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代人批评”:对象、关系、视野与方法
在一次会议上,听一位文坛前辈发言,他讲着讲着开始提到韩寒郭敬明,提到脑残的粉丝群体。
2019-10-14
-
带着热爱人民的心深入生活
编者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深刻回答有关我国文艺发展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文艺繁荣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9-10-14
-
为“微时代”文艺批评注入温度与力度
“当今世界俨然进入媒介化生存全面兴盛的‘微时代’ 。
-
历史化的意义及其可能——“当代文学历史化”学术思潮述论
内容提要:“当代文学历史化”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
推动当代中国文艺评论体系建设
五年来文艺评论更加自觉地接续中华文化血脉、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更加自觉地关注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实践、辨析文艺思潮和现象;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得到进一步明确,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走向有机统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历史真实与生活真实、文艺的艺术性等重新得到肯定和重视。
-
“作家中心”·“读者中心”·“数字交互”——新媒介时代文学写作方式的媒介文艺学分析
一般认为,以19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的兴起为标志,东西方社会大踏步进入了数字新媒介时代。
-
新中国七十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语境转换与范式创新
关键词: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模式 在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文学艺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历史语境2019-10-11
-
丁晓原:非虚构文学的逻辑与伦理
摘 要: 非虚构包括了报告文学但不等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非虚构文类中的一种主要文体。
关键词:  非虚构2019-10-11
-
现代美育,诗教何为
诗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
-
家国情怀溯源
《礼记》 资料图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经验·横渠书院·笔谈】 家国情怀的核心内涵是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实践途径是修己安人,经邦济世;价值理想是以身报国,建功立业。
2019-10-07
-
中国文学理论70年的资源层次
在历史的长河中,7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中国的文学理论来说,70年不寻常。
2019-10-02
-
新中国七十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语境转换与范式创新
在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文学艺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9-09-29
-
纯粹哲学有多纯粹
摘要:纯粹哲学代表了对哲学的一种态度,其纯粹性的一个参照系表现在它与现实经验处于非直接关系中。
-
把握新中国七十年发展的历史逻辑
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两件决定党、国家、人民、民族历史命运的大事:一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一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019-09-27
-
超越的“故事世界”:文学跨媒介叙事的运行模式与研究进路
文学的跨媒介性正在成为当代文学的突出特征。
2019-09-26
-
“新中国文学70年”的几个文学史问题
一、文学70年的内部关系之问 当我们最近不断讨论新中国文学70年——哪怕是中国当代文学70年这种措辞或说法的话题时,其实就是在默认一个事实,默认一种文学史的特定阶段/代际区分概念的使用方法——我们是沿用了古代文学史的流行分期方法、按照传统的“朝代分期”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的标准。
-
王尧:作为文学史研究过程的“历史化”
内容提要:关于当代文学与历史化的话题一直含混不清,这与没有区分出当代文学的“历史化”和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有很大关系。
-
读“杨耕作品系列”:重读马克思的心灵写照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套“杨耕作品系列”,收入了杨耕教授的四部著作:《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危机中的重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2019-09-25
-
70年——弦歌不辍,步履铿锵
五千年文明,长风浩荡。
2019-09-25
-
向文化强国目标阔步前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文化发展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  文化强国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