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少儿万有经典文库”到“神奇的古动物馆” 科普绘本为小读者打开视野
从“少儿万有经典文库”系列图书到“神奇的古动物馆”系列,写给孩子们的科普绘本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小读者们的欢迎。
2024-07-31
-
作家刘海栖:语言是小说的灵魂
记者从主办方获悉,知名作家刘海栖儿童文学新作《我们的乒乓球队》于日前正式发布。
2024-07-31
-
专家:图画书阅读是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内容,家长不应缺席
为什么说图画书是给孩子的重要书?如何阅读图画书?家长是否介入以及如何介入?日前在第三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活动上,作者、业者和学者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或许能给家长一些启发。
2024-07-31
-
全网千万粉丝科普博主吴姥姥出书背后的故事
2024年7月初,《吴姥姥不刷题·科学真好玩》新书正式上市,一经发布,好评如潮,这不仅是读者对该套出版物的认可,更是对科学教育新理念的共鸣。
2024-07-30
-
寓教于乐,言之有物
《漫画少年学墨菲定律》今年5月上市以来,全网已销售40余万册。
2024-07-30
-
打破励志、家教图书壁垒
《墨菲定律(青少版)》目前销售近15万册。
2024-07-30
-
专为孩子打造“专业”心理自助产品
■受访人: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嗨,别担心”主编) 陈慧娜(湖南教育出版社家庭教育编辑部主任) □采访人:张聪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记者:“嗨,别担心”青少年心理自助系列有怎样的策划缘起和过程? 陈慧娜:这套书今年6月上市,目前处于市场预热阶段。
2024-07-30
-
创造管理情绪问题的“工具包”
《小恐龙 大情绪 儿童心理自助漫画》瞄准家长希望孩子克服愤怒、恐惧等情绪问题的需求,希望在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找到有效沟通的方法。
2024-07-30
-
是编辑也是“受害者”,史上最快签下一本书
绘本《大女孩》上市1个月发货超3万册,半个月销售约7000册,在近几年的凯迪克金奖作品中销售表现较为突出,在图书市场表现明显下滑的今年,也算还不错的销售成绩。
2024-07-30
-
社科书低龄化趋势催生热点 这些主题在童书市场“重生”?
近几年,无论是面向成人还是面向少儿的心理自助图书,都是热门读物。
2024-07-30
-
在故事中相遇沉甸甸的感情
距离“勿忘我”项目计划上线的日子仅一周,编辑手记早就进入我的工作计划,却迟迟无法动笔。
2024-07-30
-
让儿童走进经典,让经典照亮童年: “少儿万有经典文库”新书即将出版
7月27日,接力出版社在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办了主题为“让儿童走进经典,让经典照亮童年”的“少儿万有经典文库”系列图书分享会。
2024-07-30
-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100种分享会在济南举办
7月26日,由党建读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共同主办的“100个先锋人物,100个人生榜样——‘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100种分享会”在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行。
2024-07-30
-
社科书低龄化趋势催生热点 这些主题在童书市场“重生”?
近几年,无论是面向成人还是面向少儿的心理自助图书,都是热门读物。
2024-07-25
-
金波:笔下常带感情,纸上铺满阳光
步入会场,一幅卡通手绘背景板映入眼帘,画中的老人戴着一副眼镜,手持羽毛笔,正在用心写就一本充满着童言童语的书,书上画着一个插满蜡烛的奶油蛋糕,以及几个如天使般可爱的孩子。
2024-07-25
-
90岁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谈写作:笔下常带感情,纸上铺满阳光
90岁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金波入住养老院之后,体味到“回归童年”的真谛——养育童年。
2024-07-23
-
民办高中语文教师:最大的困境是学生对文学“不感兴趣”
编者按:日前,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上海高校学者共同发起了“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系列活动工作坊。
2024-07-22
-
高鸿首部儿童文学作品《像格桑花一样绽》出版
近日,国内首部借用儿童视角、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讲述英雄测绘集体国测一大队事迹的儿童文学作品《像格桑花一样绽放》由新蕾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联合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
2024-07-15
-
厦门儿童文学的文化性格与精神气象
在我国的辽阔版图内,不同地域儿童文学各领风骚,厦门儿童文学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与辨识度极高的美学气质在新时代异军突起,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地方性儿童文学现象。
2024-07-10
-
儿童文学主题写作路在何方
首先我要承认,本文的题目是套用儿童文学作家萧袤的主题演讲《中国原创儿童文学路在何方》,我的模仿,不仅是因为这篇演讲稿精彩,而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一百年之后,未来的创作者、研究者、出版人和读者,回望百年前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会有哪些作品依然存在?有哪些儿童文学作品中独特的形象会经受住时光的淘洗并被后人津津乐道? 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少儿书业黄金十年(抑或是二十年)的尾声。
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