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展示 >> 正文

《租界!租界!》(9)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2月10日15:5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承伦

  虽然感觉上这段时间如同正在拉长的皮筋,越拉越长,但实际上时间还是以它匀速的步伐,走向了5月24日中午时分。

  英国皇家海军在司令耐皮尔指挥下,登上了刘公岛——原大清国北洋海军提督署所在的刘公岛。

  很快,一个四方的仪仗队列在岛边的一个小广场排好了:英国皇家海军仪仗队排列在三条边上,第四条边则由来自中方复济舰的水兵仪仗队站定——正中间则是两柱如刺天长矛并列的旗杆,一柱旗杆的顶上飘着奄奄一息的大清国龙旗,而另一柱光溜溜的旗杆则在等待着另一面陌生的旗帜。

  大英皇家海军的仪仗队头戴白礼帽,身着光鲜的水兵礼服,一个个微笑着,站立的姿态也并不像真正的仪仗队那样威严肃整。是啊,他们的心情跟参加节日盛会差不多,要不是他们手中的长枪可以射出致人毙命的子弹,差不多可以将其视为一队提着手杖参加宴会的绅士了。

  刘公岛上居住的百姓躲在暗处窥探着,挂着米字旗的大兵舰上,下来了一队队人高马大身着异样军服的军人。他们有的头戴瓢一样的白帽子、有的头戴白蓝相间的大盖帽、有的操着长枪、有的抱着奇形怪状粗细不一不知是什么武器的家伙,纷纷登上岛来,让窥探的百姓们更怕了:哈,他们要动手了呀……可这些军人只是在两根刺天的旗杆周围叽里呱啦地排成一队队的队列,几个大清的官员和一队大清的兵丁也凑了过去。大清的官员还跟他们指手画脚说笑着,看这架势并不像是要开打呀。窥探的百姓看出点端倪了,看这态势他们上岸来非但不是要开打,好像是要跟大清的兵队一起摆弄出什么热闹来……

  窥探的百姓终于奓着胆子从隐蔽处现了身,朝着即将上演热闹的中心围拢过来……

  当老锁得到米字旗大兵舰上的兵丁登上了刘公岛的消息时,立时想到了先生的吩咐:我是要你留在威海卫小心盯着,说不上这两天有什么大事要来呀。这不是大事来了么?他带着府上的下人小六子,命渔行的两个船老大轮番摇着小船,急急地进了刘公岛。

  这里的确马上要上演一出热闹,百姓们哪里晓得,这出热闹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仪式——他们的朝廷已将他们脚下的疆土连同他们这些子民,出租给了这些看着跟人不一样的“毛子”的国,这些毛子就是来接收地盘的。

  仪式按时开始了。

  头戴花翎官帽,身着官服的清政府办理威海卫事宜委员、山东候补道严道洪和复济舰管带(原北洋舰队威远号管带)林颖启代表中方参加了仪式。林颖启先站了出来,向在场的大清国的百姓和官兵解释:中英两国为修睦好,经我大清国恩准,现将威海卫租借给英吉利国……

  百姓们至此才明白了个大概齐:原来这些长得跟人不一样的蛮夷,是海那边的英吉利国毛子,他们是为租借咱威海卫来了,他们正在上演的就是租借咱的威海卫的仪式。这是怎么话说的?他们把咱这地界租了,那咱往哪儿去呀?……百姓的嘴咧大了,还有很多更闹不明白,甚至无从发问的东西,一股脑将他们简单的头脑给涨糊涂了。他们头后的长辫子不由得不安地甩动了——他们在交头接耳嗡嗡嚷嚷地议论着……

  小六子拽了拽老锁的衣袖:管家老叔,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这么着就算把咱威海卫给租了?那往后咱……

  老锁恼怒地一甩胳膊摆脱了扯拉:你问我我问哪个?看进我眼里的,比看进你眼里的多么?

