说话。”

  太尉:“罢了,罢了,什么口气都不要紧。我问你,只以三州之地就打发我了吗?”

  宋珪:“其他条件你们可以提。”

  太尉:“有些话,我向皇上禀报。你回驿馆好生休息。”

  宋珪施礼:“万望太尉成全。”

  宋珪走后,太尉对贾似道说道:“这些东西都是宝贝,你从中选一件,不要声张。明天我会在朝廷上和皇上说联手金朝这件事,你透个话给尚书史弥远,也让他有个准备。”

  第二日早朝,南宋皇帝赵昀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两侧站着两名执拂太监,阶下是文左武右班列会朝大臣几十名。大殿金碧辉煌,高大宽阔,朝仪肃穆井然。金钟三鸣之后,一太监宣布:“有本奏本,无本散朝。”

  太尉执笏向前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昀:“爱卿平身。”

  太尉:“谢皇上。”太尉站起:“禀皇上,金国使臣宋珪来京城,递国书求见皇上。”

  赵昀:“金国使臣来了?”

  太尉:“是,皇上。”

  赵昀:“他干什么来了?是不是要还我被夺去的土地山川?”

  太尉从袖里掏出金国书举起:“皇上,这是他们呈皇上的国书,请皇上御览。”

  赵昀简单览毕掷在地上:“哼,临了灭顶之灾,临时抱佛脚,找朕来了。忘了当年靖康之凶残得意了?”

  太尉:“皇上息怒,容臣详禀。金国绝非到了亡国的绝境,他们还有百万余大军、千余良将,困兽犹斗,蒙古军灭他绝非易事。此时我们出兵相救,他们必然感激我们。而且自古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虽然金与我世仇,然而,此时非彼时,此时我们救了他们,不仅可以要回唐、邓三州丰饶之地,还可以让他们岁贡银两、粮食、皮张等以实国库,实在对我有利无害。如果任蒙古军灭了他们,我国必然裸露于蒙古军队面前。蒙古汗国生性贪婪无度,必定饮马长江,矛头指向我,那时,又引兵灾战乱,得不偿失。望皇上三思。”

  宗王赵珏挺身而出,气愤愤地说道:“皇上,太尉一派胡言误国。金国百余年来侵扰杀掠无算,占我土地之广可以与我现在地盘相等。尤其是靖康之耻,二帝被掠,犹如昨日。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你却谰言惑上,要出兵相救,你到底安的什么心?我们倒不如联蒙灭金,以血百年之耻。皇上,此时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呀。皇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太尉:“皇上,臣下也是从我大宋长治久安着想,并无他意,请皇上明断。”

  兵部尚书史弥远见太尉势单力薄,赶忙出班说道:“皇上,世仇必报无疑。但是,太尉所虑,蒙古一旦灭金,马首引向我,不是没有道理。现在金国实际上成为了挡蒙古军队的一道屏障。我们若任这道屏障坍塌,必然直接面对蒙古大军,实在是危险。所以我们宁可扶持金国这道屏障不倒,以阻挡蒙古大军南下,是一个保持三足鼎立之势、以保我江山社稷的万全上上之策。”

  赵昀见大臣们相持不下,挥挥手道:“不要争了。难道你们都忘了金国当年非灭我宗庙社稷不罢休的残暴情形了吗?明日我见见这位使臣,听听他到底说什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