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品人间烟火暖——读蒋勋散文集《母亲的料理时代》
小小的厨房氤氲着人间烟火,在锅碗瓢盆的协奏曲中,弥漫着脉脉的温情。
2025-04-13
-
于昼夜间探寻生命未知的维度
位于北极圈附近的圣彼得堡,因纬度较高,夏至前后天色不完全黑下来,黄昏还没有过去就呈现出黎明,这种高纬度地区特有的现象被称作“白夜”,圣彼得堡也因此被誉为“白夜之城”。
2025-04-13
-
顿河:探寻女性内心的深渊与曙光
天真的女大学生主播冬冬,在海岛失踪面临囚禁的危险,姑姑阮金踏上了独自营救的征程,真正的恶人们和背后的真相一一浮现。
2025-04-13
-
《狂流》:西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之歌
严英秀是一位在女性书写方面用力甚勤的作家,尤其擅长女性成长及情感探索题材。
2025-04-12
-
论王方晨乡土小说的现代性反思与先锋品格的生成
作为中国当代乡村社会的观察者与书写者,王方晨的乡土小说创作无论从量还是质,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考量,都构成了中国当代乡土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2025-04-11
-
个体命运与时代叙事的非虚构边界
痛感与触碰 《困在时间里的救赎》是李燕燕新近出炉的非虚构作品,作品延续了李燕燕一贯的创作理念,以个体命运的“小切口”折射时代叙事的“大逻辑”。
2025-04-11
-
洪子诚:承继与告别的难题——谈1990年代初王安忆的两个中篇
形式创造意义 这里讨论王安忆的两篇小说,它们都发表在90年代初。
2025-04-11
-
秦子虚:从《三段论与红磨坊》中找到心灵的桃花源
作为小说主人公寒屿似曾相识的人,我从《三段论与红磨坊》一书中读到了彼此的一生——一直不停地在时钟里扫沙土。
2025-04-10
-
白妙婷 翟晓甜:桂西北作家群新乡土写作的创作资源探究
桂西北地区是广西最具少数民族文学质素的文化空间。
2025-04-10
-
王彬彬:汪曾祺小说与民间匠艺
所谓“匠艺”,既指职业性的技能,也指非职业性的本领。
2025-04-10
-
作为民族记忆的现代化叙事——《草原晨曲》对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观照
我们象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哈嗬咿这里从此不荒凉,钢城闪光芒。
2025-04-10
-
一场后视隐秘的平衡——浅析王昆小说《卓玛戴着红珊瑚》
高原和营盘是王昆小说中最常出现的主题,这两个主题的黏合让他的小说表现出双重的经验内核,这个内核通常经由军旅生活中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其独特性或典型性。
2025-04-10
-
徐则臣《北上》:通波越千年,天涯一线牵
继《六姊妹》大热之后,在中央电视台一台晚上黄金档连播的是电视剧《北上》,讲述了运河两岸生活的一群少年的故事。
2025-04-10
-
吴佳骏《行者孤旅》:在文字与自然间独自探寻身心灵的融合
《行者孤旅》是作家吴佳骏的大地行走散文集。
2025-04-10
-
马原《傣人记》:故事永不止息
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过一些故事,有的是取材现实的改编,有的是历史悠久的陈年旧事,有的是同我们相似者的经历,有的则是想入天外的仙侣奇缘,它们时而摆出一本正经、苦大仇深的面孔,也不时会呈现出插科打诨、荒唐滑稽的模样。
2025-04-09
-
那里的丘陵和江水在她笔下闪着光晕——《清白之年》阅读札记
我认识身为编辑和评论家的佳燕已经十多年,常羡慕她天性热闹开朗,到哪里都有朋友和笑声。
2025-04-09
-
轻轻的安慰——汤成难小说集《子弹穿越南方》六人谈
主持人语 特邀主持:韩 松 刚 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青年批评家,著有《词的黑暗》《谎言的默许》《当代江南小说论》等。
2025-04-09
-
洪昌:涉入人性的深湖
王玉珏的《燕牙湖》坚持了他一贯擅长的写法,继续对婚恋关系和复杂人性进行探秘。
2025-04-09
-
教育帮扶的诗意呈现与时代回响
袁敏的作品《月光妈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4年11月推荐书目),以散文的笔触、诗意的叙述,记录一位普通杭州女性高颖组建“月光妈妈”团队跨越14年的教育帮扶历程,勾勒出雪域高原少数民族少年的成长轨迹,揭示教育何以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光”。
2025-04-09
-
南帆:故乡的纹路
【文学里念故乡】 很长一段时间,“故乡”在我心目中并不是一个情深义重的概念。
2025-04-09