  小六子看看老锁,只好噤声了。

  老锁的身子如一棵飓风中的孤树,从根部摇晃了,他好像是要喊出什么来,可嘴张了张,什么都没喊得出来。我这是在梦魇之中吧?他猛地用左手掐了一下右臂,怪了,一点儿疼痛的感觉也没有。这无疑是在梦中了,好啊,在梦中就好,梦里什么荒唐、不着边际的怪事、凶事不能发生呢?什么样的怪梦不做呢……

  小六子在府上的下人堆里算是脑瓜最灵光的,而脑瓜灵光的人遇事总是不愿稀里糊涂,而且总要尽可能地显示出比别人灵光。管家烦小六子的是这一点,喜欢他的同样是这一点,外出时常常将他带在身边。尽管刚才老锁已对他表示出足够的烦躁,但他还是禁不住又问:管家老叔,日本兵就那么走了?咱就让他这么着走了?这些英吉利国的毛子就这么来了?咱就让他这么着来了?咱的威海卫就这么着成了人家的了?这算怎么档子事?那往后咱可怎么着?他们连咱这些人也租借了不成?……

  老锁受不了了,只好扬起了巴掌,拉出了要照着小六子的脸狠狠掴下去的一个弧——呱唧!老锁听到自己的巴掌落在自己的脸上发出的一记脆响——巴掌扇下来的路线改变了,没有落在小六子的脸上,而是掴在了自己的脸上。小六子吓得心惊肉跳,虽然他的脸没挨巴掌,但却痛苦地抽搐了,倒不如挨一巴掌让他好受些。他不敢再吱声了。

  仪式却不管百姓明白还是糊涂,仍按它既定的程序继续着。

  英舰水仙花号舰长——金·霍尔上校,代表英方宣读了租借威海卫的宣言……

  海面、地面突然滚荡起轰隆隆惊天动地的声涛——停泊在海湾挂着米字旗同时也挂起了一溜溜彩旗的军舰上,礼炮轰轰爆响,汽笛呜呜齐鸣;岸上英国军乐队抱在怀中、操持在手中的那些大小不一、形状怪异的铜管子、黑管子,一起发出比驴叫马嘶还响亮的嗥叫……

  巨大的声涛海啸般翻腾轰响,这一片疆土和这一片海域,在这隆隆震响中,嘎嘎龟裂了……

  一面米字旗顺着旗杆冉冉爬起……

  英国皇家海军的水兵们张大嘴巴,随着其国歌乐曲放声高唱,昨晚他们彻夜难眠,等待的正是这一时刻的到来:

  上帝保佑女王,

  祝她万寿无疆,神佑女王。

  ……

  鼓乐和歌声汇成的《天佑吾王》,让他们不能自持了:

  吾王万岁……

  他们欢呼跳跃着,向空中挥舞、抛掷着帽子——突然,晴空有闪电哧啦哧啦闪亮,并伴有一团团白色的硝烟扑哧、扑哧地爆开。百姓们不由得惊慌地后退——是什么弹爆炸了么?!刘公岛上弹光飞舞的场面,只过去了三年,那情景让人记忆犹新。但这一次不是,不是枪炮的弹药在爆炸,而是记录历史的机器在工作。终于有明白人做出了解释:英国人这是在照相,他们手里擎的能爆出硝烟的玩意儿叫照相机。这机器哧啦一闪,冒出一团白烟后,一张再怎么高明的画家也不能用手描绘出的真实画面,便被永久地记录下来了——成了后人说的历史。至今,这些闪亮的历史记录仍十分清晰地保留着。不仅有画面记录了这历史场面,而且画面不能记录的历史也被在场的英国记者用文字同时记录了: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向女王致意的礼炮声和奏乐声在刘公岛上回响。

  接着,英国的军乐队又替大清国演奏了大清国国歌。

  乐曲从粗细不一的管子流出时,提前演练了的大清国官兵,倒是能张开嘴巴随着乐曲哼唱:

  金殿当头紫阁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

  五色云车驾六龙。

  看看吧,众多的大清国子民却如哑巴听雷,没人听得清唱的什么,更没人晓得这嗡嗡噪噪咿咿呀呀唱的是自己的国歌。总算有人听出了这乐曲旋律的门道:哎?怎么像古曲《茉莉花》?更多的人连什么《茉莉花》也是没听过的。

  现场的英国记者,客观地记下了此时的实情:演唱中国国歌时很难听得清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