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青少年阅读评价标准应该是怎样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与理解开始的。
2025-11-07
-
智媒与儿童:被低估的学术及时代命题
《智能媒体使用与儿童身心发展研究》 李晓静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24年出版 当前,我国的智能传播研究较多关注智媒、算法、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对个体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但学界的探讨对象多聚焦成年人,对于智能媒体与儿童青少年的关系,全面、翔实、系统的本土研究相对较少。
2025-11-07
-
儿童需要真心贴心之作
当前中国艺术界专为低龄段儿童创作并受到他们喜爱的作品还不算多。
2025-11-06
-
循着童心之路,向“审美本位”回归——第十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观察
在娱乐与教育形态多元的当下,儿童戏剧不同于屏幕媒介的单向传播,而是以“在场性”构建起独特鲜活的艺术场域——孩子们在剧场中与角色共情、与故事对话、与演员交流、与同伴合作,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真善美的内涵,在想象力的碰撞中培育审美感知力。
2025-11-06
-
儿童诗写作的难度
所有有着丰富写作经验的作家和诗人都深知,儿童诗是极不好写的。
2025-11-06
-
关于《上盐湖》的几种阅读方式
死亡是另一种诞生 《上盐湖》是鲍尔吉·原野刚刚出版的新作。
2025-11-04
-
儿童剧莫为“低幼适配”丢了艺术深度
儿童剧创作演出和发展中,应该充分理解其作为儿童文学和儿童艺术有机组成部分的审美主体性,不能仅仅把儿童剧当成戏剧或其他表演艺术。
2025-11-04
-
“中国式童年”的文化肌理与创作脉动——评李学斌《“中国式童年”镜像及文学表达》
2015年初,我在《中国式童年的艺术表现及其超越》一文中谈到,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复杂性,分化出了中国当代童年生存境况的复杂性。
2025-11-03
-
《纸娃娃》:历史暗夜中的星光与回响
每年12月13日上午10点,一声尖锐的鸣笛总会穿透南京冷冽潮湿的天空,这一刻,全国上下共同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
2025-10-31
-
赵霞:要在儿童面前保持一种深刻的真诚
10月3日至4日,由英国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挑战的叙事:英语语境下的中国儿童文学”研讨会在利兹大学举行。
2025-10-31
-
我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文学组织家、编辑出版家严文井先生离开我们已有20个春秋,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依然活跃在我们面前。
2025-10-31
-
访谈 | “爱”让我们永远铭记彼此
张昊月:《我的,我的》是一部儿童成长童话,写儿童王盒盒5岁到9岁的故事,以儿童视角向读者展现充满童真与幻想的世界,读来既有明澈的忧伤,也有回味深长的幸福。
2025-10-29
-
访谈 | “写作是我最喜欢,也最为自豪的事”
记 者:《狼洞的外婆》故事灵感来源是什么?是否与您的生活经历有关? 王勇英:《狼洞的外婆》这个小说是先有名字,之后才写的故事。
2025-10-29
-
梦的渡口与心灵成长书——范墩子长篇童话《去贝加尔》阅读札记
这是推开了一扇心灵世界的窗。
2025-10-28
-
大榭岛到南沙赤瓜礁:37载书信佳话再续双拥新篇
一段连接大榭岛与南沙赤瓜礁、延续了37年的书信佳话,如今被文学定格。
2025-10-28
-
以真实可感的方式重返童年——读殷健灵散文集《灵灵的八音盒》
《灵灵的八音盒》,殷健灵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5年6月 散文集《灵灵的八音盒》是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的一次人生回望,从“旧物”出发,重返童年空间,将童年往事向读者娓娓道来。
2025-10-28
-
“挑战的叙事:英语语境下的中国儿童文学”学术研讨会在英国利兹举行
10月3-4日,由英国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挑战的叙事:英语语境下的中国儿童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利兹举行。
2025-10-28
-
周敏《胡同也有小时候》:让苍老的胡同充满童趣
《胡同也有小时候》,周敏著,春风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12月 《胡同也有小时候》是作家周敏的最新力作。
2025-10-27
-
《童话边城》:童话的现实主义诗学
从气质、情感、思维到写作,广东童话作家陈诗哥堪称童话之子。
2025-10-24
-
温秋圆:一封温柔而坚定的“海洋来信”——读西西《护海少年唐小鲸》
读西西的《护海少年唐小鲸》,像是突然被邀请潜入一片深蓝色的海底世界,耳畔开始慢慢响起潮汐的节拍,跟随文字一起奔腾跳跃。
2025-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